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见我的头发了吗
恕!?br /> 我无法相信那几块被切割得乱七八糟的玉石竟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可能吗?沉默半天我长长出了一口气,说:“你能谈一下和氏璧的传说吗?”
“可以。战国后期的著名思想家韩非,在他所著的《韩非子》中记载卞和献宝一事,说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上发现一只凤凰栖在一块青石上,所谓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他认为那块青石是宝贝,就去献给楚厉王。但王宫的玉匠不识此宝,说是石头,卞和因犯了欺君之罪被砍掉一只脚。楚厉王死后他第二次献宝,仍被说成石头,又给楚武王砍掉了另一只脚。直到若干年后楚文王继位,卞和的献宝才算成功,玉匠剖开石头,果然得到一块玉,雕琢成一块玉璧,世人为纪念卞和执着的情怀,便给它起名‘和氏璧’。和氏璧在楚国流传了几百年,丢失过几次,甚至流落到民间,但最终还是被找了回来。当时诸侯和天子迷信‘璧环象天’,都想用玉璧作祭天礼器,将和氏璧视为天下独有的无价之宝,因此当时的各诸侯国千方百计的争夺。战国时秦昭襄王欺骗赵王,愿以十五座城池相换和氏璧,赵王无奈,只好同意,多亏使臣蔺相如聪明,偷梁换柱,把和氏璧暗中弄回赵国。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并于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中。
“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和氏璧成为国玺,并被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公元前期206年,刘邦建立汉朝,和氏璧一直当做传国玺代代相传。到公元5年,和氏璧落到王莽手里,不幸摔掉一角,就用黄金镶补上。王莽政权灭亡后,东汉刘秀拥有了和氏璧,继续代代相传,直到东汉灭亡。再后来和氏璧就下落不明了。公元192年,关东同盟军讨伐董卓,有一天夜里,长河太守孙坚在城南一口叫‘甄宫井’的井中发现有异光闪动,他从井里打捞出一具宫女的尸体。这个宫女的怀里有一个锦囊,内装一块纯白无瑕、宝光闪耀的玉玺,旁缺一角,已用黄金镶补。这就是重见天日的传国玺‘和氏璧’。孙坚便把和氏璧保藏起来。
“后来孙坚在岘山战役中阵亡,和氏璧落到了军阀袁术手里。袁术死后,广陵太守徐缪夺得了和氏璧,并把它献给了曹操。曹操以后,和氏璧被历朝传了下来,一直传到五代十国时期,在战乱中失落了。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自立为帝,国号为宋,当时就没有了和氏璧。从此这件宝物算是彻底失踪了。和氏璧从春秋战国直到唐朝末叶,传递了1640多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它在五代十国时期究竟是怎样失踪的?流落到哪里去了?成为千古之谜。曾经有许多人想方设法力图探索这个奇谜,但至今没有找到和氏璧。”
第一卷 你看见我的头发了吗 第九十一章 不可思议的异闻
我的大脑一片无法形容的奇异的空白,胸中也十分憋闷,想说话却又什么都没有说出来。我历尽千辛万苦追查的线索不但没能使事情的真相水落石出,反而令问题更加扑朔迷离。玉器专家看出我的困惑,收敛起笑容解释道:“和氏璧价值连城,失踪又极其神秘,所以许多人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态来寻找它,明清时期据说发现过和氏璧,但经过调查证明是赝品,也就不了了之了。然而围绕着这块奇特的玉璧确实发生过一些可怕的事,宣统末年和民国初年,北京城里出现了飞贼,当时的警察总长陆宗麟全力追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抓住了一个叫‘燕子盗’的民间神偷,从他那里得到一块玉器,传闻就是和氏璧。然而没过几天,这位倒霉的陆总长全家被人灭口,玉也不见了。照我看这件事不足为信,但当做野史听一下消谴消谴也倒很有趣。”
然而之后玉器专家说了什么我全然无知,稀里糊涂地走出门去,和氏璧!怎么可能是和氏璧呢?我慢慢地走着,思路从混沌状态中解脱开,竟一点一点的清晰了,回顾整件事,结论有三:
第一,假若那块被分解成几个部分的玉的确是天下第一奇宝——和氏璧,这证明它还在民间流传,其中的一块藏在我的母校的生物系内,王珊无意中发现了,消息泄露出去,不幸惹祸上身。
第二,抓王珊的人,也就是何涧水他们,是一个极其隐密的地下组织,行动诡异,不惜一切代价寻找那几块玉,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的所作所为似乎不是为了钱,那么这些人找这样东西,究竟要干什么?
第三,现在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必将销声匿迹,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我无法再追查,也不可能证明那块碎玉就是和氏璧。仅从我的初步判断来看,这块玉有着现代科学上很难解释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它会使时光倒流。
我疲惫地喘口气,意识到短时间内,想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完全没有可能。第二天,我到疗养院来探望王珊,王珊依然没有恢复的迹象,她呆呆地躺着,神情木然。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来自何方,自然回到何方。”我常常想起慧心师傅的话。
事情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发展,我轻轻松松地玩了一些日子。之后有一家报社约稿,我就把这次不可思议的经历写了下来,交给编辑。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一部分历史学家的大肆批评,说我利用和氏璧编了一个可笑的故事,和氏璧是玉玺,应该是方形的,不应该是圆形的,对此我和从前一样不置可否,传说中的东西,谁见过?。有一天我到复旦大学文学院去讲座,当讲座结束后,我准备离开时,一个年轻人走到我面前,他大约只有二十出头,神情似乎很紧张,低声说:“欧阳先生,你真的在鄱阳湖白龙洞湾那里发现过三具尸骨吗?”
“怎么了?”我疑惑地望着他。
“我的曾祖父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北京市警察总长陆宗麟的下属,据我们家谱记载,曾祖父三十岁那年,伙同两个小队长忽然离职,秘密潜逃了,什么原因不清楚。许多警察四处搜捕也没有抓到他们,紧接着不久,陆宗麟就被害了。五年后,我的曾祖母收到过一封信,是曾祖父写来的,信上说他受陆总长指令,藏匿一块具有可怕魔力的玉璧,防止落入敌人手中,不能回家,请照顾好父母。此后他再也没有来信。当时军阀混战,动荡不安,我的曾祖母改嫁他人,但她始终不能忘怀自己的丈夫,一直说丈夫是被冤枉的。欧阳先生,我读过你的文章,如果你描叙是真实的话,我想那三具尸骨中的一具,可能就是我的曾祖父。”
我呆了一呆,照此看来,我在白龙洞里发现的玉璧,果真与玉器专家所说的历史有关。半晌,我才叹了口气说:“对不起,那只是我编的小说,你不用当真,大概是与你的家事相巧合吧。”
他的眼中立刻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经历过死亡的劫难,我真的不希望再有人听见那句“你看见我的头发了吗”的话了。
也就是那天晚上,我刚刚回到家,陈宇陪着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便匆匆而来。这人目光锐利,表情冷峻,但说话十分客气,他拿出了自己的证件,我一看是国家安全局情报处的调查员,他叫赵堂。老实说,我从来不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也有些纳闷:“有事吗?”
他点点头,说:“欧阳先生,我是来告诉你,前些日子你追查的那件玉璧的案子,不要再管了,我们会处理的。越接近事实真象,你的生命越无法保障。”
“谢谢你的警告,我知道怎样照顾自己。”我冷漠地回答。他微微一笑说:“有些事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我们不希望公众了解太多。我读过你的作品,也对你的个人经历有所耳闻,我这次来是因为有一个老人要见你,他的时间不多了,假如你同他谈过后还要继续追查,我想我们就会又见面的。”他递给我一张纸条,向陈宇点点头,转身走出门。陈宇脸色有些阴沉,他望望我,无奈地叹口气,跟着赵堂走了出去,走到门口时他说:“这一次你的祸闯大了,国家安全局已经开始关注这件事了,你要小心些。”
送走他们之后,我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纸条,上面写道:杭州路41号。随后的几天我一直在思考整件事情的经过,心想不防就去杭州路看一看吧。打定主意之后,我乘车来到杭州路,那时天已经黑了,残月在空,星光暗淡。我找到41号时,那是一幢幽雅的小楼,院中有两棵大树,阴影将楼房遮蔽起来,窗口里透出灯光,好像有人走来走去。我犹豫片刻,按响了门铃。很快就有人来开门,那是一个年轻人,大约二十七八岁的样子,戴着眼镜,显得文质彬彬。他望着我疑惑地问道:“请问你找谁?”我说:“我姓欧阳,是赵堂让我来这里的。”他恍然大悟,说:“欧阳先生,你可来了,我的父亲等你很久了,快请进。”
听他的口气好像早知道我要来似的。我随他来到楼内,在里面的一间卧室里,看见写字台后有一个面容干瘦的老人,他坐在摇椅里,正在台灯下读书。听见声音他抬起头,目光显得很平静。年轻人对他说:“爸爸,欧阳先生来看你了。”老人一愣,站起身,上下打量着我,点点头说:“欧阳先生你好,见到你很高兴我姓何,我叫何涧水。”
第一卷 你看见我的头发了吗 第九十二章 “他们是另外一种人”
我顿时大吃一惊,脑子嗡嗡直响,睁大了眼睛,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老人微笑道:“你不用惊讶,在此之前你见到的那个何涧水是冒充的,我才是真正的何涧水。前不久赵堂来过我这里,他了解了一些有关玉璧的情况,我说很想见见你,他说可以带个口信。请坐,我们慢慢谈
。”
“事情是这样的,15年前我在太行山区进行考古,寄宿在一个孤寡老妇人家中。一天夜里,我回来的很晚,老妇人病得非常厉害,尽管我全力抢救她,她还是因年老体衰而死掉了。临死之前她交给我一个枕头,在枕头里我发现了三块玉璧,还有一封信。
“信上说‘此玉乃天外之物,皇家所有,审其势,杀气极重,魔力甚浓,妄得者甚多,玄鸟众派者为上,倘若被其所得,祸无边。望子孙慎为保管。’落款是爱新觉罗•;宏末。据我考证这个宏末是光绪皇帝七表弟的玄孙,他当时一直在搜集整理大清的皇室史料,在宣统年间被一些不明身份的人秘密杀害。而这个老妇人则是宏末的贴身侍女,显然,这三块玉就是宏末的收藏品。
“我在研究的过程中,竟然发现这三块玉有着一股难以解释的力量,它可以使时间短暂的倒流,甚至它把我曾经带回那老妇人活着的时候,不过那只是一些幻象,很快就消失了。我当时又惊又怕,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马上写信请来了一位朋友,来共同研究,他叫林合生,是考古学教授。没有想到的是消息不知怎么的,被一个当地的记者知道了,写了一篇什么文章,走漏了风声。
“我刚刚和林教授开始研究,就有一个长发盖脸的女人出现在我们的实验室外面,她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就是‘你看见我的头发了吗’,我们没有抓住这个人。而当我回到宿舍之后,林教授不知发现了什么秘密,竟带着那三块玉璧忽然逃亡了。他事后给我打电话,说那玉根本不是玉,一旦控制不住就会发生极其可怕的事。又过了三个月,我也没有找到他,但听说他的家中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几口人都死掉了。
“欧阳先生,我根据手头的资料和多年的研究,特别是在读了你的报导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看法,那玉就是和氏璧!它的失踪极为神秘,并且有一个隐藏很深的组织一直在寻找它。这个组织的成员手段毒辣,行为非常不可思议,对于他们的敌人,报复手法特别残忍。我查阅了史料,有关这个组织的记载,是突然出现在清末民初时期,在此之前是没有的。欧阳先生,你说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人呢?为什么要寻找和氏璧呢?”
我呆了一呆,他的说法与那个也自称叫何涧水的人,并无太大出入,只是细节不同。说实话,这两个问题我一个也答不出来。“教授,那你说他们是什么人呢,又为什么要寻找和氏璧呢?”
他笑了笑说:“首先,在你的报导里有一个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