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
尔铁路路堤。
第13军残部已濒于绝境。第二天,即7月22日的早晨,第454保安师的随军罗马天主教神父巴德尔遇见了豪费和他的一个参谋,当时他们正在树林里徘徊。豪费古诉他,敌众我寡,兵力相差悬殊,处境令人绝望,不过他还考虑次日晚再试行突围。他们分手时默默无言。那天下午,苏联的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不停地轰炸,同时炮弹、炸弹和火箭弹象倾盆大雨一样从四面八方袭来。德军的火炮早就沉默无声了。德军的飞机一架也见不见。到处响着弹药和汽油桶的爆炸声,中间还夹杂着伤员一阵阵痛苦的哀号和临终前的叫吟。许多人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但许多人却茫然若失不知所措,许多人自杀身死。在那个晴朗的夏季的日落时分,血红的夕阳徐徐沉没在包围圈上空的烟幕中,象征着第13军的覆灭。约二万五千名德军死亡,一万七千名德军,其中包括内特维希和林德曼被俘。
第13军和第48军之间是没有相互配合。但是,如果朗格的话是可信的话,那么,这次败北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甚至在被围之后,豪费仍用无线电话与劳斯进行了直接联系。如果这属实,那么第1装甲集团军的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大部分肯定是在战斗中被破坏了。
在此期间,苏军的坦克部队继续向西开进,尽管德军在利沃夫进行的持久抵抗牵制了雷巴尔科的第3近卫集团军和列柳申科的第4坦克集团军。当时卡图科夫的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与巴拉诺夫的机械化骑兵集群负责追击,每天约以二十英里的速度向西南方向的雅罗斯拉夫推进,配合它们的是向正西方进攻的戈尔多夫的第3近卫集团军和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索科罗夫的机械化骑兵集群则在这两路部队之间起着联接的作用。滂沱大雨和泥泞的道路使补给工作几乎无法进行,而且由于进攻正面扩大,苏军逐渐失去了进攻锐势。苏军已于7月23日抵达桑河,可是仍在利沃夫东部几十英里作战的德军却在7月24日才开始撤离,而且比较顺利地撤到利沃夫西南的萨姆博尔。直到7月27日,苏军才占领利沃夫。就在这一天,德军放弃了利沃夫东南约八十英里的斯塔尼斯拉夫这座大镇。
夏季战局的第三阶段,亦即最后一个阶段,在科涅夫进攻战役发起后的五天之内,由部署在科涅夫北面的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左翼部队实施。
沿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边缘的罗科索夫斯基那一绵长的翼侧,在白俄罗斯进攻战役期间,仅由少量兵力,即P·A·别洛夫的第61集团军保障。但后来在沼泽地以南科韦耳附近其方面军的左端集结了一支强大的部队,编成内有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古谢夫的第47集团军、科尔帕克奇的第69集团军、V·S·波波夫的第70集团军、贝尔林的波兰第1集团军以及波格丹诺夫的第2坦克集团军,其中有好几个集团军是从预备队调来的。通常的欺骗和伪装手段都用上了,不许新到的部队接近前方防御地域;保持无线电静默;消除车辆行驶过的痕迹;将部队隐蔽在树林里;严格禁止在户外洗河水澡或在河边晾晒衣服。在进攻开始前不久,首长和司令部举行了有计划的演练。参加演练的有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诺维科夫和佩列塞普金。这支部队调到科韦耳后,罗科索夫斯基的方面军便以普里皮亚特河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在南边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发动进攻不过几天,罗科索夫斯基的左翼部队在所属第6航空集团军的一千四百架飞机的掩护之下,于7月18日在宽大的正面上向西进攻,从三个渡场渡过布格河突入波兰,而且还突入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的左翼。苏军集中如此强大的部队发动进攻看来出乎德军意外。莫德尔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由于第1乌克兰方面军从南面向它进攻已全线吃紧,而且它还因莫德尔把担任预备队的那些装甲师调给了中央集团军群而失去了预备队。由波格丹诺夫指挥的苏军第2坦克集团军,当时在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投入战斗,向前推进,7月23日攻克了卢布林。
元首曾严禁第4装甲集团军向维斯拉河撤退。但是,当苏军第2坦克集团军于7月25日到达维斯拉河畔的丹布林,两天后又同波兰第1集团军会师,事态的发展使元首的命令成了一纸空文。由于苏军这几次进攻,维斯拉河东岸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已被切断,中央集团军群的右翼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罗科索夫斯基已经离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他指挥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战线,不再是一条被沼泽地带分开的漫长战线。驻守布勒斯特…科勃临地区的魏斯指挥的德军第2集团军三面受敌:南面有V·S·波波夫的第70集团军,东面有从普里皮亚特河开来的P·A·别洛夫的第61集团军,还有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北部西进的巴托夫的第65集团军和卢钦斯基的第28集团军。德军曾试图扼守布勒斯特…里托夫斯克,但在7月28日,这个企图失败了。暂由拉济耶夫斯基代替受伤的波格丹诺夫指挥的第2坦克集团军,向华沙进发,7月31日,抵达维斯拉河以东的普拉加地区。同日,巴格拉米扬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打到里加以西几英里的波罗的海沿岸,切断了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
7月20日,被任命为弗罗姆的后备军参谋长的斯陶芬贝格伯爵,企图在东普鲁士的腊斯登堡总部用炸弹炸死希特勒,尔后接管柏林政府,结果没有得逞。炸弹炸毁了临时用作会议室的营房,但是却没有炸死所要谋杀的人。施蒙特、科尔滕、勃兰特和一个速记员被炸死,在场的其他人受了轻伤。希特勒本人几乎没有受伤,幸免于难。随后开始清洗,不仅清洗密谋分子,而且还清洗所有了解这个密谋的人。德国陆军和参谋总部大遭其殃,许多在位和退役的高级军官或因确有牵连,或因涉嫌而被逮捕处决,有些人则以自杀逃避逮捕。惨死的有贝克、卡纳里斯、赫普纳、隆美尔、舒伦堡、弗罗姆、克鲁格、瓦格纳以及其他许多人。前参谋总长哈尔德同副参谋总长兼作战部长豪辛格以及作战组织部长施蒂夫一起被捕。清洗在最高统帅部和参谋总部内普遍进行,甚至连下级军官也被逮捕或撤职。后备军由希姆莱负责指挥,卡纳里斯的谍报局被撤销,其职能由希姆莱的党卫军组织履行,该组织从这时开始便负责处理除战术情报活动以外所有的情报活动。清洗带有打击报复的性质,不仅打击了指挥与参谋人员的任何反抗性,而且还打击了他们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军事法庭开庭审判涉嫌的高级军官,解除他们的军职,以便将他们交给“人民法庭”去审判。有些军事法庭成员与这件案子的牵连,几乎不少于由他们判决的人。
弗里斯纳显然对这个密谋本身一无所知。他谈到了他最初是怎么获悉7月20日那件不幸的事的。7月20日那天,金策尔(原先是东线外军处处长,当时是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接到斯陶芬贝格的电话,告诉他说,希特勒死了,贝克已接管了政府。这时他才知道这件事。弗里斯纳对这次密谋及其失败的反应,与大多数德国军民的反应一样,除了一些接近希特勒因而有机会直接了解他的古怪性格的高级司令官和政府官员以外,大多数德国人是坚决支持阿道夫·希特勒的。全国各地都对谋杀希特勒这一事件,表示愤怒和憎恨。正如后来德国所承认的,在密谋者中间有许多勇敢而正直的男男女女。但在1944年,甚至连怀疑希特勒的领导是否贤明可靠的那一部分人,也懂得国家的统一和纳粹政权的巩固,是抵挡将要涌到德国东部地区的那股赤色恐怖和野蛮兽行的巨大的洪流的唯一希望。他们对希特勒将支持到底。只是在他死去的时候,德国人才几乎一致地唾骂他。
从政治方面说,这次炸弹爆炸事件,向德国的盟友证实了它们早已清楚的事,那就是德国必败无疑。谋杀事件和随之而来的清洗,从根本上动摇了德国陆军。德国陆军领导层失去了德国公众和野战部队对它的极大尊重和信任。自从中央集团军群惨败以来,关于谋反的密谈早已广泛流传,而此刻人们不仅听到了这些传闻,而且信以为真。在陆军内部,军事领导人和国家社会主义督导官之间常常发生磨擦和互不信任的情况,因此后者更加密切注视指挥官们的行动。因他们自己人投寄的匿名揭发信致使指挥官下狱或者降为士兵的事例时常发生。最高统帅部和军事组织就这样被内部的倾轧损害着肌体,而且是在德军在法国已被击败,以及整个中央集团军解在东线濒于崩溃这样一个战争最危急的时刻。此外,希特勒还突然撤了蔡茨勒的职。虽然据人们所知,他与这次密谋事件毫无牵连,但他的上司却认为他应该对最高统帅部和参谋总部的罪行负责。前段时期,蔡茨勒生病,尔后又因失宠而离职。他让位给前机动部队总监古德里安。古德里安并不比蔡茨勒更胜任参谋总长的职务,不过希特勒已把参谋总长的职位降到一个办事员的水平,就是在总司令与各个集团军群司令官之间充当中间人和话务员。参谋总长再也没有丝毫的权威和自主权了。
古德里安到腊斯登堡发现,陆军总部的参谋总部各办公室几乎空无一人。蔡茨勒已经离去。豪辛格和施蒂夫被罢官。许多部门的负责人被盖世太保突然搞掉。陆军总部所属的一部分已从东普鲁士迁回到总部旧址柏林市郊措森。古德里安毫不畏缩,正象他的前任蔡茨勒一样,鼓起劲头开始干起来,尽管元首前不久绝对禁止他擅自发布任何命令。古德里安同莫德尔和弗里斯纳似乎很快就出现了分歧。弗里斯纳仍迫切要求撤出爱沙尼亚,莫德尔想将魏斯的第2集团军从布勒斯特地区撤出,并将预备队集中在维斯拉河的西岸,以便以攻为守地掩护他暴露的两翼。古德里安堕入了元首虚构的幻境,他扬言说,只要从罗马尼亚调二三个师,局势就可恢复。7月24日,希特勒命令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坚守阵地,并命令弗里斯纳与舍尔纳对调职务。舍尔纳是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官,而且还是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忠实信徒。为了安慰弗里斯纳,他被晋升为上将,并被调到一个所谓寂静而无战事的战区。
这时,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在华沙两边到维斯洛卡河口这一宽为一百三十英里的正面上,向西进发渡过维斯拉河。维斯拉河虽然是一条宽约二百码的大河,但有些地方水深至多六英尺,与苏军曾经渡过的国内许多河流相比,它只是一个小小的障碍。7月28、29两日,第1乌克兰方面军所属的戈尔多夫的第3近卫集团军、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和卡图科夫的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一抵达维斯拉河,便开始用五十吨的重型舟桥,以及十六吨普通较轻型的门桥渡河。起初,第1乌克兰方面军由于抵抗轻微而进展很快,在河西约二十五英里的纵深处建立了桥头堡。但在8月10日,巴尔克的第4装甲集团军得到从东南方向上的第1装甲集团军调来的三个装甲师的增援,便对这个桥头堡进行反击,将苏军击退好几英里,暂时控制了局势。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此时已感兵力不足。
北面的拉济耶夫斯基的第2坦克集团军,仍在华沙近郊普拉加,并正设法通过铁路桥进入华沙市内。这时华沙举行了8月1日起义。驻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对苏联存有戒心,它有理由怀疑苏联解放波兰的用心,因此它支持并指挥一个称作国民军的波兰爱国地下军。国内这支爱国的军队截获了第4装甲集团军发出的无线电报,了解到德军打算撤退到维斯拉河以西,之后,该军举行了起义,力图抢在苏军前面夺取华沙,以便赶走德军,并向苏联表明它才是苏联必须与之打交道的波兰真正军事、政治力量。正如苏联所报道的,这次起义安排在波兰流亡政府总理米科拉伊契克访问莫斯科期间,可能正是为了加强他在克里姆林宫谈判中的地位。苏联政府埋怨说,它在起义开始以后才得到达次起义的通知。这种埋怨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苏军最高统帅部本身早已空投了传单,鼓动被兰人民拿起武器反对德军,而且7月29日莫斯科电台也是这样号召华沙人民的,这也是事实。但是,苏联的意图却是,这样一种起义应该完全从属于共产党和苏联的利益而不能由一个得到英国支持的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流亡组织来指挥。这个组织象反对德国一样,也疯狂地反共、反苏,因为波兰人在过去的四年中,无沦在德国法西斯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