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风雷
只有李明辅猜出了大概。叹道:“此女非仙非鬼,大约是红线隐娘之流。仗剑江湖,扶危锄恶,杀人于谈笑之间。侄女好福气,蒙这奇女子青眼相加,将来成就,未可限量。”
正在众人感叹之时,忽听舱外有人朗声问道:“船上有人吗?方才发生了何事?”
陈李二人并肩出舱。只见河岸上有一个骑驴的汉子,黑夜之中看不清面貌。
李明辅道:“方才有一伙贼人抢劫行凶。幸亏一位白衣女侠及时赶到,救下全船老幼,赶走了贼人。”
那汉子急忙问道:“那白衣女侠就轻易将贼人放走了?”李明辅道:“非也。
她迫那贼首自断一臂。若不是小可说情,只怕那些贼众也无一幸免。”那汉子顿足道:“是她,果然是她!为找她我跑遍了大江南北,塞外中原,却总是差了一步。唉!天意,天意。”说罢喟然长叹,令听者倍感苍凉。
李明辅问道:“兄台贵姓高名?与那白衣女侠可是素识?”那汉子道:“我姓孙,与她又何止是素识。请教先生,她临去时可曾留下什么话吗?”
不明这汉子的来历,又怕他有寻仇之意,李明辅迟疑不决,欲言又止。那汉子察言观色,早知李明辅的心思。说道:“先生请勿顾忌。她本是在下的结发之妻,负气出走。在下苦苦寻找了三年,如今只差这一步之遥。先生若晓得她的行踪,请务必告知。在下感激不尽。”
李明辅道:“小可也不知她的行踪。她只说十年后会再来,讨还这笔人情债。”
那汉子奇道:“人情债?杀几个江湖宵小,不过是举手之劳,算得上什么恩情。
她行走江湖十几年,何曾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陈翰林道:“她似乎垂青于小女,有收徒之意。小可素来倾慕江湖侠士。小女若有幸得列门墙,实是求之不得。”
那汉子道:“先生猜得不错。十年!看情形我要等上十年了。”神情惆怅落寞之极。扫视了一眼大船,又叹道:“闯了十几年江湖,办事还是这么毛毛草草。
救人也不知救到底,又要我替你善后。”说罢抬起右手,食指凌空向船舱上划去。
只见船舱上木屑纷纷而落,竟让那汉子隔空刻出了一个葫芦形的图案。李明辅又是惊骇,又是诧异,不知他这是弄的什么玄虚。问道:“兄台这是何意?”
那汉子双目神光暴现,愁容一扫而空,朗声笑道:“有了这玩意,你便是走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再有强盗上门。”一带坐下的小毛驴,掉头而去,踢踢踏踏,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
只有叹息声隐隐传来,似乎仍在不停地念着“十年”这两个字。
光阴荏苒,十八年弹指而过,兖州府的府城滋阳又是一年春暖。滋阳乃水陆通衢之地,西南不足百里便是漕运大埠济宁州,商旅云集,空前繁华。这几年天公作美,水旱之灾不兴,百姓十分富足。最令兖州百姓庆幸的是他们有一个清正廉洁的知府大人。兖州府如今吏治清明,盗贼不兴,可以说都是这位李知府的功劳。提到李大人,合府百姓谁不挑起大指,由衷赞一声“青天”。
兖州府是春秋年间古鲁国的故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便豪杰辈出。从一代文圣孔老夫子到占山为王的强盗头子宋江,形形色色,不胜枚举。李大人到任之后,兴办学舍,倡导文学。十年教化,兖州府文风鼎盛,大儒云集,生员之数倍增。
薄暮时分,城北府学舍刚刚散学。众士子背负书囊,匆匆返家。学舍门前施施然步出三位青年士子,均是生员装束,两高一矮。右边那矮者面貌俊逸,文质彬彬,的确象个货真价实的白面书生。左边那人却浓眉大眼,筋强骨健,不象读书人,倒似一个弯弓走马的纠纠武夫,十分引人注目。中间那人也不逊色多少,身高八尺,猿背蜂腰,一双眼睛明亮异常,嘴角挂着一丝浅笑,是个相当有个性又相当随和的年轻人。
三人缓缓而行,轻声谈笑。那粗豪汉子的笑声却十分响亮,引得路人侧目。
就听那文质彬彬的书生说道:“王兄,李兄。到前面的茶楼坐坐可好?泡两壶茶,散散心。”
那粗豪汉子大摇其头,说道:“喝茶有什么味道。依我看还是到那边得的酒楼去,叫上几斤极品高粱,不醉不归。”
那文质彬彬的书生大惊失色,忙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王兄又要同小弟斗酒。
小弟量浅,诚恐消受不起。“那王姓粗豪汉子极其得意,又爆发出一阵大笑。
那笑容可掬的年轻人也不禁为之莞尔,笑道:“莫说小孟消受不起,小弟也不及王兄海量。再者说,王兄喝得酒气冲天,惹起伯父雷霆之怒,只怕又要皮肉受苦。小弟于心何忍。”
这位王兄对其父甚是畏惧,闻言噤若寒蝉,不敢再提饮酒之事。大约是以前有过教训。
那位小孟十分解气,笑道:“李兄言之有理。饮酒须师出有名,方有兴致可言。王兄饮酒可称之为牛饮,恕小弟不敢苟同。”好朋友间相互揶揄,那王兄也不介意,一笑置之。谈笑间三人踱进茶楼。山东人好酒不好茶。城中酒肆甚多,茶楼却只此一家。
只见茶楼中高朋满座,士农工商之流云集。三人是这里的常客,茶博士见了慌忙上前相迎,说道:“三位公子刚刚散学吗?请随小的来,座位给您三位留着呢。”引三人上了二楼,一指临窗的一付座位,说道:“三位公子请坐。今天喝什么茶?”
那李姓年轻人道:“来一壶龙井。”那茶博士自去下楼泡茶。那李姓年轻人游目四顾。
就见邻座围座着四个粗壮的大汉,坦胸露怀,狂呼牛饮,旁若无人。李姓年轻人不禁为之一皱眉。楼上茶客大多是些文人雅士,至少也应该装模作样,附庸风雅。这四个俗不可耐的蠢物来此做甚。
正对面的那名粗壮汉子似乎发觉有人在打量他,警觉地抬起头,目光甚不友好,带着几分挑衅的意味。李姓年轻人十分不悦。转念一想,又哑然失笑,暗道:“我看他不顺眼,他只怕也有同感。为了这点小事生闲气,未免太不值得了。”
如此一想,心中释然,又去看旁边的座位。
那是三个中年人,相貌平庸,穿绸裹缎,一副暴发户的气派。正在那边高谈阔论。其中一人身体胖大,满口鲁音,似乎是本地人。就听他说道:“田老板,兄弟出门经商,跑过不少地方,只可惜从未往南边去过。听人说江南如何如何繁华。田老板从南边来,见多识广。
能否说来听听,让我这井底之蛙开开眼界。“那田老板尖嘴猴腮,微带南音,口沫飞溅,眉飞色舞,说道:“若说我们江南,可谓富甲天下,无处可比。刘兄你可知道,每年朝廷的钱粮赋税,十有八九来自江南的苏嘉松湖杭五府。可以说我们江南人养活了天下人。”刘老板两人听他胡吹大气,已经面呈不悦之色。
田老板却兀自不觉,继续吹道:“我们江南才子遍地,美女如云。贩夫走卒之流也能提笔成文,出口成章。南京就不要说了,那是天下第一大城,比京师还要大。只说苏州,户口百万,十分繁华。”
一方是越说越起劲,一方却越听越不耐烦。刘老板重重地咳了一声。田老板这才发觉两人神色不对,忙道:“当然,贵地比起江南也并不差吗。”呷呷干笑两声,掩饰心中的尴尬。
刘老板面有得意之色,捋了捋颌下的山羊胡,笑道:“不错。敝地接连几个丰年,十分富足。兄弟的生意也格外兴隆,财源广进。不必再如往年千里奔波,饱受风霜之苦。只管坐在家中,金银就象流水一样流进兄弟的腰包。”田老板面呈艳羡之色,口水几乎流下来。问道:“老兄有何高招,能否指点一二。”刘老板道:“高招是没有的。全赖知府大人的洪福。
若论咱们这位知府大人,真可称得上百年难遇的好官。“一连串的赞誉之辞随之而来,滔滔不绝。
李姓年轻人暗自欢喜,嘴角又泛起了笑意。孟姓书生轻轻碰碰他,俯到耳边轻声道:“李兄,他们在夸奖令尊大人。”原来,这位李姓年轻人就是知府大人的公子,大名天赐。
李大人说的好,临老得子,皆出上天之赐,故而得名。十八年前李大人到兖州时他还在襁褓之中,如今已经是一个健壮的青年了。两位同伴一个名唤王致远,一个名唤孟文英。都是官宦子弟,人品不俗。平日里天赐与他们评古论今,畅谈胸中抱负,彼此许为知己。
对父亲的赞誉之辞,天赐平日里听得太多了。那些人不是父亲的下属,就是他的同窗学友。也不甚放在心上。今日听到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夸奖父亲,显然是由衷之言,不会有虚假的成分。天赐暗自欣慰,喜上眉梢。
忽听对座的那个粗壮大汉放声大笑,笑声中满是嘲弄之意。偏偏一旁还有凑趣之人,发问道:“二哥因何发笑?”
那二哥讥嘲道:“狗皇帝搜刮民脂民膏,贪得无厌,天高三尺。狗皇帝手下的一群贪官污吏个个贪似恶鬼,狠似豺狼。狗官李明辅只因刮得少了些,贪的少了些,便被人称作青天大老爷。你说好笑不好笑?”
同座四人一齐大笑。那发问之人道:“二哥说的不错。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有什么清官。狗官李明辅表面上沽名钓誉,骨子里还不是一样的贪毒。”
这四人声音十分洪亮,引得楼上茶客人人注目,显然都听到了。天赐更是字字入耳,不由得怒火填膺,当即就要发作。王致远却先按捺不住了,一跃而起,指着那大汉骂道:“狗头,好大的狗胆!竟敢辱骂李大人。咱兖州府可是有王法的地方,容不得尔等放肆。”
那大汉也不示弱,长身而起,抱臂当胸,邪笑道:“狗官的儿子是小狗。我说小狗,老子天生胆大,就是不怕王法。你能把老子怎么样?有种就上来试试。”
王致远怒不可遏,当即就要动手。孟文英大为焦急,慌忙将他拉回,又按住跃跃欲试的天赐,低声道:“大人不计小人过。两位何必跟这两个蠢物一般见识。
坐下来,喝茶,喝茶。”读书人有涵养,动手动脚有失体统。两人强压怒火,悻悻坐下,对邻座挑衅的目光,讥讽的言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经过这一场纠纷,三人兴致大减,匆匆饮了两口便付帐离去。出了茶楼,王孟二人相继告辞返家。天赐郁郁独行,思绪起伏,忖道:“父亲一生兢兢业业,为国为民。所作所为无愧于天地,无愧于黎庶。到头来却被那几个狗头无端辱骂。
父亲常讲:当今天子是难得一遇的圣明君主。那几个狗头却说了许多无礼的言语。
圣人教导后世要是是非非,善善恶恶。那几个狗头难道是睁眼的瞎子吗?”
思忖间转过了几道街口。路边是一座院落,青砖的院墙,红漆的大门。已经到家了。天赐轻扣门环,高声唤道:“存义叔,我回来了。”
吱呀一声院门打开。应门的是一个银发老者,皱纹堆砌的老脸上满是笑意,说道:“我的好少爷,你总算回来了。小姐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心情坏得很。少爷可要小心点。”
天赐笑了笑,问道:“我爹回来了吗?”存义道:“还没回来。”天赐点点头。父亲平日忙于公务,一向回家很晚。天赐已经习以为常。
这时忽听堂上传来一阵银铃似的声音:“哥哥,你怎么才回来。人家等了你好久。”笑声中连蹦带跳跑出一位清秀的小姑娘。这小姑娘十三四岁的年纪,身材轻盈,眉目如画。穿一件大红的劲装,鬓边额角汗意未消。手中提着一口窄锋长剑,剑刃未开,是练功用的钝家伙。
一见到妹妹的如花笑靥,天赐抑郁的心情一扫而空,说道:“今天顾老夫子兴致极高,讲起书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大家听得入了迷,所以散学晚了点。”
小姑娘抱着哥哥的手臂,撒娇不依道:“鬼话连篇。一定又是同你那几个狐朋狗友鬼混去了。老实招供,我猜得对不对?”
见此情形,天赐更加不敢实话实说。索性继续胡诌:“我的好妹妹,哥哥天胆也不敢骗你。你仔细看看,哥哥即没有灌黄汤灌得烂醉如泥,也没有打烂仗打得鼻青脸肿。怎么能说是鬼混去了。今天顾老夫子讲《论语》讲到暮春浴沂这一节,就圣人‘吾与点也’这一句阐发了一通高论。独辟蹊径,言前人所未言。哥哥受益非浅。”
小姑娘道:“这段书我也曾读过。讲的是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四弟子侍坐言志。
子路冉有公西华皆愿出将入相,只有曾点说什么‘浴乎沂,风乎舞兮,咏而归’云云。孔圣人赞同曾点,感叹‘吾与点也’。这段书朱子早有批注。顾老夫子狗尾续貂,一定乏味之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