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三国之英雄与诸侯
很富,梁冀送给他一套车马(四马一车),向他借钱五千万。士孙奋畏于梁冀的权势,不得不给;但却只给他三千万,他大怒,胡说士孙奋之母是梁家的奴婢,偷盗了梁家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于是逮捕了士孙奋兄弟,士孙奋死于狱中,全部家产被没收,其资产共值一亿七千余万钱。梁冀还劫略几千口平民为奴婢,称这些奴婢为“自卖人”。
梁冀在雒阳周围强占民田,调发农民,建造了一座私人苑囿,周围千里,梁冀不许人触动苑中的一草一木。有人误杀了苑中的一只兔子,竟有十多个人因受牵连而遭杀害。
梁冀一家前后有七人封侯,出了三个皇后,六个贵人,两个大将军,娶公主为妻者三人,其余任卿、将、尹②、校的,有五十七人。桓帝本是河间王刘开之孙,十五岁时,为梁太后和梁冀所立。他对于梁冀也很惧怕。
单超等诛除梁氏:公元159年(延熹二年),梁皇后死①,桓帝与中常侍单超、具瑗(yuàn院)、唐衡、左悺(guàn贯)、徐璜等五人合谋,以虎贲、羽林千余人包围了梁冀的府第,梁冀自杀,梁氏的族人亲戚不论长少,皆弃市。因牵连被杀的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有数十人,故吏、宾客被免官的有三百余人。据说“朝廷为空”。没收梁冀的财货被出卖后,共得钱三十余亿。这是宦官对外戚的第四次打击。单超等五人以功同日封侯,史称“五侯”。诛除梁冀及其党羽,对当时的政治、社会都有好处;但从此以后,东汉政权为宦官垄断。
2。清议与党锢
宦官垄断政权以后,政治日益黑暗,一些比较正直的高级官吏、在野的地主士人和太学生,采取各种形式,对宦官集团展开了斗争。于是相继发生了“清议”运动和“党锢”事件。
宦官肆虐:宦官专权以后,排斥打击一般官僚士大夫,重用宦官的子弟、亲属和投靠他们的官僚。《后汉书·朱晖(huī挥)传》附《朱穆传》曰: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荷(hè贺)荣任。”他们抢夺民财,略取民女以为婢妾。中常侍侯览侵夺宅舍三百八十一所,侵夺田地百一十八顷,起立第宅十六区,还虏略良人为奴婢。他的哥哥侯参任益州刺史,为了侵夺民财,诬人以“大逆”之罪,捕杀后,霸占财产,前后侵夺民产以亿计。《后汉书·单超传》曰:“五侯宗族宾客虐遍天下,民不堪命,起为寇贼。”腐朽反动的政治统治加速了土地的恶性兼并,广大农民纷纷破产,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清议:宦官专政不仅使政治黑暗,而且也垄断了仕途。这时的选举、征辟(bì闭),都要按照他们的爱憎行事,这就严重地侵夺了士人的上进之路。这一时期,太学生已发展到三万余人,各郡县的儒生也很多,他们上进无门,就与官僚士大夫结合,在朝野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hē核)公卿,裁量执政。”①这就是所谓的“清议”。
所谓“激扬名声,互相题拂”,主要是比较廉正的官吏、士人、太学生等互相标榜。如说:“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②所谓“品覈公卿,裁量执政”,主要是批评宦官专权乱政。如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③这样的议论自社会流入太学,太学生以郭泰为首,奉司隶校尉李膺、太尉陈蕃为领袖,公开与宦官集团相对抗。
党锢: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们不仅在舆论上抨击宦官,还试图在政治上打击宦官势力。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在安平(今河北冀县)逮捕了宦官赵忠的不法家属。桓帝大怒,把朱穆撤职,关进左校服劳役。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为朱穆申辩。并说:“愿黥首系趾,代穆校作。”④桓帝迫于舆论,赦免了朱穆。
延熹五年(公元162年),中常侍徐璜、左悺向中郎将皇甫规勒索钱财,皇甫规不理。徐璜等就给他强加以罪名,关进左校服劳役。一些官吏和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上书。皇甫规亦被赦免。
这样,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与宦官集团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
延熹九年,术士张成教唆其子杀人,为司隶校尉李膺逮捕。
适逢国家有赦令;可是李膺因张成与宦官关系密切,就把他们处死。张成的弟子牢脩上书,诬告李膺与太学生、诸郡儒生及游学士人“共为部党,诽讪(fěishàn匪善)朝廷,疑乱风俗。”①桓帝大怒,逮捕了李膺等二百余人。后经尚书霍谞(xǔ许)、城门校尉窦武等一再向桓帝说情,才得赦免回归田里,但却禁锢终身。这是第一次“党锢”。自这次事件之后,“正直废放,邪枉炽结”。②大量的不愿与宦官集团为伍的士大夫、太学生等进一步结合,并推出了他们的首领或代表人物。就是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三君是窦武、刘淑和陈蕃,君就是“一世之所宗”③之意。他们与宦官集团的对立和斗争进一步激化。
第二年,桓帝死,灵帝立。太后之父窦武以大将军的身份与太傅陈蕃辅政。他们起用了李膺和其他一些被禁锢的名士。次年,他们又共谋诛除宦官集团。可是,由于事泄,宦官曹节发兵逮捕窦武,窦武自杀。窦氏宗族、亲戚几被杀光。又次年,曹节等以“部党”之罪名,再次逮捕了李膺等一百余人,这些人都死在狱中。他们的父子、兄弟、门生、故吏等,凡是做官的,一律免官禁锢,禁锢范围扩大到五服以内的亲属。这是第二次“党锢”。
这次党锢直到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大起义时才被解除。建议解除禁锢的也是一个宦官,即中常侍吕强。他怕受禁锢的人心怀不满,与张角等“合谋”,因之提出这一建议。灵帝接受了这个建议,下诏解除了“党锢”。统治阶级内部的这场长达数十年的斗争,在农民起义面前,暂告中止。
五、东汉末年农民战争起义
桓帝死,无子,窦太后和她的父亲大将军窦武迎立河间王刘开之曾孙刘宏为帝,是为灵帝。不久,宦官杀窦武,灵帝成为宦官的傀儡。灵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极力讨好宦官。竟说:“张常侍(让)是我父,赵常侍(忠)是我母。”①他为了积聚钱财,在西园公开定价卖官。赚钱入私囊,命人回河间买田地,建宅舍。宦官们肆无忌惮的搜刮人民,当时有“五邪嗣虐,流行四方”②之说。当时,在农村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③这首歌谣的出现,预示着农民革命的大风暴即将到来。
1。黄巾大起义
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支,大约产生于东汉中期。东汉末年,太平道首领张角是巨鹿(今河北平乡)人,自称大贤良师,在各地传教,手执节杖,教病人叩头思过,饮符水以治病。广大人民饥寒交迫,生活痛苦,也以信奉太平道寄托精神。后来,张角和他的信徒们在阶级斗争形势的推动下,走向了革命道路。
张角传教十余年,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有信徒数十万人。他为了发动起义,分各郡国为三十六方,大方有部众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为起义的基本力量。他们宣布了这样一个口号:“苍天(东汉)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①用来鼓动广大农民起来革命。还派人到京师雒阳和各州郡,在官府的门上,用白土书写“甲子”二字,以警告反动统治者们,并扩大宣传鼓动工作。当时的形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张角原定于184年三月五日起义。可是由于叛徒唐周告密,决定提前于二月间起义,各地起义军以黄巾包头。张角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领导巨鹿的黄巾军。其他地区如颍川(治今河南禹县)、汝南(治今上蔡)、陈国(治今淮阳)、南阳、东郡、扬州(治今安徽和县)以及幽州、益州等地,都爆发了黄巾起义。《后汉书·皇甫嵩传》描述说:“所在燔(fán凡)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
黄巾起义后,汉灵帝和宦官们十分恐慌。他们一面调集军队,保卫京师雒阳;一面以皇甫嵩、朱儁(jùn俊)、卢植为中郎将,率军进攻黄巾军。各地的豪强地主也把宗族、部曲、家兵组成地主武装,修筑坞堡,与黄巾军相对抗。
皇甫嵩和朱儁共有四万余人,在进攻颍川黄巾时,朱儁被击败,皇甫嵩被围困在长社(今河南长葛)城中。后来他们得到曹操的支援,打败颍川、汝南、陈国黄巾,屠杀起义农民有数万之多。
东汉王朝原派卢植进攻张角,被张角打得大败。朝廷撤了卢植的职,另派董卓进攻张角,亦被张角打败。朝廷再调皇甫嵩进攻张角。此时,张角病死,部众由张梁和张宝率领。皇甫嵩用偷袭的办法打败了黄巾军,张梁战死,黄巾军英勇牺牲的有八万多人。皇甫嵩又进攻下曲阳(今河北晋县)张宝部,张宝战死,所部死伤被俘的有十余万人。
东郡和南阳等地的黄巾军也先后被皇甫嵩、朱儁等镇压下去。这些起义军的领袖们都在作战中英勇牺牲了。
这些黄巾大起义从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开始,到十一月失败,共战斗了九个月。组织在黄巾旗号之下的起义军约有百余万人,起义风暴席卷全国。这次起义是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地区广大,战斗英勇,给予东汉王朝和豪强地主以沉重的打击。这次起义虽被镇压下去,可是革命的烈火却已经燃烧起来了,各地的斗争前赴后继。
2。黑山黄巾与青徐黄巾
黑山黄巾: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失败后才三个月(中平二年二月),各地又爆发了新的农民起义。战斗在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郡国山区的起义军有上百万人,号称“黑山军”或“黑山黄巾”,部属很多。大部二、三万人,小部六、七千人,他们共同推举张牛角为帅。张牛角战死,又公推张飞燕(原姓褚)为帅。这支起义军转战于河北诸郡十余年,和军阀袁绍、曹操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处死了许多郡守、县令(长)和地主,给予地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后来,在军阀混战中,张飞燕为公孙瓒所利用,进攻袁绍,被袁绍击败,张飞燕率部投降了曹操。
青徐黄巾:中平五年(188年),黄河以南的青州和徐州一带再次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在青州的称“青州黄巾”,在徐州的称“徐州黄巾”,合称”青徐黄巾军”,连破州、郡,诛杀长吏,许多官僚、地主被迫逃亡他郡或渡海逃到辽东。这两支起义军人数也发展到一百余万。
可是青徐黄巾多为破产农民组成,由于战争激烈,家属随军的很多。如青州黄巾,有主力军三十万人,而随军妇孺老弱竟达一百余万口,粮草不继,行动困难,严重妨碍战斗。后来在济北(今山东长清)连被击败,又为曹操的军队尾追,最后投降了曹操,为曹操编为“青州兵”。徐州黄巾也先后被击破。
3。汉中、巴蜀的农民政权
五斗米道: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不久,天师道首领张修也于同年七月领导巴郡和汉中的农民起义。天师道的传教方式和太平道基本相同。因使受治的病人出米五斗,所以也叫做“五斗米道”。
天师道的另一个首领张鲁,三代传教,自号师君,下属有祭酒,各领部众,部众多者称治头大祭酒,信徒很多,是一个很大的政治势力。
张鲁政权:益州牧刘焉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在益州搞独立王国,于初平二年(191年),以五斗米道首领张鲁为督义司马、张修为别部司马,攻占汉中(治今陕西汉中)。张鲁杀张修,又镇压了一些豪强地主,在汉中、巴郡建立了一个农民政权。这个政权是政教合一、劳武结合的。他的主要经济、政治纲领是:一、诸祭酒各在辖区内的大路上设置义舍(旅舍),内储有米、肉等,来往行人吃饭不要钱,目的是为了招徕关中地区的流民,以充实汉中人口;二、犯轻微罪过的人罚修道路;三、犯法的人,以说服教育为主,初犯者处理从宽,“先加三原,然后行刑”;四、不设置官吏,以宗教首领祭酒兼管政事。史书说张鲁在汉中实行这些政策的结果,“民夷便乐”,①流民来归的,前后有数万家。
在汉中、巴郡,汉族、夷族地主仍然很多,在张鲁统治的二十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