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三国之英雄与诸侯
;另外收起拳头再打人的蓄势待发,比那些把手伸到不能再伸的“强弓劲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的力道不可同日而语。事实证明了东吴在建安十三年击破黄祖军后也没有能力西进,赤壁之战后,曹操把进攻重点放在了合肥、巢湖一线后,东吴更陷于被动。相反,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荆州的割据势力形成了东吴的缓冲区。同时荆州的战略位置虽然重要,但是是属于易攻难守的地面,不是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而成为进攻的基地的话,是要牵制很大兵力来防守的。对于东吴来说,在还没有强大到不需要长江天险就可以和曹操决战之前,一个作为缓冲区的荆州远比占领区的荆州效果要大。老子的“将欲取之,必固予之”,“为而不恃”的道理还是鲁肃吃得透一些。
周瑜也并非不知道曹操的厉害,在建安七年曹操责令孙权派儿子到许昌当人质的时候,周瑜并没有劝孙权起衅,而是让他等待观望:“若曹操能率义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也。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只是周瑜对于刘备的反复无常颇有些不忿,加上积极进取的性格,对占有荆州更感兴趣。周、鲁二人对于曹操的对抗更多是处于对孙策、孙权的感情使然,理性上都不大觉得消灭曹操是很现实的事情,虽然可以在具体的战役上击败曹操。两个人更多的是在知不可为而为之。而周瑜打算挟刘备以令关张的想法倒是很有创意,比吕蒙的硬上要圆滑。
而行伍出身的吕蒙,在战术上是不成问题的,战略上也有自己的见解。如在孙权询问他可不可以攻打徐州的时候,吕蒙知道可以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是考虑到曹军的骑兵占有很大优势,就是留七八万人防守徐州也不一定够用,是得不偿失的,建议孙权放弃攻打徐州的念头是非常有眼光的。但是由于是武将出身,对关羽是很不服气的,因此提出“蒙为国家前据襄阳,何忧于操,何赖于羽?”已经有了意气之争的味道了。因此吕蒙在战略上要稍逊鲁肃半筹。
陆逊从小寄人篱下,深沉方面要远远超过吕蒙,在战略上和鲁肃是不相伯仲的。因此在大败刘备于夷陵之后没有穷追猛打,而是迅速回师,因为他料到了自己战线过长,曹丕随便在长江哪个点上砍上一刀他就回不了家了。可惜因为士为知己者死的原因这四个罕见的天才都没有选择投奔曹操,虽然他们知道曹操的胜面很大;也可惜这四个人偏偏遇到了本身就是军事家又极善用人的曹操作为对手,曹操在死后政权平稳移交,没有给巴望着中原大乱的东吴一点机会,虽然陆逊当时还活得不错。历史不容假设。_oW
孙权还在回味着年初消灭黄祖部的胜利的时候,荆州方面传来了刘表的死讯和曹军南下的消息。孙权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大对头刘表死后荆州成了眼前的一块大蛋糕;惧的是大蛋糕后面是大老虎曹操。曹操来江南肯定不会是来游山玩水外加作诗的,孙权感到自己东吴土皇帝的地位有点玄乎。鲁肃不失时机地跑来给孙权支着,意思是培养刘备当荆州的第五纵队,帮东吴架空刘表的儿子,然后一起对付曹操。鲁肃这条计策中想的主要还是策反刘备,因为鲁肃也明白刘备是个有奶便是娘的的家伙。要知道当年公孙瓒和刘备是拜把子的兄弟,而且一直扶植他,陶谦给了刘备四千兵,刘备就投靠了陶谦。后来公孙瓒就死在袁绍手里,刘备从徐州溃败以后最先想到的并非汉室宗亲刘表,而是投靠了杀义兄的仇人袁绍,不是他一双手长有些象长臂猿就和长臂猿一样忘性大,是大耳朵这种东西本来就没有什么良心,只要利益驱动杀妻灭子的事情固然可干,腆颜事仇或者认贼作父未尝不能。刘表这样的老官僚对于刘备这种人是看得很透,知道他来投靠自己是因为袁绍不行了,绝对不是什么弟兄感情。于是就放他到新野和关张一起当看门狗,以咬曹操。因为就反曹操这点刘备是坚决的,一方面是因为刘备妒忌曹操,另外一方面是曹操不会放过这个外君子而内小人的家伙。刘备过得不如意,故可以策反;刘备反曹坚决,故可利用。
孙权采纳鲁肃的建议并派他出使的速度很快,大耳朵逃跑的速度也很快,可惜曹操的铁甲军更快。鲁肃是没有来得及看到刘备浩浩荡荡十几万的老百姓,看到的是诸葛亮带的几十条丧家犬般的败军。鲁肃虽然不是很市侩,但是面对实力不济的刘备还是有点失望,不过想一想,至少刘备还能够起号召作用,在精神上支持孙权一把,就在安慰之后还表示了收留的意思。刘备自然是感激涕零,诸葛亮可能还想玩一下深沉,被鲁肃一把抓住手说自己是他驴脸哥哥诸葛瑾的朋友,言下之意,你是什么东西我很清楚,诸葛亮就只好改口为一定要亲自去东吴和孙权把事情敲定。
鲁肃带诸葛亮回到东吴后正赶上孙权接到曹操的一封信,信上说:“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要让孙权也学刘琮束手,争取宽大处理,不然,让孙权想想自己有多少兵,是不是八十万人的敌手。可惜孙权不是刘琮,而且还对刘琮颇有些看不起,当然不愿意和刘琮学,但毕竟对八十万众有些害怕,就想让手下的谋士给自己壮壮胆子。而以张昭为首的谋士习惯于政治解决,对曹操开战是不敢的,不过希望通过谈判保证现行一帮人的政治待遇。孙权紧张得要上厕所,鲁肃跟出去,对孙权说,我们都可以投降,反正是给曹操当大臣和给你当大臣待遇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你投降了土皇帝是不要想的了,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后来诸葛亮见孙权也是一番做人要有骨气的话,说得孙权腰杆挺得格外得直,觉得自己不能够当狗熊。可是想想曹操的八十万,孙权的头还是抬不起来,虽然诸葛亮说什么曹操跑得太快,“行百里必蹶上将军“,但是孙权心想,人家现在不是在乌林歇着吗?诸葛亮说曹操带领的都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但是孙权知道新投降的荆州兵可是地道的南方人,而且曹操信中点明了是水军八十万。所以后来虽然孙权剁了桌子角,但还是心虚。因为摔摔打打的行为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心虚或者无理。
最后解决孙权思想问题的还是周瑜。周瑜告诉孙权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曹操根本没有什么八十万众,认为曹操自己的军队“不过十五、六万”,刘表的降兵也不过“七八万耳”,两者相加最多二十几万。而且这些部队是指在荆州地区的全部部队,根据周瑜对曹操一贯战略的研究,以真正能够投放到正面战场的最多三分之一,所以周瑜有精兵三万到五万足以制之的推断。应该说周瑜的推断是完全正确的,原因就在于,东吴强而刘表弱,东吴仓促间也只能凑起一支三万人的精兵,就是说刘表的降兵七万也是夸大的说法。而以曹操的用兵策略,此次征伐在于荆州,开始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东吴,不然肯定会分兵在合肥一带作为攻击点;关西的马腾、韩遂等部随时有威胁许昌的可能,加上要防备忠于汉献帝的军事政变,肯定要留下重兵驻守;而曹操一向看不起刘表,认为他“虚名无实”,收拾刘表能够带十万兵已经是看得起他了,所以长阪追击刘备的仅仅有五千骑兵。大胆点推断,曹操带来的北兵很可能就是八万人左右,写信的时候顺手在中间加个十字就是八十万。周瑜还有一点料敌很准,就是“以疲敝之卒将狐疑之众”十个字,曹操自然不会放心新降的荆州兵守故土,一般是采取荆州将官带北方军,北方将领带荆州兵的政策,这样至少在不长的时间内部队指挥协调上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北方兵不善于水战,所以如果是水战只能是战斗力不强的荆州军作为先锋。况且因为年初对黄祖的战斗,荆州军对东吴军是有畏惧心理的。因此东吴战略上利于速战,以打击原荆州军为主要目标。孙权一听原来战役就是收拾手下败将原荆州部队,自然信心百倍,下了打仗的决心。
刘备在樊口眼巴巴地终于等到了周瑜的水军,腆着脸要跟周瑜套近乎,没有想到周公瑾没给他面子,让他如果乐意就自己来见,不乐意周大都督军务在身,就两免了。刘备只好坐上小船去见周瑜,看着周瑜的人不多,就问带了多少人?周瑜淡然一笑:“三万人。”大耳朵自然失色:“恨少!”周瑜道:“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刘备看到周瑜英气逼人的样子,知道是劝不了,于是就想找给过他好脸色的鲁肃兜售多多益善论。又让周瑜给一口回绝了:“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大耳朵很懊恼,估计在肚子里面大骂了几千遍“周瑜狂徒”,并且坚定了周瑜要是战败就伙上关张去东吴抄周瑜家的决心。
此刻的刘备在周瑜眼里不过是只丧家犬,看门狗还不够格。扬帆远去的周瑜想的是尽快和曹操的水军决战,免得曹操站稳了脚跟就大势不妙。所以在到夏口还没有遇到曹操水军的周瑜没有停留,而是继续行军,终于在赤壁与曹操水军遭遇了。
周瑜水军和曹操水军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没有思想准备的原荆州水军自然不是甘宁一帮水匪出身悍将的对手,东吴初战获胜。曹操开始意识到手下这帮荆州降兵战斗力太差,而自己的北方军又不惯水战,只有先练兵,提高战斗力,同时想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坏主意好使。曹军撤退到乌林地面上驻扎,还是虎视眈眈地看着赤壁。
周瑜自然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对曹操就越有利,曹操看着明月如钩当然有雅兴做诗,周瑜却在如水的月光下望着长江对岸发呆。这时候黄盖来献火攻计:“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黄盖、程普和韩当等人都是东吴的老臣,曾经和孙坚一起出生入死,此刻却是周瑜的下属。本来这些老将对周瑜当他们的上司是很有几分不满的,毕竟周瑜属于他们的子侄辈,面子上首先就挂不住,心理也多少有些不平衡。其中程普以前曾经倚老卖老地教训过周瑜几次,要是一个肚量不够大的人,不免要端起官架子对程普公事公办,说不定还会公报私仇。可周公瑾却绝非是《三国演义》里写得那样的小人,相反很大度地“折节容下,终不与较”,对待程普还是执子侄之礼的,这点和《三国演义》里动不动就用激将法气得老将吹胡子瞪眼睛的诸葛亮大大不同。往往是一些在大事上能力不足的人才偏偏注意细节,作为一个领导者并非是要高人一等,压人一筹,处处显得自己比下属高明,而是要充分发挥下属的作用,让下属在具体问题上比自己高明,程普等老将有了老将的尊严就自然要承担老将的义务。《易经》上说:“以上下下,其道大光,大得民也”,周瑜的谦冲换来了一班东吴旧臣的支持,程普后来对别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黄盖能够向周大都督提建议,是因为知道周瑜能够听建议,不是听不懂琴声的笨牛。
黄盖这条计策在于让曹操没有了必要装备——战船,到时候想进攻总不成飞过长江。利用的是在冬天,天干物燥,容易着火,而曹操一方面为了方便北方士兵,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荆州军叛逃,把战船都钉到了一起,为火攻计的成功提供了物质保证。
曹操对诈降信的轻信给了东吴填满浇上了鱼油柴草的战船接近自己舰队的机会。东吴用来充当自杀式进攻的火船应该不会太小,因为每艘船后都系有救生艇,太小的船也未必就能够保证把曹操的大船点着。黄盖的火船在数量上应该是数十艘,因为如果引火点太少的话,曹军完全有时间把着火的战船隔离开来。就后来火势很快燃烧到曹军岸上的情况来看,除了当时的东南风很大,以及撤退到救生艇上的东吴士兵用火箭引燃纵深的曹军舰船外,曹操的水军舰船纵深并不是很大也有一定原因。也就是说很可能曹操的水军并不是张昭吹嘘得那样“艨艟斗舰千数”,不然以每排战船一百艘计算的话,也应该有十层的纵深,很难那么快烧到岸上的营落。
在“烟炎张天”的情况下,周瑜率领东吴水军,隔着大火擂鼓,曹军在焦头烂额之际也不知东吴军队多少,加上有不少是一贯在东吴军手下吃败仗的荆州军,自然一片大乱。史书上说“人马烧溺死者甚重”,可能烧死的不是很多,自相蹈籍而落水淹死的,甚至是踩死挤死的才是大多数。曹操一看不妙,带上剩余部队赶紧撤退,加上沿途士卒的逃亡,曹军减员严重。得理不饶人的周瑜带上手下,上岸猛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