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阶梯






“这我可不知道!”司机连忙撇清。

东方忍不住笑了:“不,不是问你这个。”他看了林鸥一眼,林鸥意识到自己问话的错误,脸刷地一红。东方又问那司机:“你还记得他常去什么地方吗?”

“记得!”司机大咧咧地道,“我跟他熟,我的情况他都知道!”他的口气好像在说自己的哥们,不过这哥们显然很不够意思,“我的情况他都知道”,这话的潜台词就是,“他的情况我完全不知道”,开的士的司机有很多人爱开这种玩笑。眼看林鸥兴冲冲地信以为真,东方稍微用手挡了挡她,她愣了愣,连忙朝后退了退,让东方来问。

“这么久了,你怎么还记得他常去什么地方啊?”东方问。

“别的地方我不记得,那地方有个鸭脖子专卖店,把他送到那里后,我自己也总买点鸭脖子回来吃。我还在想呢,这人天天吃鸭脖子,不会吃出毛病来吧?”他哈哈大笑起来。

看来他是真记得。

“带我们去吧。”东方和林鸥上了车。

一路上,的士司机天南地北地侃,什么都说,从自己的祖父说到父亲,再说到儿子,祖孙几代都说遍了,看来他那句“我的情况他都知道”也并非完全是玩笑,就算是东方和林鸥这样的生客,听他这么一说,也对他了解了个大概,熟客就更不用说了。

车子过了直路,跳了一次表,在叉路口继续直走,往前走了没多久,又跳了一次表,票价显示正好是16元,林鸥急忙要喊司机停下来,被东方压了压肩膀。

“到了。”林鸥小声对东方说。

“让他开。”东方也小声道。

司机又开了两分钟左右,停了下来。

“就是这里了,”司机指着路边一家红得耀眼的鸭脖子店说,“他每次都在这里下车。”他同情地回头看来看林鸥,“都两年了,估计是找不到了吧?”这话让林鸥心里很不舒服,没理他就下车了。

“他下车后朝哪个方向走?”东方问。

“那边。”司机指了个方向。

东方也下车了。

看来就是这里了,票价和抽屉里车票上显示的完全一样。

“哥哥来这里干什么?”林鸥喃喃地道。

两人沿着司机指的方向朝前走,边走边向两边店铺的人出示林彬的照片。虽然已经到了这里,要找到林彬具体去的地方,还是要费一番工夫,但比起林鸥满世界张贴照片的方法,范围已经缩小了很多。

走了一阵,东方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

“你哥哥不是有车吗?为什么要坐的士?”他问。

“哥哥没有车,”林鸥摇了摇头,“出车祸那天,他回了原来的公司一趟,找公司借了辆车,说是想去郊游,没想到一出门就撞了人。”

2003年1月15日,在将自己的物品全部从家中转移后,林彬肯定没有郊游的心情。那辆车也许是他借来用作出走的交通工具,没料到半路出了车祸,也算他倒霉了,更倒霉的是他的公司,大半年没上班的一个人,头一回上公司就把车撞了,人又失踪了,这笔帐真不知道怎么算。

十多分钟后,这条小商业街很快到了尽头,再往前走,就是一个十字路口,面前三条路通往不同的方向,车流如梭,在眼前交织往来。

“该往哪边走?”林鸥问,听她的语气,仿佛东方肯定知道下一步该往什么地方走才对。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让东方有些狼狈,他站立了几秒钟后,开始往回走。

“怎么又回去了?”林鸥大惑不解,匆匆跟上他的脚步。

“我们已经走了十分钟,”东方说,“的士在这一带可以随处停靠,如果下车后还需要走十分钟,你哥哥肯定会让的士直接开到那个地方。”

“啊?”林鸥明白过来,“照你这么说,车子停在什么地方,他就是要去什么地方?可是他要去鸭脖子专卖店干什么?”

东方笑道:“鸭脖子专卖店的人我们不是问过了吗?你哥哥怎么可能在那个地方呆上几个小时?”

“那我们该去哪?”林鸥圆瞪双眼,努力思考哪家店铺会让哥哥天天跑来坐上一两个小时,却没有发现这样的地方。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东方喃喃低语着,林鸥问他说什么,他回过神来,摇了摇头,凝神注视着沿途的店铺。眼看又快要到鸭脖子专卖店时,他停了下来,露出了微笑。

果然不出他所料。从鸭脖子专卖店朝他们这边走上几步,有一个细小的巷子,极窄,大约只能容两个人并肩而过,还不能是太胖的两个人。巷子口朝外,垂直通往里边,门口堆着两边门面的海报和货物,不留意看很容易忽略过去。这一带东方开车经过几次,对于公路情况比较熟悉,从巷子传过去,应该就到了另一条公路,那边和这边只隔着一条街,规划却大不相同,满眼都是矗立入云的写字楼。相比较这边的小商业街,那边才更有可能让林彬这样的人流连多日。

“但你怎么知道这里有这样一条巷子呢?”林鸥问。

“猜的。”东方走进了巷子,“我觉得必须要有一条巷子通到对面,不然没法解释你哥哥的行为。”

***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十六章 斯华?

如果说在小商业街无法解释林彬的行为,在巷子对面,又未免有太多种解释了。各种写字楼和商业会所、咖啡店等等,都是林彬这种人可能感兴趣的地方。林鸥在身边问题不断,东方一边随意地敷衍她,一边打量着悬挂在写字楼上的招牌。

广云律师事务所。

绿色阳光运动会所。

时代高科。

联合动力文化传播公司。

……

等等。

招牌再多也不是无穷的,实在不行还可以利用社里和江阔天的人一一查找。然而那毕竟是下策……

斯华心理治疗中心。

斯华?

这个人在本地算得上是个名人,他的心理治疗水平据说很高,然而让他出名的是他关于生命的古怪理论,曾经有过一个时期,关于他的讨论覆盖了南城的所有报纸,以及全国有影响力的网站。对于他的理论,东方记得不太清楚,只记得他的绰号:东方希特勒。据说他推行的是新纳粹主义。

无论是新纳粹主义也好,东方希特勒也好,都不是吸引东方的目光停留在那个招牌上的原因。东方留意到那个木牌,只有一个原因。

“你哥哥什么时候开始得抑郁症的?”他问。

“2002年5月。怎么了?”

“那以后他就没上班了?”

“嗯,没法上班了,精神状况很差。”

“怎么知道他得了抑郁症?”

“他自己说的,去看了心理医生。”

“哪里的心理医生?”

“不知道。”林鸥困惑地看着东方,“我只看到他吃药。”

“他一直吃药?”

“嗯。车祸前都还在吃。”

“有些什么药?”

“记不太清了……有一种叫安非他命。”

“你家里附近好像没有药店。”

“是啊。”

“安非他命是管制药品,他一次不能买太多吧?”

“是啊,他每次只能买一个月的分量。”

没错,他抽屉里的车票也显示,刚开始的时候,达到这里是一个月一次。林彬既然坚持吃药,必然是想将抑郁症彻底治好,也就必然会遵循治疗抑郁症的疗程。治疗抑郁症必须定期复诊,但在抽屉里的车票上,看不到有规律地通往其他地方的车票,除非林彬将通往心理诊所的车票拿走了,不然的话,唯一能让他定期出门复诊的地方,就是他们眼下站的这个地方。林彬有抑郁症的事情,自己早就知道,如此明显的问题,在看到车票的时候就该想到。东方心头略微有些懊恼,但这淡淡的懊恼很快被找到线索的喜悦替代了。

如果林彬要在这个地方治疗他的抑郁症,最可能的地方,应当就是斯华心理治疗中心。谁都知道斯华是全国有名的心理专家,你可以不同意他的新纳粹主义,但是对于他的治愈率,那完全是硬得扎手的数字,谁也没办法不信服。

斯华心理治疗中心占据了整整一层楼,东方没和心理医生打过交道,满以为一进门就会看到白大褂遍布,不料和预想中完全不同,进门就是个大会客间,几个客人坐在沙发上等待,旁边两扇门紧闭着。刚在门口站稳,一个女孩就走上问:“两位需要什么服务?”这女孩没穿制服,随意的一套粉红色软裙,看起来十分舒服。东方回过神来,将来意说明,对方笑眯眯地说不能透露客人的资料。
  “我哥哥失踪了,请你帮帮忙。”林鸥低声恳求着。这里十分安静,大家说话声都不由自主地放轻了。

“抱歉,这是我们行业的规定。”对方微笑道。

东方朝林鸥努了努嘴,她不情不愿地走了出去。

在外边大概等了20分钟,东方出来了。

“查了,没有你哥的咨询记录。”东方皱着眉头。

“啊?”林鸥的脸色一下子灰暗了许多。

东方没有作声。

“他们不是不让查吗?”林鸥又问。

“只要是人管理的地方,就没有不能打破的规定。”东方心不在焉地说,“我送你回去吧。”他的态度变得有些急切,似乎忙着去做什么事。看到他的脸色,林鸥不好意思反对,只得跟着他下去了。
君子堂 作品,大家多多支持君子堂!

 第十七章 意外车祸?

楼下的报亭堆上了今天的报纸,白华山的案件仍然是头条。东方让林鸥先上楼,自己先买份报纸。

上楼后,林鸥看到家门口站着一个男人,似乎正在等她,眼睛一直盯着她看。对方硬得像刺猬般的平头,以及过分犀利的眼神,都让林鸥心中有些忐忑。她犹豫地站住了,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楼梯。

“林彬住这里吗?”那男人笑着问。这一笑让他脸部的线条柔和了许多,林鸥的心稍微安定了点,点了点头。

“你是他妹妹吧?”男人朝她走过来,“不用害怕,我不是坏人。”这么一说,林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楼梯上传来蹬蹬的脚步声,没几步就到了跟前,东方从楼梯口冒出头来,和那男人打了个照面,一个楼上一个楼下,都是一愣。

“你怎么来了?”楼上的问。

“我还想问你呢,”东方笑着走上来,“你不是在查杨小惠的案子吗?怎么样了?”

“查到这里来了。”杨君摸了摸短得刺手的头发,“你查什么也查到这里来了?”

“进屋说。”林鸥已经打开了门,听过东方的介绍后,她心里觉得好笑,又觉得庆幸:这个杨君看来不是什么好惹的人,当初幸亏是东方接待了自己,如果是他,真有点不敢想象。

杨君见林鸥老是偷偷地瞟自己,知道她是被自己刚才吓住了,心里觉得有些好笑。他也没想到林彬的妹妹居然就是江阔天的女朋友,而且还是东方现在的客户,这关系有点复杂。

杨君到这里来,还是为了罗华的事。访问过罗佳之后,有三点必须调查,首先是罗华忽然发生的改变,一个一贯节省而且清贫的人忽然大把的花钱,这其中必定有什么原因;其次就是罗华的死因,虽然罗佳认定罗华是意外身亡,但是和聚水坳的诅咒联系起来,未免太巧了点;还有点需要调查的,就是罗佳的车祸。车祸和罗华的死之间看不出有什么联系,但罗佳提到一点:车祸的凶手在拘留出来之后就失踪了,这让他心里觉得有点不对劲,正好路上经过交警队,顺便就调查了一下。调查的结果是,肇事者林彬的确是刹车没刹住,原因也很简单,林彬是个忧郁症患者,当时喝了不少酒,精神有点恍惚,加上半年多没开过车了,手有点生,碰巧罗佳过马路的地方又在一个拐弯边上,是林彬视线的死角,车祸就这样发生了。

听说车祸是这么一回事,又看了看当时的记录,杨君没看出什么毛病,就暂且放过了这个问题。

关于罗华死亡的调查,结果和车祸情况一样。公安局的人说那纯粹是一起意外,罗华掉下来时压断的那条栏杆,早就年久失修,从断裂痕迹上来看,深度的裂纹至少已经持续了一个月,如果不是罗华而是别人压在那栏杆上,也同样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这么说罗华不是被人谋杀的?”东方问。林鸥在一边听杨君讲述侦探的经历入了迷,完全忘了自己是房子的主人,东方便自己动手倒了三杯茶,一人一杯坐在沙发上慢慢聊。

“不是。”杨君心有不甘地摇摇头,“我查了查罗华的帐户,2002年12月底,他的帐上存入了4万元,2003年1月2日,他的帐上又存入了4万元,这个非常奇怪。”

“哦?”东方笑起来,“2003年元旦,就是聚水坳的诅咒形成的那天……”

杨君点了点头:“2003年1月15日,罗佳就出了车祸。”

这几个日期耐人寻味,尽管没有任何直接证据,杨君和罗华都看出了这其中不正常的地方。杨君怀疑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坚信世界上并不存在诅咒。依照这个前提,既然不存在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