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





樟衬诘恼秸绦艿降匦巍⒕嗬牒推虻挠跋欤踔潦窍拗啤?1月,德军日暮途穷,几乎到了人竭财尽的地步。天平上苏军一边的砝码加重了。苏联成功的反攻使轴心国部队从斯大林格勒后退了将近五百英里,如果从格罗兹尼算起还不止五百英里。尔后钟摆又摆回到对德军有利的位置。苏军因受到作战、远距离和气候的影响,实力已经削弱,组织已经涣散,抵挡不住与它敌对的那些疲惫不堪、人员不足的德国师。 
  1943年初苏联进攻期间,德苏两国军队的编成和兵力对比才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1941年,德国把效率高、装备精良、世界上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投入了战争,尽管这些部队只是整个德军中的一小部分。德国的战术空中支援很出色。那时的苏军并不缺少坦克、飞机或其他武器装备,但是它决不是一支现代化的摩托化军队,甚至还比不上德军那些拥有骡马牵引火炮与马车的徒步步兵师。然而到了1943年,德军的编制、武器装备的质量与规模非但没有改进,保持它的领先地位,反而远远地落在它的敌人的后面。1943年3月,东线比编制定额少四十七万人。由于形势所迫,德军最高统帅部只得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尽力而为,继续干下去。希特勒总是迷恋于师的数量,因而连续不断地组建新的师。他拒绝补充、加强或改装现有的师,结果这些师只剩下个空架子。所谓的装甲师只有三十到四十辆坦克。1941年德军出动了三千三百辆坦克到苏联。1943年1月23日,它在整个东线只剩了四百九十五辆能够作战的坦克。除了少量虎式(VI型)坦克外,没有任何新式的坦克可供使用,尽管III型和IV型坦克后来又加上了装甲裙,改用碳化钢的装甲和炮身长、初速大的火炮。师的编制逐渐发生变化。师的名称保留着,但是师编成内团的数量和团编成内营的数量都削减了,结果,师的战斗实力大大削弱。另一方面,苏军却改进得比原来好。苏联空军尽管在飞机性能方面仍不及德国空军,但在改进飞机质量方面大有进步。KV型坦克和T34型坦克胜过德国的III型和IV型坦克,而且大批地进行生产。从1942年年中起,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了坦克集团军。但是,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的苏军一个最重大的改进乃是它的迅速摩托化,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而迅速实现摩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进口的美国卡车。一度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德军,事隔两年竟落到了一个过时的军队的境地,得到的尽是些快过时的武器装备。苏军的指挥官和传令兵乘坐四分之一吨吉普车,而德军仍然骑马。苏军使用斯蒂倍克牌或道奇牌的六轮传动卡车,而德军使用的却是农用轻便马车。德国野战部队参谋机构的效率和德国士兵的素质仍然胜过苏军。然而,尽管如此,曾经是帝国骄傲的德军,却成了世界上一支比较落后的军队。22第二十二章 库尔斯克会战第二十二章 库尔斯克会战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轴心国在斯大林格勒和北非的失败以及苏、美、英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开始表明,除非与德国交战的国家之间发生内讧,否则轴心国是不可能取胜的。日本在太平洋己成强弩之末,并且已然遭到重大挫折。意大利几乎是不惜任何代价地想结束对苏战争,芬兰也在考虑安全脱身的对策。安东奈斯库想与西方列强讲和,但是又想继续对苏战争。希特勒以及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部的参谋机构一致认为,欧洲大陆遭受入侵的危险迫在眉睫,1943年硬要在东线决定胜负已不可能。约德尔和最高统帅部一般来说同意抽调东线的部队加强西线和地中海。而陆军总部对苏联以外的战区并不承担任何责任,也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只有相应地缩短战线和减少任务,它才愿意接受抽调东线部队的决定。希特勒拒绝这样干。他不仅要保全面子而且还十分错误地认定德国的战时经济承受不起领土和资源的损失。就这样,德国武装部队在东线与西线之间、陆军总部与最高统帅部之间争得不可开交。然而,最高统帅部、陆军总部和元首当时大体上都同意德军在苏联必须转入防御。 
  希特勒认为,在苏联最好的防御手段是实施有限的进攻,而且要在冰消雪融、土地干燥之后立即实施,抢在美英进攻欧洲的前面。这个看法得到了蔡茨勒的支持。曼施泰因不久以前在哈尔科夫会战中取得的胜利对此也起了促进作用。希特勒同意先撤出尔热夫突出部,因为所撤出的部队,即莫德尔第9集团军,可以用于遂行别的进攻任务。他要先改发起进攻,以摧毁苏军的进攻能力,那怕是暂时地部分地也好。需要的是俘虏其人员、缴获其武器装备,同时还要赢得迅速而辉煌的胜利,用以恢复德军的声誉和轴心国的信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象一座灯塔那样光照全球。 
  原来计划向哈尔科夫东部实施两次小规模辅助进攻以完成对哈尔科夫的合围。这两次行动的代号叫“鹰”计划和“豹”计划。但是最后放弃了这个方案,采纳了进攻库尔斯克的方案。所选择的地段是苏军的库尔斯克突出部。该突出部向西楔入实际上是德国向东凸出的两个突出部之间。其中德军北部那个突出部有奥廖尔城,南部那个突出部是以哈尔科夫城为中心。希特勒和蔡茨勒的计划是令中央集团军群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从奥廖尔突出部向南进攻库尔斯克,而南方集团军群赫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从哈尔科夫突出部向北进攻库尔所克与莫德尔会合,尔后歼灭被包围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 
  3月初开始制定进攻计划,原来打算4月中旬发起进攻,可是后来又推迟了,一是因为部队集结拖延了时间,一是颇受希特勒器重的莫德尔担心自己兵力不足,再三要求补充兵力。5月4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召集了一次会议,讨论代号为“城堡”的进攻计划。出席会议的有克鲁格、曼施泰因、蔡茨勒和古德里安。退休的古德里安在此以前已被召回担任机动部队总监的职务。莫德尔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通过信件提出了许多异议。他确信,苏军野战防御力量十分强大,它能够顶住德军的进攻,同时还能投入新锐的预备队。虽然莫德尔没有说他不同意该项计划,但是他含蓄地表示:鉴于力量对比悬殊,他对这次进攻的成败没有把握。克鲁格和曼施泰因总的来说同意该进攻计划,但是却不同意继续拖延,因为苏军每周都有新的部队开到前线,拖延时间只能对苏军有利。与此相反,古德里安预期坦克会受到损失,却竭力反对实施“城堡”计划。他需要用这些坦克装备西欧的德军。古德里安的态度显然激怒了他的宿敌克鲁格元帅。据古德里安说,几天之后克鲁格就得了歇斯底里症,要求与他决斗,并邀请希特勒当他的助手。 
  失败在什么时候都是“孤儿”,人们总是互相推脱,因此,“城堡”计划失败的责任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确定的。希特勒显然有些拿不定主意。古德里安责怪希特勒和蔡茨勒,特别是蔡茨勒,而且还说克鲁格与他们的意见一致。后来蔡茨勒强调,集团军群司令们不够热心,尽管按梅伦廷的看法,此刻他本人似乎是信心百倍。凯特尔是同意进攻的,而约德尔是反对的。各种可能的作战方案都讨论过,例如:不从北部和南部而从西部第2集团军地域突破,这样就可以避开敌方周密设防的阵地。然而,变更进攻部队的部署又得拖延时间,这个作战方案没有被采纳。有人还建议待苏军发动进攻时再采取行动,尔后转为反攻,但是这样做太被动,不合希特勒的心意。结果,进攻再一次推迟,等到拥有更多的重型坦克和强击火炮时再议。 
  希特勒不仅对部队数量的魔力而且还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着了迷。他希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战争中能成为德国的救星。他对空心装药破甲弹曾寄予很大希望,认为它是对付T34和KV型坦克的有效手段。这个希望落空了,他就转而乞灵于重型和超重型坦克。VI型(虎式)坦克重约五十六吨、装有一门88毫米火炮,当时已小批量地装备部队。V型(豹式)坦克重约四十五吨,是一种新式重型坦克,刚刚研制成功。希特勒拒不接受技术人员的劝告,决定将所有能集中的重型坦克都用于“城堡”作战计划,其中包括豹式坦克、波尔舍的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德式强击火炮。然而,它们全都没有完成验收试验。 
  7月1日,元首接见了参加这次进攻的军以上高级指挥官并讲了话。他的开场白是讲战争形势,并大骂意大利是导致各种灾难的祸根。说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靠不住,芬兰已到了人穷财尽的地步。德国必须不借任何代价固守夺得的土地非此就无法生存而且务必使德国军人都知道,他们应该与阵地共存亡。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都不会放弃巴尔干半岛,而且他还要用德军取代那里的意军。克里特岛也要守住,绝不能交给敌人让他们在那里再开设一个机场。他不否认德军在苏联面临许多潜伏着的危机。但是,他认为苏军为准备另一次冬季攻势在整个夏季是不会大动于戈的。他不想放弃奥廖尔突出部,因为牵制住这部分苏军对德军有利,而且他也决不相信苏军会再次让德军进行有组织的撤退。苏军已有教训在先,在德军撤离尔热夫突出部时,它曾坐失良机,放走了敌人。元首不同意坐等敌人进攻时再行还击,即实施反攻的建议。他认为德国必须争取主动,先发制人。他不想否认“城堡”行动是一场赌博,但是他本人相信它会成功。这个信念是他根据以往的事实得出来的。那时他驳回了军界所有的建议,独自作出了进军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苏联的决定。 
  人们可能认为有充分的理由立即放弃“城堡”攻势计划。 
  在南部,曼施泰因的进攻部队,也就是赫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下辖:奥特的第52军,部署在左翼,有三个步兵师;克诺贝尔斯道夫的第48装甲军部署在中央,有一个步兵师、两个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护卫师;豪塞尔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有一个步兵师和三个党卫军装甲护卫师。大德意志装甲护卫师的编制特殊,其坦克的编制数比装甲师还多。别耳哥罗德以南即第4装甲集团军的右邻是肯普夫集群,有三个军,即:布赖特的第3装甲军,有一个步兵师和三个装甲师;劳斯一个军,有两个步兵师;马滕克洛特的第42军,有三个步兵师。内林的第24装甲军,是集团军群的预备队,有第17装甲师和党卫军诺曼人装甲护卫师。总计,南方案团军群有二十二个师,其中六个是装甲师,五个是装甲护卫师,其余十一个步兵师中只有七个参加这次行动。曼施泰因拥有的适合于作战的坦克不到一千辆(其中有九十四辆虎式坦克、二百辆豹式坦克),强击火炮不到一百五十门。在北部,部署在奥廖尔突出部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编成内有左翼的第23军和右翼的第41、第47、第46三个装甲军和第20军。埃泽贝克集群,有一个装甲护卫师和两个装甲师,编为集团军的预备队。莫德尔共有二十一个师,其中有六个是装甲师、一个是装甲护卫师,共九百多辆坦克。他其余的十四个步兵师中有八个参加这次战役。给“城堡”进攻提供空中支援的是,北部的第6航空队第1航空师(共有七百三十架飞机)和南部的第8航空军(共有一千一百架飞机)。德国第2集团军,下辖七个步兵师,占领了库尔斯克突出部以西地区。莫德尔的后方,即奥廖尔以北,由第2装甲集团军的步兵师负责掩护。 
  哈尔科夫战役之后,从曼施泰因击退苏军起,苏军的防线没有变动过。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北半部由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扼守,南半部由瓦杜丁和军事委员会政治委员赫鲁晓夫所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扼守。中央方面军以北是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索科罗夫斯基和军事委员会政治委员布尔加宁所指挥的西方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以南是西南方面军。德军企图用假的无线电通信和伪装的车辆集结将苏军注意力吸引到沃耳昌斯克以南顿涅次河地区,但是苏军已看穿德军要进攻的是库尔斯克突出部。希特勒知道苏军最高统帅部正在抽调部队准备发动大规模进攻,但他没有料到这次攻势距冬季还有那么长的时间就提前发起了。4月后半月,斯沃博达会议之后,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在德军发起进攻后再开始它的攻势,并根据罗科索夫斯基的提议,将它的主要战略预备队(系一个方面军,后称为草原方面军)部署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