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





点的,但他在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前往莫斯科出席外长会议前不久会见他时,用米科拉伊契克自己的话说,他被弄得目瞪口呆,因为艾登告诉他说,除非波兰政府同意放弃前波兰的东部地区,否则很少有希望能使苏联恢复与波兰的关系或同意把治理解放了的波兰领土的权力委托给波兰流亡政府。据说米科拉伊契克回答说,放弃这片领土可能仅仅是俄国一系列要求的开端。这次外交部长会议上几乎没有讨论波兰问题,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赫尔当时不想卷进波兰问题,可是莫洛托夫态度很明朗:波兰问题应该由苏联来解决,虽然苏联可能也听听别人的意见。据艾登说,他从俄同一回国,就让外交部为他草拟一项调解波…苏分歧的计划草案。艾登说,外交部向他建议采用寇松线,不过利沃夫应归属波兰,并把东普鲁士、但泽和上西里西亚划给波兰,作为它丧失东部领土的补偿。 
  在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详尽地阐述了他们对成立与大西洋宪章有关的战后和平组织的建议。据一份美国历史学家评论,当时罗斯福和美国政府的愿望是高尚的,但不切合实际。英国的倾向则是随风倒。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对英美关于战后安全的观点泛泛地表示同意,同时又十分明确地阐述了他们的领土要求:保留1941年6月以前苏军占领的全部土地以及包括柯尼斯堡的东普鲁士部分地区。丘吉尔和罗斯福步调不一,特别是由于罗斯福似乎急于得到斯大林的善意和尊重。罗斯福向这位独裁者解释,因为美国有六百万至七百万波兰血统的美国人,他不想失掉他们的选票。所以他就波兰问题做出任何坚定的决定的时机还不成熟。这样,在罗斯福缺席的情况下,波兰问题暂时就交给了丘吉尔和斯大林,斯大林表示只要把部分东普鲁士给他,他就满足于寇松线或1939年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线作为补偿,波兰人应得到奥得河以东的德国领土。丘吉尔同意将这项建议推荐给在伦敦的波兰人,他甚至进一步说,他认为波兰人对两度拯救了波兰的欧洲大国有义务同意掉换领土,并接受保卫奥得河天险的义务以防止德国再对俄国进行侵略。 
  可是这种冠冕堂皇的言辞未能轻易说服在伦敦的波兰人,英国政府对他们粗暴地施加压力,丘吉尔告诉米科拉伊契克说,大不列颠和美国不会为波兰边界问题去同苏联作战。这时罗斯福故意回避。斯大林暗示只要清除他不满意的分子,他可以与伦敦的波兰人修复外交关系,可是3月3日斯大林告诉哈里曼,波兰一旦解放,一个不是伦敦波兰人的政府将早已在波兰国内出现。 
  1944年6月7日至14日,即诺曼底登陆刚开始时,米科拉伊契克在华盛顿会见了罗斯福,总统进行安抚但又不作任何保证,他把斯大林描绘成“一个现实主义者,但决不是一个帝国主义分子”,他劝导波兰人同俄国达成谅解,因为“英美无意与俄国打仗”。罗斯福建议米科拉伊契克去拜访斯大林,7月17日总统给莫斯科提出请求说,波兰总理应受到接见。罗斯福发出的措词谦恭的电报,以及丘吉尔紧接着于三天以后发出的电报,向莫斯科表明了英美的观点,即波兰的命运在斯大林的手中。斯大林立即做出了反应。第二天,即7月21日,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改组为民族解放委员会,由贝鲁特任主席,四天以后宣布卢布林为波兰首都;苏联政府赶紧签订一项协定,根据这项协定,这个傀儡委员会将治理解放了的波兰领土,这一切都是在米科拉伊契克奔赴莫斯科途中进行的。米科拉伊契克在莫斯科停留期间,华沙起义爆发了。由于斯大林坚持米科拉伊契克必须与卢布林政府打交道,所以从8月6日起,在莫斯科开始了与波兰共产党人的会谈。这些会谈没能达成任何形式的协议。 
  后来在1944年10月当丘吉尔和艾登在莫斯科时,米科拉伊契克以及他的两位斯大林能接受的同事也应邀参加了他们的会谈。在西方政治家的眼里,斯大林当时成了乔大叔;丘吉尔表现出了菲斯所说的出乎寻常的乐观主义态度,他支持苏联的建议。照米科拉伊契克的说法,这不是因为苏联强大而是因为苏联正确。但是米科拉伊契克既不同意接受寇松线,也不同意根据斯大林提出的条件实现伦敦波兰流亡政府与卢布林政府的联合,他还一再毫不动摇地据理力争,说即使波兰放弃东部领土,莫斯科仍旧不会保证它的独立。俄国和波兰双方都要求得到利沃夫。在所有的这些谈判中,只有斯大林和米科拉伊契克表现出现实主义,并真正了解所涉及的问题。丘吉尔尽管有种种良好的意图,可惜他是个多余的人。 
  一回到伦敦,米科拉伊契克便就战后波兰问题向丘吉尔与罗斯福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要害的问题是大不列颠和美国是否有意确保新波兰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罗斯福用一种彬彬有礼的语气作了答复,但未作任何许诺,因为他认为确保波兰边界的责任,应在新的战后安全组织成立后由它承担。丘吉尔愿意作出所要求的保证,但必须与苏联联合作出保证。按照米科拉伊契克的观点,这种保证是为了确保波兰安全不受苏联侵犯,所以英国的答复是毫无价值的。接着,米科拉伊契克辞职了。1944年12月31日,斯大林不顾罗斯福竭力劝阻,承认卢布林委员会为波兰临时政府。过不多久,事情变得很清楚了:斯大林的意图是在牺牲德国利益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张波兰的领土,把它的西部边界定在奥得河以及西尼斯河一线,而不是东尼斯河一线。 
  当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于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晤时,他们没有就波兰问题作出进一步的决定。这三位与会者都已公开保证过,关于波兰边界问题的讨论,波兰政府应参与磋商,而最后解决要待战后的和会来决定。然而,美英政府的观察员未获准进入波兰,事实上斯大林没有受到任何约束。 
  1945年4月,罗斯福逝世不久,苏联副外长维辛斯基暗示说,苏联即将与华沙的波兰人签订一项互助条约。美英提出抗议,并要求延迟签订,但苏联一概置之不理,而于4月22日签订了该条约。当时苏联政府打算把但泽、西里西亚和西至西尼斯河的德国领土移交给华沙政府,其借口是波兰人正代表苏联治理德国的部分苏占区。 
  在大战年月里,丘吉尔对斯大林、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态度决非始终一贯而是变化很大的。战争初期,他根据简单的逻辑认为希特勒的敌人就是英国的朋友,丢掉了一切关于与共产主义结盟是否明智的顾虑。他与苏联的交往以及当时的观点似乎都带有乐观主义和同志式信赖的色彩。1943年8月,丘吉尔对哈里曼说,展望前景,将有腥风血雨。他认为斯大林是个不近人情的人,跟他打交道会有严重的麻烦。然而在这种阴郁的现实主义病症的发作中,丘吉尔似乎过分夸张地强调了在与斯大林打交道的他个人品格所起的作用。甚至直到1944年秋,丘吉尔还带着几分得意的神情说过,与斯大林会谈时气氛如何诚挚,他甚至进一步说到,他相信斯大林并不是一个能够随心所欲的人,说他相信这个独裁者容易受到党和军方极端分子的巨大压力。这一看法,本身就说明丘吉尔对斯大林的思想和他的政府的性质缺乏认识。可是1945年初,甚至在战争结束之前,丘吉尔给在旧金山的艾登的一封电报中注意到了俄国向易北河推进时所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并竭力敦促美国人在与克里姆林宫打交道时应采取强硬的态度,除非能就解决波兰问题,以及苏联在巴尔干和中欧的占领政策中从莫斯科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这种真知灼见已迟了四年,在美国根本无人理会。 
  苏联政府以一张人身安全保证书为诱饵,将隐藏的波兰地下军的领导人骗出来,只是为了把他们逮捕起来,并判处长期监禁。1945年5月,杜鲁门总统派霍普金斯去见斯大林,想解决棘手的波兰问题,争取释放被捕的波兰人。两个目的他一个都没有达到。7月5日,英国应杜鲁门的要求宣布承认新的波兰临时政府,这实际上是前卢布林共产党人傀儡政权,过后不久,英国撤销对伦敦波兰流亡政府的承认。新波兰和它的政府完全在斯大林的掌握之中了。 
  波兰是这样,中欧和东欧的其它地方也是这样。贝奈斯,一个乐观主义的亲俄分子,不顾艾登的忠告,于1943年12月赴莫斯科去签订苏捷条约。他的内阁的五分之一的职位要让给经莫斯科训练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人,贝奈斯就这样让这种有朝一日要毁掉马萨里克和自由捷克斯洛伐克的分子进入内阁。可是,当时贝奈斯还告诉在莫斯科的哈里曼说,他十分满意,苏联的意图可以信赖。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一再向他保证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决不会干涉捷克斯洛伐克的内政。 
  1944年8月对罗马尼亚的侵占蹂躏,已经描述过了。当年4月,莫洛托夫在广播中还保证说,苏联无意干涉罗马尼亚内政,可是在根据罗马尼亚国王的命令,逮捕了安东奈斯库以后,共产党人开始策划和煽动反对温和而又无能的萨纳捷斯库政府。这种煽动是由莫斯科通过安娜·波克尔和共产党人的全国民主阵线一手导演的。萨纳捷斯库政府让位于勒德斯库领导的联合政府,但是莫斯科也无意让这个政府生存下去。罗马尼亚因赔款而被弄得贫困不堪,驻布加勒斯特的盟军管制委员会苏方主席维诺格拉多夫,事先未与英、美同僚商量就对罗马尼亚政府发号施令。3月6日,维辛斯基访问布加勒斯特并在一场激烈的争吵后解放了勒德斯库政府,由格罗查为首的政府来取代它,这是一个华盛顿和伦敦拒不承认的事实上的政府。 
  在保加利亚和匈牙利,政局的演变也大同小异。美英代表是盟军管制委员会的成员,但是根本没有实权,没有人向他们反映情况,也没有人找他们磋商问题。南斯拉夫由于莫斯科训练的铁托的游击队的参加而幸免于苏联占领,据信铁托是坚定地站在苏联阵营一方的。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苏军占领时故意把西方的代表排斥在外。只有在希腊,人民的自由才没有被剥夺,而这完全是因为有英国军队存在的缘故。 
  美国总统的参谋长莱希海军上将同意约瑟夫·戴维斯对丘吉尔的评价,当时他把丘吉尔描绘成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不过首先是一个伟大的英国人,他首先关注的是英国在欧洲的地位,而不是维护和平。霍普金斯也是从英俄争夺权力的角度来向杜鲁门解释丘吉尔的行动的。历史将对这两种判断都提出疑问。没人可以怀疑丘吉尔是一个伟人。他的伟大首先表现在及早认清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危险,以及他以充沛的精力和卓越的才能指挥了英国的抗战。然而1940年他接过政府权力的时候,他的国家仍是资源十分丰富、独立自主的,可是到1945年,他却使它变得贫穷困顿,不得不受美国的保护了。英国在船只和收入方面的损失十分惨重,到1945年,英联邦,特别是联合王国,在经济上已经十分依赖美国的援助和贸易了。然而大不列颠作为一个世界和欧洲强国的突然衰落不能仅仅用财富和资源的损失来解释,因为1945年英国在军事上和潜力上仍十分强大,英国在经济上的损失与苏联相比,也只不过是个零头。苏联在战争年代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物资援助。 
  苏德战争一爆发,丘吉尔和他的联合政府即同苏联结成联盟,在当时情况下,他们也没有其它的选择余地。可是丘吉尔有一个简单化了的目的,即打败希特勒德国。他不允许其它的因素来干扰他的谋略。由于这一压倒一切的使命,加以害怕苏联退出战争,丘吉尔对斯大林加给他的中伤和侮辱,几乎是不加斥责地接受了下来。后来他发现别人用近乎讹诈的策略来逼迫自己。他同斯大林不同,没能在这场斗争的最初日子里就设想战后结果,以便力争不仅赢得战争还要赢得战后的和平。据说反布尔什维克的死硬分子丘吉尔竭力抑制自己的种种疑虑,为了更好地进行这场战争而强使自己与苏联合作。这可能是事实。但是他的著作表明,至少是在战争的最初几年里,他对共产主义的性质、苏联的愿望和手段了解不多,在与莫斯科的交往中,甚至迟至1944年,他有时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信任,而以往的经验和事件证明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 
  英国、自由世界和苏联都大大仰仗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因为没有美国的干预,这场战争可能要拖上几十年。就英国而论。美国干预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