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风雷
陆鸿儒又道:“司马长风若龟缩江南不出,凭大江之险固守,一时也难以攻取。如今他倾巢北犯,我便有千条妙计,让他有来无回。江淮一带不适合骑兵驰骋,于我军不利。徐泗一带却是一马平川,南人弃舟船而就步战,岂是燕赵铁骑之敌。示敌以弱,诱之来攻,此战必胜,司马长风必死。”天赐精神大振,连道妙计。
这时有一侍卫飞奔入内,禀道:“启奏陛下,神机营宓大人有信使赶到,送来密函一封。”天赐大喜,接过信函却不拆看,抚掌笑道:“这封信函无疑是司马长风的催命符,朕更无忧矣。”
有外人在侧,陆鸿儒便改变称呼,说道:“陛下之意,臣实不解。”天赐笑道:“我等在此与贼人拼命,他宓日华却在京里养肥了。前番他推说骡马不敷使用,只送来些许大炮,却又误了时日。这次朕从太仆寺拨了五千好马给他,他便无法推托了。既有书信送到,神机营大队人马必然不远。我军有火器助战,如虎添翼,司马长风焉有幸理。”
两人一番运筹,商定下破敌之策。天赐在地图上指指点点,一路向北,最后落在九里山的位置上,笑道:“这便是司马长风葬身之地。”
司马长风分大军为三路,东路曹国梁走淮安,西路钟云翱出颍上,他自己亲统大军直取徐州。中路无甚战事,官军坚壁清野,不与交锋,司马长风连取空城十余座。而东西两路却接连遭到官军袭扰,行动甚缓,司马长风不得不压住中路等候东西两路。
这一日刚刚扎下营寨,探马飞报入内,禀道:“敌将萧若男在营前邀战,指名道姓要与龙首一决,言语十分无礼。”司马长风大怒,喝道:“好泼妇,如此嚣张,欺我江南无人吗?
哪位将军愿请令出战,擒此泼妇。“
帐下闪出骁将郝大鹏骆邦正,叫道:“末将愿往!”司马长风将令未下,他身旁的司马玉雁却闪到帅案前,将郝大鹏骆邦正挡在身后,说道:“爹,让女儿去。”
司马长风道:“为父帐下精兵猛将如云,遣一女子出战,岂不惹人耻笑。”
司马玉雁道;“萧若男也是女子,为何女儿便不能出战?请爹爹给女儿一枝人马,女儿定将萧若男擒下,让天下人知道,江南司马家的儿女并不弱于他人。”司马长风大喜,拍案叫道:“好!为父给你铁骑一万,郝将军骆将军为辅,只许胜,不许败。”
司马玉雁领令出帐,点齐一万人马,鼓角齐鸣,杀出营寨。两阵对圆,司马玉雁纵马而出,娇喝道:“姑奶奶司马玉雁在此,哪一个是萧泼妇?快来马前受死。”
对面旗门开处,闪出一员女将。只见她坐下龙驹纯白似雪,身上宝铠银亮生辉,火红的战袍映衬出桃花似的脸庞,好一个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正是前军主将萧若男。她一横手中长枪,笑道:“你不是本将军对手,换司马长风来。”
司马玉雁大怒,舞动长剑,挥军杀出。对面的萧若男也督军迎战,两枝铁骑搅杀在一起。
司马玉雁专找萧若男拼命,两员女将斗了个旗鼓相当。司马玉雁所率领的江南子弟却不是北地健儿的对手,虽然人数占优,却无法抢到上风,反而吃了大亏。
萧若男见好就收,并不恋战,传令退兵。官军都是骑兵,来的猛去的也快,转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司马玉雁气愤难平,率军紧追不舍,赶下十几里路,仍不见官军踪迹。郝大鹏骆邦正怕中埋伏,劝说司马玉雁收兵。司马玉雁却不理会,继续督军前进。想到来时夸下海口,就此收兵,实无颜回营去见父亲。
又追出不远,道路渐绝,前面是一片低矮的山丘,林木丛生。贼众接近到一箭之地,官军伏兵齐出,箭如飞蝗,贼众接连中箭落马,乱成一团。萧若男乘势率军杀回,又是一场混战。待司马玉雁奋力杀退萧若男,冲入树林,官军弓弩手却已经尽数退走。
司马玉雁折了三四千人马,懊丧地返回大营,向父亲交令。司马长风并不生气,安慰道;“这一仗虽吃了点小亏,却探明了敌军虚实。他们不敢与我军正面交锋,只管行奸使诈,占些小便宜,济得甚事。”嘴上这样说,心里却着实不安。
初战不利,官军并不如他相象中容易对付。
当天夜里,官军复至,东边放火,西边鼓噪,吵得司马长风一夜未眠。第二天依旧如此,司马长风一扎下营寨,官军即来邀战,一击即走,入夜之后便不停地骚扰。一连数日,司马长风寝食难安,头痛不已。
司马长风不是庸碌之辈,双方强弱之势他看得清清楚楚。他这次起兵五十万,数倍于官军,利于速战速决,却不利于相持。无奈各路官军忽东忽西,一时摸不清底细,不能轻举妄动。这一日探马来报:皇帝亲统大军屯扎于九里山。司马长风闻讯大喜,当即传令各营加速前进,直取九里山,寻机与官军一决雌雄。
接连渡过浍河沱河唐河汴河,众军长途跋涉,皆疲惫不堪。司马长风却不许休息,生怕官军遁去。诸葛桢等劝谏不可轻兵冒进,司马长风全当成耳旁风。据九里山一日近似一日,各路探马回报,官军不但没有退兵,反而日渐增多。司马长风求战之心更切,催得也更加紧了。
兵至濉河,终于遇到官军的抵抗。这一次不是小股游骑,而是大队人马,足有三四万众。
两军隔水相持,官军阵中一将挺枪而出,大叫道:“某乃后军大将韦应麟。
司马长风鼠辈,你已经落入圣上布下的天罗地网,何不早早下马归降,以免一死。”
司马长风大怒,马鞭前指,贼众大举渡河。官军沿河一字排开,万箭齐发,密集如雨。
贼众中箭者无算,顺河漂流而去,水色皆赤。无奈贼众势大,人人奋勇,前赴后继,官军抵抗不住,才一接战便四散而去。司马长风四顾满山遍野黑压压的人马,志得意满,仰天狂笑道:“昏君,今日必取尔狗头。”众军士欢声雷动,连日疲劳顿消。司马长风传令鸣鼓而进,数十万大军直取九里山。
一路北行,四望皆是无边无际的大平原,远处隐隐可见一带连绵的山影。左右禀道:“龙首请看,那就是九里山。”渐行渐近,山上景物一览无余,光秃秃的山坡上哪有官军的踪影。众将十分懊恼,诸葛桢进言道:“龙首,官军不战而走,其中必有奸谋,不可不防。”
司马长风大笑道:“昏君畏惧我军声威,狼狈遁去,有甚奸谋?今日便在九里山上扎营,明日一鼓作气攻下徐州,略取山东,直捣京师,看这昏君还往哪里逃?”众将哄然称是,各催本部人马向山上拥去。
忽然,山背后鼓炮齐鸣,伏兵四起,无数官军象是从地里冒出来的,转眼间满山皆是,杀声震天,看旗号当是皇帝亲统的中军。众将皆惊,司马长风却大笑道:“昏君不来尚能逃得性命,他这一来便走不掉了。众将士,给我杀上山去,取下昏君狗头。”这一声大笑以绝顶内力送出,声传十里,几十万贼众听得清清楚楚,无不为之振奋。也不等主将号令,一窝蜂似地向山上冲去。
山顶的官军不慌不忙,弓弩手射住阵脚,神机营将士抬出各色火炮,有数百尊之多,在山顶上一字排开。中军令旗一出,炮手点燃引信,只听一声声巨响震天动地,一道道火龙腾空而起,落入贼阵,卷起团团烈火浓烟。贼众阵形密集,顿时死伤无数,乱成一团。
司马长风大叫道:“不要自乱阵脚,大炮没什么可怕,只要杀上山去,火器便无用武之地。弟兄们,杀呀!临阵退缩者立斩不赦,杀敌立功者重加升赏。”
贼众惊魂稍定,重整队伍,以藤牌手开路,再次向山上冲去。
官军弓弩手退后,换上手持火铳和神机箭铳的神机营将士。火铳也就罢了,神机剑铳却十分厉害,上装数十枝弩箭,借火药之力发出,胜过寻常强弩十倍,贼众藤牌手也抵挡不住。
战不多时,火铳喷出的道道烈焰将山坡上的杂草树木尽数点燃,贼众冲得过密集的箭雨却越不过这一片熊熊火海,山脚下躺满了焦黑灼臭胸穿腹裂的尸体。
山上的大炮越打越凶,一颗颗铁弹呼啸而至,在贼阵中炸响。贼众狼奔豕突,抱头鼠窜。
司马长风大叫大嚷,可是就算他内功再强十倍,也盖不过震耳欲聋的雷霆之声,任他喉咙喊破也无人理会。眼睁睁看着多年苦心经营毁于一旦,司马长风痛断肝肠,仰天悲呼道:“中计了,中计了!”话音未落,一道火龙从天而降,司马长风中炮落马。
众将大惊,待硝烟散尽,只见司马长风仰躺于地,人事不醒,下半身血肉模糊,坐下马已经化为一团黑炭。司马玉雁惨叫一声,扑到父亲身上,放声大哭。
诸葛桢劝慰道:“小姐切莫悲伤,救龙首要紧。官军火器厉害,不可恋战,快快退走,从长计议。”
事已至此,想退去谈何容易。官军早有安排,神机营停止放炮,中军数万铁骑从山坡上直冲下来。左右两军从侧翼包抄,韦应麟统军从后面杀到,四面夹攻,贼众大败。诸葛桢等知大势已去,收集残部,护着六神无主的司马玉雁,抱着浑身浴血的司马长风,向南突围。
官军铁骑从四面八方拥到,同声大叫:“休要走了司马老贼!”贼众军心大乱,抵挡不住,纷纷败退下来。诸葛桢等不敢恋战,拼死冲杀,夺路而走。官军乘势掩杀,追亡逐北,斩获甚众。
贼众残部狼狈逃过濉河,钟云翱曹国梁两军前来接应,总算稳住阵脚。几位长老一番计议:“龙首伤重,中路军败没,强弱之势已经逆转,不可再战。”当夜贼众悄然退走,收兵返回江南。
徐州一战以官军大获全胜告终,开封洛阳很快也传来捷报。驻扎潼关的韦老王爷得天赐密旨,当夜便选轻骑三万,出武关沿伏牛山隐蔽行进,直扑南阳。
南阳的守将是龙在天的长子龙在潜,三兄弟中数他最庸碌无能。南阳城虽然坚固,守军却少,防御也十分松懈。龙在潜在城中日日饮酒作乐,不知死期将至。
官军赶到南阳城下,乘夜偷袭,一鼓作气攻破城门。龙在潜闻知警讯,惊得手足无措。贼众失去统御,不明敌情,军心大乱,或逃或降,南阳城一夜之间易手。
龙在潜走脱不得,便将妻妾儿女尽数杀死,而后自杀身亡。
南阳一得,河北的严梦熊便不再观望,数万大军渡过大河,攻破荥阳,折向东行,与贺震天王致远两军合攻开封。开封守将是龙在渊,其部众不过三万。且开封历经大战,城池残破。龙在渊武功虽高,却非大将之材,守不数日,各城皆被攻破。龙在渊收罗千余残兵败将,杀出重围。回洛阳之路已绝,没奈何只能向南遁走,逃入深山。
龙在天只余数万残兵,死守孤城洛阳,抵抗严梦熊等数路官军的围攻。勉强守了十日,官军调来大炮助战,轰塌城墙,一拥而入。贼众战心早失,尽数归降。
龙在天成了孤家寡人,想起陆鸿儒之言,悔恨无及,万念俱灰。返回后宫,点起一把大火,自焚于火海之中。数百间华丽的宫殿也随之化为灰烬。龙在渊闻知父亲死讯,大哭一场,率众渡江投武林盟去了。
中原即定,众将于洛阳城中置酒庆功。韦老王爷枭了龙在天首级,连同龙在潜之头一并盛于匣中,命段云鹏程万里呈送天子报捷。首级送到徐州,众将无不欣喜,只有萧若男自念未能手刃亲仇,怅然不已。
当头夜里,天赐招陆鸿儒议事。陆鸿儒神情惨淡,叹息不止。天赐询问缘故,他道:“闻知龙老死讯,想起昔年相待的恩义,我陆鸿儒厚颜偷生,不能相随于地下,难免心中有愧。”两人相对唏嘘,黯然无语。
沉默良久,天赐道:“经此一战,中原大定。只可惜走脱了龙在渊,放虎归山,必生后患。”陆鸿儒道:“龙在渊其人阴险多变,恐难久事新主。他这一去江南,江南从此多事矣!司马长风若在尚能制之,司马长风一死,龙在渊必生异心,江南必生内乱。”
天赐道:“陆兄高见。司马长风带伤而走,精锐丧失大半,江南之敌,不足为患。只有湖广教匪未经大挫,实力尚在。若能全力击破之,则天下可定矣。”
陆鸿儒道:“湖广教匪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取之不难。只恐彼依大江之险固守,我军又无水师,一时难以攻取。贤弟应即刻挥军南下,驻扎于洪泽高邮二胡,操练水军,以备来日大举。”
天赐道:“小弟正有此意。贺震天一军多为旧日大河帮帮众,精通水性,操练水军之事交给他最为适宜。湖广之事可交与严梦熊,有他出马,教匪指日可平。”
第二天,天赐将段云鹏程万里传来,命他们再辛苦一趟,去洛阳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