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三国之英雄与诸侯
5。曾经率军击败孙策的袭击,并且内政能力一流。虽不属于谋士范畴,但特别鼓励+5分。
6。降曹后受封伏波将军,+0。5分。
7。史书无传,+5分。
8。算无遗策+2分。
总计得分:+4+2+0。5+2+5+0。5+5+2=21分。确实无怪曹刘都对此人大加赞赏。
仅仅由于其智力,还因其魅力——典型的悲剧英雄啊。在我看来,陈宫要比陈登之流高明许多。(广大“宫迷”:要你看!把陈宫分数算这么低!)
五、蒯越:
蒯越是刘表的首席谋士,代表荆州士族豪强利益。不管黑猫白猫谁能管好荆州就是好猫是他的宗旨。所以一切以对荆州士族豪强有利为准。
1。早年在大将军府劝何进诛宦官,+4分。
2。宜城定计取荆州,成刘表数十年基业,开江汉一方乐土,+4分。
3。单骑说服江夏义军使其献襄阳给刘表,+4分。
4。官渡相持之时,劝刘表助曹操,+4分。
5。荆州降后封侯,+0。5分。
6。史书无传,+5分。
7。算无遗策+2分。
8。未能保全刘表势力-2分。
总计:4+4+4+4+0。5+5+2-2=21。5分。难怪曹操说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
六、郭图:
郭图是袁绍的主要谋士之一,基本是以一个奸佞小人的形象出现的。这里给他打打分。凡是有利于袁绍或有利于他自己的,一律加分。
1。劝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手笔,+4分。(按:《献帝传》说是沮授劝老袁迎
天子,郭图予以阻挠。这里从《三国志》本传。)
2。分了沮授的军权,为自己谋得和沮授平起平坐的位置,+2分。
3。乌巢被偷袭的情况下劝袁绍袭曹营,严重失算,-2分。
4。最后脑袋被砍掉,-2分。
5。跟错主子,-2分。
其实郭图不能算跟错主子。你看袁绍对他言听计从的,多知遇啊!
6。史书无传,+5分。
7。没能保全袁绍、袁谭势力,-2分。
总计:4+2-2-2-2+5-2=3分。同情你一下……
七、许攸:
许攸,又是一个麻烦的角色。到底算哪家的人物?权且安在袁家吧。
1。劝袁绍与曹操打持久战,+4分。
2。劝曹操袭乌巢,+4分;考虑到此战的影响力,特别鼓励+2分。
3。“及后得冀州,攸有功焉”,+4分。
4。恃功放纵,身死贻笑,-2分。
5。史书无传,+5分。
6。算无遗策,+2分。
总计:4+6+4-2+5+2=19分。
八、逢纪:
逢纪是袁绍又一位谋主。但被荀彧评价为“果而无用”。审配逢纪,名字连着念很顺口。
下面看看他的得分:
1。在袁绍无立足之地的时候,劝其用李代桃僵之计取了韩馥的冀州,可以说是袁
绍起家的第一功臣,+4分。
2。逢纪其实早先与审配不睦,但却利用一次别人向袁绍打小报告的机会使两人成
了黄金搭档,+2分。
3。史书无传,+5分。
4。算无遗策,+2分。
5。跟错主子-2分。
6。没能保全主子的基业,-2分。
7。被袁谭砍了脑袋,-2分。
九、审配: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不多说了,看成绩。
1。审配的战绩,多在邺城。识破内奸苏由并将之击败,+4分。
2。作内堑阻隔曹操的地道,+4分。
3。把曹操的先锋军关在内城剿灭,+4分。
4。没料到曹操灌水,失算,-2分。
5。在前三国第一军事家曹操的兵锋之下守邺城长达一年半之久,虽非谋士职责,
但特别鼓励+5分。
6。史书无传+5分。
7。投错主子-2分。
8。未能保住袁家两代基业,-2分。
9。未能保住身家性命-2分。
总计:4+4+4-2+5+5-2-2-2=14分。
十、沮授:
又一位超级大牌。窃以为沮君忠烈无双,智计百出,文武全才,当属袁绍手下第一谋士。
当然,当时田丰不得用了,没有表现机会。
1。身为从事之时为袁绍定下总战略,+4分。
2。升为监军、奋威将军,+0。5分。
3。劝谏袁绍不要将四州分封数子,并预言“必为祸始”,+4分。
4。劝袁绍暂时不要进攻曹操,+4分。
5。劝袁绍不要任用颜良为主将,+4分。
6。出发去官渡前,沮授料到此战必败从而分发家财安排后事,+2分。
7。渡河前劝袁绍主力屯扎延津,分兵驻扎官渡,以保全实力分兵照应,+4分。
8。劝袁绍跟曹操打持久战,+4分。
9。乌巢之战前劝袁绍派兵断曹操粮草,+4分。
10。史书无传,+5分。
11。算无遗策,+2分。
12。被曹操所杀,-2分。
13。瞎眼投错主子,-2分。
14。没能保全袁家基业,-2分。
总计:4+0。5+4+4+4+2+4+4+4+5+2-2-2-2=31。5
沮君果然人杰。整个官渡之战,为老袁六出奇计,可惜无一听从。这六条计,袁绍随便听
一个都不会如此惨败。在此引首古人之诗祭奠沮君英魂: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
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
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十一、田丰:
比起沮授,想必巨鹿田丰的粉丝更多。看看这位重量级谋士,无数人心目中的袁营首席谋
主到底本事如何。
1。劝袁绍迎立天子,+4分。
2。“后用丰谋,以平公孙瓒”,+4分。
3。和沮授一起劝袁绍暂时不要进攻曹操,+4分。
4。曹操进攻徐州刘备的时候,劝袁绍袭取曹操的后方许昌,+4分。
5。劝袁绍和曹操打持久战,出小股军队疲敌,+4分。同时也因为这条计策而被袁
绍关在牢里,没能参加官渡群英的智力大比拼。不过试问,参加了又如何呢?还不是和沮
君一样下场?
6。料到袁绍派使者来是杀自己,+2分。
7。史书无传,+5分。
8。算无遗策,+2分。
9。没能保住性命,-2分。
10。投了个烂主子,-2分。
11。没能保住袁家基业,-2分。
总计:4+4+4+4+4+2+5+2-2-2-2=23分。
总结完田丰,总觉得眼前又出现这位睿智的倔老头擎着手杖怒气冲冲地砸地,看见他衣杉褴缕身在牢狱看着来取自己性命的官吏仰天狂笑……
就在这样的笑声中,埋葬了袁家王朝,埋葬了群雄根据的前三国时代,迎来了曹孙刘三家鼎峙的三国时代。
二、卧龙凤雏风云会:蜀汉谋士
十二、李恢:
其实李恢与其说是一名谋士,不如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一位良吏,杰出的地方大员。
不过从他身上也可以看出三国谋士的本领繁多,决不仅仅限于出谋划策。
1。料到刘备必击败刘璋,设计脱身归刘备,+1分。
2。招降马超显示了高超的外交才能,+4分。
3。曲意使刘备任其为庲(音来)降都督,持节领交州刺史,表现了高超的语言艺
术,+2分。
4。用计以少胜多立功南蛮,+4分。
5。史书有传的情况下未有失算,+3分。
6。总计升官两次,+1分。
总计:1+4+2+4+3+1=15分。
十三、马良: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五常之首功绩如下:
1。出使东吴,顺利完成使命+4分。
2。东征孙权前招纳五溪蛮夷使其“咸如意指”,+4分。
3。一开始就跟随刘备,+2分。
4。刘备战败,马良遇害,-2分。
5。升官2次,+1分。
总计:4+4+2-2+1=9分。
十四、刘巴:
刘巴是个有趣人物。一生钟爱曹操,坚定地想北投,最后阴差阳错随了刘备。
1。劝谏刘璋不要接纳刘备入川,+4分。
2。战后助刘备平稳物价,显示过人经济才能+4分。
3。起草多份重要文书,+2分。
4。升官2次,+1分。
5。人际关系极差,共计有四个人想杀之而后快,-1分。
总计:4+4+2+1-1=10分。
十五、黄权:
黄权也是个奇人,可惜夷陵一战北归曹魏。若有此人在,诸葛亮当可添一得力助手。
1。劝刘璋不要接纳刘备,+4分。
2。劝刘备趁曹操退走取汉中,+4分。
3。“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4分;一连串战役,特
别鼓励+1分。
4。劝刘备不要东征,+4分。
5。料到刘备不会加害自己的家属,+2分。
6。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3分。
7。夷陵丧师,-2分。
总计:4+4+5+4+2+3-2=20分。惜哉黄公衡,自入魏后未画一策,与先主倾心相交,更胜鱼
水!
十六、法正:
又一位可以挑战诸葛亮智圣地位、近年呼声日高的人物出来了。
1。为刘备作内应取西川+4分。
2。料到刘璋不会负隅顽抗,+2分。
3。劝刘备重用许靖以孚天下之望,+2分。
4。劝刘备取汉中+4分。
5。为刘备筹划定军山之役,+4分。
6。获得刘备、曹操、诸葛亮三位人杰赞誉,特别鼓励+2分。
7。升官2次,封侯,+1。5分。
8。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3分。
总计:4+2+2+4+4+2+1。5+3=22。5分。法孝直果然智术无匹,只可惜天不与寿!细读法正传
,诸葛亮、刘备、法正三人关系颇值得玩味。
十七、庞统:
凤雏之名,绝非浪得。这位诸葛亮的齐名之士,在诸多三国迷眼中智略远过之,只内政有
所不及。且来看看士元的本事:
1。布设连环计震惊江东,+2分。
2。劝刘备取益州,+4分。
3。劝刘备在涪城会上杀刘璋取蜀,此计有争议,+2分。
4。为刘备设上中下三计,刘备取其中计而斩高沛、杨怀,+5分。
5。庞统激怒刘备而巧言化解,表现高超语言技巧,+2分。
6。一路袭取关隘,“所过皆克”,+4分。
7。升官2次,封侯,+1。5分。
8。声名高远,为鲁肃、诸葛亮所重,特别鼓励+2分。
9。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3分。(至于张任设计杀庞统只是演义之辞,庞统是被
流矢所射,非人谋能及)
10。一开始便选中明主,+2分。
11。死非其所,-2分。
总计:2+4+2+5+2+4+1。5+2+3+2-2=25。5分。无愧凤雏之名!
十八、诸葛亮:
终于到这位千古智圣了。诸葛亮能文能武,一身兼了萧何、韩信、张良三人的角色,再加上其科技发明的能力、文学才华、忠心耿耿,简直是一代完人。我们只在此看看武侯谋士的本领如何。
1。隆中对——就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草庐里,一位年轻人写意指点轻口漫谈,便立
就一国国策,当真令后辈神往慨叹!+4分,知名度高,意义重大,再+1分。
2。为刘琦设计避祸江夏,+4分。
3。东使孙吴,智激孙权,+4分;结纳同盟,意义重大,再+1分。
4。与周瑜合力退曹,+2分(因为主将是周瑜。有人说这其中诸葛亮没作用,《三
国志》云: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5。督南三郡,调整赋税,+2分。
6。与赵云、张飞分兵入蜀,取成都+4分。
7。刘备取汉中时为刘备“足食物足兵”,+4分。
8。劝进帝位,+2分。
9。此后刘备死,诸葛亮统领军政大权,不在统计范围内,但予以特别加分表彰其
实力、功劳及各方面才能+5分。
10。声誉无匹,死后哀荣极盛,特别+2分。
11。一开始便选中明主+2分。
12。升官三次且封侯+2分。
13。未能阻止刘备东征-2分。
总计:5+4+5+2++2+4+4+2+5+2+2+2-2=37分。
统计诸葛亮的功绩,情况比较特殊。第一,只统计了诸葛亮前半生的功绩;第二,由于关于诸葛亮的杂说怪谈过多,只采《三国志·诸葛亮传》里的,连裴注都一律舍弃。饶是如此,诸葛亮分数依旧如此之高,智圣果非浪得虚名。
并且,这里对诸葛亮严格要求,将未能阻止刘备东征也算作他的败绩,且因此扣了“算无遗策”分。
诸葛亮在对吴的战略上确实稍逊一筹,与鲁肃相比眼光不够宏远。
由上游直下江东,掀开那一页东吴风云,看看江东的谋士们。
三、虎踞龙盘济江左:东吴谋士
十九、阚泽:
列此人于此,照例是上了演义的大当。演义中阚泽出场两次,一献诈降书二荐陆逊,出尽了风头。其实呢,此人是个搞学术的。权且列在这里,让诸位看官有个印象:
1。抄一遍书便能背诵,记忆力直追张松+2分。
2。著述颇多,+2分。
3。以《过秦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