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风雷
十两银子,讨个白白净净的媳妇,生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应当不成问题。
店伙正在做他的白日梦,却被停在他面前的三位食客惊醒了。那三人是一个须发皆白,满面红光的老道士,身后跟着两个眉清目秀的小道童。那老道士问道:“店家,楼上有空座吗?”店伙脱口道:“有,您老请进。”其实这只是套语,不论楼上有没有空座,他都会先把老道士让进去。一转念又补上一句:“道长,咱正阳楼不卖素斋。”
老道士笑道:“正阳楼当然不卖素斋,贫道也不是来吃素斋的。前面带路。”
店伙心想:“这老杂毛派头不小,说不定是宫里来的。我可得留神点,不能得罪了。”皇帝宠任方士,京里无人不知。当下这店伙恭恭敬敬将老道士三人引上楼,安排酒馔,伺候得殷勤周到,细致入微。
楼上众食客中有一位商贾模样的矮胖老者,不经意地向这边一瞟,看清老者的面容,不由得目光陡亮。离座而起,上前一揖到地,说道:“老朽费朱,见过仙长。”
老道士抬起头,一看这费朱,心想:“肥猪?果然人如其名。”捻着颌下的白胡子,笑道:“古有陶朱,今有费朱,好名字!恕贫道眼拙,先生是……?”
费朱道:“仙长固然不识得老朽,老朽却识得仙长金面。仙长悬壶济世,神医赛华佗之名传遍京师。不久前仙长妙手回春,治愈犬子多年顽症,老朽几次欲登门拜谢,都被两位仙童所阻。今日得遇仙长,三生有幸,三生有幸!”老道士笑道:“原来如此。贫道无暇应酬,怠慢了先生,失礼,失礼!”
楼上众食客顿时骚动起来,争睹神医赛华佗的风采,其中不乏亲人友人蒙老道士施术治愈者,一齐上前称谢。那店伙眼睛直了,心想:“原来这老道士是神医赛华佗妙徼仙长,不是宫里出来的妖道。”飞也似奔入后宅去禀报东家。
不问可知,这位老道士正是天赐假扮的。他与小蔷小薇进京之后,在正阳门外赁了一处店面,行医救人。天赐虽不通医术,但在沧海书阁曾浏览过不少医书,再加上小蔷小薇家学渊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三人再不济也比臭皮匠强些,小灾小病,不在话下,就算遇到疑难杂症,往往也能药到病除,不出三月便名动京师。行医并非天赐本意,只是借此传名,谋求晋身之阶。眼见多日苦心颇有收获,天赐心中大慰。
这时那店伙引着酒楼的东家来了。这位东家的老妻身患痼疾,缠绵床第多年。
不久前登门求诊,天赐几剂汤药下去,霍然而愈。如今听说神医光临,特来道谢。
命店伙重整杯盘,再上醇酒,陪坐一旁,亲自把盏,左一句老神仙,右一句老仙长,极尽殷勤之意。
忽听楼梯口靴声橐橐,有人疾步登楼。那是两名身材魁梧的军官,服饰鲜明,腰挎佩刀,傲气十足,一上楼就大叫道:“哪一位是妙徼道长,咱们有事找你。”
楼上顿时肃静下来,那位东家慌忙起身相迎,说道:“魏爷,齐爷,您二位好。大驾光临,小店蓬壁生辉。”一位不知是魏爷还是齐爷的军官一瞪眼,喝道:“罗嗦,滚到一边去。”伸手将东家推开,走到天赐面前。傲态略略收敛,语气却仍然不甚客气,说道:“你就是妙徼道长吗?咱们是寿亲王府的护卫,奉王爷的差遣,请你过府,有事吩咐。快随咱们走吧!”
天赐端坐不动,淡然笑道:“贫道山野俗夫,不想攀龙附凤,从不认得什么亲王。两位大人找错人了。”那军官大怒,喝道:“嘟,大胆!王爷召唤,竟敢不从,好大的架子。你不去咱们抓你去。”说到做到,两军官一左一右抓住天赐的手臂,就想拉他起来。谁知天赐下盘就象生了根,纹丝不动。两军官不信邪,使尽全身力气,累出通身大汗,却仍没拉动天赐分毫。两军官惊叫道:“老杂毛,你会使妖法!”
天赐笑道:“孤陋寡闻!回去告诉你们王爷,要请贫道应该派遣一个能言善道之人。你们两个蠢材,只会发狠用强,非敬贤之道也,去吧!”两军官恨恨不已,灰溜溜下楼去了。
众酒客皆有惊容,暗道:“这位道长好不识轻重,竟敢得罪寿亲王殿下,不要命了吗?”
小蔷姐妹悄声问道:“师父,您不是正在等这个机会吗?为什么要拒绝?”
天赐微笑不语,暗中传音道:“傻丫头,刘玄德请诸葛孔明尚要三顾茅庐。
大哥也非等闲之辈,岂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要自抬身份,必须施展些手段。
不要废话太多,当心露出马脚。”
再看席上的费朱等人,个个如坐针毡,惶恐不安。天赐笑道:“各位不必担忧。久闻寿亲王宽厚仁德,颇有长者之风,当不会以此区区小事见责,更不会连累到诸位。”大家惊魂稍定,重整残酒,再开盛宴。只是各怀心事,气氛已不似方才热烈。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酒楼前蹄声隆隆,到门外嘎然而止。这一次来的可不止两人,而是一大群。最先上楼的还是姓魏姓齐的两位军官,傲态尽敛,在楼口肃手而立,目不斜视。
随后又上来两名军官,站在魏齐两人身侧。大家这才明白,魏齐二人只是随从,主人还在后面,大家一起伸脖子向楼口下面望去。不料一对对的军官象走马灯一样登上楼,没完没了,就是不见后面的主人。众酒客均感诧异,这样一对对地走进来,只怕很快就会把酒楼挤破了。
直到第十八对军官走上楼,总算告一段落。这三十六名军官拥挤在本不宽敞的酒楼上,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可一个个仍压刀肃立,腰杆拔得笔直。众酒客每人身后都有几名佩刀军官,不免心里直打鼓,不自在之极。均想:“他妈的什么玩意,老子是来吃酒的,这他妈的不是成了囚犯吗?这是寿亲王府的哪一位,好大的排场。”
楼口传来一阵不紧不慢的脚步声,一名少年公子登上酒楼。这公子年纪不足二十,金冠束发,玉带围腰,面貌隽秀,意气飞扬。走到天赐面前一拱手,说道:“仙长请了。小子奉父王之命,特来恭请仙长。下人不识礼数,得罪之处,请仙长见谅。”
大家均暗自吃惊,心想:“原来是寿亲王世子。这老道士好大的面子。”天赐却另有想法。寿亲王是先皇的同胞兄弟,是他的亲叔父。这位亲王世子与他是本家兄弟,长幼有序,礼数不可缺。故而天赐只是淡淡地笑了笑,端坐不动,说道:“蒙寿亲王千岁宠招,何幸如之!只是贫道疏懒惯了,耐不得拘束。何况每日求医者甚多,实无闲暇理会它事。若无要事,恕贫道失礼,世子殿下请回吧!”
寿王世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只因小妹身染重病,多方求医,仍无起色。
父王久闻仙长乃杏林高手,着手成春,活人无算,特命小子前来敦请。望仙长施以妙手,若能治愈小妹之病,父王定有重酬。”
天赐道:“原来是郡主有恙,世子何不早言。医家皆有割股之心,贫道焉敢推辞。事不宜迟,世子请先行一步,贫道随后就到。”寿王世子大喜,说道:
“楼下已经备好马匹,小子陪仙长一同回府。”当下一行人一同下楼,几十名王府护卫簇拥着世子与天赐师徒赶往寿亲王府。
此时天色已晚,正阳门早就关了。世子叫开城门,一行人入内城,直奔皇城之西的十王府街。十王府顾名思义,街上本有十处王府。本朝开国之初,曾迁十位德高勋重的王爷于此,以镇京师。如今皇族人丁寥落,先皇只有兄弟二人,当今则是独子。十座王府多已闲置,只余寿亲王府一家。
寿亲王府府门大开,王府长史亲率府中众官隆重迎接,由世子长史陪同去见寿亲王。天赐对自己的苦心杰作颇为自得,向小蔷小薇传音道:“傻丫头,看到没有?如果大哥一叫就到,焉能受到如此礼遇。”
小蔷小薇内力尚浅,不会传音之术,无法反驳。悄声咕哝道:“有什么好神气的?师父以诸葛孔明自居,可人家刘玄德请诸葛孔明足足跑了三趟,请师父却只用了两次,差得远了。”天赐斥道:“休得胡言。”暗中传音道:“凡事都要有个限度,端架子也要恰到好处。
能让寿王世子亲来相请,难道还不知足吗?别忘了大哥现在不过是个薄有微名的老道士,受此殊荣,实属侥幸。“这话不错,寿亲王能如此礼遇,纯出于爱女心切。况且寿亲王是他的亲叔父,让他登门相请,也于礼不合。
寿王世子没听到小蔷小薇的咕哝,却听到了天赐的斥责。问道:“仙长因何责备两位仙童?”天赐笑道:“他二人自幼长于深山,没见过世面。尊府气势恢宏,楼阁连云,让他们大开眼界。刚才在贫道耳边聒噪,称羡不已,哈哈!”小蔷小薇暗自不服,却不能出言反驳。
心想:“回家咱们再找你算帐,看你能神气多久。”
说话间一行人进入内院。天井两侧是回廊,正中是一条汉白玉铺成的甬道。
正堂画栋雕梁,灯火如昼。堂前侍立着几名宫妆侍女,见世子到来,飘飘万福。
自有人通禀进去。过不多久,两名侍女走出房门,说道:“王爷恭请老神仙。”
请字前面还加了个恭字,这位寿亲王的确够客气的。天赐步入堂上,只见居中的红木大椅上端坐着一位面目慈和,身体微微有些发福的中年人,不问可知就是寿亲王。天赐略作犹豫,暗道:“他是长辈,向他叩几个头也无妨。”倒身下拜道:“山野草民叩见王驾千岁。”
寿亲王忙离座相搀,说道:“仙长非凡俗之人,不必拘于俗礼。来人,看座,上茶!”
一大群莺莺燕燕应声而出,七手八脚,搬来绣墩,献上香茗。侍立天赐身后的小薇见众侍女如此殷勤,难免心中不快,轻轻哼了一声。尚幸声音不大,寿亲王并未听见。
天赐却想:“朝政日衰,鼎器将倾,我这位叔父却耽于逸乐,不思进取。京里传说他虽然宽厚,却甚是庸碌无能。此言果然不假。”说道:“听说郡主贵体失和,多方求治,均无起色。贫道不才,愿效绵薄。郡主有何疾病,请王爷赐告,贫道也好下药。”
寿亲王面有忧色,叹道:“小女半月前偶染小恙,身体倦怠,不思饮食,双颊赤红,高热不退。请太医院的几位太医看过,都断定是外感热毒,七情过激,郁而化火所致。施以清热泻火之药,必能痊愈。可是服过十几剂药,病况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日渐加剧,不知仙长可有良方,起小女沉疴。”
天赐有意无意瞟了小薇一眼,心想:“这丫头的鬼主意倒也管用。偷入郡主绣楼,暗下奇药,亏她想得出。咱们下的药,自然有办法解救。”假做思索,良久方道:“双颊赤红,高热不退,的确是热毒入体的症候。请问王爷,几位太医诊过脉否?”
寿亲王道:“诊过,几位太医都说小女的脉象甚是蹊跷。按理热症脉象当为数脉,来去急促,虽沉而有力。但小女的脉象却十分迟缓,微细欲绝,又似寒症。
几位太医均十分不解。”
天赐假做恍然,捻髯笑道:“贫道知之矣!郡主身虽热而反觉寒冷,口虽渴但不欲饮,面颊赤红却时隐时现,可对?”寿王目光一亮,说道:“对,对!仙长可有救治之方?”天赐道:“此非热症,而是真寒假热之症。乃阴盛于内,逼阳于外,阴阳寒热格拒而成。施以回阳救逆,引火归元之法,一定能痊愈。”
寿亲王大喜,说道:“仙长高明。来人,笔墨伺候,请仙长下药。”天赐摆手道:“不必,不必!贫道这里有一枚药丸,以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煎汤,将此丸化于其中,给郡主服下,一剂即可痊愈。”
寿亲王犹有未信之意,问道:“如此简单?”天赐心想:“当然简单,江南华神医秘制的丹药,还会有错吗?什么附子干姜炙甘草,只不过是幌子而已。”
笑道:“只要对症下药,自然药到病除。贫道这个方子叫做四逆汤,功能回阳救逆。这枚药丸可以大补元气。不过,贫道医病向有定例,诊金十两,请先交付。”
寿亲王笑道:“自然不能让仙长坏了规矩。”吩咐侍女去取银两。接过天赐手中的药丸,小心翼翼地交给身边一名侍女。那侍女又小心翼翼地捧着,仿佛捧着一件奇珍异宝,飞也似赶奔郡主的绣楼煎药去了。
不多时一名侍女托着一盘黄灿灿的金锭走上堂来。寿亲王笑道:“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请仙长笑纳。”天赐笑道:“贫道自定的规矩,诊金平民铜钱十文,富贾白银十两,公卿黄金十两。只取十两足矣,余者乃非分之财,贫道无福消受。”
取过一锭金子,伸出食中二指,轻轻剪下约摸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