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三国之英雄与诸侯
注:这里只提一点,当说吕布是“历史公认的天下第一”时,如果您不打算抢劫的话,请把“历史”二字,换成“演义”。当然,历史公认并不能代表绝对的事实,但是,这毕竟是最权威的公认。希望您能尊重这一点。
简记前文知名武将,武力“过招”胜负情况。
(1)事迹斩杀
注:必须是亲手杀之
1、关羽杀颜良——事迹——详见《三国志关羽传》
2、吕布杀董卓——事迹——详见《三国志董卓传》
3、孙策杀严舆——事迹——详见《吴录》
(2)二人对比
1、关羽胜张飞——评论——详见《三国志张飞传》
2、曹仁胜张辽——评论——详见《傅子》
(3)仅供参考
1、曹丕剑胜邓展——事迹——详见《典论》
2、阎行几杀马超——事迹——详见《魏略》
3、庞德箭中关羽——事迹——详见《三国志庞德传》
4、许褚怒震马超——事迹——详见《三国志许褚传》
注:这里简说一下许、马事件。有部分人说:“不是马超怕许褚,也不是打不过他,而是担心短时间内,收拾不了曹操的杂兵,加之许褚的关系,马超怕拿不下曹操,所以才不敢动。”看看!这些人就是我前文提到的“演义印象”,《三国志许褚传》写的清清楚楚,是曹操要和马超、韩遂会话,左右不得相从,只叫了许褚一人。请问那些杂兵是哪里蹦出来的?从此我们也能看出,在曹操眼里,许褚是要高出马超很多的,所以他才很有信心,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安危,只带许褚一人就OK了。加之马超惧怕而不敢动,也说明曹操的想法是正确的,可见曹操和马超本人皆承认,许褚是明显高过马超的。故劝某些人,喜欢归喜欢,这可以理解,但万不可偏见、偏听、偏向、偏激、偏信、偏爱……这是三国迷对三国历史的一种尊重
第三篇事迹篇
注:
1、绝无夸大,绝无虚构,全依正史。
2、因为涉及内容太多,暂时就写10个,待补。
其一、箭法类
(1)穿手钉梁
人物:太史慈
出处:《三国志太史慈传》
译文:太史慈随孙策讨麻保贼,有一贼人躲在军营里,沿着楼往上爬,一边大骂孙策军,一边用手把持楼上的短梁。太史慈引弓射之,一箭贯穿其手,且死死钉在短梁上。策军将士无不拍手叫好。
(2)辕门射戟
人物:吕布
出处:《三国志吕布传》
选节译文:吕布对纪灵等人说:“玄德,是我弟弟。他被各位包围了,所以我来救之。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人争斗,只喜欢解斗。”接着吕布命人于营门中立起一戟,说:“各位看我射戟小支,如一箭射中,各位就解兵回去,如不中,可留决斗。”言罢举弓射戟,正中小支。众人皆惊,说:“将军天威也!”
其二、救主类
(1)渭水救主
人物:许褚
出处:《三国志许褚传》
选节译文:许褚随曹操至潼关讨韩遂、马超。曹操打算迂回至渭南作战,至河边,大军先渡,曹操和许褚领虎士一百多人于南岸断后,不料马超统步骑一万多人突然来攻,一时箭如雨下,许褚对曹操说:“敌人太多,而我军已全过河,您应赶快撤离。”于是扶曹操上船。敌人攻势很猛,士兵们都争着过河,船超重几乎沉没。许褚斩杀攀船之人,左手举马鞍保护曹操。船夫被箭射死,许褚就用右手划船,方过河。当天,若没有许褚,恐怕曹操性命难保。
(2)宣城救主
人物:周泰
出处:《三国志周泰传》
译文:孙策讨六县山贼,孙权留住宣城,兵不过千,又疏于防备,被几千山贼偷袭,孙权刚上马,贼已至,众人皆慌,惟周泰毫无惧意,斗志激昂,奋勇击贼,拼死保护孙权,胆量倍人,左右被其感动,皆与贼力斗,贼退。周泰受创十二处,很久才醒过来。当天,若没有周泰,恐怕孙权性命难保。
暂收集这些,仅供各位书友参考!
写作资料:三国名人武器(史实记载)
更新时间2010…12…7 15:45:18 字数:3681
一,长兵器
青龙偃月刀
因刀背如锯齿,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一种刀刃部分为半月形,刀上铸刻有龙的大刀。偃月,半弦月。偃月刀,出现于唐宋时代,用于操练,以示威武雄壮,并非实战所用。
《三才图会·器用》卷六:“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丈八点钢矛
又明丈八蛇矛,长一丈八(约4。14米)的长矛,名为蛇矛并不是矛头象蛇形,而是指其长度似蛇不要以为象金蛇剑那样)。历史上张飞所使矛没有名称,而东晋的陈安曾用过丈八蛇矛。
矛长丈八尺曰俏,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汉刘熙《释名·释兵》)
铁脊蛇矛
程普用的长矛,其矛杆为铁铸,曾用它于汜水关刺死董卓的部下胡轸。
而在现实中的铁脊蛇矛应是矛头为铁铸:
矛,宜刺之兵也,三分其长,二为刃、一为。刃之脊隆起,脊之两旁微陷,以通空气,取其刃而易拔也。(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
涯角枪
赵云的枪,意思是“海角天涯无对”,出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汉时的枪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枪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
诸葛枪
诸葛亮曾制造过两丈长的木柄枪和二丈五尺长的竹柄枪,都加上铁制枪头。出于《事物纪原》。这大概是三国时期最长的兵器了。
方天画戟
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据《荡寇志》记载,吕布的画戟重四十斤。在《三国志平话》吕布之戟长一丈二。历史上,方天画戟是一种仪设之物,并非用于实战。
长柄铁锤
西羌国元帅越吉的兵器,重一百斤,因为是长柄,所以打击力比普通锤强的多,但使用者本身也要有相当的技巧和力量,使用时硬砸实架,其用法有涮、拽、挂、砸、架、云、盖等。越吉曾用它杀得关兴胆寒,并将其打落断涧,但随后就被关羽(鬼魂)打跑。
武安国也用长柄铁锤,可只重五十斤。
铁蒺藜骨朵
番王沙摩柯的兵器,古代两种兵器的混称。蒺藜,即蒺藜棒,棒头附以铁刺、铁丁,如刺猬毛,因其壮如蒺藜,故名。此兵器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骨朵,也属兵器棒类,一端如蒜头状,用以打击敌人。
大斧
徐晃的兵器,通常用这兵器的武将都是猛将型的,如西凉大将韩德,零陵邢道荣。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舞动起来显得粗犷、豪壮,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雄姿。
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释名·释用器》)
蘸金斧
东吴孙桓部将李异的兵器,是在斧头上镀金的大斧。
三尖刀
纪灵的兵器,重五十斤,又称三尖两刃刀。刀尖分为三支,〃山〃字形,中支形似剑状略高,两翼支稍低,两面开刃,锋利无比。刀柄后端有一三棱形铁鐏,其用法以扎、绞为主。纪灵曾用它两度与关羽交战。其主要打法为支、拿、架、别、削、刺。
截头大刀
庞德的兵器,其刀头比普通大刀短一段,但刀背却要厚不少。另南蛮孟获的部下忙牙长也用这家伙(是个菜鸟)。
马岱宝刀
马岱和钟繇交战时用的刀,其实对付钟繇这号书法家根本是杀鸡用牛刀。
古锭刀
孙坚在汜水关时用的兵器。被关羽所斩的徐州刺史车胄也是用这刀的。
衠钢槊
周泰在赤壁之战时用的兵器,是纯钢的长槊。
丈八长标
孟获之妻祝融夫人的兵器,是南蛮的特有武器。
王双大刀
王双用的大刀,重六十斤。
二,短兵器
吕虔刀
晋书记载:吕虔有一口宝刀,听人说,要位登三公,才可佩带,便把它送给了别人。
龙泉剑
程普于赤壁之战时用的宝剑。后晋张华夜观天象,见牛,斗之间有剑气照于江西,于是在灭吴之后,派预章人雷焕去丰城任官,结果在县衙后石匣中找到龙泉,太阿二剑。
倚天剑
曹操所有,取宋玉的《大言赋》中“拔长剑兮倚长天”的话命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称曹操用倚天剑镇威,青釭剑杀人。
青釭
砍铁如泥,锋利无比的宝剑。曹操交于夏侯恩佩之,后在长坂坡被赵云杀其夺之。
七宝刀
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曹操曾向王允借刀,用以谋刺董卓。
双股剑
又称雌雄剑,刘备起兵时请良匠用镔铁打造的。一鞘双剑,据说两剑可和为一把宝剑使用。
松纹厢宝剑
共两口,南蛮王孟获和诸葛亮第一次对阵时的兵器。其剑身上镶有如松纹一样的剑纹。
孟德剑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思召剑
袁绍所有,上铭曰思召。《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
飞景三剑
曹丕所造。《典论》曰,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长四尺二寸。淬以清漳,厉以(石)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
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其始成也。五色充炉,巨橐自鼓。灵物仿佛,飞鸟翔舞,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三,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淬以清漳,厉以(石监)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其二名流采,色似采虹,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四两。(《曹丕集,剑铭》)
文士剑
杨修献于魏文帝曹丕的宝剑。魏文帝爱杨修才;修诛后;追修;修会以宝剑与文帝。帝后佩之;告左右曰:“此杨修剑也。”(《文士传》)
蜀八剑
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镇山剑
蜀後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吴六剑
吴大帝孙权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皇帝吴王剑
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建衡元年铸。
日月刀
西凉大将韩德的四子韩琪的兵器,共分日刀、月刀两口。
百辟宝刀
曹丕为魏太子时所造。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三寸三分,重三斤十两。其三锋似霜。刀身剑挟,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曹丕集,剑铭》)
龙鳞刀
曹丕所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才,状如龙文,名曰龙鳞。
《典论》: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一曰灵宝,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又作露陌刀,一名龙鳞刀。
曹丕《露陌刀铭》:于铄良刀,胡炼亶时,譬诸鳞角,靡所任兹。不逢不若,永世宝持。利用卫身,以威弗治。
百辟匕首二:
曹丕所造,其一理似坚冰,名曰清刚,其二曙似朝日,名曰扬文。
铁鞭
黄盖使用的武器,为六角形,曾用他打中蔡瑁的护心镜。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武经总要》)
钢鞭
文鸯的兵器,在乐嘉桥边文鸯曾用它两次杀入魏将丛中,打死不少魏将,看来很适合近身战(文鸯也用枪的)。
四楞铁简
蜀将傅佥的兵器,简,当为“锏”,类似鞭,四棱形,铁制。是一种盛行于宋代的兵器。曾用它打得魏将李鹏眼珠迸出。
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武经总要》)
双铁戟
典韦的兵器,重八十斤,于长刀等,后于宛城之战被胡车儿盗走,致使典韦战死。
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为蔽木户。後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於狭路,直决耳!(《典论·自叙》)
三,弓弩
诸葛连弩
诸葛亮在蜀时制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