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三国之英雄与诸侯





奈,又何尝不是一种凄凉。或者可以说,前期的吕蒙和后期的吕蒙是一个人,一个为自己尊严而奋斗的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决定了处事的方法不同,权倾一时,杀了人“至尊不问”的吕蒙原谅甘宁叫宽容;跟着姐夫后面混,被军吏辱骂而没有反抗就叫懦弱。国士是绝对的,而宽容是相对的。
  诸葛亮的驴脸哥哥诸葛瑾在刘备准备兵发东吴的时候给刘备写了一封信,信上让刘备比较和关羽的的亲情何如与汉室的亲情,让刘备看荆州的大小何如天下的大小,其实是错看了刘备。大耳朵就算知道自己是冒称皇亲,和关羽的关系要好于与汉室的关系,也不至于不知道荆州只是天下的一部分。刘备为了报仇讨伐东吴不过就是一个借口,这点诸葛亮是看出来了,根本就没有劝,说不定还怂恿的一番。因为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兵败被杀,第二年刘备没有兴兵报仇,到了第三年也就是黄初二年的秋七月才准备动手,第四年也就是黄初四年才正式从秭归动手。刘备如果真是仇恨满胸膛,哪里要等这么长时间才动手?
  不过是他在黄初元年听说曹孟德死了,认为北方将大乱,到时候就有机可乘。可曹操的大权平稳地过度到了曹丕手里,令刘备很失望。相反,刘备的手下孟达在这年的七月投了曹丕,引着徐晃一干人打败了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上庸、西城、房陵就此便宜了曹丕。跑回成都的刘封被诸葛亮撺掇刘备给赐死了,理由就是“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驭”,可见诸葛亮用人水平之“高超”。
  而黄初二年,刘备又忙着学曹丕称帝,全不管汉献帝刘协作为山阳公活得好好的,就说他死了。以为了自己能够当皇帝就给活人大出殡的行为来推测,刘备要是得便也是不惜把活人真变成死人的。对此刘协应该庆幸当年他和刘备的奸谋没有得逞,不然他连保全首领得终天年的机会都没有。
  刘备伐东吴的根本原因不过是欺软怕硬,对魏国他自认实力不足。而且此时伐魏不但因为孟达的投诚失去了地利,更重要的是很可能在此刻对魏国进攻会使魏国能够同仇敌忾,一时攻打不下反而会使他这个新任皇帝掩面扫地。而顺流而下讨伐死了吕蒙的东吴,大耳朵自认还是有把握的,要是周瑜在世,他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吕蒙虽死,但是在死前推荐了陆逊作为继任,说陆逊“意思深长,才堪重负,观其规虑,终可大任”。陆逊是孙权的秘书出身,孙权又把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算是孙家的女婿,乍看似乎是标准的裙带官。但是陆逊所以能成为孙家的女婿,并非是因为和孙家是通家至好,而是因为他的才学,要知道他的叔父陆康当年还曾经给过孙策钉子碰,得罪过孙家的。权贵要拉拢看中的后进,招其当女婿或者认其为义子都是常用的手段。要当权贵的女婿或者干儿子要么是有确实的无耻,要么是有确实的才干,总之是要有异于常人的地方。陆逊属于特别有才干的那种,可为裙带官的翘楚。
  在取荆州上陆逊也是很出了一把力气的,当时代替吕蒙屯住陆口的时候写了一封谦逊的信给关羽,送了大大的高帽给关羽戴。关羽接到信以后很是得意,以为东吴无人,彻底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事实上陆逊早就撺掇吕蒙取荆州,出其不意的点子就是他和吕蒙共同谋划的。陆逊因为取荆州的功劳被孙权封为宜都太守,抚边将军,华亭侯。
  到了荆州的陆逊并没有闲着,他对荆州的“蛮夷君长”封官许愿,对荆州的士人广开仕进之门。这招是罗贯中之类的通俗小说家没有的注意到的,但是是对东吴非常重要的步骤。这个步骤使东吴在荆州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使荆州的士族集团为东吴所用,在刘备反攻荆州的时候至少二者能够不为其所用。刚愎自用的关羽是想不到这招的,卖鞋出身的刘备想是想到了,可是在其进军荆州的时候对少数民族的酋长采取的是用金钱收买的政策。对于少数民族的酋长来说,陆逊的任命书和印绶比黄金要重要得多,因为少数民族缺的不是钱而是尊重。到了陆逊和刘备长期对峙的时候,荆州本地的少数民族没有能够为刘备所用,胡王沙摩柯应该是刘备从西蜀骗来的土特产,而荆州当地的士人也没有如刘备当初盘算的那样来欢迎他。刘备指望荆州变乱于内的图谋在建安二十四年就已经被陆逊所化解了。
  陆逊以他的沉稳将钝兵之学发挥到了极至。从黄初四年初开始,陆逊在夷陵据险而守七、八个月,刘备多次求战,陆逊就是不出兵。东吴当时的兵力并不比西蜀少。东吴兵总共五万,西蜀兵总共四万。虽然两者都有分兵,但是从刘备一次试图引诱陆逊上钩的伏兵才八千人来看,西蜀在夷陵的兵力并不是很多,应该就在两、三万之间。陆逊之所以不在开始决战,目的就在于不给处于攻势的西蜀军以主动权,利用夷陵的地势消耗西蜀军的锐气,等待蜀军犯错误,正应了《孙子兵法》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毕竟刘备手下都是百战之将,而且是在东吴的根据地作战,速战对刘备有利。
  黔驴技穷的刘备果然犯了严重的错误,误认为陆逊的钝兵是惧战,因此大大方方地从巫峡到夷陵连营数百里,摆出和东吴拼消耗的架式,正证明了刘备的无奈和愚蠢。其实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刘备完全可以后撤,以一部兵力据险而守等待战机,一部兵力向东南进行大迂回绕过夷陵或者顺流而下逼迫陆逊决战,胜负恐怕一时难分。连营数百里连无耻的曹丕听说了都知道是蠢招何况于陆逊,陆逊用火攻,连破刘备四十余营,把刘备赶上了马鞍山。马鞍山一战,陆逊一改钝兵时的持重,率众围攻,西蜀军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刘备侥幸逃到了白帝城。西蜀损失惨重,不仅仅是兵员,益州多年因为免于战乱而积聚的财富也在此役中丧失殆尽。
  

写作资料:三国之东吴将领分析(二)
更新时间2010…11…11 10:24:41  字数:16878

 鉴于甘宁在慕阳这边,最近又有江东猛虎孙坚的戏,江东虎臣将要大放光华,便整理了一些资料,关于江东名将的,大家敬请参考。
  '江东四英将和江东十二虎臣',两篇是一起的,因字数限制,分开上传。
  东吴十二虎臣
  一、程普
  作为东吴资格最老的大将,程普无论是地位、功绩、还是能力,绝对称得上是仅次于“四英将”的东吴第五人。
  程普不仅相貌英俊,而且文武双全,他曾经有过“独与一骑”冲阵救主的英勇壮举,堪与周泰宣城救孙权相提并论。而且史书记载还提到了程普有智谋,善于应对。确实是一位复合型人才。
  程普的军旅生涯是丰富多彩的。他参加了孙坚扫黄巾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还留下了奋战负伤的光荣历史。
  此后,他又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渡。在孙策平定江东的五年里,程普是功劳最大的,“从策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等,转下秣陵、湖孰、句容、曲阿,普皆有功,增兵二千,骑五十匹。”“进破乌程、石木、波门、陵传、余亢,普功为多。”
  先是因功被增兵,之后书中又特别提到“功最多”。横江、当利、秣陵、湖孰、句容、曲阿、乌程、石木、波门、陵传、余亢,前后十一大战,程普用自己的才华为东吴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程普的第一次单独行动是徙丹杨都尉,居石城时。“复讨宣城、泾、安吴、陵阳、春谷诸贼,皆破之。”连续拿下五处山贼,程普证明了自己完全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此后就是随军征讨祖郎时“临危救主”的一幕,当时孙策大为所围,程普独与一骑,驱马疾呼,以矛突贼,杀退山贼,保护孙策突围而出。忠勇程公,完成了人生中最“个人英雄”的一章。
  此后,从讨刘勋于寻阳,从攻黄祖于沙羡,又从征江夏,别讨乐安,程普是忙碌的,他几乎参加了所有东吴早期的知名战斗。
  当然,最精彩的莫过于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的那场大战,这场改变历史的大战,程普与周瑜一样,也是重要的统帅,没有人能抹去他重要的作用。
  南郡战役是意义不亚于赤壁的重要战役,程普自然也参与了,最终曹仁败走。
  一连串的战争和年龄的不断增大,让程普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晚年,他复还领江夏,带病杀叛者数百人,之后去世。为东吴的安定奉献了最后的光和热。
  程普乐善好施,喜欢结交名流。虽然曾对年轻的周瑜有所嫉妒,但很快就被周瑜折服,也端正了态度。堪称有廉颇之风。
  附:程普功绩表
  1、从孙坚征伐,讨黄巾于宛、邓。
  2、从孙坚破董卓于阳人,攻城野战,身被创夷。
  3、复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渡。
  4、策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等,转下秣陵、湖孰、句容、曲阿,普皆有功,增兵二千,骑五十匹。
  5、进破乌程、石木、波门、陵传、余亢,普功为多。
  6、复讨宣城、泾、安吴、陵阳、春谷诸贼,皆破之。
  7、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捍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后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
  8、从讨刘勋于寻阳,
  9、从进攻黄祖于沙羡,
  10、又从征江夏,还过豫章,
  11、别讨乐安。乐安平定,
  12、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
  13、又进攻南郡,走曹仁。
  14、普复还领江夏,杀叛者数百人,皆使投火。
  二、黄盖
  同样是三朝元老,黄盖与程普一样,是东吴倚仗的重臣。不过与程普不同在于,程公的功劳主要是在行军作战方面,黄盖则是在治政方面颇有心得。
  孙坚举义兵时,黄盖就加入了他的军队。从孙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参与了早期的一系列战斗。
  孙策、孙权平定江东的战役,史书上只是提到了黄盖擐甲周旋,蹈刃屠城。并没有详细的描述,应该是不如程普那么抢眼吧。
  这之后,黄盖悄悄走向了大后方。山越一直是东吴的大麻烦,黄盖为守长之后,“乃署两掾,分主诸曹。”严明纪律之后,部下“初皆布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黄盖却是表面糊涂,实际上早把底细摸清楚了,“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黄盖不愧是军旅出身,一经发现,执法从严,于是县中震栗,之后黄盖四处巡视,“凡守九县,所在平定。”“抑强扶弱,山越怀附。”有了这么能干的县委书记,东吴少了后顾之忧。
  赤壁之战是很重要的,黄盖终于又来到了前线,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久疏战阵的他居然立下了大功。送上“火攻”的妙计:“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一举助东吴战胜强敌。”
  立功后的黄盖在刘备打下武陵后,奉命接手了武陵。他把战场上的一套用在平定叛乱上,于是“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后来长沙益阳县又为山贼所攻,黄盖一到,又解决了问题。
  黄盖长得就很严肃刚毅,又善于养士,执法严明,恩威并施的作风既让别人找不到话说,又让他颇得人心,人缘不错。因此虽然他去世了,国内依旧对他十分怀念。
  附:黄盖功绩表
  1、孙坚举义兵,盖从之。从孙坚南破山贼,
  2、从孙坚北走董卓,
  3、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4、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5、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
  6、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
  7、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
  三、韩当
  孙坚早期手下有四大将:程黄韩朱,韩当可能是武艺最好的一位,书上说他“便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