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三国之英雄与诸侯





  此时,早已发兵来救的郭汜、李傕军迟迟未到,莫非出了什么意外?
  慕阳早在虎牢关前便已经有所预谋,与义气满九州计划好,令其先行一步,并去荆州请徐庶徐元直助阵。
  此时的徐庶已经学成而来,与南阳水镜先生、庞德公等人相交甚好,学识有成,得义气满九州之邀更是大喜望外,正好试验一番自己的才能。
  因此,义气满九州与天隐带着本部人马先行离开虎牢关,并请到了出师下山的徐庶相助,来到了汜水关前。
  义气满九州将计划与徐庶一说,不由令其拍手赞好,大叹乃定国安邦之计,对慕阳大加夸赞,显然慕名久已。
  知道原由之后的徐庶也是明白事情的重要性,不由的跟义气满九州要了五千士兵,然后于汜水关附近,通往西边长安的一条必经山路之间,大显神勇。
  徐庶以山石为阵基,布成一个阵势,摆下了一座大八门金锁阵。
  曰:“此大八门金锁阵也。八门者: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金锁阵如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入则吉;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入则伤;从杜门、死门而人则亡。”
  而徐庶的大八门金锁阵则是除了以阵石布阵外,还以可移动的士兵为阵基摆下一座八门金锁阵,一座可移动变幻,一座固定静止,两阵合二为一便是大八门金锁阵。
  大八门金锁阵比之普通八门金锁阵更加恐怖,两阵叠加之后,变化多端,其中原理更是繁杂深奥,普通人难以研究透彻,这是徐庶自已参考奇门遁甲和八封变化自行改造而来的,相信无人知晓。
  就算通晓八门金锁阵之人,短时间内亦无法破开此阵。
  有此阵阻于通往长安之必经道路,量郭汜、李傕之辈也是束手无策。
  想那演义之中,曹仁曾经便大摆八门金锁阵,将刘备困在徐州,谁知徐庶竟然看破,一举破之,令曹仁、李典大败而归,如此看来徐庶能破阵必定对此阵了解十分之透彻。
  果不其然,郭汜部率军西往长安,准备迎接董卓护卫,却不料到一山头,发现山中巨石林立,位置怪异,进入之后竟然变幻莫测,原来是一座奇阵,而且更有敌军于奇阵之中杀出,进行伏击,郭汜军简直防不胜防。
  一时,郭汜军多次被打得灰头土面的退了出来,然而无论如何进去都会被敌军给予迎头痛击,损失惨重,仅数天功夫就损兵折将达上万将士,敌军之伤亡却是甚少。
  损兵折将不说,最严重的是阻拦前进的道路,如果不能及时营救主公,那时可不得了。
  郭汜一连耗了十来天之后,损兵五万便退回了汜水关。
  回到汜水关,郭汜将情况告知其他各将,李傕、樊稠等也是束手无策,焦急无比,然而此时董卓之婿牛辅却是道;“我有一人,兴许可以破此阵法。”
  只见一人,乃牛辅下辅军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有谋略。
  郭汜等人大喜,与牛辅及诸将齐齐出兵,仅余少量兵力留守汜水关,大军前往破阵。
  贾诩劝道:“如果全军齐出,后方有敌入侵该如何是好?”
  牛辅等人皆是恍然大悟,不由各自留了一部分人马驻守,其余他部前去随大军破阵,然后直入长安,营救主公。
  大八门金锁阵,以静止石阵为基,加上移动的人阵为辅,两阵重合叠加,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初时之下根本难明此阵之原理,晦涩莫明。
  望见此阵,贾诩不同地皱起眉头,说此奇门阵法,自己并不精通,只是略懂而已,然而此阵布阵者乃是此方面的高手,其原理所理解程度原非自己能比,此阵非一时能破。
  鉴于此地乃西往长安之必经之地,如此绕路而行,其路程将远上数倍,耽误大量时间,只能寄希望于早日破阵得以通过。
  期间,有提议道分兵而行,一面破阵一面绕道,可两不误,否则误了军务,主公有所差池,可是谁也担待不起的。
  但是,贾诩提议:“敌军既然率先于此布阵,必有所料,若分兵而走必遭伏击。”
  郭汜等人不信,分兵前行,果然遭了伏击,损失不少,因害怕前方再有敌军埋伏便索性退了回来,一心等其破阵。
  于是,两军一时陷入僵局,贾诩每日派士兵前去入阵探路,每日折损,日子被消耗过,给了慕阳与曹操、孙坚联军的大好机会。
  义气满九州见将郭汜等人成功困于阵前,不由大喜,徐庶见郭汜李傕等大军集结欲要破阵,便提议绕至后方,取了汜水关,断其退路,令其前后不能顾。
  谁料,来到汜水关竟然城门大关且守卫森严,依然有大量士兵驻守,徐庶立即意识到有人率先预谋,便退回大八门金锁阵之前。
  果然,徐庶见到了正图谋破阵的贾诩贾文和,一种棋逢敌手的感觉升了起来,义气满九州与天隐等人更是满是震惊,想不到居然是贾诩,号称毒士无双,文和乱武的贾诩。
  这下可麻烦了!
  

34、大定格(六)
更新时间2010…11…29 22:00:29  字数:2062

 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
  早年察举孝廉郎,先于董卓之婿牛辅帐下效力,后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亭侯,位极人臣。
  曹丕曾问其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反。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候。
  贾诩虽字“文和”,而因其性格与作为,却有后世者评价其为“乱武”。
  历史上的贾诩虽然没有过太过风光华丽、出彩夺目的表现,但屡屡预判先机,并断谋论策,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更有认为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这位毒士的智谋是天下无双的,但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虽然贾诩不是曹孟德这样的人,但他也是一位这样类型的谋士。
  董卓之乱中,在貂婵离间,吕布杀死董卓后,本因郭汜李傕等西凉部将欲求生,便遣使诣长安求赦。然王允为人刚直,但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
  而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郭汜等人的行为,并对其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一席话,便引得郭汜、李傕、樊稠等人心意大变,引兵作乱,攻陷长安,大肆杀戮王允等人,更是成为董卓之后祸乱一时的大军阀。
  贾诩的一句话虽然是为自己考虑,然而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东汉再次陷入了混乱状态。
  本应天下战火将熄的时候,却因贾文和一番自保之言,便引得天下大乱,此人岂非天下之毒士,乱世之人。
  义气满九州得知贾文和在此,不由也是担忧起来,贾诩虽与徐庶同属超级谋士一列,但其天下无双的智谋却是令人非常担忧,若是他恰好能此阵,让郭汜等人大部队通过,岂非误了大事。
  不行,绝不能让破破阵。
  天隐不由现身道:“让我去解决了他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与磨练,天隐的刺客技能已经是自成一派,出神入化,屏息潜行之下无人能识破,其隐伏之机率真是天下少有,当之无愧的天隐,神秘刺客的最佳传承者。
  义气满九州知道天隐的能力与性格,以其隐忍如死亡,寻找最佳时机。不发则已,一发必有死伤的性格,必定能对贾诩造成伤害甚至成功将其刺杀,但是如此一来,游戏中便会少了一会顶级而又稀少的谋士,毒士无双的贾诩。
  还未大放光彩的贾诩贾文和如此死了,真是太可惜了。
  任谁任哪一位玩家心中都会有一丝不舍,何况是深知人才的可贵,特别是谋士型人才的稀有与可贵。
  义气满九州思索过后,想到历史上对贾诩的评价以及为人处事态度,不由的来了意见,但也鼓励天隐行动,说不定还能一举收服这家伙呢!
  夜深人静,贾诩贾文和坐于营帐之中,思索着这十几日来的收获,那阵不但有八卦之术更掺杂奇门遁甲其中,这倒算了,更复杂的是,阵中竟然还有一座阵法,一动一静的两阵叠加,效果成倍的提升,简直令人难以捉摸。
  能布下此阵者,也算天下奇才,不知是何人物。
  贾诩想着,突然莫名的一些不安起来,心里有些烦躁,便想起身出去走走,避开一些士兵,来到一块空地上,呼吸着清新冷寂的空气,心里觉得舒服了点。
  在这个乱世中,自己虽有盖世才能,却也只能滇沛流离,依靠军阀霸主四处求生,却无一真正可以依靠的主公。
  自己何尝不知董卓乃国贼,助之无疑于助纣为虐,现有义士能手刃此贼为国除害岂非快哉,然自己为求保身,受人差遣又能反抗得了吗?
  “哎,天下之大,何处才是我安榻之地!”
  贾诩不由叹息道,却是突然地发觉了一丝不对劲,立即开启先知技能。
  先知一望,先知先觉。
  全神贯注之下,居然发觉一个淡淡的影子居然疾速闪过侧面树木,朝自己而来。
  此处方面数十里都连营驻扎,大军守卫,此人竟然能穿过数十万大军潜入而来居然毫无士兵察觉,这是如何高明的潜伏技巧。
  有刺客!
  一般正常碰到这种情况下,第一反应就是知道有刺客,然后立即反应大呼求救。
  然而贾诩是一个自保性非常强的人,深谙明哲保身之道,若自己就此呼叫必定会引起那刺客的愤怒与情急,以自己一介文弱书生之力,如何能抵挡一个精通暗杀之术的刺客呢!
  不行,绝不能呼救,某家自有脱身之术。
  “朋友,既然来了就现身吧!”
  贾诩平静道,语气中没有显得丝毫的惧怕担心。
  天隐倒是非常惊讶自己躲过千军万马,居然被一文弱书生给发现,而且见其似乎毫无畏惧感的模样,不由佩服起来,果然不愧是毒士无双的贾诩贾文和,处变不惊,异于常人,果然厉害。
  

35、大定格(七)
更新时间2010…11…30 23:35:14  字数:2027

 夜凉如水,星光点点。
  一身黑色长衫披挂的贾诩站在瑟瑟的空地上,显得孤寂苍凉,似乎没有人理解他的心思。
  天隐淡淡的露出了藏匿之身,从夜的黑暗中走出来,身为一个刺客既然被发现了,那么藏与不藏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是来阻挠我破阵的?”
  贾诩望着漆黑仅带点星光的天空,看也不看,直接问道。
  “你没有直接动手,大概也不是普通的刺客吧,有兴趣听听我的话吗?”
  见天隐岿然不动,贾诩侃侃而谈起来。
  “今天下大乱,董卓暴虐凶残,人神共愤,十八路诸侯天下群雄并起反抗号召推翻其挟持天子的局面,庆幸有成,董卓西逃。今长安想必已易主,群雄围困,董卓之命危在旦夕,逆行倒施之状有望扭转。若郭汜、李傕大军一旦前往救援,群雄遭难,董卓脱困,天下复将陷入董卓残暴之统治。”
  贾诩说到激动处,并没有什么动作,只是深深的叹了口气,道:“非吾之过,乱世之中,吾一书生若无圣主知遇又能有何作为,终究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若乎明哲保身。”
  天隐仍然没有说话,在毒士的贾诩面前说什么都像是复述一般,其实他心中早已明了。
  “你是想说今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英雄倍出?”贾诩像是自言自语地说,“的确,像那曹操、孙坚之辈的确是一代霸主之势,然终究都不适合为吾主也。”
  “阿瞒雄才大略,生性多疑,非吾能容身;孙坚乃杀伐之辈,又江东霸王之遗风,吾一谋士秀才定不受重用,袁绍无裁决果断之心,刘表善守不善取,只知治理方寸之地却不知天下大势,民之疾苦,枉为皇室后裔。其他诸如袁术、韩馥、陶廉等辈皆非明主。哎,天下之大,又有何处容身。”
  这时,谈到紧要之处,天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