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
⒇那时回教徒在中东一带势力极大。回教的大教主称为哈里发,驻在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就像基督教的教皇驻在罗马一样。哈里发统率大军,兼管政治。当时在巴格达统治已近五百年,又占领了基督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西欧的基督徒组织“十字军东征”,一次又一次的和回教徒作战,规模巨大的东征共有八次,但终于打不过回教徒而失败。旭烈兀的西征却只打一仗就摧毁了回教的大本营。
(21)那个哈里发名叫木司塔辛,爱好音乐,是大食朝的第三十七代哈里发。一说旭烈兀将他裹在毛毡中,放在巴格达大街上,命军士纵马践踏而死。
(22)郭侃的祖父郭宝玉是郭子仪的后裔,成吉思汗手下大将,随大汗西征,功劳很大,在攻打撒马尔罕城时身受重伤,流血不止。成吉思汗命人剖开一条大牛的肚子,将郭宝玉放在大牛肚子里,后来就血止伤愈。郭宝玉、郭侃在《元史》、《新元史》中均有传。
(23)洪钧(赛金花的丈夫)对元史研究有极重大贡献。在中国历史家中,他最先参考大量欧西书籍材料,以补充及校正《元史》,所著《元史译文证补》成为柯绍忞著《新元史》的主要参考资料。可惜他准备写的《旭烈兀补传》等篇,未及成而逝世。
(24)《马可波罗行记》的剌木学本中详述蒙古大汗选妃之法:大汗每两年一次派使者到宏吉剌部,把所有的处女都召集了来,检查她们的皮肤、头发、面貌、口唇等等是否与全身相称,用品定黄金成色的“克拉”来定分数。最高满分是廿四K。评定结果有的是十六K,有的是十七、十八K,要二十K、廿一K以上,才选到大汗的后宫。大汗再派人在这些二十K以上的处女中选出三四十人,派大臣的妻子三四十人分别陪她们睡觉,审查她们是否有隐疾或缺点,睡着后是否打鼾,身上有没有难闻的气息。淘汰了一批之后,每五人为一班(冯承钧译的本子则说是六人一班),每一班侍奉三日三夜,期满改由第二班轮值,周而复始。淘汰出来的姑娘仍住在宫里,蒙古贵人有要娶妻的,大汗就遣一名姑娘给他,赠送丰富的嫁妆。大汗到宏吉剌部这样选女,该部族人都感到荣耀,因为选中的姑娘不是侍奉大汗,就是配给贵人,出路都很好。
本文材料主要出自下列各书:
1 元史(宋濂等)
2 新元史(柯绍忞)
3 蒙古秘史(外蒙古策·达木丁苏隆编译,谢再善译)
4 冯承钧:成吉思汗传
5 王国维:皇元圣武亲征录校注
6 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注)
7 李思纯:元史学
8 Henry H。Howorth:History of the Mongols(注:HenryH.Howorth:HistoryoftheMongols)
9 Jeremiah Curtin:The Mongols;a history(注:JeremiahCurtin:TheMongols,ahistory)
10 Gabriele Mondel:The Life and Times of Genghis Khan(注:GabrieleMondel:TheLifeandTimesofGenghisKhan)
11 成吉思汗(苏联杨契维茨基著,邵循岱译)
关于“全真教”
道教开始于汉代的“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先秦的道家是哲学上的学派,到了汉代才成为宗教。六朝时有“干君道”(即太平道)、“天师道”
(即五斗米道)、“帛家道”等。宋金以后,炼养派分南宗、北宗;符箓科教派分为“龙虎”(即天师道,又称正一教)、J皂、茅山三宗。
道教炼养派注重修仙长生之术,所炼的丹分为外丹、内丹。外丹是黄白术,末流演变为点金术,成为化学的前身,中外相同。内丹是炼气,化为内功与内家拳术,以及医学上针灸、经脉与穴道的研究,未流演变为房中术。
道教末流所吹嘘的本事,是世俗人生的理想,既能财富无穷、长生不老、性能力特强,又能召仙降妖、招魂捉鬼,所以掌握了世俗最高权力的帝王也大感兴趣。北宋之末,徽宗皇帝对道教尤其着迷,命道教的领导人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
金兵占领中国北方后,北方百姓流离失所,惨受欺压,陕西、山东、河北一带兴起了三个新的道教教派,称为“全真教”、“大道教”、“太一教”,结纳平民,隐然和异族的统治者对抗,其中尤以全真教声势最盛。
全真教不尚符箓烧炼,而以若己利人为宗,所以大得百姓的尊敬。全真教属于道教中的北宗。元朝虞集《道园学古录》一书中说:“昔者汴宋之将亡,而道士家之说,诡幻益盛,乃有豪杰之士,佯狂玩世,志之所存,则求④郭侃的祖父郭宝玉是郭子仪的后裔,成吉思汗手下大将,随大汗西征,功劳很大,在攻打撒马尔罕城时身受重伤,流血不止。成吉思汗命人剖开一条大牛的肚子,将郭宝玉放在大牛肚子里,后来就血止伤愈。
郭宝玉、郭侃在《元史》、《新元史》中均有传。
返其真而已,谓之全真。士有识变乱之机者,往往从之,门户颇宽弘,杂出乎期间者不可胜纪。而涧饮谷食,耐辛苦寒暑,坚忍人之所不能堪,力行人之所不能守,以自致于道,亦颇有所述于世。”
王重阳
全真教的教祖是王喆。(这“喆”字也有写作三个”吉”字重叠的,两个字的声音意义都和“哲”字相同。)关于他的生平,终南山重阳宫有一大碑,上刻刘祖谦所撰的《重阳仙迹记》,其中说:“师咸阳人,姓王氏,名喆,字知明,重阳其号。美须髯,目长于口,形质魁伟,任气好侠,少读书,系学籍,又隶名武选。天眷朝,以财雄乡里……后于南时村掘地为隧,封高数尺,榜曰:‘活死人墓’。……大定丁亥夏,焚其居,人争赴救,师婆姿舞于火边,且作歌以见意。诂旦东迈,遥达宁海,首会马钰于怡老亭。马亦儒流中豪杰者,与其家人孙氏俱执弟子礼。又得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等六人,号马曰丹阳、谭曰长真、刘曰长生。丘曰长春、王曰玉阳、郝曰广宁、孙曰清净散人……若其出神入梦、掷伞投冠、腾凌灭没之事,皆其权智,非师之本教,学者期闻大道,无溺于方技可矣。”
金密国公金源铸撰有《全真教祖碑》,其中说:“先生美须髯,大目,身长六尺余寸,气豪言辩,以此得众。家业丰厚,以粟贷贫人……有谭玉者,患大风疾垂死,乞为弟子,先生以涤面余水赐之,盥竟,眉发俨然如旧,顿亲道气萧洒,训名处端,号长真子。又有登州栖霞县丘哥者,幼亡父母,未尝读书,来礼,先生使掌文翰,自后日记千余言,亦善吟咏,训名处机,号长春子者是也。后愿礼师者云集,先生诮骂捶楚以磨炼之,往往散去,得先生道者,马谭丘而已。八年三月,凿洞昆仑山,于岭上采石为用,不意有巨石飞落,人皆惊栗,先生振威大喝,其石屹然而止。山间樵苏者欢呼作礼,远近服其神变。又或餐瓦石,或现二首坐庵中。……九年己丑四月,宁海周伯通者,邀先生住庵,榜曰金莲堂,夜有神光照耀如昼,人以为火灾,近之,见先生行光明中。……至登州,游蓬莱阁下观海,忽发飓风,人见先生随风吹入海中,惊讶间,有顷复跃出,唯遗失簪冠而已,移时,却见逐水波泛泛而出。或言先生目秀者,即示以病眸,或夸先生无漏者,即于州衙前登溷。
凡为变异,人不可测者,皆此类也。……于宁海途中,先生掷油伞于空,伞乘风而起,至查山王处一庵,其伞始堕,至掷处已二百余里也。……与众别曰,‘我将归矣!’众乞留颂。先生曰:‘我于长安栾村吕道人庵壁上书矣。’枕左肱而逝。众皆号恸。先生复起曰:‘何哭乎?’于是呼马公附身密语。……
铭之曰:咸阳之属,曰大魏村,山川温丽,实生异人。幼之发秀,长而不群,工乎谈笑,妙于斯文。又善骑射,健勇绝伦。以文非时,复意于武,勘定祸乱,志欲斯举。文武二进,天不我与……”
碑文中叙述王重阳许多希奇古怪的事迹,自然不可尽信,喝斥飞岩、口嚼瓦石、堕海不溺、掷伞飞行等等,或许是他显示一些武功,而传闻者加以夸大,人家说他内功深厚,不必大小便,他即刻在官府衙门前大小便,作风十分幽默。
清末广东东莞陈友珊著有《长春道教源流》八卷,考证王重阳曾起兵与金兵相抗,其中说:“王重阳,有宋之忠义也……据此则重阳不惟忠愤,且实曾纠众与金兵抗矣。金时碑记,有所忌惮,不敢显言。”
全真七子
全真七子都名显当世,他们的事迹在碑文或书籍记载中流传下来。碑文和书籍都很多,重要的书籍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七真年谱》、《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甘水仙源录》、《金莲正宗记》、《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等。
元王利用《无为真人马宗师道行碑》:“马师钰,字玄宝,号丹阳子……
山东宁海州人……中元后,重阳祖师造其席,与之瓜,即从蒂而食,询其故,曰:‘甘从苦中来。’问:‘奚自?’曰:‘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遂心服而师事之。祖师感化非一,师悟……头分三髻,三髻者,三‘吉’字,祖师讳也。十四年秋,与三道友言志于秦渡镇,师曰:‘斗贫。’谭曰:‘斗是。’刘曰:‘斗志。’丘曰:‘斗闲。’师曰:‘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至,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
金密国公铸《谭真人仙迹碑铭》:“谭公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初名玉,宁海州人,其父即镠镣之工,每以己生资济贫窘……往执弟子礼,重阳使宿庵中。时严冬飞雪,藉海藻而寐,重阳展足令抱之,少顷,汗流被体,如罩身炊甑中,拂晓以盥余水使涤面,月余,疾顿愈,由是推心敬事。”王重阳伸脚令谭处端抱住,谭感全身发热,当是王重阳以内功为他治病,盥余水中可能含有药物,涤面月余而风疾痊愈,这说法自比“全真教祖碑”中简单的叙述更能入信。
金秦志安《长生真人刘宗师道行碑》:“刘先生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东莱之武官庄人……承安丁已,章宗召问至道之要。先生对曰:‘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
《元史·丘处帆传》:“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彻伯尔刘仲禄持诏求之……
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赐仙翁,以悟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日‘神仙’……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盛,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碟招求于战伐之余,于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元姚燧《王宗师道行碑铭》:“玉阳体玄广度真人王处一,宁海东牟人……
尝俯大壑,一足跂立,观者目瞬毛竖,舌挢然不能下,称为‘铁脚仙’。洞居九年,制炼形魄。长春颂以诗,有‘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语。出游齐鲁间,大肆其术,度人逐鬼、踣盗碎石……或以为善幻诬民,因召饮可鸩。
真人出门,戒其徒先凿池灌水,挠而浊之,往则持杯尽饮,曰:‘吾贫人也,未尝从人丐取。今幸见招,愿丐余杯,以尽君欢。’与之,又尽饮,归,解衣浴池中,有顷,池水沸涸,以故不死。……或谗其善幻,世宗试而鸩之,见不可杀,悔怒,逐谗者。”
元徐琰《郝宗师道德碑》:“郝师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宁海人……
研精干易,因通阴阳律历之术,性不乐仕进,慕司马季主、严君平之为人,以卜筮自晦……乃弃家礼重阳于烟霞洞,求为弟子,重阳……解纳衣,去其袖而与之,曰:‘勿患无袖,汝当自成’,盖传法之意也。”《续文献通考》:
“广宁坐赵州桥下,儿童戏累石为培于其顶,嘱以勿坏,头竟不侧,河水溢,不动,亦不伤。”
据《续文献通考》及《登州府志》?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