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爱妃,说的有理,可是这李富贵。”
“就臣妾所知,李富贵每年所用军饷不过百万,可是朝廷每年所需军饷差不多在两千万两上下,之所以现在朝廷无人能治住李富贵完全在于他凭持着洋枪洋炮,从我们禁军的训练来看,只要装备上洋枪洋炮军队的武力的确能大大的增加,而洋枪洋炮说到底就是要钱,从这一点上看李富贵应当不难对付。”
“可是洋人都站在李富贵的一边,有钱也未必买得到那些洋枪洋炮。”
“这就要看万岁是想怎么对付李富贵了,如果打算徐徐图之,我们可以自己造,只要想办法向外国人学就可以了,如果想要急一些的话,那个北方的俄国倒可以借用一下。”
“对啊,俄国好像和李富贵的确没有什么瓜葛,听说他们信的教也不一样,只是俄国人要我们黑龙江以北的土地。”
“只是关外的一些不毛之地,划给他们也没有什么,而且俄国人只是想在关外互市,也没有在北京设立使馆的念头,比起其他的洋人还算恭顺。”
“这样说来爱妃的意思是示恩与俄国,让其为朕所用,但是大沽口外的那些英吉利人又该怎么办呢?”
“打。”
“打?”
“不错,这支洋兵就是李富贵的靠山,这次兴师北上看起来气势汹汹,但是天津内河狭窄,和广州完全不同,洋人所仰仗的坚船利炮一下子就去掉了一半,而且北方的军队彪悍,也不是那些广东兵可以比的,僧王和胜保都是能征惯战的悍将,京师的兵力更不是其他地方可以比拟的,所以只要在天津一战成功其他的问题自然都迎刃而解。俄国人既然说能够居中调解那就先让他们干着,不过朝廷还是要认真的准备军队,要是真得不行就狠狠的打。”
懿贵妃的分析听起来颇有道理,咸丰把这些头绪理了理发现只剩下李富贵了。“那李富贵现在抢劫漕银又该如何是好?”
“这个,还请皇上再隐忍一时。”
“好,朕就再隐忍一时。”咸丰一边说着一边抓起桌上的砚台向着书架上的一个花瓶砸去。
崇高无比的皇权再一次遭到了重创,户部的几个家伙果然被当作了替罪羊,赵文翔也很自然的从户部尚书的位子上退了下来,不过皇帝可没有放他们回乡的意思,给了他一个闲职把他一家子在北京养了起来。李富贵的粮台报销不但完全发放,原先那半成的例银也不要了,李富贵自然就坡下驴把户部的银子又吐了出来,当然这一进一出之间肯定有些损耗,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说李富贵第一次闹事北京无计可施还可以用出其不意来做借口,这第二次就完全不同了,朝廷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时间准备而且又是抢先发难,却仍然闹得这样一个灰头土脸,这除了朝廷软弱无力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办法解释了。也正是基于这样一条认识当李富贵抛出东南互保的意思之后,叶名琛和浙江巡抚何桂清很快就加入了这个协议,饱受英军军舰骚扰之苦的福建的态度也十分的模糊,看来加入进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只是湘军还没有动静,毕竟对英法联军他们并没有切肤之痛,这个时候对他们还是继续骑墙要来的好一些。
不过这个时候在湘军的内部也渐渐有了究竟应该倒向那一边的讨论,曾国藩就这个问题与左宗棠就进行过多次的探讨。这几年的军旅生涯让曾国藩的眼界开阔了许多,原来对李富贵的种种看不惯也淡了许多,从经世致用的观点来看李富贵的所作所为的确很有用,这是让曾国藩暗暗佩服李富贵的地方,那些看似匪夷所思的做法得到的结果却往往不错,这当然让曾国藩感到不解,不过曾国藩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并不抱排斥的态度,但是他还是认为李富贵的有些做法有伤名教大防,甚至违背纲常,这在他看来就是不可容忍的了。所以他对李富贵的态度一直是敬而远之,想比于曾国藩,左宗棠对什么纲常倒是看得很淡,他对李富贵那些整治科举的手段甚至击节叫好,不过他对李富贵的人品倒是颇为不耻,在他看来这个人一点民族气节都没有,国家的命运恐怕不能交到他的手上。虽然对李富贵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是对待他的态度两个人倒是十分的相近,问题是以湘军的实力想要遏制李富贵简直就是痴人说梦,随着当年的那几场大败湘军的精华被一扫而空,这两年虽然元气渐渐恢复,但是军纪也渐渐的败坏起来了,当年悍不畏死的劲头少了许多,而各种兵痞的坏习惯却是越来越流行了。湘军和富贵军不同,富贵军自成军以来虽然战功赫赫,但实际上的战役要比湘军少得多,军官和士兵的战损比例更是差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富贵军总的来说不能算是一个拿脑袋换钱的职业,所以士兵比起湘军来更好管一些,另外李富贵在治军的手段上也的确比曾国藩要高明不少。
而现在的湘军完全是在当年大败的残军基础上重新扩编而成的,军中的骨干不是一些老兵油子就是当年畏敌怯战的一些家伙,在经过湘军特有的宗族式的传帮带这支军队的风气很快的就坏了下去。对此曾国藩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又无计可施,经他深思熟虑只有另辟蹊径重组新军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个艰巨的任务他打算交到自己的首席幕僚左宗棠身上。
“季高,看来乱世将至是无可怀疑的了,若是按照现在这种情形发展下去,我们湘军最后可能真的要被李富贵吃掉也不一定,湘人在这件事情上如何自处还是要很费一番思量的。”
“说一千,道一万,打不过那个小子还是白搭啊。”这个时候的左宗棠并没有军旅的经验,所以虽然他一贯高傲,但是也不敢说能在军事上对抗李富贵。
“是啊,现在的这支湘军再无复当年的勇猛了,手下众将更是锐气全消,所以我想请季高重新招募新人另组一军,你带上我的亲兵营,以此为榜样当可重现当年湘勇的朝气。到时再加上润芝,近可防石逆西窜,远可与李富贵遥遥对峙,不管将来天下如何变化,我湘人总还会有一席之地。我们现在进取或许不足,但是无论如何必须能够自保,不致再有围攻长沙之祸。”
“我看你老兄有些过虑了,李富贵厉害是不假,可是也不见得包打天下,这次重组新军我们就按照新式的标准来组建,过个几年,未必就不如李富贵了。”
“时局不同了,现在朝廷因为李富贵的事情,对我们这些汉人官员已经有些猜疑了,我看咱们还是不要太出风头为好。”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第二十三章 天国分裂
李富贵虽然知道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但是他并不担心此人,他总觉得这个人没有野心,当年东南半壁都在他控制之下他都没有称王的意思,现在他基本上被困在湖南怎么会反而有野心了呢?而且曾国藩也很现实,应该算是个识时务的人,这样的人即便厉害也不会挡他的道。曾国藩也的确如李富贵所料没有进取天下的意思,不过他对时局的分析倒是颇为准确,一八五八年四月太平天国正式分裂,石达开移师武汉与杨秀清遥遥相对,湘军所面对的压力一下子又增大了,不过这个时候石达开仍需要努力稳住阵脚,所以倒没有对湘军有什么大的行动。
石达开与杨秀清翻脸的导火索是天王洪秀全的归天,这本来不算出人意料,但是幼主洪天贵福也一并去了天国就让人有些齿冷了,连李富贵都觉得杨秀清做得太绝了,只有韦昌辉对此没有表示出太多的惊讶,〃杨贼一向刻薄歹毒、睚眦必报,这次洪逆算计于他,他咽不下这口气也事属平常。〃
〃你们这天国众王的心胸实在是太小了一些,要说你们这些南方人气量就是差一些。〃李富贵对于杨秀清现在算是彻底失望了,他已经开始打起了扶植石达开,灭掉杨秀清的主意了。
〃小人已经弃暗投明,这发逆伪王的称号可万万不敢再提,否则罪臣只有以死以证清白了。〃
〃得了,得了,我知道你是个大忠臣,行了吧。〃
〃多谢大人,〃与咸丰所料不同,韦昌辉回到江北后并没有因为自己与李富贵同领侍郎衔就不服管教起来,实际上它反而对李富贵更加恭敬了。〃要说这长毛各个伪王当中,也只有冯逆气量最大,幸好他早早就战死了。〃
看着韦昌辉李富贵算明白了叛徒都是一副什么嘴脸,〃杨秀清真的把石达开的家人都杀了?〃
〃是。〃
〃这小子是真够狠啊,你倒说说看,你们这么多王怎么就斗不过一个杨秀清呢?〃
韦昌辉长叹了一声,〃我们老家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方,就好像箍一个木桶,用的木板如果比较多的确可以装更多的水,但是如果这些木板中有一个特别短,那桶里反而存不住多少水。我们现在就像是一只木桶,有的板长有的板短,而杨秀清就像一口锅,虽然我们看起来比他大,但是装起水来却不如他多。〃
李富贵盯着韦昌辉看了好几秒钟,真是没想到这个木桶效应居然是广西的劳动人民最先总结出来的,还真是不能小瞧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你说的那块特别短的板就是干王殿下吧。〃
韦昌辉没有说话,只是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那你觉得东王和翼王哪一个能赢呢?〃
〃最后赢得当然是大人,现在嘛我觉得他们还不会大规模的打起来。〃
〃全家杀光光啊,这样石达开都能忍?你们这些王爷肯定都练过忍术。〃
〃惭愧。〃
“对了,陈玉成和李秀成何去何从打听到了没有。”现在韦昌辉虽的武装力量虽然还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不过他在情报部门倒是有了一定的权力,他现在分管对太平军的情报和策反工作,策反的事情虽然做得挺有声色,不过那些阿猫阿狗李富贵并不稀罕,倒是准确翔实的情报更有价值一些。
“李秀成跟着石达开去了,他一直是石达开的部下,陈玉成留在了南京,颇得杨秀清器重,看来很快也要担纲大局了。”
“石达开那边联系得怎么样了,还没有回话吗?”
“石达开应该对大人还有顾虑,所以大人的方案虽然对他很有利,可是应该还在犹豫。”
“这位老兄恐怕还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快成为众矢之的了,人的名、树的影,他这翼王的金字招牌要是拿到北京去可是能当不少银子的,现在他跑到武汉去自立一国,荆州四战之地,他以为就那么好立足的,我给他这么优厚的条件他居然还要考虑。”
“大人所说不错,大人连安庆都划到他的势力范围里去,实在是太优厚了,而且您也只是要从铜陵到太平府这么一小段的地方,这本来就是属于南京的范畴,和他也没什么关系。我看石逆是害怕您进军太平府之后一举攻克南京,要是那样的话他就是孤掌难鸣了。”
“所以他虽然对杨秀清恨得要死,但是却不能真的让他死了,真是好矛盾啊。”
“这个天下能坐看涛升云灭而不堕入其中的除了大人还有谁呢?”
“这个协议杨秀清是肯定不能接受的,所以动武还是在所难免,幸好南京城虎踞龙盘,就算我拿下马鞍山,也不是说我就能把南京怎么样了,先拿下铜陵试试吧。”李富贵没有理会韦昌辉送上的迷魂汤,他在心里自己计算着,现在太平军因为军心不稳且自相侵扎,所以小一些的地方防御都比较松弛,铜陵应该不难攻下,而且这个地方两面被长江环抱,南方还有双河和顺安河两条长江的支流。
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富贵军的水师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从英国租借的那两艘战舰已经被英国人收了回去,但是却从东印度公司接收了好几艘军舰,这样一出一进因为不需要再付租金和英国水手比例的下降海军军费反而宽裕了一些,而太平军的水师本来就没有完全恢复元气,现在又经天京事变和石达开独立,已经完全没有力量威胁到李富贵在长江上的霸权了,如果在两条支流上布置下龙横手下的陆战队,这个桥头堡将会坚固无比。确定了军事上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李富贵的脑子里已经开始做起了招商引资的打算了,铜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相信大家都会感兴趣,只是地方会有些让人担心,那些外国人肯定不怕,同胞方面还需要多做点工作。
攻取铜陵并没有费太大的事,李富贵几乎是明着告诉太平天国的两位巨头他要攻打铜陵,石达开的脑子远比杨秀清要清醒的多,他当然知道这个时候不宜和李富贵硬顶,而且李富贵跨过长江就等于斩断了杨秀清向西的去路,到时候不管有没有协议安庆都是他的了,所以嘴上虽然没有答应但是要他出兵救援铜陵却也是万万不能的,杨秀清虽然表面上非常强硬,但是在铜陵这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