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





打,但是德军却避免了被南高加索方面军切断的危险。秋列涅夫和马斯连尼科夫后来都被指控为胆小鬼,他们战战兢兢,唯恐上德军的圈套,一味提防敌军攻打格罗兹尼。 
  苏联1月间的推进表明,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所遭受的威胁来自两个方向,即顿河下游叶廖缅科的南方方面军和乌克兰东部地区瓦杜丁的西南方面军。然而,到1月27日以后,希特勒才作出A集团军群撤退的明确决定。马肯森指挥的由一个装甲师和三个步兵师组成的第1装甲集团军奉命与曼施泰因会合。曼施泰因获准撤退到顿河下游以西地区。但是,A集团军群其余的部队,约有十个德国师和十个罗马尼亚师,共计三十五万多人,奉命撤至塔曼桥头堡。后来证明,它们即使撤到此地对曼施泰因在乌克兰的艰苦战斗也没有多大帮助。曼施泰因请求元首批准他撤到米乌斯河原来的防线,但是元首却不同意,并且认定,甚至连顿涅次产煤区这小块地方对德国经济也是至关重要的。可是,不久以后,局势就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了。2月2日马利诺夫斯基接替叶廖缅科指挥南方方面军。2月4日该方面军到达沙赫特…诺沃切尔卡斯克一线。四天之后,霍缅科第44集团军的一个骑兵机械化集群从格罗兹尼出发经过长途行军抵近罗斯托夫,接着渡过封冻的顿河到达位于罗斯托夫和塔甘罗格之间的恰尔季尔。与此同时,在该集群西北方向上的乌克兰境内,戈利科夫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占领了别耳哥罗德、库尔斯克和沃耳昌斯克,接着它的第6近卫骑兵军和卡扎科夫的第69集团军于2月11日渡过了封冻的顿涅次河,抵达哈尔科夫郊区,在那里它们与豪塞尔的党卫军装甲军的近卫师交了锋。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左邻,即西南方面军,使用了V。I。库兹涅佐夫的第1近卫集团军、哈里东诺夫的第6集团军和波波夫的坦克集群渡过顿涅次河到达顿河集团军群的深远后方,并在斯大林的催促下插向第聂伯河畔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日耶渡口。2月5日,南方方面军的列柳申科第3近卫集团军攻占了伏罗希洛夫格勒,经过九天的逐屋巷战,扫清了该城之敌。 
  德军的处境十分险恶,以致曼施泰因和克鲁格于2月6日被召回东普鲁士。在这次会见时,希特勒不得不勉强地同意他们先前提出的撤到米乌斯河以西和放弃尔热夫突出部的请求。这是要放弃的第二个大突出部,因为希特勒已被迫同意放弃迭米扬斯克地区以稳住列宁格勒附近的阵地。在列宁格勒,苏军最后终于开辟了一条直通该城的陆上走廊。魏克斯的B集团军群司令部停止指挥,纳入预备指挥系统。其所属部队分别交由曼施泰因和克鲁格指挥。曼施泰因的顿河集团军群改称南方集团军群。 
  德军第2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的失败以及它们突然从沃罗涅日撤退到雷耳斯克,已使克鲁格的中央集团军群的南翼部分地遭到包围。2月初,莫斯科组建了一个新的方面军中央方面军,由原顿河方面军的罗科索夫斯基指挥。该方面军下辖第2坦克集团军和三个步兵集团军。中央方面军企图在2月25日,在斯大林亲自安排的一次战役中,从南部绕到布良斯克…奥廖尔突出部的后方包围克鲁格的中央集团军群。这次,罗科索夫斯基没有成功,因为退却的德国第2集团军最后占领了雷耳斯克…苏梅一线。这时第2集团军已由魏斯指挥,属中央集团军群建制。大批从尔热夫地区撤出的师很快顶住了苏军对北翼和西北翼的压力。 
  2月17日,希特勒在蔡茨勒和约德尔的陪同下到达扎波罗日耶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部,因为那里的状况已引起人们的恐慌。元首已打算解除曼施泰因的职务。前一天,兰茨集群违抗希特勒的命令撤出了哈尔科夫,向西南撤退。霍利德特集群不久也被改编为德军新的第6集团军。它正坚守米乌斯河防线,抵挡马利诺夫斯基的南方方面军。与此同时,从高加索撤到曼施泰因左侧的马肯森第1装甲集团军,也企图阻挡从斯拉维扬斯克向红军城和斯大林诺(顿涅次克)推进的V·I·库兹涅佐夫第1近卫集团军和波波夫坦克集群的一部。再向西大约七十英里,在南方集团军群的深远纵深内,第1近卫集团军和哈里东诺夫第6集团军距第聂伯河只有三十英里。切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斯大林诺之间的铁路干线后,它们离元首开会的地方就不到五十英里了。为恢复原来的态势,曼施泰因建议使用赫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对前来包围的苏军实施反突击。第4装甲集团军编成内有第57与第48装甲军(共有五个师,其中三个师为装甲师)以及第2党卫军装甲军(原来由两个后来由三个摩托化师组成)。第4装甲集团军从扎波罗日耶和斯大林诺之间的地区北上攻打苏军翼侧,这时,党卫军装甲军从波尔塔瓦地区向南进攻,向第4装甲集团军靠拢,以孤立第1近卫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的先头部队。赫特担任总指挥。赫特的左翼由肯普夫集群掩护。在赫特的右翼,第3与第40装甲军以及第30军组成的马肯森第1装甲集团军将孤立波波夫坦克集群和第1近卫集团军的支援部队并将他们歼灭。虽然南方集团军群的车辆燃料奇缺,但是通过无线电截听获悉苏军的燃料更缺。同样通过无线电截听还了解到苏联野战指挥官几乎都认定德军将撤退到第聂伯河以西。由于里希特霍芬第4航空队的配合与增援,苏联空军在战术上遭到了一次惨重的失败。 
  希特勒还在为哈尔科夫的失守而感到痛心,他认为当前的目标是收复哈尔科夫而不是歼灭敌军。他不相信南方集团军群处境危险。然而在第二天的会议上,他却勉强地同意了曼施泰因提出的反突击的建议。 
  与此同时,斯大林也在声色俱厉地催促西南方面军前出到第聂伯河。苏军这时已经超过了支援和补给的距离,加以收复的机场还不能使用,他们也失去了有效的空中支援。在这条漫长的交通线上,补给和补充兵员的系统、维修系统工作得很糟;许多兵团和部队,由于伤亡过多,只剩下了一副空架子。2月19日上午豪塞尔的第2党卫军装甲军从克拉斯诺格勒地区向苏军哈里东诺夫第6集团军的翼侧发起了进攻,打开了一个宽达二十五英里的大缺口。党卫军帝国师在这个缺口上击溃了第4近卫步兵军。2月22日,克诺贝尔斯道夫的第48装甲军与其右邻基希纳的第57装甲军一起向巴甫洛格勒挺进,歼灭了许多苏联部队并与党卫军装甲军会合。尔后它们改变方向,北上攻打哈尔科夫。苏军只有九千人被俘,而南方集团军群却宣称在战场上击毙敌军二万三千人。马肯森令亨里奇的第40装甲军(编有两个装甲师和一个党卫军摩托化师)歼灭位于红军城和巴尔温科沃之间的波波夫坦克集群的先头部队。这个坦克集群有些部队由于缺油早已停止不前。 
  苏军最高统帅部仍然认为德军发起反突击是为了掩护南方集团军群从米乌斯河撤到第聂伯河以西。为了制止霍利德特集群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行动,西南方面军奉命再次出击。然而,这样的命令已难以执行了,因为此刻赫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仍在迅速北上、离开它的出发地大约已有一百五十英里,而且它在3月4日到6日期间已变更了部署。该集团军迂回到西南方面军的北翼后就在哈尔科夫附近、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美烈法和索科洛沃之间发动了一场猛烈的进攻,在卡扎科夫的第69集团军和雷巴尔科的第3坦克集团军之间打开了一个三十英里宽的缺口。沃罗涅日方面军未能堵住缺口。3月12日德军突入到哈尔科夫的街头,两天后对该城进行了合围。缺口继续在扩大,苏军没有可供使用的预备队。德军已推进到别耳哥罗德附近。显而易见,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受到了威胁。3月18日别耳哥罗德被大德意志摩托化师攻克。这时苏军最高统帅部才认识到德军的行动并不是掩护撤退的牵制性行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有被孤立的危险。第3坦克集团军奉命突破哈尔科夫附近的包围圈。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撤退到顿涅次河以东大约四十英里处。 
  斯大林的反应充分体现了独裁者和苏维埃制度的特征。他想知道沃罗涅日方面军出了什么问题。军事委员会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也需要加强。赫鲁晓夫被派进这个委员会。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也参加了该委员会的工作。 
  3月16日,朱可夫还在西北方面军铁木辛哥那里,斯大林在通话中就告诉他,大本营已决定:由索科洛夫斯基接替当时负责指挥西方方面军的科涅夫。斯大林与朱可夫就乌克兰的局势交换了意见。据朱可夫本人说,他建议科涅夫指挥西北方面军,这样铁木辛哥就可以抽出来作为大本营的代表到乌克兰南部,采取必要的措施,恢复原来的态势。斯大林同意这个建议,但是要求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在莫斯科,朱可夫与这位通宵达旦对总参谋部施加压力的独裁者交换过意见,并于清晨五时共进早餐之后,便飞往沃罗涅日方面军。戈利科夫的位置让给了瓦杜丁。朱可夫请求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再拨给三个集团军。斯大林拨给了他第1坦克集团军、第21集团军和第64集团军。苏联三个进行增援的集团军从内地赶来,加以春季道路随着冰雪的融化而变得泥泞不堪,这时局势才得以稳定下来。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有限反攻使苏军丧失了它在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的主动权,因为瓦杜丁已在11月渡过顿河去攻打罗马尼亚部队。据报道,曼施泰因的勇猛进攻使苏军死伤四万多人,损失坦克六百辆、火炮五百门。这些武器均被德军缴获。这次胜利使德军无可置疑地控制了顿涅次河与米乌斯河之间的地区,这与1941年冬季所控制的战线几乎完全一样。苏军所遭受的挫折是有限的、暂时的而不决定性的,但是这却挽救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免于毁灭,而且还使它赢得了一些喘息时间。德军的胜利应归功于曼施泰因和克鲁格。他俩最终说服了元首,使他同意缩短战线,腾出兵力,组成预备队,争取主动权,放弃了他原来的单纯防御的战术。有些功劳应归于赫特。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豪塞尔的装甲军。该装甲军由三个富有作战经验、装备精良、经过休整的近卫师、帝国师和骷髅师组成。这三个师要比苏军的部队优越得多。苏军部署分散,支援兵器不足,补给低劣,而且那时已力不能支。 
  苏联在1942年到1943年冬季的攻势就这样以胜利而告终。德军最强大的集团军统统都被歼灭。德军盟军的四个集团军也被打得溃不成军。德国一些评论家对苏联战略有两点挑剔。第一点,认为当时对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的三次进攻应该同时进行,而不应该相继实施。如果苏军的空中力量、火炮和输送车辆足以支援这三次进攻的话,那么这就批评对了,然而情况并不是这样。苏联前一年反攻失败,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分散和浪费了兵力。第二点,苏军最高统帅部未能坚决地向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推进,切断整个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部分部队的退路。这个批评倒是中肯的,因为成功地实施这样的突破,毫无疑问会使德军这两个集团军群处于危险的境地。然而,硬向亚速海推进,可能归于失败,如果在推进中那些负责包围德军第6集团军的部队被削弱的话。此外,在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大桥并不是退出高加索的唯一出口,因为A集团军群经刻赤海峡撤退证明是可行的。正因为如此,斯大林才强令黑海集群切断穿越塔曼半岛的退路。如果塔曼半岛的退路苏军不能切断的话,那么夺取第聂伯河下游和彼烈科朴地峡要比攻打罗斯托夫为佳。占领了彼烈科朴就可以封锁退出克里木的出口,而且还可孤立A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这就是斯大林极力要做的。 
  德国的愚蠢,使苏联在1942年冬季的战略所获得的战果也许要比斯大林和最高统帅部所期望的多得多。在斯大林逝世后的年代里,斯大林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说他重犯了1941年冬季那样的错误:过高地估计了苏联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敌人的力量,结果在过于宽大的正面上向西推进,分散了苏军的兵力。根据同样的理由也可以论证,如果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集中兵力向西南长驱直入乌克兰夺取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日耶和克里木地峡,那么取得的胜利可能更大些。即便如此,这些胜利也可能是有限的。苏联境内的战争继续受到地形、距离和气候的影响,甚至是限制。11月,德军日暮途穷,几乎到了人竭财尽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