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杂泄庋目悸恰!?br /> 李富贵哈哈大笑,〃人家可是北京户口,听说还是海淀区的,要是搁以前你也就一个进京的民工,口气倒是不小。〃李富贵对冯婉贞这个名字可是有很深的印象,想当年他的语文老师可是布置了很多课文要求他们背颂,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还觉得十分荒唐,没想到这位民族女英雄现在居然会插到刘铭传这个土匪头上。
虽然听不懂李富贵说的是什么,刘铭传还是陪起了笑脸,〃要说呢,我要是想娶她还真有点麻烦。不知大帅有没有办法。〃
〃什么麻烦?〃
〃她许过人家了。〃
〃姑娘是什么意思?〃
〃她当然是要死要活的非要嫁给我。〃
〃那不就成了,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是狗屁,等你南下的时候带她走不就行了。〃
〃这不算强抢民女吧?〃刘铭传对于富贵军的军纪还是有些顾虑的。
〃只要姑娘愿意就不算,等我回去这些规矩我都要给他们改一改。〃
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刘铭传的心思开始活了起来,这个年头其实抢婚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女人受三从四德的影响被抢了以后也没什么好办法,绝大部分只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要是一下子把她带到千里之外还怕她不从自己吗?李富贵并不知道刘铭传正在动着民族女英雄的坏脑筋,反而又说了几句鼓励的话来宣扬恋爱婚姻自由。
这次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后李富贵也披挂上阵直接与巴夏礼狠狠的杀起价钱。虽然知道这一切只是做个样子,最终的内容他们与李富贵早已商定清楚,但是巴夏礼还是被李富贵凶狠凌厉的谈判手段所折服,李富贵句句引用国际公法,很多时候让英法两方的代表感到理屈词穷,他们最后没有办法就只好拍着桌子咆哮来配合这场戏的演出,没想到李富贵的调门一点都不比他们低,看的周围的那些中国官员个个提心吊胆,生怕他们一言不合就要打起来。
奕欣倒是有些怀疑李富贵是在演戏,不过李富贵这个人做事总是出人意表,他倒也不敢做出百分之百的肯定,最后看到和议仍然一直没有结果只好以朝廷的名义给李富贵下命令让他不要太过苛刻,李富贵这才渐渐的把谈判引上正轨。
奕欣对各国公使进入北京倒没有什么意见,但是慈安太后却打死也不同意,慈禧也不喜欢这些洋鬼子跑到北京来,所以李富贵对于这一条的强硬态度得到了两宫皇太后的赞赏,他提出的公使驻上海同时上海至北京架设电报的变通方案最终就这样定了下来,至于通商大臣一职现在本没有其他人比李富贵更合适,洋人也愿意李富贵来坐着个职位,所以没用几天列国通商大臣的头衔也加到了李富贵的头上。
对于内地,尤其是满洲的开放,朝廷当中的反对声音最大,连奕欣心里也有些没底,毕竟这样一个条约签下之后全国的舆论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内地的士子,他们发议论的时候可不用面对洋人的大炮,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个条款是李富贵眼中北京条约的关键,所以当然利一力撺掇大家接受它。
“满洲是我大清龙兴之地,若是能够不让洋鬼子进来当然是最好,可是现在俄罗斯在我们北方陈兵百万,想要靠老法子恐怕是不行了。”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第五十章 北京条约
陈兵百万的说法把几个王爷都吓了一跳,这实在是太让人吃惊了,不过他们也知道李富贵对海外的情报一向准确,所以对此有些半信半疑。“百万,俄罗斯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军队,英法这次不过才两万多人。”醇亲王出言核实。
李富贵扫了他们一眼,“前几年俄罗斯和英法两国在克里米亚大战,俄国人死了大约有五十万人,可是仍然没有伤筋动骨,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很可怕。”
醇亲王吓的吐了一下舌头,死了五十万人是什么一个概念?如果这些是真的那俄国人带甲百万就真的不是虚言了,“李大人的意思是俄国人对满洲有兴趣?”恭亲王皱起眉头问道。
“是啊,王爷如果不信尽可以向别的国家的洋人核实一下俄国的实力,或者这次派出驻外使节的时候王爷可以格外关照驻俄大使仔细收集俄国的情报。现在他们已经得到黑龙江以外的领土,得陇望蜀可是这帮北极熊的天性,我才不信他们对满洲没有意思。”
几位王公大臣听到这里都有些心寒,李富贵看了看他们接着往下说:“要说满洲本是我大清留的退路,若是汉人真的反起来咱们的子孙后代也好有的地方花差花差,可是现在这个世上不是光有汉人了,各位大人是不是该想想满洲以后如何建设了,毕竟像现在这样的人口比例很难防范北方或者是海上的渗透。”
恭亲王对开发满洲这件事的确有自己的打算,但是他并没有想到通过向英法开放来促进满洲的发展,李富贵提出的这个新思路让他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的计划,“李大人认为让英法进入满洲可以牵制俄国吗?”奕欣试探着李富贵,普提雅廷放弃李富贵之后就开始在北京寻找其他的合作伙伴,当时赋闲在家的恭亲王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凭借俄国在北京城的耳目,普提雅廷也猜到咸丰恐怕活不了太久。
奕欣在这件事情上倒是没有太多的犹豫,实际上看到李富贵利用洋人如此迅猛的崛起他早就有些动心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与洋人接触,现在有人送上门来他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另外奕欣也知道俄国和李富贵不对付,这也加重了对方在他心中的砝码。这会听李富贵把俄国说的这样强大他是有喜有惊,但是放英法两国进入满洲来对付俄国他是绝对不同意的,倒是放松汉人出关的禁令来的更合适一些,在奕欣看来汉人还是忠于大清皇朝的,当然像李富贵这样的家伙就很难说了。
“有这么一点意思,就我所知英法在欧洲总是和俄国作对,这次俄国人不费一刀一枪就在东方抢走了几万万亩的土地,英法两国人的这口气又怎么能出得出来,将来俄国如果想要得寸进尺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奕欣在心中冷笑:这个李富贵果然怕俄国人,也难怪,他手下撑死了也就十万二毛子,要是碰上带甲百万的老毛子他就玩不转了,不过按他的说法这老毛子也确实有些吓人,幸好现在李富贵处处和他们作对,他们之间的这种对立对我倒是很有好处,这样我就可以左右逢源,而且在英法那边我虽然没有李富贵这样的条件,但是终究还是关系友好,相比起来自己的地位更加有利,当然前提条件是英法俄不能大打出手,否则到时候非此即彼,自己就没办法保持中间的位置了。想到这里奕欣打定主意不让英法进入东北,决不能让这些家伙挨的太近。
“满洲的事情本王自有分寸,开放盛京、大连、旅顺实在是弊端太多,还是麻烦李大人与洋人据理力争,关外一概不能开放,实在不行别的条款倒是可以酌情放松。”
李富贵并不知道奕欣与俄国人的关系,看到他如此坚持还以为这位王爷真的顾惜自己的老家,再听到他谈到一些开发东北的计划,李富贵也就放弃了开放东北的打算。
至于说派往列国的大使,这事就让人实在有些头疼,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愿意去的,奕欣一连串的封官许愿,可是大家都一个劲的推托,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像什么“父母在,不远游”啦,“不忍弃父母之邦”啦,总之想出一大堆借口,摆出一幅宁可辞官不做也不出洋的架势,弄得奕欣也没办法,最后干脆想把这个事情交给李富贵,让他选派一些人员出国,反正他是列国通商大臣,说起来相当于外交部长,这大使的任命交由他来处理也不是说不通。
就在这个时候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的郭嵩焘主动请缨要求担任驻外使节,此举引起大家惊讶的同时铺天盖地的责难也汹涌而来,这倒让李富贵对这个郭嵩焘产生了兴趣。
在咸丰驾崩之前这个郭嵩焘颇得他的器重,不过这个人性子有些耿直,常常得罪人,咸丰死了以后与肃顺走的挺近,现在肃顺又倒了,所以一下子就被冷落下来。这下子石破天惊的一鸣可谓是一举成名,京师的士林对他是骂声一片。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总是接受周边小国遣使朝贺,其实也算不上自古,这种单方向派使臣的情况也就是明清比较突出,在以前的朝代你来我往的平等交往还是很多的。所以这一次天朝上国竟然派出使节觐见远在万里之外的岛夷的女王,这实在让那些王公大臣和名士们觉得受不了,偏偏郭嵩焘原来人缘就不好,所以种种辱骂之词花样翻新的冒出来,一些尖酸刻薄的俏皮话也在市井间流传,大家把对李富贵和奕欣的不满统统都倾泻在郭嵩焘的头上,毕竟李富贵和奕欣现在在北京可以说是一手遮天,编排他们的不是还是很有一点风险的。
其实李富贵在和约上加上互派大使条款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可能会出现无人出使的情况,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眼中外国就是一片蛮荒之地,当年李富贵组织移民的时候有些人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出洋,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民族气节,现在想让这些官老爷放弃京师优越的生活,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去出使西洋当然有些不太现实。他原先也只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建立自己与西方的正常外交关系,本来就是打着自己派人清廷出钱的如意算盘。没想到这个郭嵩焘这么一闹,自己的计划反而被打乱了。
“这个人真是很有意思啊,别人躲都躲不及,他却迎着头往上撞,着明白了是和舆论对着干嘛,否则就算想出国也应该装出一幅极不情愿的样子,到时候勉为其难的出去或许舆论压力会小一些吧。湖南人,这些湖南佬个个都是又倔又硬,回头见了面再说吧,怎么说我也是外交部长,这些大使就算是我的人了,绝对不能让他受欺负。”
一八五九年的六月,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个月,在这个月里中国分别与英、法、美签署了北京条约,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款让后世的中国人咬牙切齿,坐下来签字的是顾命大臣中的穆荫,本来这次和议从头到尾都没他什么事,没想到条款都定下了之后李富贵不肯签字,奕欣也不肯签,两个人你推过来我推过去,最后李富贵说就让穆荫去签怎么样?穆荫是李富贵的人,奕欣又有什么不同意的,说起来他现在还是军机大臣,倒也有签和约的身份,所以穆荫就只好接下了这个屈辱的任务。
俄国人的北京条约一直谈不好,李富贵已经下决心要和俄国佬作对,自然不会给他们什么好处,而那些俄国人大喊着利益均沾却没什么人理睬他们,英法两国自不用说,就是美国也已经被李富贵堵上了嘴。奕欣虽然想答应俄国人的条件,但是谈判的事情一直是李富贵负责,现在他反而有些插不进去手,好在英法联军签了合约之后很快就撤了个干干净净,李富贵现在似乎也应该回他的老家去了。
对此奕欣派人去探了探李富贵的口风,李富贵倒是非常干脆,“我怎么不想回去啊,我儿子现在半岁多了我一面都没见着,你说我为国为民的容易吗?不过呢,一方面这和议还留了一个小尾巴,另一方面我岳父岳母年纪都大了,我们又是好久没见,前一阵子和谈太忙一直没有什么时间侍奉两位老人,现在终于抽出点空闲还不得常回家看看。”
实际上李富贵进京以后经常住在赵府,和赵婉儿的几个哥哥相处的也颇为融洽,他是准备这一次把赵家给接到南面去,估计奕欣不会不给他这个面子。
奕欣听到李富贵放出来的话之后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本来就觉得咸丰把赵文翔一家留在北京非常愚蠢,谁都知道要是真的造反父母妻子无一不可抛开,你扣着人家老丈人、丈母娘有个屁用,而且赵夫人出了名的历害,说不定李富贵正巴不得有人帮他除掉这个岳母大人呢,以李富贵的个性奕欣觉得自己的这个设想很有可能。
随便找了个借口发了一道上谕,把这些赋闲的老臣封赏了一番,大家当然要上表谢恩,一般还要带上一堆自谦的言辞,什么寝食不安啦,什么无功受禄啦,也有几个上书说自己年纪老迈本来呆在北京就是糟蹋粮食,现在朝廷又格外开恩封赏,实在是愧对这些恩典,希望能够告老还乡不再给朝廷增添负担,这里面就有赵文翔。
接到这些折子之后恭亲王很快就给了答复,大家的还乡申请都被批准,这让那些本来只想客气一番的老家伙们大吃一惊,看着其他人还能留在北京实在是有些不忿,可是话已出口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好在朝廷还给了一笔费用买断了工龄,倒不至于空着手回老家。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