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风雷
呈刻嵝眩负趸盗舜笫隆<腋傅牟呗缘娜凡煌住G胱呈吭偎抵胁摺!?br /> 天赐道:“中策乃反客为主,以逸待劳之策。这一带山区赤贫如洗,人烟稀少,不产粮谷,也不出盐铁。萧大人只须令四方各州县深沟高垒,严令不得与山贼通商,断绝其粮米盐铁之源。不出数月,贼众食尽,必出山劫掠。那时各处坚壁清野,使贼众颗粒无获。再以精锐轻骑相机截杀之。如此贼众必乱,贼首可擒矣。”
萧若男喜道:“好主意,这是上上之策。”天赐笑道:“非也!这只是中策。
依此策略固然可以暂时平息匪患,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萧大人在时平静无事,萧大人一去则盗贼复起。萧大人一人一军,岂能兼顾各处。在下另有一策,依之而行,必能根绝匪患。”
萧若男秀目一亮,说道:“中策已然不凡,上策一定妙不可言。”天赐道:
“这条上策毫无妙处,说来简易,行之却难上加难。请问小姐,河南各地为何匪患猖獗,屡剿不灭?”
萧若男道:“河南这几年灾害不绝,捐税过重。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走投无路,铤而走险。又有不法之徒因之成势,以致愈演愈烈,不可收拾。”
天赐道:“小姐所言极是。既知病源,便可下药。治国之道当宽猛相济,恩威并施。单凭甲兵之利,可平盗贼却不能平民怨,可获贼首却不可获民心。兵法有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又言: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萧大人如果能开仓赈灾,减捐减税,救百姓于倒悬。铲除恶霸豪强,惩治贪官污吏,以平民怨。则百姓可安于田亩,山贼可归为顺民。盗贼之首顿成孤家寡人,又焉能与朝廷百万雄兵相抗。”
萧若男黯然长叹,说道:“壮士之策虽好,家父却无法实施。家父职权仅限于军中,而壮士所言却涉及朝廷政令。铲除恶霸豪强是地方官的事,开仓减税又归户部工部管理,家父无法插手。而各地官吏的升降弹劾要由吏部刑部都察院等衙门统筹,最终由天子裁决。家父更没有这个权力。”
天赐道:“萧大人可以上奏天子,请天子圣处置。”萧若男道:“只怕天子也无能为力。
他登基未久,权位尚不稳固。对朝中权奸笼络犹有不及,不会贸然触动他们。
这些奸臣各有各的门生故旧,盘根错节,官官相护。别说找不到他们不法的证据,就算找到证据也无人能惩办。家父不能,天子也不能。“天赐暗自感叹,皇帝也并非无所不能。替父报仇要求诸于己,不能寄希望于他人。
萧若男道:“李壮士,我有一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天赐道:“小姐尽管直言,不必顾忌。”萧若男道:“恕我冒昧,请问壮士只身行走江湖,究竟为了何事?”
天赐叹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下只身离家,流落江湖,也是出于无奈。”
萧若男道:“难道壮士就不挂念家中的父母妻儿吗?”天赐苦笑道:“在下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有什么好牵挂的。”这话却是违心之言。他时时挂念着兰若和小慧,距庐山日近一日,相思之情也日甚一日。萧若男一问触动他的情怀,神驰万里,一颗心早就飞上了庐山。
萧若男丝毫也没能留意道天赐神色的变化,说道:“我观壮士真非常人也。
箭毙悍贼于举手之间,勇力冠绝当世。运筹于帷幄之中,策略之妙足以治国平天下。可见壮士文韬武略。
如今天下将乱,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壮士如能从军杀贼,堪为国家干城。弃之草莽,诚为可惜。“
一石激起千层浪。天赐心潮激荡,久久难平。他何尝不愿从军杀贼,可是天不从人愿,凌云之志只能深埋在心底。他道:“在下山野俗人,一向疏懒惯了,不喜拘束,实无心在朝为官。况且如今虎狼当道,君子趋避,非出仕之时也。”
萧若男道:“壮士之言只怕不是真心。若无报国之志,文才武功学来何用?
正因为天下将乱,虎狼当道,方有壮士用武之地,何言非其时也?”
天赐叹道:“在下自幼苦读诗书,勤练武功,为的是有朝一日效命于边疆,立功于异域。
从没有想到要逐鹿天下,为一己一姓之江山,与同胞手足自相屠戮。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朝廷能得民心,则社稷安如泰山,何需李某?若朝廷不得民心,纵有千万个李某也无力螳臂当车,与天下英雄相抗。“
萧若男道:“壮士之言差矣。龙老贼为人残忍狠毒。他若成势,则普天下生灵涂炭,血流飘杵。壮士不为朝廷着想,也应为苍生着想。上报君恩,下安黎庶,方不负好男儿七尺之躯。当此国家存亡之际,壮士欲独善其身,置天下苍生于不顾。我为壮士非之。”
天赐长身而起,一揖到地,说道:“小姐只知苍生之苦,却不知在下之苦。
在下有报国之心,更有难言之隐,只有辜负小姐美意了。夜色已深,小姐请休息吧。在下告退。”转身走入内洞,身影消失在黑暗之中。
萧若男大失所望,暗道:“此人有悲天悯人的襟怀,报国安民的雄心,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可惜,可惜!不知他有何隐衷,使他失意至斯。人各有志,不能相强。希望他不要与朝廷为敌,不要与父亲为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暗自盘算良久,终于想到一个万全之策。
翌日一早,云消雾散,风雨渐收,又是一个好天气。众人收拾昨夜剩下的野味,匆匆用罢了早餐。天赐向萧若男告辞,笑道:“荒山夜雨,得遇五位佳客,李某幸甚。希望以后有缘再会。”
萧若男道:“鸣环,取我的剑来。”鸣环送上那口乌黑的铁剑。萧若男捧剑在手,说道:“昨夜得聆壮士高论,足慰平生。若男无以为赠,这把长剑是我的随身之物,赠与壮士做防身之用。请壮士不要推辞。”
天赐接剑在手,沉甸甸足有数十斤重。剑法讲究轻灵迅捷,所以长剑份量往往很轻,多则三五斤少则一两斤。天赐不愿练剑正是为此。如今见此剑沉重,十分乘手,便有几分喜爱。
拔剑出鞘,悄然无声。剑身乌黑,却暗隐流光。剑锋不利,却微露寒芒。天赐赞道:“好剑!
我看它绝非凡品。“
萧若男道:“壮士知它不凡,足间高明。《兵器谱》中曾提及此剑,却未记述其出处,对其神奇之处也语焉不详。我曾试过此剑,剑锋并不锐利,无法斩金断玉。可是无论多锋利的宝剑也砍它不伤。”
天赐插剑归鞘,双手奉还,说道:“此剑乃兵中神物,又是小姐随身佩剑。
在下不敢夺人所好,请小姐收回。”
萧若男早料到他会推辞,说道:“令友赠送落日弓穿云箭之时,壮士可曾推辞?”天赐道:“并未推辞。”萧若男笑道:“壮士是不把我当朋友了?”天赐笑道:“岂敢,岂敢!
古人云: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在下与小姐虽只是一面之缘,蒙小姐不弃,推心置腹。在下非朽木顽石,焉敢有负小姐厚爱,不把小姐当朋友。“萧若男道:“既然咱们是朋友,就请收下此剑。壮士无利器防身,只凭弓箭御敌,多有不便。此剑沉重,唯壮士能用。神剑英雄相得益彰,必能震动武林,大放异彩。”
天赐心中一动,忽然悟出萧若男赠剑的深意,说道:“小姐厚赐,却之不恭。
在下愧领了。”提剑上马,抱拳道:“后会有期。”也不说声谢字,向众女挥手作别。乌骓马四蹄翻飞,卷起山路上的枯枝落叶,转瞬间便消失了踪迹。只有歌声隐隐传来,苍凉感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行经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萧若男目送天赐远去,歌声字字入耳,令她黯然神伤。暗道:“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什么伤心事,为何不肯对我说?”久久伫立,神情若痴。
四侍女暗自诧异。凝霜走上前轻扯小姐的衣袖,说道:“小姐,他已经去远了。咱们也该上路了。”萧若男幽幽一叹,说道:“是的,该上路了。”众女跃上坐骑,扬鞭启程。萧若男情不自禁又向天赐离去的山路上望去,难遣依依之情。
鸣环道:“小姐为什么要将佩剑送给他?好好的一把宝剑,多可惜。”她性子粗疏,没能察觉小姐神情的微妙变化,却为一把剑而耿耿于怀,心痛不已。
萧若男道:“你懂什么。这把剑只有他才配用。他有贲育之勇,管乐之才。
方今群雄并起,不止龙在天一人。无论谁见了他都会百般笼络,图谋收为己用。
我赠他宝剑是希望他莫忘今日之情,莫失忠义之心,将来不要与朝廷为敌,不要与父亲为敌。”
凝霜道:“他既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小姐为什么不劝他留下来辅佐公爷。
他感念小姐赠剑之情,应该会答应的。”
萧若男道:“他不会留下来的。用一把剑收买人心,非君子所为。笼络不成,反让他看轻了。逼得过急他会将剑也退还。他天生傲骨,外和内刚。你们只看他外表随和,却不知他性格刚强,主意打定便百折不回。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动的。”
鸣环道:“他收下小姐的宝剑,连个谢字也不说就扬长而去,太不近情理。
小姐又如何保证他将来不与公爷为敌?”
萧若男道:“他不是凡俗之辈,但有诺言在心,何必一定要诉之与口。季札挂剑的故事你们听过没有?”四侍女同声喜道:“我们最爱听小姐讲故事,小姐快说。”萧若男道:“季札是春秋时吴王的少子。有一次他出使路过徐国,徐国的国君盛情款待。席间徐君见到他的佩剑,十分羡慕,微露其意,并未说出。季札心已知之,可是身为一名使臣,不能没有佩剑,就没有相赠。后来季札出使返回,又路过徐国,徐君已经亡故了。于是季札便到徐君墓前拜祭,将佩剑挂在树上,飘然而去。”
四侍女奇道:“他这是什么意思?”萧若男道:“当时季札的从人也不明白,就问他:‘徐君已死,这把剑又送给谁呢?’季札说:”我心中早就允诺将此剑赠与徐君,怎能因他身死就违背我的心愿呢!‘我深信李壮士正是季札一流的高士,心中一旦有了承诺,就算未宣之于口,不为人知,也永远不会违背。他收下宝剑,便是明白了我的心意。否则他会力辞不受的。“这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令四侍女如醉如痴。季札一诺在心,不因挚友的身死而相违。李壮士与小姐大可媲美古人,令人肃然起敬。鸣环却犹有未释,问道:
“小姐与李壮士不过是一面之缘,相知不深,怎知他不会违背心中的诺言?”萧若男微微一笑,说道:“我相信不会看错人的。”
山向南行,地势渐趋开阔。天赐放马飞驰,一口气赶出了百余里。只见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村落点点,星罗棋布。红日将午之时,天赐来到一处小村庄。
百十来户人家,房屋均为青砖红瓦,非常气派。天赐自兖州至此,沿途千余里,所见村落无不贫穷破败,只有此地还算富庶。天赐暗道:“人言江南富甲天下。
此地距江南已近,可见一斑。果然与中原各地大不相同。”
行到村口,只见有数十名村民围成一圈,哄然叫好。圈中有人惊叫,有人喝骂,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天赐一时好奇,下马分开人群。只见七八名健壮青年围着一个灰衣人拳打足踢。
灰衣人躺在地上,身子蜷缩,双臂紧抱头颈。拳脚招招落在他身上,砰砰作响,可见份量不轻。他却只管硬撑,一声也不出。
天赐实在看不下去,上前拦住众青年,说道:“几位快快住手,再打就要出人命了。”
众青年听他的口音不象是本地人,立刻将他团团围住,怒目相向。一剽悍青年喝道:“外乡人,不要多管闲事,当心惹火烧身。”扬起醋钵大的拳头在天赐眼前一晃,又向那灰衣人狠狠踢去。
天赐大怒,喝道:“人命关天,不能不管。”抓住那青年的肩头向后一带。
青年疾退数步,几乎跌倒,怒叫道:“小子,找死吗?”众村民群情激愤,齐声叫道:“揍扁他!”十几个壮汉一拥而上,拳脚相加。那剽悍青年怀恨在心,迎头就是一拳,又疾又狠。天赐引火烧身,暗叫晦气。怕失手伤人,只管闪身躲避,不敢还招。众村民却不肯罢休,大叫道:“这小子好滑溜。看他贼头贼脑,一定不是好人。打死他不必偿命,打呀!”拳头象雨点般落到天赐身上。
打死人不偿命,岂有此理!天赐大为光火。对付这群不知好歹的混蛋,还有什么好客气的。大叫道:“都给我滚开!”手臂?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