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





鐾怖醋浴翱诖钡谋辈浚饫铮参ぷ舴虻牡?9和马斯连尼科夫的第39集团军,在第11骑兵军配合下,己从尔热夫出已,径直通过第9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后方向南和西南方的维亚兹马和亚尔策沃迅速推进。看来德军已危如一发千钧,因为这个口袋的嘴已近于封闭,被包围的部队正在遭到苏军的围歼。 
  然而在2月中旬,整个局势突然又起了很大变化。1月31日,苏军最高统帅部过早地将V·I·库兹涅佐夫的第1突击集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从莫斯科以西地区撤走去增援南北两翼,致使正试图从东往西平推口袋中的苏军的弗拉索夫的第20集团军的攻势逐渐失去了锐势。这就减轻了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东面的压力,这两个集团军都在口袋之中。正在与空降部队和游击队一起试图封闭尤赫诺夫和维亚兹马之间缺口的叶夫列莫夫的第33集团军和第1近卫骑兵军突然遭到了鲁奥夫的第4装甲集团军的猛烈反击。第4装甲集团军与第4集团军于9月3日在包围圈外恢复了联系,并切断了苏军部队与后方的联系。2月5日,莫德尔的德军第9集团军与奥列尼诺和尔热夫附近被围的德军一起从东西两面向什韦佐夫指挥的正在包围他们的苏军第29集团军发起进攻,切断了它与友邻部队的联系,反过来又包围了它,并将它歼灭。据说第29集团军只有五千名幸存者逃向南方,并入苏军第11骑兵军和第39集团军,当时这两支部队也险些被包围。希特勒此刻出于无奈,只好同意全线撤退到冬季防线,将赖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之一部从包围圈中撤到维切布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在纵深充当预备队。第3装甲集团军不久就顶住了敌人对维切布斯克和迭米多夫的进攻,而且没有费多大气力,因为叶廖缅科的第4突击集团军当时在补给上发生很大困难,运动极为缓慢,意图极不明确。德军从斯摩棱斯克向东北猛插的一个师到达了别累伊并将苏第39和第22两集团军分割开来。在苏希尼契被围的德守军与戈斯拉尔军乐队已于1月25日被解救出来。 
  然而,战役的关键是在口袋嘴上,即维亚兹马地区。2月1日,朱可夫担任了西战区司令员兼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该新战区包括西方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此时,苏军已十分虚弱,既无力封闭包围圈,也无力歼灭部分已被围之敌。苏军第11骑兵军和第39集团军之一部已被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当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与第4集团军恢复联系时,苏军第33集团军之一部与第1近卫骑兵军、第4空降军之一部以及一些游击部队被包围在口袋嘴上,苏军这些部队是靠空运进行补给的。苏军竭力解救,均未成功,其余的那些集团军根本谈不上给予支援,集团军有的已失去行动能力,因为他们是在一条一百五十英里长的交通线的末端,恶劣的天气和运输工具不足使正常的补给己成为不可能。再者,他们已超出了支援战斗机的航程。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的唯一补救办法是加强政治教育,提高萎靡不振的补给和运输部队的觉悟,但这一措施未能使补给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政治教育本身也变不成军火和给养。与此同时,被围苏军部队逐渐被歼灭了。3月初,战斗开始平息下去,德军则筑壕固守,到维亚兹马和奥廖尔的交通线已畅通无阻。3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又向前调动部队发动另一次攻势,加里宁方面军再次受命将奥列尼诺与尔热夫的被孤立的德军分割开来,而西方方面军则以四个集团军沿莫斯科…维亚兹马铁路向东发起攻击。这一攻势于3月底开始,但几天之后,即4月初,就停了下来,因为部队筋疲力尽,加之春天道路泥泞,补给和运输困难。苏军在莫斯科以西的冬季反攻已经有气无力了。 
  苏军对中央集团军群的冬季攻势得到了列宁格勒及伊尔缅湖地区、乌克兰和克里木地区的其他重要攻势的支援。但只有在迭米扬斯克和伊久姆取得了持续的胜利。 
  德军没有做好充分的后勤淮备,就攻打莫斯科,而且开始的时间又那么晚,是太自不量力了。他们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天气不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兵员和物力不足。苏军反攻,在开始时气势较猛,但是,一向西进,也就迅速衰落下来。 
  苏军最高统帅部过高估计了自己冬季防御的胜利,贬低了德国人的力量、恢复能力和耐力。苏军最高统帅部由于成功地保卫了莫斯科而得意洋洋,又联想到拿破仑1812年的失败,它以为在一次冬季战役中即可将敌人歼灭。于是,到处发起攻势,为此,斯大林后来遭到谴责。苏军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这些攻势,因而导致了力量的分散。冬季战役开始时,预备队中的九个集团军,给西北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备配属一个集团军,给沃耳霍夫方面军配属两个集团军,给西方方面军配属三个集团军。苏军的这第一个攻势没有密切协调的战略指导,是从零散的、仓卒的防御态势突然转入全面进攻的自然结果。苏军几乎没有进行计划和准备这次攻势的时间。如果全部精力和全部预备队都集中用来粉碎中央集团军群,也许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尽管如此,各个方面军的计划,即使显得胃口过大,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准备在纵深进行两翼合围的。计划失败,是因为天气不好,也是因为苏军缺少大的坦克兵团来执行这些计划。苏军在包围德军时使用的部队大部分是步兵或骑兵,有大量坦克进行支援,他们所走的距离之远是令人注目的。然而,苏军的作战能力和训练水平不高,不能完成所赋予的战略任务和较高级的战术任务。苏军战术上的缺陷通常与指挥员和参谋人员训练素质低有关。部队没有准备就零零星星地投入了战斗,指挥员被上级催逼着仓促上阵。侦察很差,炮火支援与其他兵种不协调。坦克是以分队为单位使用而不是整旅整旅地投入战斗,在维亚兹马和迭米扬斯克两地,空降部队的使用都是失败的,因为过于深入敌纵深,其能力与任务不适应。即使苏军最高统帅部分给西战区九个而不是五个预备集团军,很可能朱可夫还是缺少必要的兵力打垮中央集团军群。 
  德军在莫斯科城下被苏军打得惨败。但这一挫折并非十分严重。那年冬季,德军在东线的战斗伤亡共三十七万六千人,这个数字并不很大,然而由于严冬天气和斑疹伤寒所造成的减员使伤亡总数增加到大约九十万人,超过了德军部队所能承受的限度。 
  德国人的报道和文章常常过于强调苏军的体质和精神素质,也过分强调了苏军缺少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的情况。苏军士兵能吃苦并有极大的忍耐力,他们习惯于本地的天气条件,但是值得怀疑的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素质是否优于德军士兵。苏军士兵如果没有吃的,他们也会饿死,如果没有穿的,他们也会冻死。他们的步枪和火炮也需要弹药,他们的马匹也需要饲料。苏军士兵与德国士兵一样怕冷,部队运动的困难也不单是德军才有。事实是苏军部队的穿着和装备比德军更适于冬季作战,而后方勤务准备虽然无疑是粗糙的,但却是与苏军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密切配合的。这与德军依靠在战争中凭侥幸碰运气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16第十六章 苏军攻势的两翼第十六章 苏军攻势的两翼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1941年,苏军向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冬季攻势的同时,在列宁格勒地区、乌克兰与克里木也发动了攻势,进行配合。 
  在波罗的海与拉多加湖地区,李勃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有一个西班牙师和三十个疲惫不堪的德国师)部署在从波罗的海的奥腊尼恩巴乌姆至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在奥斯塔什科夫附近的接合部这条漫长的战线上。屈希勒尔指挥的第18集团军位于左翼,其第26军围困着奥腊尼恩巴乌姆这个桥头堡内的守军。与此同时,第28军与第50军则控制了通往列宁格勒南部的通道和涅瓦河一线。列宁格勒至拉多加湖南岸的什利塞尔堡要塞之间是一条宽仅十英里的狭长地带,由于德国人占领了该地,致使列宁格勒的陆路交通断绝至今。不过,拉多加湖的冰上通道倒是畅通无阻,有将近五十万名列宁格勒公民就是由此撤出的。在东面,李勃于12月9日被迫放弃提赫文,将第1和第38军撤至基里施与诺夫哥罗德之间的沃耳霍夫河一线固守。在伊耳缅湖以南,布施指挥的第16集团军占领了旧鲁萨与奥斯塔什科夫之间的地域,并将第10军、第2军与第39装甲军配置在右翼,没有留预备队。 
  在苏军方面,奥腊尼恩巴乌姆这个桥头堡由一个集群司令部(亦称岸防部队)控制。配置在列宁格勒地峡的第23集团军与北部的芬军相对峙;而第22、第55集团军和涅瓦集群则与南部的德军第18集团军相对峙。所有这些集团军均隶属于列宁格勒方面军。归它指挥的还有第54独立集团军。它位于拉多加湖以南,据守沃耳霍夫河畔的基里施与什利塞尔堡之间的地域。在基里施至诺夫哥罗德的沃耳霍夫防线配置的苏军第4、第52、第59集团军与第2突击集团军经改编后,于12月17日组成由梅列茨科夫指挥的沃耳霍夫方面军。在伊耳缅湖以南,库罗奇金指挥的西北方面军的第11、第34、第3集团军与第4突击集团军配置在旧鲁萨至奥斯塔什科夫一线,与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相接。 
  梅列茨科夫指挥的沃耳霍夫方面军为了切断德军第18集团军的补给地幅,北上增援列宁格勒,于1月7日越过冰河,向诺夫哥罗德的正北方发动进攻。索科罗夫指挥的第2突击集团军(编成内有六个步兵师、六个旅)担任主攻,克雷科夫指挥的第52集团军与加拉宁指挥的第59集团军担任助攻。从1月7日起发动试探性进攻,六天后,向位于格鲁季诺与诺夫哥罗德之间的冯·沙普伊的德军第38军实施主要突击。战斗是在沼泽地和积雪齐腰的森林中进行的,条件十分艰苦。去列宁格勒的前一半路程,第2突击集团军进展缓慢,整个2月份仅向纵深推进四十英里。费久宁斯基指挥的苏军第54集团军为了与新任司令员弗拉索夫指挥的第2突击集团军会合,于3月的第二周从基里施以西地域发起突击,实际上推进还不到十五英里,已使布拉斯科维茨的德军第1军处于被切断后路的极大危险之中。德军第18集团军的处境也很险恶,其司令被迫采取许多临时补救措施。德军仓促把休假归队人员、党卫队员以及拉脱维亚与佛兰芒的志愿兵编成连、营,负责堵塞突破口。结果大兵团与小部队混成一团,几乎无法辨别了。然而,德军第18集团军扭转了这一逆境。第1党卫军警察师从北面;第38军的第58、第126德国师和第250西班牙师从南面,与第18集团军配合,向苏军突破口的两侧实施反击。3月19日两军会合,把弗拉索夫的部队装在沃耳霍夫这个口袋内。据估计,被围兵力达十三万人。3月末,梅列茨科夫突入德军的包围圈,成功地打开一条狭窄通道。但是,由于通道太窄,打开的时间太短,根本无法解救弗拉索夫。弗拉索夫指挥的第2突击集团军在密林中一直坚持到六月,才被击溃,德军俘获弗拉索夫等共三万三千人,火炮六百门及坦克一百七十辆。 
  在南面,配置在伊耳缅湖与奥斯塔什科夫之间的西北方面军于1月7日开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部分兵力向维切布斯克实施钳形突击。莫罗佐夫指挥的第11集团军向伊耳缅湖以南的德军第16集团军第10军(由汉森指挥)发动进攻,并迅速向旧鲁萨推进。许多滑雪营穿越结冰的伊耳缅湖湖面插入敌后,纵深达三十英里。别尔扎林指挥的第34集团军向迭米扬斯克发动进攻,从正面牵制德军。为了孤立位于伊耳缅湖与奥斯塔什科夫之间的德军第2军之大部,并与旧鲁萨以南莫罗佐夫指挥的第11集团军会合,普尔卡耶夫指挥的第3突击集团军各兵团在从西方方面军开来的V·I·库兹涅佐夫的第1突击集团军的增援下,向北实施向心突击。此外,第3突击集团军的部分兵力转而夺取霍耳姆与维利基卢基。再向南,叶廖缅科的第4突击集团军向维切布斯克与迭米多夫推进。苏军收复旧鲁萨与霍耳姆的多次尝试都失败了。舍雷尔集群在被包围的霍耳姆坚守达四个月之久。在其他地区,苏军向伊耳缅湖以南发动的攻势进展顺利。致使冯·布罗克多尔夫·阿勒费尔特所辖的德军第2军的战线濒于崩溃。尤其是德军第123步兵师在伊耳缅湖方向上遭到猛烈进攻。1月9日,布施通知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