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都会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这个计划很显然会遭遇到无数艰难险阻,可是黄石也同意柳清扬的看法。日本长州藩能够提供的也就是一笔启动资金了,这个小地方
本来也养不活庞大地军队,最终要想解决军费问题,那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中国的内需、以及中国同其他地区的贸易上。
柳清扬和黄石讨论以后,就把那些接受长生岛贷款的商人又聚拢起来,过去的政策是根据他们手中的东江镇军票给他们定级别,然后
再考察他们有没有抵押物,如果没有抵押品地话,那长生岛贷给他们的翻本款项就会非常少。
“太子少保大人已经被调往福建了,他急切盼望你们中的一些人能够同行,在南北之间从事海贸……”
柳清扬坐在长生岛老营地会客厅里侃侃而谈。下面满满坐着一屋子的商人,他们全都经过长生岛地预先审核,人人都有拥军爱国的前
科。黄石在京师遇到过地朱九爷和觉华的谷老板也在其中,他们两个人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柳清扬的发言。
把海贸的良好前景给大伙儿叙述了一番后,柳清扬就问这些商人有什么意见没有,或者说有什么疑虑没有。
朱九爷不清楚别人都是怎么想的,但他自己抛下直隶的买卖来辽东,正是存了助东江镇一臂之力地想法。朱九爷不幸遭遇到山东粮官
舞弊案,他往返于辽东、山东两地多次,但却讨债无门。不过等朱九爷赶到长生岛碰运气的时候。长生岛就让他以东江镇军票为抵押,跟
他在登州签订了一份借款协定。
这份借款协定上的利息很低,只是民间借款的一半左右,而且除了这份借款以外,长生岛还有附加的规定:那就是如果朱九爷在长生
岛购买土产的话,长生岛还会给他打折;等他贩运粮食和布匹来长生岛时,东江镇左协也会给他加一点利,这一减一加就足以抵消掉借款
的利息了。
虽然东江镇和山东布政司让朱九爷很是伤心。但经历了和长生岛的交往后,他还是对黄石很信任地,柳清扬的话一结束,朱九爷就当
先举手说道:“柳将军多虑了,我们又怎么会信不过贵军的话呢,再说还有太子少保大人做保,只是小民本小力微,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
足,如果柳将军不弃,小民还是打算先在辽东、山东等地做些小本经营。等国些年再去福建。”
朱九爷的话引起了几声赞同,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沉思。柳清扬等候大家议论了一番才缓缓说道:“本钱问题,诸位不用担心,长生岛
会尽可能地提供贷款,而且去福建的这种贷款是不需要抵押品的。”
这些商人在山东、北直隶都有不少关系。而且他们的商业嗅觉也很灵敏,何况长生岛也无暇分身,自然由他们来从事海贸是最好的。
在柳清扬的计划里,这些商人肯定是要尽可能地拉拢,但虽然黄石同意了柳清扬地无抵押风险贷款计划,可仅仅依靠长生岛的力量肯定不
足以提供这么多资源。
“太子少保大人还愿意用他的名义为你们做保。”柳清扬说完以后稍作停顿,以便让下面的人体会一下这段话的含义,他看到了无数
条射过来地紧张视线后,才不急不缓地继续下去:“如果你们可以从其他地方借款,只要利钱不超过五成……”
柳清扬高举着右手作了一个大大的“五”字。让屋里的所有人都能看得见:“只要这笔钱是用于开拓到福建的海贸,太子少保大人就
愿意为你们做保。”
这些商人肯定有不少自己的熟人和关系。但根据中国的一贯传统,大部分商人不到走投无路都不喜欢借款,而是靠自己地努力经营来
进行原始积累。同样,如果一个人真的开始借款了,那多半就意味着他陷入了窘境,因此放款的人不但会提出较高的利钱,也会要求借款
人拿出抵押来。
黄石和柳清扬商谈海贸问题时,两个人都认为这上面会有很大的利润,也足以偿付高额地利钱,因此黄石愿意出面给这些商人做保,
只要能圈来大批的资金,黄石和柳清扬都对盈利充满了信心。
“柳将军,太子少保愿意为我们这些小民作保?”
“是地,而且不仅仅是以太子少保大人的个人名义,我们还会用福宁镇的军屯收入和未来的军饷、粮饷为你们做保。”
反正这些商人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具体收入,柳清扬就老实不客气地把大明朝廷的信誉也都搭上去了。至少在天启年间,大明朝廷的信
誉还是值不少钱的,而且朝廷也没有无形资产的意识,不会为此来找黄石的麻烦。
现在黄石有着“忠贯日月、义薄云天”的良好声望,最近“匹马跃辽阳”事件又给黄石头上地光环加了不少分,传统的中国人一向认
为一个人如果是个好人,那他就基本不会做坏事。现在如果有人敢说黄宫保是个欠钱不还的人,那他一定会被路人骂成残废。
这话又引起了下面的一些赞叹声,黄石身居高位,威名传播于天下,这样的人大张旗鼓地出来做保人,那自然有很不错的说服力。柳
清扬看下面的众多商人脸上神色变换,知道有不少人已经隐隐动心了,他端起茶杯饮了一口:“当然,我们也还有其他条件。”
“柳将军请讲。”
这次说话的是谷老板,觉华保卫战时谷老板几次向菩萨许愿。明军获胜后谷老板当然认为最大的一份功劳还是菩萨的,所以他跑去五
台山捐了不少善财,还在老家出钱修了一座桥。除此以外,谷老板认为黄石立下地功劳仅次于救苦救难南海观世音菩萨,所以就改经营辽
西买卖为经营辽东了。
当然,谷老板经过觉华一战后,也认为走辽东路线可能会更安稳一些,毕竟觉华那样的危险他老人家是不打算再经历一次了。但辽东
的贫穷是谷老板不曾想到的。以往在辽西,谷老板也从来没有过被拖欠军票的经验,结果他一口气就砸了三万多两银子的东江镇军票在手
里,这差不多相当于谷老板一大半的家产了。
听说长生岛有针对他这种情况的优惠买卖后,谷老板就赶来长生岛作买卖,他手里有大宗地东江镇军票,更还有不少家产可以抵押,
所以长生岛一次就给了他两万多两银子的贷款,最近他在山东到辽南之间跑了几趟日用品买卖后,就收回了不少本钱。而且根据长生岛的
优惠政策。对他这种手握大宗东江镇军票的人,还贷款时长生岛也可以接受东江镇军票来冲抵利钱。
这一来二去,就算黄石头上没有那么多耀眼的光环,谷老板也对他的印象很不错,也信得过黄石的为人。听柳清扬说还有附加条件后
。谷老板就急忙询问下文,如果不是很苛刻的话,谷老板也愿意和黄石继续打交道。抛开救命之恩不说,那谷老板手里还有一大把东江镇
军票呢,与其再去山东登州排队,还不如和黄石讨价还价。
“就是这些借款都要用在和福宁镇的海贸花销上。无论是进货、购买或租借海船、招募水手,只要是为了海贸的目地,我们就都可以
接受。本将会派人核对诸位老板的账册,当然,本将绝不会把帐册里面的东西泄露出去。只是为了保证这钱都用在合适的地方,不知诸位
意下如何?”
朱九爷、谷老板他们都在心里盘算了一会儿。黄石的名誉还是很不错地。而且这个要求也很合情合理,以往和大客商做买卖时,对方
也经常会提出要看账本的要求。再说这黄石明明是军官嘛!就算给他看看,也断然不会比给其他商人看更糟,众人想通了此节,纷纷表示
这没有问题。
“实不相瞒,太子少保大人现在急需这些海税和海贸收入,所以才鼓励大家前往福建海贸,为了不让诸位老板吃亏,本将今天在这里
替太子少保向大家保证,如果诸位中有人借到了银子,海贸有了盈利,太子少报大人情愿只要一半,如果遭遇风暴、沉船,损失了货物的
话,太子少保大人会情愿替诸位承担所有损失。”
即使日后黄石不直接参与贸易他也无所谓,毕竟只要海贸能发展起来,只要收海税就很不错了。黄石说到底也和鲁商打了几年的交道
了,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大家都是初来乍到的人,相互之间又有交情,应该能互相扶持,所以黄石千方百计,一定要尽可能地把鲁商多拉
扯一些去福建。
看到大家似乎没有太多地异议后,柳清扬又抛出了另外一个借款协议:“此外即便诸位不愿去福建,太子少保大人也还有另外一个借
款协议。
在座有些老板肯定会去福建了,太子少保大人同样很关心他们的货源和销路,所以太子少保大人也愿意为留下来的人做保人,只要他
们肯优先购买去福建的这些老板的货,并且优先给他们供货就可以。”
这个主意是柳清扬提出来地,黄石觉得很有托拉斯的气概,当即就同意了这个计划。再者有这个计划在。应该对福建海贸也有不小地
帮助,并且还能巩固在北方地供求基地,扶助亲黄石的商人发展实力,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有不小的好处。
“诸君请看。”柳清扬掏出了一方大印,众商人定睛看去,它正是簇新的“平蛮将军”印,黄石为了取信于人,就把自己的先锋将军
印先留给柳清扬用几个月,以便为那些合乎要求的借款凭据做保。
用“平蛮将军”印来借钱估计也是大明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次黄石算是把自己的名声全都抵押出去了。柳清扬毫不怀疑运用这个措
施能抵押到不少银子。可是他当时也向黄石指出。如果将来能还上银子自然没有问题,如果还不上的话,黄石自己的名声还是小事,一群
债主拿着盖着“平蛮将军”朱红大印地借条去告官,那就真不是闹着玩的了。
几天前柳青杨曾经和黄石讨论过这个问题,但黄石以为没有什么,现在他圣眷正浓,只要他能挣到钱把债还上。那不会有哪个不知死
活的家伙去跟自己过不去的。归根结底还是能不能挣到钱,只要能把本钱收回来,那一切都不是问题,如果收不回本钱的话……
“最坏也不过是被御史弹劾成废人,也不过欠下一百辈子也还不上的钱,臭名昭著一世而已。如果我不能尽快弄到一大笔钱,我还是
免不了要落到那帮御史手里去,同样是臭一世。”当柳清扬提出这个看法的时候,黄石满不在乎地耸了耸,脸上露出无所谓的表情:“我
和福建巡抚朱一冯朱大人没有什么交情。和俞将军之间地矛盾一时半会儿也化解不开。我初来乍到,闽商多半也会心存观望,更不用说那
里还有大批名为‘海商’,实为倭寇的盗匪。当然,我可以假定朝中文官只是要我低头而已。但就是这样他们还是可能想狠狠整我一把,
怎么也要把我的名声搞臭,这样以后我不低头也不行了。”
黄石给柳清扬仔细地分析了一番形势,如果一切都按照文官集团预定的轨道行驶下去,黄石很快就会失去他现在拥有的一切,再次成
为文官手中的玩偶。而如果拼死博一把。这件事情失败了也不过就是身败名裂而已,黄石微笑着拍了拍柳清扬的肩膀:“不过既然有柳兄
弟在,那我肯定是不会失望的。”
柳清扬当即就慷慨激昂地回答道:“是,大人,您尽管放心。”顿了一顿后柳清扬又重复了一遍黄石说过的口号:“大人。我们要变
不可能为可能。”
……
等围观的商人们散开后,柳清扬又命人取来印泥和宣纸。当着众人地面第一次把“平蛮将军”印重重地按下,然后高举起那张白纸让
大家检视上面的朱红大印。面对着面露异色的商人们,柳清扬知道这事情总算是办得差不多了,他呵呵笑道:“诸位,这回你们都放心了
吧,天下的人难道还有不知道太子少保大人大名的人吗?现在有了这个大印,难道你们还怕借不到银子吗?”
……
天启六年九月二十四日,柳清扬向黄石辞行前往山东准备借款地事情,黄石对他此行寄予厚望,同时还准备了不少礼物让柳清扬给山
东布政司的官员带去,黄石检讨了自己这几个月来的所作所为,他一些不理智的行为确实足以引起了文官集团的警惕,而以黄石自己的力
量去和文官集团作对,那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黄石自认为目前自己在文冠集团中地总体形象应该还可以,远远没有达到毛文龙那样臭名昭著的地步,至少山东布政司和南直隶还
有不少官员很承自己的情,现在黄石的事业已经到了成败关头,此时不把这些人情拿出来用,更待何时呢?
“到了山东记得给甄雨村送五百两银子的仪金去。”
“这么多?他敢收么?”
“我想他应该敢收,因为我地局势这么糟,只要是聪明人就应该明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