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蝶杀人事件





    回想当年,荒唐和幼稚的感觉尤为明显,那个差点毁掉自己一生的行为,现在想起来实在难以启齿,更何况在他得知了那个匪夷所思的价格后。
    原本他们都是有机会成为富翁的。
    尽管如今他们业已成为小康,收入稳定,家庭美满,但这和富翁仍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那场没有名堂、该死的误杀,让他们成为富翁的可能几乎为零!
    更要命的是,最近妻子投资金融的失误,已让何斌中产阶级的身份岌岌可危!
    他不由自主地就会幻想起,如果有了那笔钱、脱离捉襟见肘后的快感。
    也不由自主地深想下去:
    当年的那起谋杀案,宋波是凶手,洪胜是捕捉蜂蝶的罪魁祸首,而自己只不过是作为一个蝴蝶爱好者,依靠专业知识做了一些提取蝴蝶卵的工作而已。
    在法律层面,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从犯!
    何斌这样想,并不是说他敢于承担责任,揭露真相,其真正的意义在于,他突然发现,如果事发东窗,事情败露,自己可能受到的惩罚,比起那个匪夷所思的价钱来说,或许……或许是非常值得一搏的!
    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也许环境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恶劣,人们也许压根不会想到蜂蝶“虫珀”会与当年的谋杀案有什么关系!
    何斌的这个想法一旦冒出来之后,就再也难以收敛,他越想越觉得这个事情的可能性,唯一要做的就是说服洪胜和宋波拿出钥匙和密码,开启当年尘封已久的石门!

72、杀人情愫(1)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心理学的网站上,洪胜看到了本市大学教师肖海清发表的有关无意识的论文。
    这激发了他治疗张静的灵感。
    张静之所以始终无法摆脱梦魇,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因为她没有找到潜意识中真正让她感到恐惧的情愫。
    这犹如头疼病人在脑袋上抹治脚气的达克宁,洪胜事先对张静的治疗方案并没有对症下药。
    从那天起,洪胜开始关注起这个见解独到的女教师来。凡是与肖海清相关的学术论文、实验,洪胜都予以收集。他甚至偷偷潜入大学,去听过肖海清的课。
    只不过洪胜当时并没有预料到,不久后,他和肖海清的第一次对话是在监狱里,并且由于事先对肖海清研究风格的透彻了解,一次又一次地逃脱了警方的追捕。
    肖海清那个“风景画中插有恐怖图片”的实验,让洪胜认知到,这或许也是治疗张静的方法之一——激发其潜意识中真正作祟的情愫!
    为此洪胜浏览了大量附有谋杀现场照片的BT网站,并且找到了一张与当年王焕生被害现场极为相似的照片。
    某天晚上,洪胜将其夹在一叠生活照之中,拿给张静,要求她在受到情绪波动时,务必记住脑海第一时间闪过的画面:一个人或一段场景,任何什么都可以。
    这种发散联想式的心理测验,是洪胜在肖海清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综合了其他若干心理理论,自行发明的。他希望以此进入张静的内心深处。
    测验的结果是有效的。在张静看到了那张恐怖照片之后,呈现出来的歇斯底里让洪胜一阵心悸,但为了找到病因,他别无他法。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洪胜的肩膀上,张静瑟瑟发抖了足有半小时之后,仍然不肯说出自己脑海中所浮现出来的画面。
    是什么惊悚的画面,让她在事隔多年的今天,依然不敢面对?洪胜绝对相信,测验确实激发起了张静内心深处始终无法摆脱的恶魔。
    洪胜扶着张静回到了卧室。急功近利可是心理治疗的大忌,特别是像张静这样脆弱、敏感的病人,随时都有崩渍的可能。洪胜可不想自己“彻底根除张静心病”的初衷,变成了加重其病情的源头。
    “睡吧。”洪胜躺在床上,轻轻地抚摸着张静的背脊。
    她渐渐地冷静了下来,呼吸渐渐地平稳,洪胜在她身边渐渐地与她相拥入睡。
    深夜,洪胜在睡梦中隐隐感觉有人盯着自己,他睁不开眼,可这又不是幻觉。究竟是谁?一股凉气嗖地直通头顶,他努力睁开眼。
    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披头散发地盯着他,像鬼!
    “怎么啦?”洪胜被吓得不轻,颤抖着问道,“亲爱的,怎么啦?”眼前的张静就像一个陌生人,遥远且冰冷!
    死尸一般的口气,伴随着她的那句话传到洪胜的耳里,令他毛骨悚然。
    “我看到了一张脸,”张静面无表情地说道,“一张模糊的脸,出现在你要我记住的画面里,就在刚刚的梦中,它越走越近……
    越走越近……
    我看清了,
    是一张男人的脸——
    你的脸!”

73、杀人情愫(2)

    今洪胜感到悲哀的是,原来自己才是张静心中的恶魔。
    在时隔十几年之后的今天,真相才被得知。当然不是因为洪胜就是那个强暴犯。
    洪胜突然恍然大悟。这十几年来,不仅张静,也许自己才是更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
    在他的无意识领域,有两种力量始终纠缠不清,一种是“爱”——对张静的“爱”;另一种则是他的“杀人”情愫。最终邪恶战胜了爱情,尽管它伪装成保卫爱情的模样反映在行为上——为了替张静报仇,曾经远赴云南,捕捉蜂蝶实施杀人计划。
    即使最终没有成功,不是因为这种“杀人”情愫的消退,而是没有时机。只要条件允许,洪胜会不顾一切地实施自己的杀人计划。
    张静的内心世界,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真正恐惧的源头不是强暴,不是宋波误杀了王焕生,而是朝夕相处的丈夫竟然是一个在血液里都流淌着“杀人”情愫的——邪恶者!
    现在想想,这一切有源可溯。也许十几年前,当洪胜第一次玩笑般提出蝴蝶杀人计划时,恐惧就已经深深埋藏在张静的潜意识深处。
    被强暴那晚,在学校树林里的那个幻境是“真实”的,在张静的潜意识中,被暴力侵犯之后,对邪恶罪犯的恐惧达到了顶点,而它们都集中在一个具象的人的身上——洪胜的身上。
    树林中幻境中的恶魔,就是匆忙赶来的洪胜,而在张静心中,这就成了魔鬼的象征!
    而从云南带回蜂蝶,让弑师行动成为事实,则加深了这种恐惧在张静心里根深蒂固的地位。
    张静恐惧洪胜这个自己深爱的男人是一个会“杀人”的人。
    张静不能与洪胜同房的临床表现,仅仅因为强暴、弑师或许是远不足以达到的,真正的原因是在张静的潜意识里,在经历那么多事情之后更为敏感薄弱,根本无法接受一个邪恶者进入自己体内的本能反应。
    洪胜与宋波的误杀有本质上的区别:这是树与树根的关系,宋波是一棵后天环境中长歪的树,砍伐嫁接之后,依然可以参天:而洪胜天生就是魔鬼的树根,无论如何掩饰,终不能改变其“张矛舞爪”的骇人本质。
    因为对张静的治疗,洪胜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心理测验的那天起,有关张静的记录每况愈下。她出现了更多明显的症状,有些甚至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
    洪胜不无悲哀地想道,自己的测试拨开了朦胧地覆在张静内心世界上空的那层薄纱,让她也认识到了前所未见的另一个“自我”。现在,同样有两股力量在她的内心激烈地搏斗,一种是对洪胜的“爱”,另一种则是对他的“恐惧”,而无论哪一股力量胜出,以她现在的精神状况,都是难以承受的。
    更为悲哀的是,洪胜再也无法以“医生”的身份面对张静的心理问题了。既然根源在于自己,如果再由他去治疗张静的病,就如同用烟来戒烟一样荒唐无稽。
    可又不能放任张静的病。
    洪胜做了最坏的打算,即使冒着当年弑师事件暴露的风险,也要让她接受其他心理医生的治疗。关于人选,洪胜想到了肖海清。
    心理测试的主要理论依据,来自于肖海清,自然解铃还须系铃人。
    然而洪胜矛盾的是,现在接触肖海清,以她的功力,用不了多久,当年的误杀案就会浮出水面,这又无异于自杀!
    进退两难。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或许自己不直接参与,又能对张静的问题有所帮助?
    想想,再想想,一定有办法的……对了,难道我不能让张静也了解心理学,让她也知道自己的心理问题,自我治疗?  难道不能试试吗?  起码让她了解心理学,了解肖海清,即使最终还是要面对肖海清,有了“免疫”能力岂不是更好?
    既能治病,又把暴露真相的可能降到最低,这有点像最新科技的“介入”疗法,不用开刀就能取出体内的肿瘤!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洪胜要让张静也了解心理学,了解肖海清,让她这个心理病人,将来在了解主治医生的情况下,接受治疗。
    洪胜决定这样做。
    接下来的那段时间,张静真的了解了相关常识,只不过又是出乎洪胜的预料,其最后的功用不是在于面对肖海清的治疗,而是在接下来发生的逃狱案中,伪装了张静自己,逃过了肖海清的“火眼金睛”。
    如果没有“逃狱案”,可能他们如今仍走在心理治疗的路上,也可能肖海清最终成了张静的心理咨询师,可能她已经解决了心理疾病,更可能已暴露了当年的事件,警方又一次介入了调查。
    然而这一切“可能”,现在都已经不可能了!

74、乐极生悲

    社会学家曾说过,“偷情”是稳定家庭的良方。换妻俱乐部,抛开其道德层面不谈,就其功能而言亦是如此。
    除了爱与恐惧,另一个让洪胜担忧的是张静对自己的“愧疚”。
    十几年下来的无性婚姻,谁都知道这其中的隐患。
    和其他因为多年夫妻生活而感到厌倦不同,洪胜夫妇的问题恰恰相反。
    如果说起初洪胜从没有想过张静会离开的话,那么自从发现她恐惧的源头在于自己,洪胜前所未有地担心这一点的发生。
    这是任何恐怖片都不能带来的战栗。
    在这段奇(畸)恋中,洪胜为张静做了一切,可以接受张静的所有,甚至接受无性婚姻,唯独不能接受她的离开。
    如同残疾者最怕被人揭短一样,洪胜的心头之痛,在害怕张静离开的情境下,就是这段婚姻的不完整!
    没有哪个时刻比现在的洪胜更想进入张静的身体。
    越怕失去,就越想以“越多拥有”来阻止失去!
    这听上去有些无稽,结婚十几年的夫妻,亟待解决的竟然是在肉体上完全得到对方。
    然而这就是洪胜身上的事实。
    而且不是因为生理原因,也不能通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来解决!
    以往,作为正常男人的洪胜,并不是听不懂张静的暗示。但偷情、一夜风流等诸如此类的性途径,洪胜更担忧的是会加重张静的心理负担。
    没有哪个女人是能够接受自己的丈夫身体出轨的,哪怕是特殊情况,哪怕是得到妻子的允许!
    然而换妻俱乐部,却能在最大程度上解决这样的副作用。其一次性不留后遗症的形式,以及夫妻之间增加性趣的功用,是洪胜能够想到的最佳方式,并且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张静的负罪感。
    这个因夫妻产生审美疲劳而应声出来的产物,能否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呢?洪胜依旧不知道。可他依旧不能坐以待毙!换妻俱乐部里的两对夫妻,在经过一阵网上聊天之后,洪胜对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学毕业,工作体面,文质彬彬的措辞,让洪胜对他们产生了最初的好感。
    在洪胜的想法中,换妻是一个尝试,他需要循序渐进地把张静带入状态,而不是在于找一个隐秘会所行男女之事。
    他需要时刻观察张静在其中的反应,以判断是否对她有效,或者出现反面的作用。这需要那两对夫妻的帮助,即使花钱,都没有关系。
    为此他编造了一段谎言,声称这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事实也是如此),仅仅是因为男人性功能障碍,为了满足妻子正常的生理需求,才来参加这个俱乐部的。
    妻子或许一时还难以接受这样的行为,一旦出现不适反应,换妻活动必须立刻终止。
    当然有可能的话,我们可以像朋友一样,先聊两次天,什么都不做。
    也许这违背了换妻俱乐部的一些原则,但这些都可以用不菲的酬劳来弥补。
    经过几天的考虑和商量之后,洪胜与那两对夫妻达成了共识。他们愿意接受这种特殊的换妻形式,来“帮助”这对可怜的男女!
    洪胜为了这场聚会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郊区的密处,借了一套环境优雅的别墅,人迹罕至。
    洪胜在公司早早地请了假,并借口旅游来逃避众人的耳目。一切被发现的可能,都被一一排除。他和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