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风雷
女儿一走,乐老丈言归正传。捻着稀疏可数的须髯,不无得意地说道:“恕老朽冒昧动问,贤侄对小女观感如何?”天赐怎知此老心中的盘算,随口答道:
“紫箫姑娘仙姿玉质,貌比天人,才学出众,艺冠群芳,真闺阁中的奇女也。”
乐老丈大喜,正容道:“如此说贤侄对小女是十分中意了。老朽欲将小女许配与贤侄为妻,不知贤侄意下如何?”
天赐吓了一跳,忙道:“这万万不可。非是小侄嫌弃紫箫姑娘,实是堂下早有结发之妻,未敢无故相弃也。”乐老丈顿足长叹,满怀希望化为乌有。即而又有几分不信,问道:“贤侄莫非是在哄骗老朽。贤侄既有家室,为何留恋林泉,醉心书中,久久不归,难道不怕家中妻室惦念吗?”天赐黯然道:“实不相瞒,小侄如今家破人亡,与家中妻室失散两年有余,今生今世不知能否有缘再见。”
乐老丈伴着他唏嘘良久,说道:“事已至此,贤侄也不必过于忧伤。贤孟梁如果有缘,纵然人海茫茫,山川阻隔,总会相见。如果无缘,强求也是枉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贤侄不可因此耽误子孙之事,断了一门香烟。婚姻大事,非同儿戏,老朽既已出口,就不想再收回。贤侄如果有意,小女也不会嫌你已有妻室。他年如果有幸寻回尊夫人,小女甘居侧室。”
天赐正容离座,长揖谢道:“紫箫姑娘才貌双绝,老伯隆情可感,依理小侄决不应该推辞。但小侄如今飘零天涯,穷困潦倒,无处可以安身立命。更为仇家追索,生死难卜。紫箫姑娘千金之体,岂能因小侄一介武夫,而蒙颠沛之苦,历刀兵之险。小侄万万不敢从命。”
乐老丈说道:“小侄多虑了。无安身立命之处,难道老朽这沧海书阁就不是安身立命之处吗?完婚之后,贤侄尽可留在寒舍。小女得一佳婿,老朽亦得一良伴。倘佯林泉,诗酒为乐,岂不快哉!况且此地极为偏僻,量贤侄的仇家也寻不到此处。”
天赐几乎被乐老丈这一席话所动。倘佯林泉,诗酒为乐,这不正是他无限向往之事吗?
转而一想,心意又坚,说道:“小侄福薄,天生的劳碌命。俗事缠身,恩仇难断,理不清脱不开。一入江湖,终生难去,林泉之胜,诗酒之娱,对小侄而言可望而不可及。在老伯家中读书半载,忙中偷闲,已属万幸,不敢再存奢望。”
乐老丈深感失望,愀然不乐。天赐告辞出来,一路上心事重重。这半年来他一心读书,其他的事全丢在脑后。如今经乐老丈一提,他猝然而惊,暗暗自责。
享了半年清福,现在是该走的时候了。
紫箫姑娘说吹奏紫玉洞箫须内力登峰造极,当时他并未留意。现在一想,不禁暗暗奇怪。
难道半年没有练功,内力反而有所增强吗?他默运真气,只觉丹田气机涌动,勃然欲发,一缕热流游走全身,纯和自然。这种感觉他在内力中毒受损之前也曾有过,却没有现在强烈。
“原来我的内力果然大有进境,这可真是一件怪事。”天赐虽有几分意外的惊喜,却并不十分兴奋。他对武功一道早就看淡了,武功高了如何,没有武功又如何?面临的难题总归无法解决。至于武功为何增强?他懒得去想。
苦练武功多年,未必会有什么长进。搁下一段时间不练,却忽然发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这事说来匪夷所思,追本溯源,其实也没什么奇怪。天赐最初练的内功是兰若传授的玄天真气,兰若为他打下了极好的根基,再经半年多苦练,已经小有成就。后来改习无相神功,至大至刚的无相神功渐渐将阴柔的玄天真气压制住。这半年天赐醉心书中,不再练功,体内蕴藏已久的玄天真气无形中又开始运行全身。他所阅读的各种书籍,其中不乏道藏佛经,医术玄学,奇门数术,各种学问无不隐含武学哲理,天赐无意中对武学的见解又增进了一层。
无相神功玄天真气,一刚一柔,一阴一阳,无须他着意运使,自然而然再体内融合,阴阳相合,龙虎相济,终至大成。天赐无意之中练成了一门旷古绝今的武林奇功。
此事说来简易,可事实上比登天还难,若非机缘巧合,绝难成功。一个练武人如果得到无相神功这等武林绝学,一定会勤练不辍,谁肯轻易放弃。又有哪一个练武人肯花费半年光阴博览群书,将武功全部搁下。归而言之,只在一个缘字。
缘分不到,求也求不来,缘分一到,赶也赶不走。
回到听潮小筑,天赐心情烦乱,捧起书本却又放下。想要向乐老丈辞行,却又怕他挽留,自己留恋阁中藏书,再难下决心离去。挨到晚上,天赐终于决定不辞而别。伏案留书,将自己的身世际遇,不能留此的隐衷一一说明。书信拟就,天赐心情轻松不少。将书信放于案头,压上镇纸。明日仆人来收拾房间,自会发现将它呈给乐老丈。
天赐现在身无长物,也不必收拾行囊。两手空空,一身轻松,悄悄出了院门。
此时已是深夜,小院静寂无人。天赐扫视早已熟稔的一楼一阁,一草一木,心中不禁生出了无限依依之情。
忽听一个轻柔的声音道:“李公子,你要走了吗?”天赐惊然回首,只见细石小路上姗姗走来一位紫衫女郎,正是紫箫姑娘。她黛眉微蹙春山,明眸隐含轻怨。手上捧着个小包裹,走到天赐身前。螓首低垂,幽幽道:“我知道你一定会走的。寒门蓬蔽,容不下你这只彩凤栖息。”
天赐倍感歉然,轻声叹息,说道:“紫箫姑娘,你应该看得出,我心里也是不想走的。
但我不能不走,江湖上有许多未了之事,一味逃避,终非了局。我有一封书信留给令尊,申明了我不能留此的理由,请姑娘代为转达。失礼之处,请他老人家谅解。“
紫箫姑娘道:“我知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求的是扬名天下,建功立业。家室之累,儿女之情都是要不得的。我不怪你,家父知道也不会阻拦你。”
一缕柔情悄然笼上天赐心头,深深地看了紫箫姑娘一眼。月光映照下,她雪白的脸颊如同无瑕的美玉,容颜秀丽得出奇。清凉的夜风吹过,天赐陡然清醒,狠狠摇摇头,压下心中绮念,说道:“紫箫姑娘,我走了,请多珍重。”
紫箫姑娘急忙叫住天赐,说道:“就这么走了,连盘缠也不带,路上你怎么办?”将手中包裹交给天赐,说道:“这是几十两银子,你拿去用吧!不要说谢,如果你能记着有一天回来看看,我就心满意足了。”说罢轻轻叹息,疾步而去。
天赐望着她的背影,心想:“原来她早料到我要走,连盘缠都准备好了。好一个超凡脱俗的奇女子。”怔怔地出了一会神,狠下心肠,翻出院墙,遁入茫茫夜色之中。
第二十三回 铁马夜嘶千里月 雕旗秋卷万重云
这里是饶州府乐平德兴两县之间的一条土路,路上尘沙蔽日。平静的乐安江水无言西流。
向南远眺,是怀玉山苍茫连绵的山影。时令正值秋末冬初,萧瑟的北风吹下无边落木。一大群逃难的百姓正沿着土路蹒跚东行,吱呀作响的独轮小车驮着简陋的家什,单薄的衣衫耐不住刺骨的寒风,一张张憔悴的面孔透出凄苦可无奈。
中午时分,逃难的队伍在江边停下来。人群拥到水边,饮饱骡马,灌满干瘪的水囊,取出随身的干粮充饥。一株枯树下围坐着一个三口之家。那皱纹堆积,脸色蜡黄的男人疲惫地倚在树上。一脸菜色的女人翻开包裹,取出一块巴掌大的杂面烙饼,分了一半给丈夫,另一半再撕开,分给只有七八岁的女儿。三人就着冰冷混浊的江水,吃力地咀嚼着。
土路上从德兴方向大踏步走来一个雄壮的青年,穿一袭青布直襟,背着简陋的包裹,手中持一条鹅卵粗细的竹杖。他在枯树前停住脚步,向那黄脸汉子道:
“请问老表,到乐平还有多远?”
那黄脸汉子拍了拍身边的泥地,说道:“小老弟,坐下来歇歇脚吧!到乐平还有五六十里,要赶路也不急在一时。”青年人道声谢,就地坐下来。黄脸汉子向他笑笑,又道:“请问老弟贵姓?”青年人摘下腰间水囊,一阵猛灌。翻出干粮,狼吞虎咽。含糊说道:“小可姓李名易。老表贵姓啊?这是要往哪里去?”
那黄脸汉子长叹一声,说道:“我姓黄,叫黄老四。自打闻香教起兵造反,把湖广闹翻了天。家乡兵荒马乱,教匪来了烧杀抢掠一番,官兵来了一样烧杀抢掠一番,实在让人活不下去了。这才狠狠心带上婆娘闺女,准备逃往江南,寻个营生过几年太平日子。”
那自称李易的青年正是天赐。他一离开沧海书阁就听到了闻香教造反的消息,千里迢迢赶来湖广,打算投军杀贼,为国效力。听到黄老四这一番话,天赐叹道:“老表,江南现在看似平静,保不定什么时候也会乱起来。想过太平日子,谈何容易。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我看老表还是回家为好,本乡本土,谋生也容易。”
“回家?”黄老四瞪大了暗淡无神的眼睛,叫道:“回去只有一个死!官兵教匪一天来上好几趟,财物粮食全抢光了,青壮不是被蛊惑入教,就是被官兵拉走,剩下咱们这些上年纪的,眼看也不能保了。真要给抓走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哪还有个活路。逃出来总能有个盼头,要死就大家死在一起。”
天赐黯然无语,心想:“这黄老四说的不错,要死就大家死在一起。他总算一家三口团团圆圆,比我李天赐幸运多了。”
正在此时,只听有人大叫道:“不好,官兵来了!”人群一阵大乱。只见沿着土路数十骑快马如飞而至。驰到近处,分做两队,包抄上来,将这群逃难的百姓团团围住。带队的是一个大胡子军官,高声叫道:“本将军奉命捉拿反贼,不相干的站着别动。谁敢抗拒,就地正法。”众官兵耀武扬威,大声吆喝,刀剑寒光闪闪,吓得众百姓瑟瑟发抖。
七八名兵卒跳下战马,提刀闯入人群。一个小童吓得大哭起来,他的爹娘急忙伸手捂住他的小嘴,哭声却已经传了出去。一个长着一对金鱼眼的兵卒惊得跳了起来,转身大骂道:“你这死囚生得贼眉鼠眼,一定不是好东西。弟兄们,给我搜!”几名兵卒一拥而上,三拳两脚打翻那家男主人。在他身上没有找到银钱,又去找那妇人的晦气,吓得她尖叫起来。几名兵卒大乐,淫辞秽语不绝于耳。翻检独轮车上的行李,找出来一袋子米。
金鱼眼大喜,叫嚷道:“这就是贼赃,充公了。”那家男主人扑上去哀求。
金鱼眼一脚将他踢翻,喝道:“你这死囚,再罗嗦砍掉你的狗头。”众兵卒暴发出一阵大笑,丢开这可怜的一家三口,又去找旁人的麻烦。银钱,粮食,衣物,一样也不放过。
合该今天要出事,那金鱼眼在人群中搜寻猎物,一眼就看中了天赐。叫道:
“这小子生相凶恶,一定是教匪的探子。弟兄们,给我拿下!”几名兵卒拥上去将天赐围住,刀剑指住他的前胸后背。金鱼眼见天赐已经被制住,上去就是一记耳光,打算捡个现成便宜。
算这小子倒霉。这一伙官兵鱼肉百姓,胡作非为,天赐早就看不下去了,金鱼眼此举等于火上浇油。只见一道人影凌空飞起,远远摔在丈余开外,正是那金鱼眼。他躺在地上,哼哼叽叽,呼痛不止。众兵卒大惊失色,一阵乱刀砍下。天赐正在火头上,哪里还同他们客气,一通拳脚,打得众兵卒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大胡子军官叫骂道:“好个反贼,竟敢抗拒天兵,这还得了!弟兄们,杀!”
众兵卒闻令齐声呐喊,挥动刀剑,催马向上冲杀。
天赐暗叫坏事。这一伙如狼似虎的官兵纵马乱踏,几百名无辜百姓势必要遭池鱼之殃。
所谓擒贼先擒王。天赐情急智生,展开轻功,快如闪电,一晃身便到了大胡子军官马前,抓住足踝,掀下马去。先狠狠赏他两记铁拳,然后揪住衣领,提在手中,喝道:“狗头,叫住你的人。”
大胡子军官手足乱蹬,挣扎不脱,惊得魂飞天外。尖叫道:“好汉爷,饶命啊!”又叫道:“弟兄们,快回来!”这兵卒见首领被擒,一齐收住坐骑。想要上前抢救,却又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天赐喝道:“你们这群害民贼,快快将抢来的东西如数归还,否则太爷捏死着狗头。”手上一用力,大胡子军官痛得大叫起来。众兵卒无奈只得将夺来的财物又抛回人群。众百姓失而复得,无不大喜过望。
大胡子军官哀求道:“好汉爷,您的吩咐我都一一照办了,求您高抬贵手,就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