鹂语记.鹂语记:话唠太子妃 作者:七和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9-25正文完结)
杨夫人想了半天,自我安慰,估计是侯爷官面儿上的事,跟自己没关系,一边就慢慢的扶着谢妈妈的手,回自己的荣安堂去了。
刚走进院子,正在台阶跟前与谢妈妈说:“这两缸睡莲是新抬来的不是?这些奴才越发不经心了,两缸都是白的,竟就不知道多添一两个颜色。”
谢妈妈还没来得及答话,就听到院子外头一个小丫头跑进来,一脸惊慌:“夫人夫人,侯爷厥过去了!”
杨夫人霍然转身:“怎么回事?侯爷在哪里?”
“外头、外头小厮元宝进来禀的,奴婢在前头门口当值,就跑进来回夫人,元宝说,已经打发人去请胡太医了,因太医没到,不敢挪动,现就放在正厅里头。”那小丫头口角还算剪断,虽说惊慌,却还是说的清楚。
杨夫人忙赶到前头正厅去,谢妈妈忙招呼了几个丫鬟跟上,一群人急急的就赶了过去。
正厅里一片忙乱,武安侯府的外院大管事韩五爷在那里伺候着,见杨夫人赶过来,忙过去见礼,回道:“原是勤政殿掌宫内相秦老爷奉了圣上口谕,侯爷便过来恭听圣上口谕,侯爷口谕还没听完,一口气上不来,就厥过去了,秦老爷也没法,小的留不住,秦老爷已经回宫缴旨去了。”
杨夫人听的心中一紧:“那圣上的口谕,到底是怎么的?竟叫侯爷……”
侯爷气成这样,气的厥过去,当然不是小事,杨夫人也有些紧张,那韩五踌躇了一下,才小声回道:“小的也不懂那样文绉绉的话,只听了大概意思,圣上说夫人辖制太子妃娘娘,意图以后宫干政,命侯爷严加管教。”
啊!
杨夫人也差点晕过去。
居然……居然是真的,太子妃居然真的敢破着名声不要?她怎么敢?她怎么敢?
杨夫人简直不敢相信,眼睛发直,脸色发白,为什么?为什么太子妃竟敢真的背上这样不孝的名声?
韩五爷家里三代伺候武安侯,一家子什么事都落在他眼里过,当然知道如今武安侯府虽然还有武安侯和夫人,但世子爷早就大权在握,谁也动摇不了了。当然也很清楚世子爷和夫人之间的敌对立场。
当然,也有自己的选择,尤其是,如今可是世子夫人当家呢。
韩五爷又加了一句:“圣上的口谕还说,如今瞧在太子妃娘娘的脸面上,就不下旨申饬夫人了,只是……”
韩五爷压低了声音:“小的刚才伺候秦老爷喝茶,秦老爷看在侯爷的脸面上多说了两句,说是太子爷知道了,十分恼怒,说既然侯夫人这样惦记女儿女婿,不如索性叫七姑老爷辞了官回来伺候您。皇上的意思则是说,若是真回了帝都,叫外头人看见,可不就真成了太子妃娘娘后宫干政了?便吩咐,为着娘娘清誉,今后,七姑老爷还是不要回帝都来了。”
杨夫人嘴唇颤抖,哪里还说的出一句话来!
呆立了片刻,杨夫人扑到侯爷榻边,放声嚎哭:“侯爷啊……你可不能有事啊……”
第121章
121
没等杨夫人嚎多久;太医院胡太医就被请了来;很快陈熙华、曾氏,以及陈旭垣的其他几个儿子儿媳也都赶了回来。
陈熙华接到家里的报告就知道有变故;没有急着回家;只是在里头打听;待听得详细缘由;不由的怒火中烧,回家一看;杨夫人还趴在陈旭垣床边嚎哭;不由更是心头火起,毫不客气的吩咐道:“夫人的丫鬟都哪里去了!即刻把夫人扶回房去;父亲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怎么经得住这样的拉扯!”
谢妈妈平日里也算是个能说会道敢说话的;可是面对这位武安侯世子,竟然一时间也不敢说话了,只是看着脚下不动。
陈熙华哪里还有心情如往日一般与杨氏一系打官司,一挥手:“来人,把夫人扶回去,连服侍夫人的婆子丫鬟都送过去。”
曾氏自然明白,打发上来的都是粗壮有力的婆子,杨夫人拉着不肯放:“我要守着侯爷,谁敢来拉扯我!你们这些混账奴才,看清楚我是谁,敢犯上不成?侯爷您快醒醒啊,我就要给人作践死了啊……”
陈熙华听的火冒,没等她嚎哭完,直接道:“堵嘴!”
然后冷冷的道:“夫人之故,致父亲气急昏迷,夫人应好生反省,容后处置!”
命人拖回荣安堂去了。
在场众人噤若寒蝉,只有武安侯与杨夫人的亲生子陈三老爷鼓起勇气开口道:“大哥,到底是母亲……”
“她是继母!”陈熙华一口截断:“继母伺候父亲若是有功,我自该孝敬,但如今继母害的父亲昏迷,今儿我的话摆在这里,父亲若是能醒,这件事由父亲处置,若是父亲竟就……”
他冷冷的环视一圈,目光仿若有实质一般叫人畏惧:“我定要为父亲讨个公道,治她一个谋害夫君之罪!”
武安侯世子威仪凛然,此话掷地有声,杨夫人的亲子陈三老爷、陈五老爷一时间竟然都不敢说话了。
好一会儿,陈三老爷才跺跺脚,对自己的妻子吩咐道:“你去母亲屋里伺候,母亲想必忧心父亲,你多劝慰着。”
陈三婶娘偷偷看看陈熙华和曾氏的脸色,见他们并没有出声反对,忙点点头,贴着墙根儿走出去了。
陈熙华负手而立,只看着胡太医诊治。
那胡太医不愧是太医院医正,这些豪门内部秘辛简直见的多了,不管一家子闹的有厉害,也能当自己老眼昏花,完全看不见似的。
更何况陈熙华在武安侯府说话是算数的,几句话就能镇住场子,根本就不够看嘛。
所以胡太医安安稳稳的诊治着,用了银针,才对陈熙华道:“世子爷,侯爷这是急怒攻心,痰迷心窍所致,醒大约是能醒的,只是……”
陈熙华脸色顿时黯然,这十年来,陈旭垣但凡有些毛病,向来是由胡太医诊治的,陈熙华也是很熟悉了,胡太医若是有把握的时候,绝不会如此吞吞吐吐。
陈熙华只得道:“胡大人但说无妨。”
胡太医道:“侯爷这两年本就有些不好,尤其思虑多了,晚间不能入睡,则气血不生,着实亏了起来。本就应以少思少虑,心境平和为要,前日在下才提议侯爷出京修养,也是这个缘故,如今反大喜大怒,正是最犯忌讳的。”
胡太医自不敢断言好得了或是好不了,陈熙华何等人物,心里也是有几分明白了,只得叹气道:“还要请胡大人多费心才是。回头父亲好了,我亲到府上道谢。”
胡太医忙逊谢:“不敢当,在下自当尽力。”
在这个时候,榻前服侍的丫鬟惊喜的叫道:“侯爷醒了!”
在场众人不约而同松了一口气,陈熙华连忙到榻边伺候,陈旭垣看起来容色衰败,双眼无神,气息微弱,陈熙华痛彻心扉,一向果决的武安侯世子此时竟也有些六神无主起来。
厅里只听到几个儿子媳妇一叠声问侯爷怎么着的声音,陈旭垣却一直没有说话。
胡太医道:“好了,现在可以慢些儿把侯爷移到房里去了。”
陈旭垣开口说话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了,房间也安顿好了,众人都在屋里等着,陈旭垣终于开口道:“你们都去歇着吧,老大留在这里。”
陈旭垣的声音有点模糊不清,但好歹还是听得明白,不管陈三老爷、陈四老爷、陈五老爷有多少不情愿,可是如今面对的是强势的大哥,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陈熙华应了,回头给曾氏使了个眼色,曾氏自然下去安排。
陈旭垣醒过来的时候其实已经听到了胡太医说的话了,这许久没有动静,只是想的比较多,武安侯府如今是要交给大儿子了,这个毋庸置疑。
别的儿子也自然都是交给大儿子的,大儿子是个宽厚懂事的,他很放心,唯一不放心的是他的妻子杨氏。
尤其是今后自己不在了,无人辖制,她就是老封君,孝道之下,陈熙华再能干也难免束手束脚。
若是些小节倒也罢了,怕的就是为武安侯府惹来祸事。
陈旭垣一向就很清楚,这个妻子有个好处,伺候他是好的,小意体贴,颇合他的心意,又放得□段,不是其他贵女的高贵骄傲可比的,尤其是与原配发妻比,更为明显。
可是她的不好处,陈旭垣也是心知肚明,最要紧的一条,不懂事。
以前不过是自己家里闹一闹,无非算是家事纠纷,大儿子大闺女懂事肯容让,侯爷陈旭垣也就当聋子瞎子的过去了,横竖清官难断家务事,只要有人肯让一让,不会闹的不可开交,也就罢了。
这些年来,也只有因着嫡长子陈熙华的子嗣,陈熙华再不肯让,陈旭垣才料理过家务事,当然,他料理的也简单,多年来,都是陈熙华让着继母,他也看在眼里,所以这一次陈熙华不肯让了,他就当着陈熙华的面给老婆一耳光,叫她:“你少管华哥儿屋里的事!”
两回,两巴掌,事情就算解决了,陈熙华依然是孝顺懂事的大儿子,这武安侯府也还安静平和。
可是,这一回……太子妃……
太子妃不肯让的时候,可不是自己给老婆一耳光能解决的事啊。
而更为严重的是,自己在的时候,她就敢在外头如此,那想到今后,没了辖制,不知道又要惹出什么祸事来,那等不懂事不知轻重的人,或许一个无知,就能致武安侯府百年基业坍塌。
陈旭垣强撑着与陈熙华密谈,他要给武安侯府铺平道路,同时,也要给陪伴了自己二十年的妻子安排一条道路,希望在没有自己之后,她也能安稳的过下去。
尤其是这前五年,陈熙华刚刚接手武安侯府,须得少有阻碍才好。
所以陈旭垣张口就说:“我明日就上表让爵,待我去后就分家,侯府就交给你了……”
陈熙华泪如雨下,只是他到底心智坚强,知道这个时候不是推让的时候,只得强忍悲痛,与父亲谈话。
这场谈话断断续续谈到了半夜,外头的人自然个个等得心急如焚,固然也有些是因为担忧老父的缘故,但其他各种说不清道不明更不敢说的想法反而更多,都紧张的了不得。
直到这个时候,突然听得外头一阵喧闹,然后一身红衣的陈九姑奶奶陈熙晴冲了进来,谁也拦不住。
陈熙晴一身风尘仆仆,大约是在外头去了,刚刚才得了消息回帝都,连衣服也来不及换,先回家来了。
陈熙晴从小得父亲宠爱,父女感情极好,直扑了进去,扑到陈旭垣的床边,泪流满面:“爹爹,呜呜,爹爹……”
陈旭垣对着这个小女儿,就是个标准的慈父,摸她的头,笑道:“爹爹没事,别怕。”
又对陈熙华说:“你去吧,让我和晴丫头说说话。”
陈熙华劝道:“父亲身子还没大好,不宜劳神。”见陈旭垣坚持,只得跟陈熙晴说:“多劝着爹爹歇着。”
陈熙晴哽咽的点头。
陈旭垣怜惜的看着女儿红肿的眼睛,有点怅然的说:“晴儿,有些事,爹爹也该跟你说了……”
武安侯府愁云惨淡,太子妃闻讯也忙派了太医前来伺候侯爷,并赏了大批珍贵药材,过了两日,还亲自出宫,前往武安侯府探望。
只是虽说做出如此场面来,虽然杨氏夫人是个笑话,也虽然皇上赞了太子妃,但太子妃金尊玉贵,不认老外祖母的流言依然有点影影绰绰。
不过这一次,因为选择的对象实在是说服力欠佳,且不少贵妇人都对太子妃娘娘抱有同情:这种当着许多人的面,跟你说,你给我开个后门吧这种事,就是想办也不敢给办啊。
还不得不去皇上跟前请罪。
而且,这个流言只流传了一天的时间,帝都就流传开了一个更加热闹,更加八卦,也比太子妃眼高于顶这样的传言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流言。
有这样热闹无比又是特别叫人激动的八卦,谁还记得太子妃那一点儿和继外祖母的龃龉?
五皇子生母、宫中的禧妃娘娘的嫡亲妹子,工部尚书李维元家的三少奶奶与人私通,前年生的那个儿子,还不知道是不是夫家的骨肉呢!
听说啊,奸夫还是个和尚呢!
第122章
122
李家少奶奶与和尚私通的流言甚嚣尘上;不过哪个朝代;不管什么阶级,大家最爱谈论的绯闻永远都是桃色!
一时间热闹非凡;越是阶层低些的;越是见了面就挤眉弄眼的问:“你可听说了?李家的三少奶奶和一个和尚私通好几年了!”
“哎哟;你还没我知道的多呢;我姨母家的二闺女的小姑子的夫家表妹就在李家老太太屋里当差呢!听说那和尚长的俊的很,比起李家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