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风雷
亲眼一睹,但想到刘进忠死状之惨,心中快意,莫可名状。
刘贼一死,天赐了结了一桩心愿,应该着手实施第二件大事了。三天前天赐命寿亲王搜集许敬臣罪状,也不知现在有没有结果。寿亲王似乎也知道皇帝心情急迫,当天午后便入宫求见。天赐正等得心焦,迫不及待传他入见。
寿亲王快步上殿,草草行过君臣之礼。只看他难以掩饰的振奋之情,天赐便猜知必有佳音。禀退内侍,问道:“皇叔,朕交付之事可有眉目?”寿亲王道:
“幸不辱命,表章一道,请陛下审阅。”从袖中取出一个折子,呈递上来。
天赐展开阅读,从头至尾略作浏览,不禁大喜过望,拍案叫好。折子上共列举许敬臣大罪数十款。第一条是:勾结叛国逆臣,与前湖广总督匡文尧互为表里。
其下用小字注明某年某月某日许敬臣收受匡贼贿赂若干,某年某月某日曾上疏表匡贼之功,陷害揭露匡贼奸谋的臣子等等。后面的条款虽多却无足轻重,只第一条罪名便足以置许敬臣于死地。
天赐大笑道:“许敬臣休矣!皇叔果然高明,这许多罪状是如何收集到的?”
寿亲王道:“此表并非出于臣手,而是请人代笔。那人深悉许贼匡贼勾结内幕,若不是他相助,臣也束手无策。”天赐笑道:“莫非又是韦应麟?”寿亲王道:
“非也!那人名唤宓日华,其父曾任九江知府,因上表弹劾匡贼,受屈免官。宓日华曾协助其父密查匡贼奸谋,手上有不少证据牵连到许敬臣,表中所奏不过十之一二。宓日华博学多才,精明干练,多谋善断。天降此人于陛下,实乃国家之福,社稷之福也。”
得知表弟也在京里,天赐大喜过望。假做感兴趣,问道:“依皇叔之言,这宓日华堪为社稷栋梁,不知现任何职?”寿亲王道:“他曾中进士,授职为蒲圻县知县。其时教匪作乱,蒲圻早已失陷,如何赴任?这是许敬臣等公报私仇,想出这样一个歹毒主意,压制贤才。害得这位宓进士闲置在京一年有余,无所事事,空有满腔抱负无处施展。”
天赐道:“他为何不另谋官职?”寿亲王道:“一是许敬臣当路,想另谋官职谈何容易。
二是他自己不愿,常对人言:天下大乱,社稷濒危。好男儿当弃文学武,效命于军伍,报国于沙场。效那酸丁腐儒,舞文弄墨,唇枪舌剑,如何能治国平乱。
“
天赐抚掌赞道:“壮哉斯言!来日朕必命他统军杀贼,一展胸中抱负。这份表章朕留下来,皇叔府中可有副本?”寿亲王道:“有无副本无甚大碍,宓日华博闻强记,只须请他重写一份,不会有一字差错。”天赐道:“好,皇叔回府,便请宓日华重写一份,联络朝中骨鲠狷介之士,联名上疏,那时朕自有主意。那位冯大人虽然老迈无能,在群臣中却很有些威望,如果能拉上他再好不过了。就怕他没有这个胆量。”
寿亲王道:“只须说这是陛下的主意,此老必定首肯。他在朝几十年,出了名的不倒翁,揣摩逢迎圣意是他的拿手绝技。”天赐笑道:“妙哉!就依皇叔的主意。群臣中许敬臣的死党并不很多,大多都是趋炎附势之徒,坐以观望,谁也不愿得罪。此老一旦具名,此辈必闻风而动,落井下石。皇叔声势大壮,许敬臣一党即便人人皆生百口,也无力与群臣对抗。”
寿亲王大喜,出宫之后,依计而行,先找韦王爷,而后分头去联络同道。天赐携带奏章前往翊坤宫,去寻吴明霞商议。多日心事,今朝有了着落,兴高采烈,愁容尽扫。吴明霞一见便猜知了大概,浅浅一福,笑道:“恭喜陛下大仇得报。”
天赐笑道:“刘贼伏法,小事一桩。还有一件大喜事,爱妃猜猜看。”吴明霞道:“莫不是寿王殿下有了回音?”天赐笑道:“爱妃真是聪明,佩服,佩服!”
拥入内室,禀退宫娥,取出寿亲王所进奏折,说道:“爱妃请看。”
吴明霞匆匆读罢,又翻回头仔细品味那第一条罪名,忽然笑道:“这是出于何人之手?
当真该打。巧设名目,入人于罪,欲欺陛下乎?“天赐奇道:”爱妃因何断言这是巧设名目,入人于罪?“吴明霞道:”许敬臣何许人也,断不会贪图区区财货,甘冒大不韪,犯此通贼叛国之罪。匡贼奸谋,他事前必定不知,也是受了匡贼的欺骗。如果说收取匡贼贿赂,朝中大臣只怕人人有份,因何全栽在许敬臣一人头上,这不是栽赃又是什么?“
天赐大笑道:“就算是栽赃陷害又有何妨?这法子小薇想到了,爱妃想到了,这执笔之人也想到了,所谓英雄所见是也。只有孟文英老实正派,虽有满腹经纶,偏偏想不到这个刁钻歹毒的主意。寿亲王被蒙在鼓里,我也不加点破,由他去活动,让许敬臣说不清道不明,乖乖就范。”
吴明霞佯嗔道:“你绕着弯子骂人,我是如何刁钻歹毒,你倒说说看。”天赐笑道:“我的好明霞又温柔又体贴,又聪明又善良。为夫失言,该打该打!”
吴明霞又羞又喜,谈笑之中两人拥入罗帏,席间枕畔,商定下锄奸之计。
寿亲王得到天子的旨意,不敢怠慢,当天便联络了几十名大臣,第二日便联名上表参奏。
天赐煞有介事,佯作大怒,将表章遍示群臣,发付公议。一时间群臣争相传抄,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先皇辞世之时,曾选定寿亲王,安国郡王,许敬臣,冯其昌四人为顾命大臣。
除许敬臣外,其余三人都已在表章上具名,可见来头不小,不可等闲视之。平时与许敬臣走的比较近的一班臣子不敢贸然上疏驳斥,行中庸之道两不得罪的一班老好人也不明圣意,坐以观望,等待时机倒向得势的一方。许敬臣却不甚担心。
群臣联名弹劾也不是第一次,每次都由皇帝出面圆转,不了了之。这一次闹得虽凶,料想皇帝太后都不会坐视。只要有太后在,他的权位就稳如泰山。
许敬臣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已经不是从前的皇帝,群臣联名弹劾正是出于皇帝的授意。
太后当天便得知了消息,为保护他这个同胞兄长,唤来皇帝代他讲情。皇帝跪地向母后谢罪,申诉苦衷。太后拗不过儿子一番祖宗社稷的大道理,又为儿子的挚情所感,母子二人达成谅解,只要赶他下台。
足足等待了三天,宫里毫无动静,皇帝即不下诏抚慰,也不降旨问罪。朝中却闹得沸沸扬扬,情势越来越不利。许敬臣被逼无奈,只有上表请罪,盼望皇帝能降旨宽免。不料表章连上三道,均如石沉大海,皇帝留中不发,显然仅仅是请罪还不能令他满意。群臣得知消息,纷纷见机而作,落井下石,上表弹劾许敬臣之罪。就连其死党周焕文杨秉中等也各怀私心,不肯相助。许敬臣没奈何只得求助于太后,买通内侍送书入宫求太后出面。得到的回音却令他更为失望,太后以后妃不可干预政事为由婉言谢绝。
许敬臣自知大势去矣,终于死心。再厚颜留下,徒然惹人耻笑。虽然难舍高官显爵,但性命更为重要。皇帝如此处置,也算给他留足了面子,再不识趣只怕要步刘进忠后尘。深思熟虑之后,他忍痛上表,告老辞归。宫里立刻就有了反应,皇帝准其奏请,下诏免职,其文曰:内阁学士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四方,辅朕之不逮而治天下也。卿前掌吏部,辅翼先帝,卒无忠言嘉谋。今佐朕,出入三载,忧国忧民之风复无闻焉。卿秉社稷之重,总百官之任,上无以匡朕之阕,下无恩泽加于百姓。复有专权乱政之讥,纳奸通叛之议。书云:任贤勿贰,却邪勿疑。卿虽至戚,朕未敢以私谊而废国事。上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印授,罢归。
这份诏书措辞十分严厉,许敬臣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再次上表谢恩,封还印授,举家还乡。自念虽失势丢官,但能够平安去职,卅载宦囊所积,足够舒舒服服了此余生,心中不无庆幸。皇帝派遣京军三千随行,名为保护,实则监视,书信来往,一体禁绝。周焕杨秉中这些势利小人自然不会前来送行,许敬臣冷冷清清离京,息下复出之心。返乡之后,含怡弄孙为乐,终老于斯。
许敬臣一去,其党羽皆懔懔自危。皇帝却没有太大的举动,丢官免职者只有周焕文杨秉中张元佑三人,其余一概不问,人尽其材,能用则用。董良佐赵弘弼二人入京请罪,皇帝非但不加追究,反表其功绩,各加升赏。原先的次辅冯其昌依例升任内阁首辅,阁臣的空缺由兵部尚书袁畏三,新任礼部尚书吴正诚充任,群臣也无异议。皇帝的这些举措令群臣疑虑尽除,深服德威。其后考查百官政绩,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奸臣庸才渐去,孟文英宓日华等一干新进获得皇帝的宠信,朝政为之改观。
这一日皇帝颁下赐婚诏书,出嫁的是寿亲王爱女,男方则是孟文英。寿亲王是皇帝叔父,自不必说。孟文英也是红极一时,一日三迁,升官之速,古今少有,此时已经是兵部侍郎。
兵部尚书袁畏三庸庸碌碌,很少理事,大权实在孟文英之手。年纪轻轻便居此高位,前程更是不可限量,群臣谁不巴结。成亲之日,贺客盈门,全城为之轰动。
年关即至,辞旧迎新。人人切齿的两大奸臣一死一去,京城百姓大快于心,这个新年便过得格外畅快热闹。又过了数日,皇帝寿诞之期将届,群臣纷纷上表,欲大张旗鼓,庆贺圣寿。皇帝却下诏力辞,禁止群臣再提此议。到了正月初十那一天,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落了下来。皇帝诏请群臣入宫,同登承天门观赏。遥指漫天飞絮,皑皑银装,朗声笑道:“这一场大雪便是上天赐朕的寿礼,举城同欢,便是万民为朕庆寿。”群臣齐声称颂圣德。一班老臣暗暗称奇,二十几年前皇帝诞降之日,也曾天降瑞雪,难道这一次又是上天降下的祥瑞之兆吗?
孟文英返回府中,愀然不乐。回想起几年前在兖州,也是正月初十这一天,一干学友相聚李大人府上,为天赐庆贺生辰,大醉方休。当时的欢乐如在眼前,而今斯人又在何方?他与宓日华相交最厚,知道宓日华是天赐的表弟,或许有天赐的消息,也不管此时已是深夜,只身出门,踏雪相访。
宓日华尚未安寝,正与韦应麟在后堂商议。闻知佳客来访,乐呵呵迎出门外,笑道:“小弟正想去寻孟兄,却怕打扰了贤伉俪的好事,不想孟兄却不速而至。
将新嫂子一人留在家里,不怕她见怪吗?”孟文英红着脸道:“先弟休要取笑。
不知寻我有何要事?”宓日华笑道:“入内便知。”挽孟文英入后堂,与韦应麟相见。
后堂的桌案上摊开数张图画,上绘大炮火铳各式火器,形状千奇百怪。宓日华道:“小弟蒙圣上恩遇,统辖神机营,重任在肩,不敢稍懈。前几日观看军士操练,武器大多陈旧不堪。小弟便请来几名能工巧匠,设计了一些新花样,准备进呈圣上御览。孟兄高材,小弟素来钦佩,请帮小弟一个小忙,看一看是否合意。”
孟文英笑道:“我于此道一窍不通,贤弟问我,岂不令我难堪。”宓日华道:“兵部武库司掌理监造兵器,此时不拍拍马匹,将来还真不好办事。请孟兄务必赏脸。”三人相对大笑,孟文英道:“即是如此,愿聆教诲。”
宓日华指着图上火器,一一介绍,说道:“这是攻城炮,又名大将军,身长一丈,炮口粗达一尺两寸,添药数十斤,一炮打出,威力万钧,再坚固的城墙也经不起一击。这炮叫做夺门将军,炮口细了些,却更易取准,专门用来攻破城门。
这叫做神机炮,可添铁蛋数百,一击之下,几十丈方圆内金铁化为齑粉。这是旋风炮,炮弹内添火药,能在敌阵中开花,专门用于攻击敌大队步骑。这是手铳,几百枝手铳结阵御敌,轮番装药发射,纵有百万大军也难近身。这件古怪玩意叫做神机箭铳,小弟另外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一窝蜂。百余枝利箭借火药之力一窝蜂似地射出,胜过寻常弓弩百倍。”
宓日华说得眉飞色舞,孟文英听得精神振奋,大声叫好,说道:“如果神机营配备上这些犀利火器,必能纵横无敌,区区反贼何足道哉!”宓日华瞬时间阴霾上脸,发愁道:“据小弟粗略估计,打造这些火器至少要两三百万两银子。自江南丧于贼手,朝廷赋税锐减,如何拿得出两三百万两银子。”
孟文英却笑道:“贤弟放心,只两三百万两银子,愚兄便出得起。圣上曾令户部拨银三千万两,供诸军粮饷器械之需,由愚兄统一调派。只要圣上准奏,贤弟随时可以派人来取。”
宓日华奇道:“这几年户部总是哭穷,何时有过这许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