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三国之英雄与诸侯
1。抄一遍书便能背诵,记忆力直追张松+2分。
2。著述颇多,+2分。
3。以《过秦论》讽谏孙权+2分。
4。料到曹丕在位不超过十年,+2分。
5。为孙权解决吕壹的量刑问题,+2分。
6。一开始便认定孙家,+2分。
总计:2+2+2+2+2+2=12分。
二十、步骘
步子山一代政星,这里取几件能体现他谋略的事情写在这里。
1。以忍功在豪族焦征羌面前保全自己,+2分。
2。诱斩心怀叛逆的苍梧太守吴巨从而使交州士燮臣服孙吴,+4分。
3。劝孙权诛杀了校事吕壹,+4分。
4。镇守西陵二十年,+2分。
5。升官5次,封侯,+3分。
6。一开始便看好孙家,+2分。
总计:2+4+4+2+3+2=17分。
二十一、诸葛瑾:
诸葛亮的大哥,号称“吴得其虎”。
1。奉孙权之面交好刘备,且和弟弟诸葛亮“退无私面”+4分。
2。两次很有艺术地劝谏孙权,+4分。
3。孙权对诸葛瑾经常“大事咨访”,+4分。
4。诸葛瑾认为诸葛恪“非保家子”,+2分。
5。一开始就选中孙权,+2分。
6。升官3次,封侯,+2分。
总计:4+4+4+2+2+2=18分。诸葛亮以智高人,诸葛瑾以德服人。
二十二、顾雍:
顾雍老成持重,给人感觉像头黄牛……
1。劝孙权轻刑狱,+4分。
2。劝孙权勿令江边诸将轻易散兵出击,+4分。
3。料到自己的病好不了了,+2分。
4。对于孙权的咨询,“顾君不言,言必有中”,+4分。
5。处理政务妥善,宽厚持国,+2分。
6。一开始就看中孙家,+2分。
7。升官升官两次,封侯,+1。5分。
总计:4+4+2+4+2+2+1。5=19。5分。顾雍与孙权,君臣默契。只可惜……孙权觉得老顾太沉闷无趣。
二十三、张纮:
张纮和张昭同为孙策参谋,史载一人居守一人从征讨。看两人传记,想必张昭负责后勤,张纮则随军征伐吧?所以更像个谋士。
1。劝孙策身为主帅不要轻身犯险,+4分。
2。出使之时劝曹操不要趁孙策之死而讨伐江东,+4分。
3。随军征讨合肥时劝孙权不要亲自冲锋陷阵,+4分。
4。第二年劝孙权不要连续出兵动众,+4分。
5。劝孙权建都南京,+2分。
6。一开始就看好孙家,+2分。
7。升官两次,+1分。
8。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3分。
总计:4+4+4+4+2+2+1+3=24分。东吴智士,四英将更像统帅,张顾诸葛步更像政治家,只有这位张纮,是专业谋士。有意思的是,他劝孙家两代人不要轻身犯险,孙策不听结果死了;孙权听了结果福祚绵长。
二十四、鲁肃:
江东最杰出的战略家终于登场,豪气鲁肃到底成绩如何?
1。看出袁术难成气候,搬家投靠周瑜+2分。
2。早年就认为江东可以立国,+2分。
3。设计脱身至江东,+2分。
4。为孙权定“榻上对”,敲定立国江东与刘表、曹操鼎足,而后竟据长江以成南
北对峙的国策,意义重大+4分。
5。劝孙权趁刘表新亡取荆州,并亲自前往江夏打探,+2分。
6。到南郡后根据具体形势临时决定与刘备结盟,带诸葛亮回江东,+4分。此举的
确果断潇洒,大胆高明之极。完全改变此行初衷,并先斩后奏,短时间内作出足以深远影响三国历史的决断,尽显鲁子敬魄力。
7。力排众议力挺孙权抗曹,+4分。
8。助周瑜筹划方略,击退曹操,+2分。
9。借荆州与刘备,令曹操震惊落笔,+4分。此举意义极其重大,等于为曹操又树
立了一个敌人。这一举动,后来被孙权认为是一短,即使诸葛亮也并不完全理解,惟有曹操深明此招厉害之处。可见顶尖高手过招,实在不是一般人所能清楚其中凶险的。
10。阻止孙权想把刘备留困江东的想法,+2分。
11。与关羽单刀相会,和平解决荆州争端,+4分。
12。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3分。
13。升官两次,+1分。
共计:2+2+2+4+2+4+4+2+4+2+4+3+1=36分。
鲁子敬一代大战略家,实在无愧江东第一智者称号,在全天下也是超一流人才。其眼光之宏远,想必只有曹操、诸葛亮能与之抗衡吧?
二十五、张昭:
这位老头有点酷,江东首席文臣啊。看看张公的成绩:
1。孙策死后,帮助孙权克服悲伤情绪,扶他上马出见群臣。这一扶,象征意义极
大。+4分。
2。劝孙权少打猎,保全身体+2分。
3。斥责魏使,捍卫东吴国威+2分。
4。劝孙权少饮酒高会,+2分。
5。赤壁之战主降,失算-2分;考虑其影响力,再-1分。
6。孙权讨合肥时,“常在左右,为谋谟臣”+4分。
7。力谏孙权不要与公孙渊盟好通使,+4分。
8。升官4次,封侯,+2。5分。
9。一开始就看好孙家,+2分。
10。张昭名重江东,时称“张公”、“仲父”,特别+2分。
总计:4+2+2+2-3+4+4+2。5+2+2=21。5分。
张昭八十一岁卒。孙权与张昭,真的是古今君臣的最佳典范。但看张昭劝孙权绝使辽东不成怒而回家一节,两人在张宅之外火攻土掩,无不体现君臣之间的脉脉温情。而习凿齿对此节评价“张昭不臣”实在浅陋之极,抱定的是一种奴才心态。
四、敢教日月换新天:曹魏谋士
二十六、司马懿:
司马懿又特殊了。这里的成绩,一律看司马懿不带兵作战时的谋略。
1。不肯给曹老大做事,装风瘫装得极为彻底瞒过了阿瞒+2分。一直觉得曹操与司
马的暗战是最精彩的,两个超级厚黑大师过招啊!
2。劝曹操取汉中后直接灭刘备,+4分。
3。劝曹操不要让胡修、傅方镇守边疆,+2分。
4。关羽北伐时劝曹操不要迁都,+4分。
5。关羽败亡后劝曹操不要迁徙边疆百姓,+2分。
6。劝曹仁不要放弃襄阳,+4分。
7。先斩后奏克日擒孟达+4分。此处欣赏的是司马懿的胆魄而非军事。
8。料到诸葛亮会出祁山+2分。
9。料到诸葛亮会早死,+2分。
10。上邽之战被诸葛亮击败-2分。
11。没料到诸葛亮已经死了,“死诸葛走生仲达”出了大丑-2分。
12。计灭曹爽+4分。
13。其他战绩,及为子孙营造的基业,特别+5分。
14。一开始就看好曹家+2分。
15。升官若干次,死后追谥宣皇帝+3分。
总计:2+4+2+4+2+4+4+2+2-2-2+4+5+2+3=36分。
人称诸葛亮大智若仙、曹操大智若鬼、鲁肃大智若愚、司马懿大智若怯,果非浪得虚名!
惜乎曹操、鲁肃的舞台只在前三国,后三国便是司马、诸葛角力。天不与寿诸葛星陨五丈原,天下自然落入最后的智者司马家族手中。
二十七、桓范:
桓范是曹爽的谋士,号称“智囊”。但在与司马懿的交锋中,一败涂地丢了身家性命!
1。著作颇多,+2分。
2。矫诏骗开城门+2分。
3。劝曹爽兄弟挟天子,+4分。如此计得逞,天下还姓司马否?
4。料到曹爽归降后必定会被族诛,自己也不得免+2分。
5。未能保住性命-2分。
6。升官2次+1分。
7。史书无传+5分。
8。算无遗策且号称智囊,+2分。
总计:2+2+4+2-2+1+5+2=16分。
值得一提的是,桓范的子孙们也没让司马家好过。桓温桓玄几乎掌控了司马家的半壁江山。
二十八、杨阜:
此人乃魏之张昭,为人梗直不屈一身正气。
1。料到官渡之战曹胜袁败+2分。
2。劝曹操严密防守马超,+2分。
3。杨阜借兵破马超,了不起的一战啊!+4分。
4。曹真伐蜀遇雨难进,杨阜劝其退。+2分。
5。多次极力谏诤文帝、明帝,+4分。
6。一开始便看好曹家,+2分。
7。升官两次,封侯,+1。5分。
总计:2+2+4+2+4+2+1。5=17。5分。
二十九、辛毗:
总的来讲,不喜欢这个老头。第一是因为卖了袁谭,第二打过审配,第三坏过诸葛亮的好事。真讨厌。
1。代表袁谭出使曹操,为自己谋好后路+2分。
2。极力劝谏曹丕不迁冀州民,+2分。
3。劝曹丕不要征吴,+4分。
4。劝阻曹睿建高观,+2分。
5。节制司马懿军,不让出战+4分。
6。升官两次,封侯+1。5分。
总计:2+2+4+2+4+1。5=15。5分。
三十、蒋济:
曹魏集团一位杰出谋士,寿命也相对比较长。
1。建安十三年初露锋芒,用计吓退孙权+4分。
2。劝曹操内徙江淮之民,+2分。
3。关羽北伐时与司马懿一起劝曹操不要迁都并联络孙权灭关羽,+4分。
4。劝曹仁不要袭击濡须洲中,+2分。
5。劝曹丕不要由水道入广陵以免堵塞、后又凿地道以解决壅塞+2分。
6。劝曹休不要深入吴地,后又引军相救+4分。
7。劝曹睿不要由海上进攻辽东+2分。
8。料到曹爽不会用桓范之谋+2分。
9。一开始便看好曹家,+2分。
10。史书有传记且算无遗策+3分。
11。升官4次,封侯+2分。
总计:4+2+4+2+2+4+2+2+2+3+2=29分。
总结到这里,发现寿命长的分数普遍比较高。
三十一、刘晔:
个人很喜欢刘晔。曹魏集团的汉家皇族后裔。也因这个身份而能完全发挥才能。
1。设计孤身杀豪帅郑宝,归曹操+2分。
2。劝刘勋提防孙策的进攻+2分。
3。设计剿灭山贼陈策+2分。
4。坚定曹操平定汉中决心+4分。
5。劝曹操趁势灭刘备,+4分。
6。料到孟达会造反+2分。
7。料到魏讽会造反,+2分。
8。料到关羽死后刘备会伐吴+2分。
9。劝曹丕趁刘备伐吴之时一起伐吴+4分。
10。刘备败后劝曹丕不要伐吴+2分。
11。料到曹丕伐吴时孙权不会亲自来,+2分。
12。劝早伐公孙渊+2分。
13。史书有传而算无遗策+3分。
14。升官封侯+2分。
总计:2+2+2+4+4+2+2+2+4+2+2+2+3+2=35分。
刘晔劝曹操取汉中后趁势灭刘备、劝曹丕趁刘备伐吴时一起灭孙权,都是改变鼎立局面的大好机会,可惜英明如曹家父子也未予采纳。
三十二、董昭:
很多人对他没什么好印象(更多人似乎是对他没什么印象……汗一个),因为他劝进曹操尊魏公魏王。各为其主嘛。
1。助袁绍平定巨鹿对抗公孙瓒,+4分。
2。用间破魏郡贼,+2分。
3。料到曹操必胜袁绍,+2分。
4。伪作曹操书结好杨奉+2分。
5。劝曹操移驾许昌,+2分。
6。孤身入河内劝降张杨部众,+2分。
7。劝曹操不要放走刘备,+2分。
8。劝曹操进魏公、魏王,+2分。
9。劝曹操告知关羽孙权会偷袭,欲令二强相攻+2分。
10。两劝魏军不要轻入吴境+4分。
11。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2分。
12。升官4次,封侯+2分。
总计:4+2+2+2+2+2+2+2+2+4+2+2=28分。
这又是一位寿星,活了八十一岁。
三十三、郭嘉:
终于到天生郭奉孝了,诸位久等。其实三国谋士中人气最高的,是诸葛亮、郭嘉、贾诩、陈宫、田丰。再等而下之还有法正庞统。而其中与诸葛亮对抗最厉害的,当属奉孝!
1。看出袁绍是个废物,+2分。
2。为曹操提出和袁绍相比的“十胜十败”论,+4分。
3。坚定曹操灭吕布的决心,认为应该一鼓作气灭之,+4分。
4。劝曹操不要杀刘备以归天下之士,+2分;劝曹操不要放刘备以免贻害一方,+2
分。对于刘备的态度,曹操过于宽,程昱等人过于紧,惟有郭嘉拿捏到位。
5。料到征讨刘备时袁绍不会袭击后方,+2分。
6。料到孙策会在官渡之战前死于小人之手+2分——这也太神了吧???当时所有人都看好小霸王,惟有郭嘉不把他放在眼里称其“必死于匹夫之手”,眼光精准独到特别鼓励再+1分。
7。劝曹操假装回征刘表,以使袁家兄弟自相残杀从而坐收渔利,+4分。
8。料到刘表不会趁机袭击后方,+2分。
9。劝曹操扔下辎重,轻兵奔袭蹋顿,+4分。
10。升官1次,封侯,+1分。
11。一开始就看好曹操,+2分。
12。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2分。
13。死后多次为曹操提起,且视为接班辅弼,再+1分。
总计:2+4+4+4+2+3+4+2+4+1+2+2+1=35分。
十一年的从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