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三国之英雄与诸侯
417。魏延:被马岱刀斩。
790。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字思远。
695。杨仪:蜀国中军师,后自刎而死。
791。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氏。蜀国参军,右中郎将。
510。蒋琬:加封蜀国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
538。费炜:加封蜀国尚书令,同理丞相事。
504。吴懿:加封蜀国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
724。姜维:加封蜀国辅汉将军,平襄侯。
406。司马懿:加封魏国太尉。
792。董寻:魏国司徒。
793。张茂:字彦材。魏国太子舍人,被曹睿斩首。
794。马钧:魏国朝臣。
479。杨阜:魏国少傅。
795。毋丘俭:时任魏国幽州刺史。
796。公孙渊:辽东公孙度之孙,公孙康次子。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封大司马,乐浪公,后兵败被司马懿斩首。
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797。公孙晃:公孙康长子。
360。公孙恭:车骑将军。襄平侯。
798。张弥:东吴孙权使臣。被公孙渊斩首。
799。许晏:东吴孙权使臣。被公孙渊斩首。
800。贾范:辽东公孙渊军副将。被公孙渊斩首。
801。伦直:辽东公孙渊军参军。被公孙渊斩首。
802。卑衍:辽东公孙渊军大将军。被夏侯霸刀斩。
803。杨祚:辽东公孙渊军先锋。
804。胡遵:魏国司马懿军先锋。
805。裴景:魏国司马懿军左都督。
806。仇连:魏国司马懿军右都督。被司马懿斩首。
463。陈群:魏国司马懿军司马。
807。王建:辽东相国。被司马懿斩首。
808。柳甫:辽东御史大夫。被司马懿斩首。
809。卫演:辽东侍中。
810。公孙修:公孙渊之子。被司马懿斩首。
811。刘放:魏国侍中光禄大夫。
812。曹宇:燕王。大将军。魏文帝之子。
813。曹爽:字昭伯。曹真之子。封大将军,后被司马懿斩首。
814。曹芳:曹睿之子。字兰卿。即皇帝位。后被司马师废。
683。曹睿:病死。
815。何晏:字平叔。魏国尚书。后被司马懿斩首。
816。邓飏:字玄茂。邓禹之后。魏国尚书,后被司马懿斩首。
817。李胜:字公昭。魏国河南尹。荆州刺史。后被司马懿斩首。
818。丁谧:字彦靖。魏国尚书,后被司马懿斩首。
819。毕轨:字昭先。魏国司隶校尉。后被司马懿斩首。
820。桓范:字元则。魏国大司农。后被司马懿斩首。
406。司马懿:加封太傅。
821。曹羲:曹爽之弟。魏国中领军。后被司马懿斩首。
822。曹训:曹爽之弟。魏国武卫将军。后被司马懿斩首。
823。曹彦:曹爽之弟。魏国散骑常侍。后被司马懿斩首。
824。张当:魏国黄门。宦官,后被司马懿斩首。
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
825。高柔:魏国司徒。
826。王观:魏国太仆。
590。蒋济:魏国太尉。
827。司马孚:魏国尚书令。司马师宗叔。
828。潘举:魏国曹爽守门将。
829。孙谦:魏国曹爽偏将。
830。鲁芝:魏国曹爽司马。
831。辛敞:魏国曹爽参军。
832。司番:魏国洛阳把门将。
833。尹大目:魏国殿中校尉。
834。许允:魏国侍中。
835。陈泰:魏国尚书仆射。
836。杨综:魏国曹爽主簿。
406。司马懿:加封丞相,加九锡。
837。夏侯玄:魏国征西将军,太常。后被司马师斩首。
838。钟毓:钟繇长子。
839。钟会:字士季。钟繇次子。魏国秘书郎。中书侍郎。颍川长社人氏。
840。邓艾:字士载。魏国掾吏,义阳人氏。司马懿参赞军机。
510。蒋琬:病死。
653。董允:病死。
841。句安:蜀国将军。后降魏,封大将。
842。李歆:蜀国将军。
843。陈泰:魏国郭淮军副将。
732。司马师:魏国骠骑将军。
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孙峻席间施密计
406。司马懿:病死。
732。司马师:加封魏国大将军。总领尚书机密大事。
733。司马昭:加封骠骑上将军。大都督。
844。孙和:孙权次子。病死。王夫人所生。
845。孙亮:孙权三子。潘夫人所生。即东吴皇帝位。
320。诸葛瑾:病死。
392。陆逊:病死。
128。孙权:病死。
765。诸葛恪:东吴太傅。后被孙峻杀死。
846。吕岱:东吴大司马。
847。傅嘏:魏国尚书。
848。王昶:魏国征南大将军。
804。胡遵:魏国征东将军。
795。毋丘俭:魏国镇南都督。
395。丁奉:东吴平北将军。
849。吕据:东吴诸葛恪军部将。被孙綝斩首。
850。唐咨:东吴诸葛恪军部将。
851。留赞:东吴诸葛恪军部将。
852。全端:东吴东兴郡左城守将。后降司马昭。
853。吴略:东吴东兴郡右城守将。
854。桓嘉:魏国胡遵军部将。被丁奉枪刺。
855。韩综:魏国胡遵军部将。被丁奉刀砍。
856。蒋延:东吴诸葛恪军谋士。
857。张特:魏国新城守将。牙门将军。
858。虞松:魏国司马师军主簿。
859。蔡林:东吴诸葛恪军都督。降魏。
860。张约:诸葛恪心腹将。被孙峻乱军砍死。
861。朱恩:诸葛恪心腹将。
862。孙峻:字子远。孙静曾孙。孙恭之子。加封丞相,大将军,富春侯。总督中外诸军事。
863。滕胤:东吴太常卿。被孙綝斩首。
864。张缉:魏国光禄大夫。曹芳皇丈,后被司马师斩首。
写作资料:黄巾将领(全)
更新时间2010…9…20 18:49:24 字数:2292
所有出场黄巾将领搜录,大家欣赏下!
天公将军(大贤良师):张角,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神上使:张曼成
张角:冀州巨鹿(今河北宁晋西南)人,画符行医十余载,聚众数十万,号大贤良师,中平元年春二月(184年),发动黄巾大起义,自称“天公将军”,初战先擒皇族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攻杀幽州刺史郭勋、广阳(今北京)太守刘卫。同年冬十月,病殃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南)。
张宝:角之弟,称“地公将军”。十一月于皇甫嵩战于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亡于阵中。《三国演义》中称张宝阵前使妖术,被刘备射伤,后被部将严政(虚构人物)所杀,献首投降。
张梁:角之弟,称“人公将军”。张角死后,拒守广宗,被皇甫嵩夜袭破城,亡于阵中。《演义》中曹操以骑都尉参预此役。
波才:豫州区黄巾军首领。先败当南太守赵谦于召陵(今河南漯河),次败朱儁,又依草结营围皇甫嵩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是夜会大风,皇甫嵩使人内外放火,会朱儁、曹操军至,大败。汉军追至汝南陈国再胜,复追杀波才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彭脱:波才副帅,被斩于西华(今河南西华南)。
卜已:青州区黄巾首领,八月被傅燮俘杀于东郡苍亭(山东阳谷东北)。
张曼成:称“神上使”,南阳(河南南阳)区黄巾首领。斩杀南阳太守褚贡。后进攻宛与太守秦颉战,殁于阵中。
赵弘:张曼成战死。赵弘继为统帅,攻克宛城,部众发展至10余万人。六月,朱儁击灭颍川黄巾军,转攻南阳,与荆州刺史徐谬、南阳太守秦颉围攻宛城。八月,儁退兵诱敌,暗中设伏。黄巾出城追击,遭伏击,赵弘战死。
韩忠:继赵弘为南阳黄巾首领,投降未遂,突围不成,死于阵中。
孙夏:继韩忠为南阳黄巾首领。因主力被歼,危城不守,余部于十一月西移鄂(今河南南阳市东北)之精山(今河南南阳市西北),朱儁率军追击,孙夏等万余人战死。
马元义:黄巾大方首领,召集荆、扬地区道众数万人到邺(今河北临漳),与冀州道徒会合。往来洛阳,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为内应,“期三月五日起兵、同时俱发”。起事之前,张角济南弟子唐周叛变,向朝廷告密,泄露了起义计划。元义被捕车裂。
程远志:《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领,于第1回登场,统兵五万犯涿郡。幽州刺史刘焉令校尉邹靖引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统兵五百破敌。两军交战大兴山下,远志被关羽一刀挥为两段。
邓茂:《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领,程远志副将,于第1回登场,茂被张飞一合刺于马下。
高升:《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领,张宝副将,于第2回登场。曲阳之战中被张飞刺杀。
孙仲:《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翎。和韩忠、赵弘共同攻宛。与朱隽、刘备交战,被刘备射中落马。
黑山军: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唒
张牛角:博陵(今河北定州)人,随黄巾起事,号将兵从事,与张燕合军。燕推牛角为帅,俱攻瘿陶(今河北宁晋西南)。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
张燕:常山真定人,本姓褚。黄巾起,合聚少年为盗,众万馀人。与张牛角合军。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众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众从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等助瓒,与绍战,为绍所败,人众稍散,太祖将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
杨凤:黑山军将领。汉灵帝遣使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得举孝廉计吏。
于毒:黑山军将领,随张燕破邺城,杀太守栗成。后袁绍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袁绍后遂寻山北行,击左髭丈八等,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皆屠其屯壁,奔走得脱,斩首数万。)
白绕:黑山军将领。献帝初平二年(191);曹操出兵镇压黑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
眭固:黑山军将领。《演义》中为河内太守张杨属下。固在张杨被杨丑钉死后,杀掉杨丑投靠袁绍,后在与曹军作战中阵亡。
陶升:黑山军将领。193年(初平四年)三月,冀州魏郡袁绍军兵变,交合黑山军占据邺城。陶升叛变,保护袁绍与州史家属到斥丘,绍任其为建义中郎将。
郭太:又名郭大,白波军首领,中平五年二月(185年)于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复起,号为“白波黄巾”,有众十余万,攻太原、入河东郡,击败董大将牛辅。又联合内迁于汾河流域的南匈奴於夫罗,连破太原、河内等郡,威胁洛阳,成为可耻的汉奸。
李乐、韩暹:白波军将领。奉诏与董承、杨奉等护卫献帝至洛阳。后畏惧曹操的威势,联合杨奉对曹,后被关羽、张飞杀死(演义版)。
马相、赵祗自号黄巾,中平五年起事于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连破益州(今四川广汉北)、犍为(今四川彭山东)、巴郡(今四川重庆北嘉陵江北岸)等,控制益州大部。
何仪:汝南、颍川处的黄巾军将领,聚众数万,先是响应袁术,后又依附孙坚,最终被曹操击败,率众投降。《演义》为自守的许褚所擒。后褚归顺曹操,献出何仪,被斩。
管亥:青州军将领。围困海太守孔融于都昌。太史慈突围去平原相刘备求救。备派兵三千随太史慈前去解围,黄巾军解围散走。《演义》中亥与关羽交战数十合被杀。
刘辟、龚都:汝南黄巾将领。后追随刘备。《演义》中辟为高览所杀,龚都被夏侯渊杀掉。
写作资料:东汉中央与地方(本书设定参考)
更新时间2010…9…20 18:50:51 字数:8041
一、中央架构
东汉中央政府与西汉无异,皆以三公九卿组织而成。但在新皇帝即位之时,则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揽政务。光武躬政,以尚书台总领纪纲,职无不统。御史台也合并在少府下面。侍中在西汉本是加官,到东汉设立侍中寺,献帝时给事黄门也并入侍中寺,成为少府下面的一个机构。
西汉时,有太师、太傅、太保,称为上公,而东汉则仅有太傅一人,也称上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