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





  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预计要从巴拉努夫桥头堡向前推进,消灭凯尔采的敌人,在十二天内赶到拉多姆斯科…琴斯托霍瓦…梅胡夫一线。然后向西里西亚的首府布雷斯劳推进。从巴拉努夫桥头堡向内陆的突进是在一个十九英里宽的狭窄正面上实施的,使用了六个突破炮兵师、三个集团军: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科罗捷耶夫的第52集团军和扎多夫的第5近卫集团军。古谢夫的第21和科罗夫尼科夫的第59集团军、雷巴尔科的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列柳申科的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将担任第二梯队。其两翼将实施辅助进攻,北翼由戈尔多夫的第3近卫集团军和戈罗江斯基的第6集团军从施得沃维次和奥斯特鲁韦克以北发动进攻以支援对拉多姆的进攻,南翼则由库罗奇金的第60集团军和彼得罗夫的第4乌克兰方面军指挥的莫斯卡连科第38集团军向南面的克拉科夫实施进攻。其间,在华沙东北方的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将向西北出击,并在肃清维斯拉河右岸的敌军、攻下马利英堡之后,近逼波罗的海沿岸的但泽,这样就可切断东普鲁士与德国的其余部分的联系,同时为朱可夫的右翼提供一些掩护。 
  尽管自12月初苏联发动攻势的准备工作业已就绪,但苏军仍按兵不动。德军方面错误地认为这是故意拖延,因为克里姆林宫企图给西方大国施加压力,要他们承认卢布林波兰政府。事实上那年冬天姗姗来迟,苏军最高统帅部不愿在深深的泥淖中发动攻势,因为这会使他们无法发挥装甲和机械化的优势。另外使用火炮和空中力量也需要良好的能见度。早在12月14日斯大林就告诉哈里曼说,他在等待连续的好天气,以便采取重要行动,事实上德军一方也知道苏军早已准备就绪,正在等待晴朗的霜冻天气。当时德军的作战日记上对此也有所记载。 
  1月6日丘吉尔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私人电报,问及1月间是否能指望苏军对维斯拉河再次发动攻势,用丘吉尔的话说,阿登地区的战事“十分吃紧”。斯大林在1月7日给丘吉尔的答复中解释说,他正在等待天气转好并允诺不迟于1月的下半月就发动攻势。由于曾把日期临时定在1月15日至20日,所以他所作的许诺只是他原先已经作了的安排。尽管丘吉尔忘记了斯大林在华沙起义时的寸步不让以及苏联在战争结束阶段所耍的两面手法,但后来他还提到过这件事情并把斯大林令人激动的答复(他所称的)说成是他能与莫斯科迅速办成事情的一个例子,但苏联的真实意图至今捉摸不定。斯大林事实上把进攻的日子提前了,他这样做可能是真心支援西方盟友。另一方面,他这样做也许可能是为自身利益打算,想在德国战略预备队再次东进对付苏军之前就给予打击。还有各种疑问至今仍不得其解。斯大林有时一日数次通过高频无线电话与他的方面军司令员保持个人联系。但他始终没有通知科涅夫进攻日期已经改变,直到1月9日当安东诺夫通过无线电话命令第1乌克兰方面军于1月12日开始进攻,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于1月14日开始进攻时才通知他。两天的延误至今仍使人大惑不解,也不符合当时苏军实施较大规模作战的常规。可是在查考了苏联的欧洲部分和西伯利亚西部1月头十天的气象日记,这事就显出端倪来了。1月6日以前天气温暖潮湿,前景难以捉摸。1月7日和8日,里海以北的大片区域内有高气压开始形成并逐渐向北移动,进入俄国中部。1月8日有确切的迹象表明,俄国西部和波兰会有寒冷和恶劣的气候,但是1月9日前还不可能完全确定。1月10日被德国人俘获的战俘说,攻势将在1月11日至16日发动。 
  1月12日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开始从巴拉努夫桥头堡向格雷泽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发动进攻,进攻部队以突然袭击占领了巴格努夫桥头堡四周的德军前方支撑点。上午十时,开始炮火准备,差不多持续两个小时,其间德军的控制与通信系统损坏了。上午十一时四十七分炮火延伸,强击营(有的是惩罚部队)在坦克和复式弹幕射击的掩护下向冯·埃德尔斯海姆的第48装甲军的三个步兵师和雷克纳格尔的第42军的四个步兵师发动进攻。因为他们受到希特勒命令的约束,同时又受到压倒一切的猛烈炮火的压制,谁也无法调动前方的部队。奉希特勒特急命令而调至靠近前线的第24装甲军的部分部队也被卷入战斗并被炮火所击溃;甚至科涅夫事后都认为,在元首的新的体制的控制下,德军的战术防御已进入绝境。恶劣的天气使苏联空军实施战术支援时,只能出动几百架次,但到第一天傍晚,第一梯队的各集团军向纵深突破达十二英里。可是第二天德军加强了抵抗,尤其是在凯尔采…赫美耳尼克一带,苏军进攻的速度放慢了。因而科涅夫命令其第二梯队中的科罗夫尼科夫的第59集团军和一个坦克军投入战斗向南朝克拉科夫突击。1月14日进展又迅速了。第二天内林的第24装甲军终被击溃,苏军进入了开阔地域,四天挺进了六十余英里。德军的通信系统全部损坏,部队溃不成军。部分被围困的德军第42军企图撤退,但军部遭到苏军坦克部队的进攻,雷克纳格尔军长被击毙。这时,德军防御阵地上突破口的肩部已被苏军占领。好天气大大改善了飞行条件,苏空军每天出动的飞机从三百架次增加到一千七百架次。1月17日苏军渡过了瓦尔塔河,六天以后苏军在一条一百六十英里的正面上突破纵深一百英里。 
  希特勒仍在齐根贝格指挥阿登战役并想发动一次突入阿尔萨斯的进攻,他对挽救局势根本无能为力。但是1月15日,他又重新采用他的拆东墙补西墙的老战略。这往往造成两个防区都缺少兵力,而预备队则放在铁路侧轨上被撇在一边。希特勒不听古德里安的劝告,命令冯·绍肯的大德意志装甲军从东普鲁士的中央集团军群赶往罗兹去加强已经被科涅夫攻占了的凯尔采的防御。当绍肯在罗兹下火车时,该城已遭受炮火轰击,他能够杀开一条血路与内林第24装甲军会合还算是幸运的。 
  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在科涅夫发动攻势后两天,1月14日从普瓦维和马格努舍夫两个桥头堡发动进攻。根据苏联的说法,正面仅为十五英里、纵深为七英里的小小的马格努舍夫桥头堡在进攻的那天容纳了不下于四十万的兵员,一千七百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不过当时苏军的前线指挥官几乎无需为隐蔽他们的行动和企图而操心。这里起初和南方一样,飞行气象条件很坏,全靠火炮和坦克实施火力支援。经过比较短暂的炮火准备之后,前方营就对布洛克的第56装甲军和哈特曼的第8军发起进攻,这两个军都隶属于仅由七个步兵师和华沙卫戍部队组成的冯·吕特维茨的德军第9集团军。苏军立即取得了胜利,这两个军均被击溃,担任第9集团军预备队的亨里齐的第40装甲军的两个师也同遭厄运。1月15日苏军强渡皮利察河,拉多姆于1月16日失陷。天刚放晴,支援朱可夫的第16航空集团军使出动了三千四百架次,据报道德国空军只出动了四十二架次。在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右翼,华沙受到南北两翼步步紧缩的包围,进攻的主力是由波格丹诺夫的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和别洛夫的第61集团军组成的南路部队。负有封锁通往波兹南通道任务的弗里斯的第46装甲军被迫从华沙地域西撤,以躲避苏军的钳形攻势。但是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从南部施加的压力极大,第46装甲军被迫往北撤过维斯拉河,从而使通往波兹南和奥得河的轴线处于暴露的状态。至1月17日德军撤离元首选定的华沙要塞,随即由波兰第1集团军占领了这个城市。 
  1月16日,希特勒返回柏林,前此他已命令泽普·迪特里希的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从阿登地域东撤。A集团军群的覆没和中央集团军群处于困境以及由此给数千万德国人造成的可怕后果,这些情况都不足以阻止希特勒把从阿登撤退下来的大部分部队都调往匈牙利去保护油田和炼油厂。违反他的命令撤离华沙使他怒火中烧,以后的几天里他都一直忙于调查和命令逮捕那些看来负有罪责的参谋军官。1月16日哈佩被撤掉了A集团军群的指挥职务而由元首的宠信人物、北方集团军群的舍尔纳接替,舍尔纳的位子由奥地利人伦杜利克接替。吕特维茨也不得不去职。可是舍尔纳仍无力挽回败局。他从希姆莱的后备军得到的增援只不过是几个缺乏训练和装备不足的人民步兵师、军事院校的教职员和学员、警察和党卫军。其间第1乌克兰方面军和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部队向西涌去,昼夜兼程地追击德军,坦克成大纵队沿着公路浩浩荡荡地行进,一路上只遇到微不足道的抵抗。苏军部队在渡过奥得河能立功受奖的诺言的激励下,于1月19日,即攻势发动后仅七天就越过了布雷斯劳以东的1938年波兰…西里西亚边界。在接近奥得河时简直成了一场赛跑。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残部被抛在后面数英里之遥,一个大包围圈缓慢地向奥得河畔的格沃古夫西移。只有没有实施近距离交战的舒尔茨的第17集团军勉强维持了表面上的有秩序的撤退。他们在1月19日丢弃了克拉科夫,退守西里西亚东南方的奥得河上游。 
  在东普鲁士指挥中央集团军群的赖因哈特的处境也是岌岌可危。他负责指挥第3装甲集团军,第4和第2集团军。同时他还得到一支据信人数达到二十万的成分混杂的德国武装警察、人民冲锋队队伍的支援。赖因哈特曾徒劳地力促希特勒批准撤离库尔兰并撤回第4集团军。第4集团军的防线在东南方苏伐乌基与奥古斯图夫向前突出然后延伸到列特岑附近的马祖里湖畔。苏军具有机动性和兵力上的优势,能从北部和南部发动进攻(马祖里湖被夹在中间),分两路大军向柯尼斯堡与马利英堡实施钳形运动,旨在包围整个东普鲁士。苏联方面军有充足的装备,还有强大的坦克和炮兵部队,但是伤亡严重,造成了惯常的步兵兵员不足。此时,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得到了十二万名补充兵员,可是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由苏联国内增援机构输送的。近四万名是重返岗位的伤病员,二万名是后方和供应部门裁减下来的编余人员。一万名是从德军手中夺回的苏联俘虏,五万三千名是应征入伍者,主要是被强行征召的波兰人、乌克兰人和波罗的海人。 
  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将从纳雷夫桥头堡向北进攻,用四个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和另一个预备集团军向基本上处于正北方向在姆瓦瓦、德意志…埃劳、奥斯特鲁达和马利英堡的魏斯的第2集团军实施主突。另外两个苏军集团军和一个坦克军将向西北方向的托龙尼的波美拉尼亚实施辅助突击。再往北,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将向西攻入东普鲁士,消灭劳斯指挥的第3装甲集团军,沿着通往柯尼斯堡的普雷格尔河一线运动,孤立梅默尔的德军。四个集团军和两个坦克军将用在进攻的主要地段上。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的别洛博罗多夫的第43集团军将渡过涅曼河发动进攻,支援北翼。为这场攻势提供了五条弹药供应线,其中两条预定在战斗打响的第一天使用。 
  罗科索夫斯基的攻势于1月14日在大雪纷飞中开始,能见度很低,仅能看清二百码以内的物体,前方营的进攻十分顺利以致取消了炮击计划。在最初的几小时内只有轻微的抵抗,可是逐渐地开始了连级和营级的反冲击,德军开始竭尽全力拼死地战斗。1月15日赖因哈特把他的集团军群的预备队,第7装甲师以及大德意志装甲护卫师都投入战斗,致使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遭受损失和受挫延搁。但是,正是在这个关头,希特勒从赖因哈特处调走了绍肯指挥的大德意志装甲军,通过铁路把该军运往驻罗兹的A集团军群以阻挡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在更南边的进攻。当罗科索夫斯基投入另外两个坦克军进攻赖因哈特时,德军的战线又开始移动了。那天晴空万里,韦尔希宁的第4航空集团军出动飞机二千五百架次。由希特勒指定为要塞的姆瓦瓦和莫德林被攻克了。至1月19日,罗科索夫斯基已经突破了宽达七十英里的正面,突入纵深四十英里。同一天,苏军部队从南部的内登堡附近越过了1938年东普鲁士边界。德军第2集团军在苏军来到之前就放弃了仓库和辎重撤退了,沿途敷设了地雷。坦能堡在1月21日被占领,德军在撤退前把兴登堡及其夫人的遗骸迁走并毁掉了那座大纪念碑。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已经向正西方运动,进入了东普鲁士到达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