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李富贵哈哈一笑,“各位难道还信不过我吗?狼是可以变成狗的,咱们可不止有蜜枣,手里的大棒也要握紧啊。”
几个人心里都有点嘀咕,要说以前他们的确对李富贵非常信任,可是现在就有些说不准了,不过既然李富贵做了保证他们也就勉勉强强地答应了下来。这事情需要联络山东的所有商人,所以肯定要耗费不少时日,李富贵也要联系捻军来准备讨价还价。
一八五八年的冬天李富贵就这样在山东度过,青阳寨已经被他改建成一个正规的军事基地,通往江苏的道路也被整修了一番。在这个冬天里李富贵的地盘上各处运转基本上还算正常,只是发生了一件让李富贵感兴趣的事情,那就是江苏的渔民因为捕鱼和日本渔民发生了一些冲突,这边的船大那边的人多,打了几场各有死伤,说不上谁吃了亏。考虑到这是国际事件黄明就上报李富贵,请示该如何处置。
自从富贵集团开展捕鲸业务以来海上的收入就节节上升,捕鱼业也是非常红火,尤其是自从去年开始引进先进的渔船和捕鱼设备之后已有超越捕鲸业的趋势,从北海道一直到舟山,到处都有中国渔船的影子。现在富贵军的肉食供应主要就是咸鱼,士兵们吃得骂娘不说,营地周围还总是有野猫活动,现在他们要是吃回猪肉就跟过年了一样。李富贵却不去理他们,有这么好的鱼吃还不满意,这帮兔崽子们就是被惯坏了,看来要找机会整一整他们了。李富贵对这些鱼就很感兴趣,他以前做梦也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大的带鱼,最宽的地方竟然超过一揸,当然李富贵并不会顿顿吃鱼。
在这种形势下和日本渔民发生一些冲突自然在所难免,本来这种事情闹过也就算了,不过现在有的中国人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把我们温良恭俭让的优秀传统一下子就丢到脑后去了,居然跑到海军衙门要求水师为他们报仇。这还真让黄明犯了难,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所以就请示到李富贵这里。李富贵看了之后也不客气,立刻一封电报把黄明叫到济南来。
“这件事怎么办还需要问我吗?”李富贵的语气有些不快。
“司令,这事以前没遇到过,所以……”黄明急忙为自己辩解。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的海军好像是在海盗的基础上扩展来的,是不是海莺去做月子你们就把老本行给忘了。”
这一下黄明立刻知道该怎么办了,“我这就派人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训一顿。”
“先不要惊动日本政府,只管把他们的渔船全部抓回来。”
“是。”
“你们海军以后要更积极一些,花那么多钱养你们不是让你们在长江里玩一玩就算了,就算是对上西方列强的舰队也要保证有理、有利、有节,至于其他的国家,你们看着办好了。”
“是。”
每次收到日本的消息总能拨动李富贵的神经,“这帮家伙还能出海打渔,真是岂有此理。”在李富贵的记忆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由西南诸藩组成的倒幕军来推动的,好像有萨摩还有长州。李富贵掰着手指头怎么也数不出四个,他手头又没有日本的地图,所以另外两个藩他记得不太清楚,“如果事先给西南诸藩一些打击,削弱他们的实力,或许他们就没有这个力量去动摇幕府的统治了,目前看来最有把握的方法就是海盗,是不是找几个人让他们回去做老本行。”
虽然手上没有日本地图,但是李富贵也知道如果使用装备精良的海军陆战队对这些没有什么纵深的大名做很简单的攻击就足以要他们的命,他原先有些担心这样做会惊醒日本,不过现在这种担忧已经烟消云散了。江北的工业已经渐渐地形成体系,而苏杭地区虽然李富贵并没有直接插手,但是这里被誉为是天下膏腴,在江北的带动下也已经滑上了转型的轨道,通过不断从全国各地吸收资金,同时又把大量的商品输送回去,在这样一个循环的作用下日本即便觉醒也无法改变他们自己的命运。
而且随着留英学生的回国,各个工厂的技术力量更加雄厚,冯子铭和刘云飞现在是甩开膀子大干,他们生产出来的棉布表面上和英国货一模一样,而价钱却要比英国货便宜上三成,李富贵无论如何也弄不懂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毕竟机器是英国的、原料是英国的,他们究竟怎么能够把成本压得这么低?当然一分钱一分货,这种布在耐用性上与正宗的英国货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最重要的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必须一样。目前因为产力的原因还只能有少量这样的棉布被混在正品中发往内地,可是等到两座新工厂开工以后,这种局面就会大大地改观。
就李富贵所知,现在冯子铭和那几个从英国回来的温州伙计天天腻在一起研究如何仿制各种洋货,大到枪炮军舰小到钟表皮鞋,都在他们仿制计划之列,有几种样品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甚至尤有过之,比如说他们生产的座钟就比西方来得重,让人一抬起来就觉得质量好,其实不过是在里面用不着的地方加了些铁块而已,对于他们的这种热情李富贵也是十分地钦佩,所以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这些家伙似乎天生就有这样一种癖好,李富贵决定再组织一批温州商人子弟出国。
现在这些仿制品已经开始要求打开海外市场,日本已经不在话下,东南亚的市场也逐步地打开,美国西部也有少量的出口,那些牛仔们也多半没见过什么世面,很容易就被这些表面光的东西给骗了过去,李富贵还准备这次如果能在北京抓住机会就要用朝廷的名义压朝鲜打开市场。
开春之后,虽然天气还并没有转暖,额尔金就迫不及待地调动人马寻求与清军决战,而肃顺也秉承咸丰的遗志打着为先帝复仇的旗号准备与侵略者决一死战,战争终于又一次滑入了李富贵希望的轨道。胜保仍然希望通过小规模的骚扰与游击来达到与英军周旋的目的,不过现在军队的最高指挥已经不是他了。僧格林沁的气焰比天都高,经过一个冬天的准备,清军也算是有备而来,僧格林沁这次的计划可以说是北塘的翻版,虽然上一次他吃了败仗,但是取得的战果却也摆在那里,现在他的手中有了更多的部队、火炮、炸药,他相信只要事先准备充足,这一次的结局肯定会不一样的。
经过胜保的苦劝僧格林沁终于勉强同意把预定的战场后移到廊坊,而在这一路上广设疑兵来骚扰英法联军,胜保把阻击的任务交给了谢子澄。谢子澄得到这次将功赎罪的机会之后变卖家产激励民团的士气,这一个冬天这些已经经过战场考验的战士又被加以严格的正规训练,同时武器也已装备到位,所以这几千人可以说是京畿地区最具战力与活力的中国部队了。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第四十三章 决战
尽管冬天并不适合各种工程,但是谢子澄还是组织了大量的民夫,经过他契而不舍的努力,天津周围遍布壕沟、路障,挖出来的土还被堆成各种崎岖的地形,连刘铭传也不得不承认这位知府大人颇有管理工程的天赋,英法联军发现在这个平原地区他们想要拉动炮车却要付出相当大的力气,不但道路被破坏殆尽,而且干脆在道路上挖出战壕,让联军的工兵根本就无从修补。
抵抗力度大大加强额尔金也感觉到了,他们现在一天只能推进十里,必须不断的清理地雷不说,还要应付各个方向上出现的偷袭,而且和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民团已经被完全武装了起来,他们的武器甚至已经超过了正规军,尤其是各种大威力的爆炸武器让联军实在是胆战心惊,民团甚至使用简单的投射器把炸药包扔到联军的阵地上。通过对缴获的这种小型投掷器进行分析,额尔金惊恐的发现这玩意真的非常危险,投掷器主要材料是竹子,如果把它打开就能让人联想起夏天随处可见的躺椅,可是这种躺椅可以把炸药包扔到三十米外,一个人可以携带一个炸药包和这张躺椅轻松的在战壕中穿行,同时如果发现情况不妙也可以随时丢弃这件装备,看这东西的样子就知道它是种为了大量消耗而设计的便宜货。
自从出了天津城,联军的伤亡就一直在不断的增加,虽然还没有达到不可忍受的地步,不过对于这种提心吊胆的行军大家都有些神经紧张。他们甚至不愿意进入村庄,因为村庄可以说是这一带地形最复杂的地方,而且在村庄中联军并不能获得任何帮助。
大清子民这一次认真地贯彻了朝廷下达的坚壁清野的命令,水井完全被炸毁,对这样的做法老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如狼似虎的清军把炸药包投进井中,心里面暗暗咒骂这些败家子。
刘铭传每天晚上都要大家召集起来挖空了心思去想一些新招整英法联军,就这一点上来说刘铭传可以算是个行家了,他虽然参军之后一直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可是骨子里仍然是山贼本色,要说这种偷鸡摸狗的行当可以说最是拿手。北地的好汉们开始并不怎么开窍,不过在刘铭传的言传身教之下很快也把身上奸诈的一面显露出来,李富贵在看刘铭传汇报的时候很难想象是同样一群人组织了义和团。
这一战的本质刘铭传也看出来了,是属于那种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打法,凭他手中的这几千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败英法联军,但是英法联军并不知道这一点,只要联军自己认为这场仗他们打不赢,或者说夺取胜利损失大得受不了那么司令就可以以一个和平使者的身份出场了,他刘铭传的任务也就算胜利完成了。这次的经历让他看到了英法联军的短处,实际上如果他手里有两万富贵军的话,刘铭传完全有把握将这支侵略军挡在北京城外,如果有五万的话这帮洋鬼子能不能逃回大沽都是问题,可惜他只有几千人马,而且不管训练还是装备与富贵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李富贵有五万人,可是刘铭传也知道李富贵的难处,如今的两江刚刚步入正轨,刘铭传也不舍得这些成果在战火中化为乌有。
额尔金一共花了七天才进军到武清、东安一线,僧格林沁正在廊坊秣兵励马等着侵略者的到来。胜保这些天一直在劝僧格林沁再把部队向后撤一撤,因为游击部队的威力已经显现了出来,洋兵也渐渐的显出了疲态,如果他们的战线再继续拉长对清军就会更加有利,但是这个建议被僧格林沁断然拒绝,他发誓要在武清这个先皇受辱的地方击败洋夷以告慰咸丰的在天之灵。看到他坚持胜保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毕竟他们身上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整个朝堂上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他们的背上,如果不战而退的确很难交待。
廊坊之战又是一场硬碰硬的战役,同北塘之战一样清军率先发起了攻击,不过这一次他们的准备要充分的多,没有出现上一次那样部队脱节的情况。
英法联军由于一直受到骚扰,所以每天驻扎的时候都要做相当细致的准备,同样他们也预感到了大战的来临,侦查部队把周边清军活动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了回来,仅仅从报告的频率就可以看出中国军队在准备一个大的行动。让额尔金有些失望的是风自强并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实际上自从上次没有成功抓获中国皇帝之后这位出色的侦察员就好像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做事显得有些混乱,经常会给出错误的情报,面对额尔金核实的问题也总是支支吾吾,看来这次也指望不上他了。
看到清军又一次列出了整齐的阵容额尔金非常高兴,看来终于可以和那些鼹鼠一般的对手告别了,从望远镜中额尔金看得出中国的统帅还是吸取了上一次战败的教训,这一次他排出的阵线被拉得更长,阵型也更松散,让额尔金有些奇怪的是他并没有看到多少骑兵,这支上次让他吃了很大苦头的兵种在清军的阵地上少的有些出奇,这当然让他有些不解。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按照既定计划布置阵地,最后到达的增援部队除了近卫军第1国王龙骑兵团以外都被放在了左翼,法国人负责右翼,所有的骑兵都被集中在中间。他原来为了防范鞑靼骑兵故伎重演,这一次他下决心以骑兵对骑兵,不让清军有冲击联军阵地的机会。他也有那么一会产生了这样做是否还有必要的念头,毕竟看起来清军并没有集中骑兵进行突击的意思。不过这个念头只是闪了一下就被额尔金抛在脑后了,不要说作战计划早已布置下去,现在不宜改动,就算是真的清军这次不用骑兵突袭了,自己仍然可以利用骑兵的冲击力在正面给那些被炮火打蒙的敌军以致命一击。
当清军进入火炮射程之后双方开始猛烈的炮战,联军的大炮无法完全压制清军这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