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魏忠贤冷眼盯着地上的大明内阁,默然良久后又补充了一句:“此事咱家自有主张,你们不必再说了。”
抛下这话后魏忠贤就大步走出了门外。三个阁臣紧紧趴在地板上,脸都快贴到了地面上:“下官恭送九千岁。”
……
天启六年九月初四,中岛“这位是耶/会推荐地制镜技师德斯蒙。也是荷兰人,你们二人可以多亲近亲近。”
黄石把一个新来的荷兰人介绍给他地老乡范乐由,这位德斯蒙是望远镜镜片技师,随着家乡越来越多地人靠航海发财,德斯蒙也扔下
了自己的老本行,带着憧憬来到远东,然后……然后就在澳门刷了几年的码头地板。
到目前为止。亚洲地区使用的望远镜基本都是舶来品。当年利玛窦为了吸引徐光启入教,倒是曾经制造过一只望远镜。但总的来说望
远镜在亚洲的需求量并不大。大部分欧洲航海者也经常会带一些来,他们宁可从欧洲购买望远镜,也不愿意在亚洲投资修建一个制造望远
镜的工厂。
听说耶稣会招募望远镜镜片技师后,德斯蒙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又可以靠手艺挣钱了,于是就踏上了来长生岛地旅途,渴望重操旧业
……
一个会磨镜片的技师实在是很宝贵地人才,更让黄石愉快的是,德斯蒙这个家伙也是流浪汉出身,不需要给太高的薪水。最妙的是,
德斯蒙信仰的也不是正统天主教,而是亮晶晶的银币。所以黄石也不必为他地信仰而伤脑筋。
除了德斯蒙以外,黄石还通过耶稣会找到了四个怀表技师,相对于黄石来说,这帮家伙的动手能力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从发条到
齿轮,所有的钟表零件他们都能用手工造出来。不过比较让黄石失望的是。这几个技师中颇有几个狂信者,所以黄石紧急成立了一个培训
班。精选了一批工人去给他们做学徒。
同时黄石继续向耶稣会去信,让他们再找一批怀表技师来,黄石希望能从中挑选到一批合适的人选,直接给他们加入大明军籍,一劳
永逸地解决技术问题。
安排这对荷兰老乡见面以后,黄石又急忙赶去见鲍博文。等鲍博文按照黄石地命令召集了中岛上最好的铁匠和火铳制造小组后,黄石
珍而重之地捧出了一个红木盒,满脸严肃地把它放到了桌子上,小心翼翼地把它打开。
盒子里面铺着一层红锦,上面有一个漂亮的皮套,黄石把皮套打开,从中取出了一支手铳。黄石带着一丝神秘的表情,在众人迷惑的
目光中给手铳添药、上弹丸,然后朝着没人地方向……“砰”地开了一枪。
围观的人们都是长生岛军工司地精英,他们和顶头上司鲍博文一起惊呆了。黄石把手铙竖直收了回来,轻轻地朝着还在冒烟的枪口吹
了一口气,盯着那缓缓飘散的烟雾看了看,然后环顾着四周的人群:“你们都看清楚了么?”
“敢请大人再试射一次。”
除了少数用沉默表示震惊的人以外,剩下的大部分人都异口同声地要求黄石再演示一枪。
“好吧。”
黄石又一次给手铳添药、上弹丸,他周围的人都瞪大了眼睛,一个个屏住呼吸盯着他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
用大拇指扳下枪栓,然后瞄准无人的地方,黄石又一次扣动了扳机……硝烟散去后,这批长生岛的军工精英们都把目光集中在黄石的
手铙上,仿佛是在看魔术一样。
“这手铳是耶稣会送给我的礼物,据他们说是刚从泰西传过来的。我给这种手铳起了一个名字,叫‘燧发手铳’,我们现有的手铳就
叫‘火绳手铳’好了,以示两者的区别。”
黄石把手里的燧发手铳递给了鲍博文,众人立刻哄的一声聚集到鲍博文身边去看,反倒把黄石冷落在了圈外。
“真的没有火绳啊。”
“竟然也能点火。”
“把它拆开来看看。”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燧发手铳,黄石则站在众人的旁边继续叙述着他刚刚从耶稣会那里听来的故事:“不到三十年前,在泰西有一
个叫法国的国家里,有人发明了这种燧发火铳。大约七年前,泰西的法国开始给他们地军队装备燧发火铳。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支手铳就是
法国产的,据说是去年才制造地最新武器,发火率已经到了九成以上。”
这些年来黄石已经发展了好几万的忠君爱国天主教教徒。耶稣会对黄石帮助天堂收集了这么多的灵魂非常感谢,他们考虑到黄石的将
军身份后,就赠送给他这把燧发枪。这种武器目前在欧洲还很昂贵,主要是高级军官和贵族的玩物。
耶稣会以为他们不过是送给了黄石一个高级玩具,但黄石却立刻意识到了这件东西的威力,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燧发枪最终会彻底淘
汰火绳枪,成为陆战地决定性兵器。火绳枪因为使用明火,所以装填前要让火绳远离火门。装填火药时也需要非常小心,这些相关动作大
大减慢了火铙的射击速度。
虽然长生岛目前使用地火绳枪也有扳机。但火绳枪要注意的问题还是一样也不能少,就黄石自己的实验来说,这把燧发火铳的装填速
度远超过火绳火铳,所用时间是装填火绳火铳的一半左右。除了射击速度以外,燧发枪因为采用非明火击发,所以也可以采用更小的火门
和更大地药池。威力自然也比火绳枪有显著的提高。
“这把火铳里面的东西,不过是燧石和钢铁罢了,这两样东西我们都有。”黄石让众人把这把枪拿回去好好研究,每一个零件都要仔
细仿造并揣摩其所起的作用:“既然泰西人能制造出来,自然我们也能,我希望数年之内。可以让全军换成这种燧发火铳。”
在黄石的印象里,燧发枪的原理似乎根打火机上地打火石差不多。但如果让黄石自己去造,那就真叫强人所难了。实际上即使有这个
现成的样品摆在黄石眼前,他还是看不太懂燧发枪的原理。不过……幸好这不是黄大帅需要考虑的问题,长生岛养了这么多铁匠就是用来
解决这个问题的。
黄石豪迈地大声问道:“你们有信心么?”
长生岛军工司地人们信心十足地答道:“大人放心。我们有信心。”
黄石笑道:“好,我对你们也很有信心。”
在能够批量生产以前。燧发枪的成本肯定会高一些。但是假如一个人能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地话,那无论当时的网
络类股票有多贵他都会大买而特买的,因为这就叫远见。黄石的优势就在于具有远见,长生岛挣到的钱几乎都被他迫不及待地花出去了,
而黄石的部下对此也习以为常了。
……
同一天,京师魏忠贤高居在桌旁的太师椅上,手里拿着一张礼单,他下手的厅中站着一个幕士装束的中年人,魏忠贤只是扫了一眼礼
单就把它轻轻地放在桌面上,仿佛一点儿也没有把上面的一万两白银放在心上。
见魏忠贤的目光转了回来,那个中年人立刻再次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说道:“袁大人恭祝九千岁金安。”
“罢了,起来吧。”
魏忠贤的语气仍然是平平淡淡的,完全听不出来他在想什么。在奴酋弘历烧了抄家记录说袁崇焕家无余财之前,袁崇焕在明末颇有多
金的名声,一般的官员仪金都是几两到几十两银子,但袁崇焕无论是对熊廷弼还是对孙承宗,一出手就是几千两银子的仪金,以至于孙承
宗他们都不敢接受。至于袁崇焕手下的谢尚政、余大成、程直本等人,也都收了袁崇焕的重金,平日就公开以袁崇焕的死士自居。
魏忠贤的记性也很不错,他记得前年的招募兵丁事件:袁崇焕拿了二十万两的内币去招募新兵,跟着就是一通翻江倒海地折腾,从广
东拉了水师、从湖广拉了卫所兵,最后只从广西募了数量不详的新兵,一番折腾下来谁也说不清到底花了多少钱。
最后袁崇焕自己的奏章里只报了六万两银子的帐:他招募了三千个广西士兵,每个士兵付给了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正常的安家费是
每人五两,崇祯年提高到了十两,袁崇焕报账地数字是正常的二倍到四倍),剩下的十四万两都语焉不详。袁崇焕设法推掉对这批开销地
核查。还婉拒了朝廷派来的统军将领,而把所有的兵马都交给他的“死士”谢尚政去带领,所以到底花了多少钱、招了多少兵。都只能听
袁崇焕说了算。
这次宁远一战,袁崇焕就报称他招募的士兵在坚守宁远堡时死了一千多,这就又是两万两白银从人间消失了。根据魏忠贤的经验,这
一套手法就叫“混水摸鱼”,如果不算相关人等的封口费地话,魏忠贤估计袁崇焕仅仅靠这番折腾就挣了十几万两银子。
“你不用多说了,辽东巡抚的心思我都明白。”魏忠贤已经看过了袁崇焕地奏章。里面对黄石的辽阳之行也是大为称赞,并深为黄石
不能带回努尔哈赤的首级而感到遗憾。此外还极力宣扬后金尽皆胆寒股栗,接受招降已是后金上下的主流看法。
魏忠贤心理很清楚,现在袁崇焕是绝对不会去进行招降的。首先黄石已经把大明的斗志鼓舞起来了,朝野一片主战地声音;其次,如
果现在后金真的投降的话,那全部的功劳也都会落到黄石一个人头上去。不会有什么人称赞前去说服后金的大臣的,因为大家都认为黄石
地威名足以服远;最后,只有黄石这个光辉榜样一天还在辽东,那其他的人就再也不可能靠军功赢得巨大的声望了。
现在作为一个文臣,唯一可能在辽东发迹的机会似乎就是搭黄石的顺风车了,但一天不给毛文龙增饷。毛文龙一天就不会让山东布政
司和辽东都司府地文官染指东江镇的军功,所以大家就是想借黄石地顺风车,也根本借不到。
下面的人又是重重地叩首道:“九千岁明见万里。”
无论是内阁、还是六部、抑或是山东布政司和辽东都司府,他们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考虑,但有一条却是全体文官的共识。那就是黄
石必须离开辽东,而且越快越好。
这些天来。高踞在宝座上的天启总是很开心,他看到的是一片光明的大好形势,看到的是黄石很给他挣面子,让一向对他有些微词的
文臣集团都不得不赞叹自己的高瞻远瞩。但魏忠贤却感到了涌动在这风光之下的暗流,这股力量是如此的充沛强大,就是他魏忠贤也感到
难以匹敌应对。
“替咱家带个话回去给辽东巡抚。”
“遵命,小人一定牢记在心。”
魏忠贤微笑了一下,指甲在礼单上轻轻划过:“告诉辽东巡抚,他这次在宁远和觉华都做得很不错,咱家很是欣赏,所以这份仪金咱
家就笑纳了。”
“九千岁赏脸,辽东巡抚深感荣光。”
魏忠贤微微点了点头,把脸上的那一点笑容收敛了起来,语气一下子也变得严肃:“只是请立生祠一事,咱家暂时还不能答应,你回
去跟辽东巡抚说,就说是咱家说的:好好干,把辽事办成了,办好了,别说是一个生祠了,辽东巡抚就是想立两个、三个,咱家也不会不
准的。”
“谢九千岁……”那个来人说着就要山呼拜谢。
“且慢,”魏忠贤冷冷地打断了他的大礼,口气进一步从严肃转为严厉:“这次咱家会让辽东巡抚遂心,把他升官发财的绊脚石搬开
。可这不是因为他对咱家恭敬,而是因为咱家信得过辽东巡抚的韬略,但如果辽东巡抚让咱家失望了,辜负了咱家的信任,那他这辈子就
连一个县丞也不要想了!
魏忠贤紧跟着又是一声厉喝:“你听明白了么?”
“是,九千岁,小人听明白了。”
……
第二天,魏忠贤很快就忙完了政务,早早地就把它们拿去向天启汇报,然后就勤勤恳恳地帮着皇帝干起了木匠活儿的下手。魏忠贤把
其他的小太监轰到了一边,挽起袖子亲自上阵,鞍前马后地跑着帮天启递个榔头,或是搬块木板什么的。
有了魏忠贤这个贴心人帮忙,天启做起木匠活儿来更是事半功倍。很快就把今天他要打造的那件喷泉头造好了。魏忠贤连忙又挽起裤
腿,和几个太监一起把喷泉头安到了假山上。等他跳下假山跑回来的时候,天启正坐在椅子上休息。皇帝满头的大汗,连外衣都被浸透了
。
这些天来皇帝心里本来就高兴,他懒懒地指了个板凳:“厂臣忙了一天,也累了吧,坐!”
“谢万岁爷。”别看已经是九月初了,这一番折腾下来,魏忠贤的额头上也是大汗淋漓。他重重坐到了那个板凳上,发出了沉重的呼
吸声。
“给厂臣一杯茶。温的。”
“谢万岁爷。”在天启面前,魏忠贤也不太过客气,他接过茶杯就仰天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