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能生出側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尝。让这个行善举的人
不会受到损失,而且能够因为他心中的‘义’而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
  柳清扬留给众人一些消化地时间,只见大家都默默地点头,脸上都露出深思之色。
  “圣人还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
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圣人说,子贡此举
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
  看着个个呆若木鸡地手下,柳清扬又叹了口气:“圣人还说。自子贡之后,很多人就会对落难的同胞装做看不见了。因为他们不像子
贡那么有钱,或者他们不像子贡那么喜欢出风头。很多鲁国人会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所以圣人才说子贡此举是伤天害理。”
  大伙儿一时间都沉默了,过了不知道多久才有一个胆怯的声音响了起来:“子贡做了这件事情以后,鲁国的情况真如同圣人所料么?

  柳清扬看了一眼这个敢于怀疑孔子地人,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圣人就是圣人。”
  在这群人心目中,孔子差不多就是神一样的形象,大家对这个结局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不过刚才那个人发问时,他们心里竟隐隐有
些期盼,指望孔子也会判断失误一次,那些落难的鲁国人也还能一如既往地受到拯救。
  所以听柳清扬确认鲁国的善法因此荒废掉了之后,大家都发出了沉重的叹息声。柳清扬抓住这个机会借题发挥:“今天这个执意要捐
款的商人,他自己其实都没有意识到,他要做地就是子贡已经做过的事。如果我今天同意他捐款、或是同意只写一厘利钱的话,那其他想
靠利钱发财的人就会受到指责,他们就可能也跟风捐上几两银子然后匆匆离开。而这种消息传出去以后,所有风闻此事的商人也就不会相
信我们是在借钱付息了。”
  柳清扬抖擞精神,一吐胸中块垒:“圣人说过,若是行仁仗义能获利颇丰,那天下一定尽是仁人义士,此所谓义利不分家也。大帅常
说,无论是长生岛的将士、还是贩货给我们东江的商人,都是报国的义士,所以我们长生岛对将士非常优容,对商人也都尽可能地让利。
以我观之,大帅此举与圣人所言暗合,所以也是堂堂道理所在。”
  众人听得也都是心悦诚服,柳清扬定下了五成这么高地利钱,求的就是大批地银子,也只有用高利钱才可能吸引来大笔借款。如果今
日为了一点小利就将借款改为募捐的话,虽然可能白拿到几万两银子,但原计划筹集上百万两银子那就是想也不要想了。
  “柳将军高见。”
  大家终于发出了心服口服的赞同声。
  这赞誉让柳清扬又是微微一笑:“大帅把募款的重任交给了我,此事关系到我长生岛数万官兵的衣食、关系到他们的武器铠甲,我又
怎么敢不尽心竭力,遇事三思呢?你们务必要牢记,凡是借款帮助我们长生岛的行为都是义举,凡是借款给我们边军的人都是义士,我们
当然绝不能让义士们吃亏了。此外,我长生岛数万官兵都指望着这些义士襄助,如果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义士们站出来,那首先就要竭力帮
助这些义士们获利。”
  今天已经是进行“平蛮大借款”的第三天了,柳清扬突然又从人群中见到了两个熟悉的人影,而这两个人进来以前似乎就已经碰面商
量过了,他们一起向着柳清扬笔直地走了过来。
  先开口的是那个大前天负气而去的商人,他冲着柳清扬深深一鞠,慨然说道:“这位将军,前日多有冒犯,还请恕罪则个。”
  这商人不等柳清扬还礼,紧接着又大声说道:“我那天回去和亲家、还有兄弟都商量过了,我们做别的买卖,三年下来也没有五成的
利,既然反正都是获利,那还不如拿来襄助黄大帅,今天我打算拿四万两白银来给将军,请约以三年为期。”
  “不过,”那个大嗓门的商人话锋一转,抢在柳清扬道谢前急急忙忙说道:“只是这笔钱事关我、我兄弟和亲家的家产,所以我一定
要问问清楚,黄大帅到底打算如何归还本息?”
  这位商人说话的时候,那个老年商人也在旁边一边听一边点头,显然句句也都说到了他心坎里去。这位老先生也打算拿来几万两白银
。虽然黄石名气响亮,但他们还是抱有怀疑,总有点担心黄石会把这些银子直接充了军饷。
  “理所应当。”柳清扬朗声答应道,胸有成竹地向着后面的一排座位指去,那里已经满满地坐了不少商人了:“两位请上座,本将已
经安排了文书,就等着为两位解惑。”
  这些柳清扬安排好的文书,会耐心地告知他们借款的用途,虽然详细的经营内幕不能透露,但计划里已经分门别类地排好了租船、买
货、开店等开销,还有不少相关的预算,这些借款的商人因此安心了不少,加上黄石今天的足以撼动天下的名声,这些人心中的些许疑虑
也就烟消云散了。
  天启六年十月底,甄雨村从济南返回登州的时候,柳清扬已经在这十五天里为黄石筹集到了二百七十余万两白银。
  ()
  《窃明》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四十四节 逆转
  虽然水土不服这个现象不可避免,但黄石一直认为有相当多的患者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因为这个时代的水土不服患者实在比例太高了

  这六年来在辽东的经验证明黄石的判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胡青白等人也一直不断地完善相关卫生条例。以往在辽东作战的时候,长
生岛的非战斗减员与友军相比就低了很多。这次万里搬迁到福建,很多军官都对士兵的身体状况感到非常担心,个别极端的人甚至认为将
有两到三成的士兵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死去。
  可是黄石不同意这个看法。大明奉行的官员制度就是异地做官,官员天南海北的调动更是家常便饭,但这些官吏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
这么高的死亡率。所以黄石由此判断,士兵的高疾病率和高死亡率,主要还是因为营养跟不上,还有管理和照顾不善。
  “启禀大帅,今日新发生腹泻的官兵减少了五成,而病员总数则下降了两成。”
  长生岛神医胡青白带着一丝骄傲的神色向黄石大声汇报道,这一路海航,还有抵达福宁镇之后,胡青白一通上上下下地忙乎,执行了
严格的卫生条例。所有的官兵都必须喝热水,每人每天都要吃一份蔬菜,出现疾病的人也会立即得到治疗和密切的关照。
  “嗯,很好。”这消息让黄石松了口气。水土不服症在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被降到了最低,两万多辽东官兵,目前虽然有三千多人
发病。但胡青白多年来总结出来的卫生条例发挥了巨大的效果。病号被隔离控制起来,呕吐物和排泄物也都随时得到清理,他们也能通过
看护人员得到足够地饮用开水,在卓有成效地卫生条例下,死亡人数被控制在个位数。
  “大帅,这是福建地方军户提及的草药,我们也都已经记录在案,效果好的我们也会编入卫生条例。”
  这份医药单黄石也就是随便扫了一眼就还给了胡青白,其实胡青白递给黄石看也就是让他扫上那么一眼。现在随着军队内部的不断分
工。渐渐的黄石在各个领域都变得无知起来。就比如贺定远负责的军事训练吧,几年前黄石还是贺定远的师傅,曾靠一条剽窃来的训练方
法让贺定远佩服得五体投地,但现在黄石再与贺定远相比就完全是门外汉了。
  上次黄石在长生岛检阅训练的时候,发现贺定远鼓捣出来地训练用的军事术语已经是一堆一堆的了,其中一大半黄石都听不懂了。贺
定远对黄石不断的提问竟然还显得有些不耐烦,贺定远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大帅你知道战场上的指挥口令就好。到时候我肯定也会交
给你一批训练优良的官兵,至于我是怎么训练出来地,你有工夫就自己去看训练条例,别没事围着我转。耽误我的正经公事。
  后来黄石把教导队的宋建军找来询问了一番,发现训练条例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仅是贺定远一个人,就是教导队地这些职
业教官,也都已经在这个方面把黄石落下不少了。黄石感慨了一通之后,放弃了彻底熟悉整个训练过程的想法。以后他对于其他方面的专
业条例,也都放开手脚让下面的人自己去搞了。
  ……
  黄石派往泉州和厦门的使者都已经回来了,无论是福建巡抚朱一冯,还是南路副将俞咨皋,给黄石的回信都非常客气,让他尽管先休
息上一两月,然后再安排同僚给他设宴接风。两封信里都大大称赞了一番黄石地武勇和名气,黄石不但没从朱一冯的信里看到丝毫的文官
傲气。就连俞咨皋也表示他对黄石出任闽帅毫不介意。
  人家嘴上虽然客气,但这并不意味着黄石可以托大。眼下最急迫的安顿问题已经解决了,黄石就急忙启程赶向泉州去拜见巡抚大人,
然后他还要亲自去趟厦门,以便尽可能地解除自己和俞咨皋之间的误会和隔阂。
  动身之前,黄石又把当地的老船工和造船木匠找来询问造船情况。正如黄石所担心的那样,福建和广州的大木料确实都已经非常少见
了,就是临近地浙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大木料。从云贵搬运木料价格非常昂贵,而且耗时长久,所以最近几十年来,粤、闽、浙三省水师
地大木料主要是从南洋购买。
  不过自从万历三十五年以来,万历皇帝派人仔细侦查了吕宋地区的金银矿以后,西班牙人对中国就一直心存警惕,所以据说这些年来
买到的南洋木材质量也不是太好,因为西班牙人觉得大明甚是不怀好意,而上好的大木头对各个国家的舰队来说都是战略物资。
  听完了这些介绍后,黄石和范乐由他们交换了一下眼色。西班牙人的敌意在万历三十六年就已经爆发过一次了,他们在发现万历派人
侦查马尼拉附近的地形后担心大明的入侵就在眼前,因此进行了一场针对马尼拉华人的屠杀,大约有三千多人遇难,那些协助万历侦查地
形的中国商人也都被吊死。
  这场屠杀让万历非常恼火,曾下中旨让内阁议讨伐的问题,但遭到了福建巡抚的坚决反对。当时已经确认吕宋地区没有银矿,西班牙
人是从其他地区把银子运来吕宋和中国交易的,所以进攻吕宋就算是赢了也什么都捞不到,反倒自己把自己的钱路给断了。
  万历天子似乎觉得福建巡抚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最后只是派人持国书往马尼拉问罪,并说他派人去马尼拉搜索银矿只是闲得无聊,绝
无丝毫恶意在内。西班牙人似乎也认可了万历的解释,也对此事道歉了,不过双方的隔阂也就此出现了。
  纪念前大明同荷兰在澎湖又进行了一场长期的战争。明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荷兰人赶出了澎湖列岛。现在的荷兰人对福建大明水
师也极其不友好。因此就算西班牙人肯卖大木头,荷兰人也未必肯让它们过境。
  这个问题还是范乐由和德斯蒙给黄石做的介绍,不过范乐由这个家伙倒是很滑头,他说他现在已经是大明地军官了,那他就一定会为
大明考虑。那个德斯蒙也正在考虑加入大明军户,他地看法基本和范乐由相同,作为雇佣人员时,他们绝不会和自己的祖国作战;但一旦
成为大明军官,那大明就是他的祖国了。
  这两个家伙都是荷兰流浪汉。到了中国以后一下子成为了暴发户,黄石倒是相信他们的忠诚,不过日后万一爆发战争,肯定还是要让
他们到后面呆着去。黄石决定立刻向宽甸派出一队信使,这队信使中会包括三个工兵和几个造船匠:“看来是要和陈继盛商量木材问题了
。”
  陈继盛是肯定没有足够的人力天天从长白山上搬运大木头的,所以黄石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河流,反正宽甸后面就是鸭绿江。只要陈
继盛把树砍倒了往江里一扔,毛文龙在出海口把它们拦住就可以装船运来福建了。
  当然,这一切要等天气变暖,鸭绿江解冻以后才可以做。黄石在信使的队伍里派出几个工兵。也是为了帮陈继盛研究地形和水流。陈
继盛在宽甸已经穷得够呛了,黄石相信砍大树卖钱这个主意一定会让陈副将很感兴趣,他那里树多的就和阿拉伯人手里地沙子一样。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