鹂语记.鹂语记:话唠太子妃 作者:七和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9-25正文完结)
萧弘澄笑道:“但是有一点,如今的晋王,年近四十,只有一个儿子,却于去年,打猎的时候不慎落下山崖没了。如今宗室里,盯着晋王那个世子位的人不少。这一代的晋王也如同他的父亲一样,镇守贵州,颇为得力,若是亲生子,那平级袭王几无悬念,就算过继一个儿子,再不济,也有个国公位呢!”
周宝璐便道:“可是就算要过继,那也定然过继宗室子弟,总不至于过继卫家人,啊,我明白了,贵妃娘娘若是能在过继这件事上施恩,新的晋王世子自然感恩图报了,这便是宗室的人手了。”
宗室的人,镇守西南,正与四川连成一气,周宝璐一想,便觉得贵妃选的这个突破点确实不错。
势力和力量便是这样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贵妃之位,能量不可小觑。
萧弘澄笑道:“也算是殚精竭虑了,大约是文大人的谋略了,听说文家老大很是个人物,颇有点算无遗策的名声呢!”
周宝璐登时不服气起来:“什么人物什么人物?叫安哥儿和他比比看,哼,定然是给安哥儿提鞋都不配!”
周宝璐最以陈颐安为荣,她记得江南之役前夜,年仅十四岁的陈颐安与舅舅的问答,简直已经到了多智近妖的地步了。
萧弘澄哈哈大笑:“对对对,谁也比不上陈颐安,文家不过算计些小节罢了,陈颐安如今在户部,做的实在有声有色,开放边境贸易已经颇见眉目了,这两三年定然能成,只可惜他年纪小,不然一个户部侍郎是稳当的。”
周宝璐果然眉开眼笑,她知道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陈颐安不仅要铺陈开放边境贸易的事,更要替太子、爷防着文家在其中得力,绝不能让边境贸易的开放成为文家的一道财源,萧弘澄的意思很明确,横竖太子、党已经在江南得利,并不缺银子这边境贸易的开放,首要是遏制文家,太子、党不一定非要在这里获利,完全收归国库也可以,只要没落入文家的手里就足够了。
萧弘澄多精明一人啊,收归国库,不过是替他存着,登基以后使!
横竖都是自己的!用不着现在非要捏住。
说到晋王这个话题,萧弘澄敲了敲桌子:“我安排人盯着晋王那边,尽量不要叫她们成事才好。”
对贵妃一党,萧弘澄的手段非常的明确,那就是坚壁清野,贵妃如何得圣宠,如何生儿子无所谓,但要不惜一切,哪怕自己也有点损失,也要遏制贵妃势力的增强,萧弘澄现在已经是太子,有自己的班底、势力、财源,就算与贵妃同样的损失,萧弘澄损失得起,贵妃却损失不起。
周宝璐提醒他:“还有禧妃娘娘呢。”
萧弘澄便道:“上一回敬国公夫人之事,已经叫禧妃娘娘大伤元气,他们家接连出事,可见其势力单薄,而父皇的处置更可见圣心,这些日子来,有些人已经悄悄的改弦更张了,不过敬国公和禧妃娘娘的舅父似乎都还不肯罢休。”
禧妃的舅父韩大人为兵部左侍郎,也是颇有实权的要害人物。
在萧弘澄说这句话的时候,衡玉宫中,禧妃娘娘咬牙切齿的说:“我绝不会放过她的!”
禧妃娘娘的妹妹,因通、奸被休逐回了娘家,又被送到了老家的家庙里悔过,在听说了母亲出事之后,神思恍惚,于第二日深夜上吊自尽了。
第147章
禧妃娘娘如今最恨的人;当属贵妃与太子妃了。贵妃害了她亲妹子;太子妃害了她亲娘,当然;禧妃肯定是不会反省她自己先出手对付太子妃和贵妃的。
妹子自尽了;禧妃娘娘的舅母、姨母一齐进宫来宽慰禧妃娘娘;禧妃哭道:“我与那贱妇不共戴天;妹妹与她有什么仇怨,竟这样毒辣;就是我;又做了什么?都是我带累了娟儿……”
贵妃忌惮她,抓着她妹妹的把柄坏禧妃的名声;这是谁都想得到的。
“还有太子妃!”禧妃哭的梨花带雨:“无中生有陷害母亲,舅母、姨母;一定要想个好法子,叫她也吃个大亏,替母亲报仇才好!”
舅母韩夫人孙氏劝道:“依臣妾看来,太子妃娘娘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娘娘实在不宜正面摄其锋芒,横竖如今宫里头贵妃娘娘正得圣宠呢!”
姨母韩氏也道:“嫂嫂说的是,能叫贵妃娘娘与太子妃娘娘为对手才好,娘娘应略作退让才是。”
两人在宫外就商量过这件事的,后宅妇人的眼光自然与外头朝廷大臣不能比,韩大人能做到三品大员的高位,那眼光思虑,比起禧妃与其母韩氏来,自不可同日而语。
韩氏一口咬定自己在外传言中伤太子妃,做的极为秘密,太子妃不可能发现,太子妃此举无中生有,只为打击异己,可韩大人却认为,在帝都接连出现太子妃的不利传言之后,这打击异己能这么精准的打击到真正的罪魁祸首。绝不应该是一个巧合。
禧妃韩氏等人,后宅妇人,能懂得什么!
皇上只听了太子妃与三皇子的回奏,并没有找敬国公夫妇自辩,就可知皇上心中其实也是有数的,前一段时间的传言,已经叫他老人家不自在了。
韩大人数十年伺候当今,也算得对当今的脾气有些心得,面对一品国公爷,一品诰命夫人,这样强硬的不给脸面的处置,可见他老人家心中是有分数的,也可见敬国公一脉,圣心已失,圣眷不再,所以,他认为如今正是韬光养晦的时候,这种时候,不管是再次跳起来与太子妃对峙还是与贵妃对上,都不是明智之举。
韩氏的举动因为足够隐秘,又有破坏性,韩大人当初知道,也就没有阻止,只是观望,原以为这种事,就算有人有所怀疑,那也不会伤筋动骨。
可如今的结果,不吝是敲了一次警钟了,皇上圣心难测,不敢猜知道了多少,而皇太子英明睿智已经很清楚了,他甚至已经怀疑,敬国公府两次如此丢人现眼的事,都是出自太子爷的手笔!
韩大人在自己的大妹妹被皇上下了如此严厉的旨意处罚之后,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翻来覆去的想了不知道多少遍,才下了这样的结论的。
韩家嫡出一子两女,韩大人招了二妹妹回家,连自己的夫人一起,在书房密谈良久,韩大人知道,自从禧妃生了皇五子,晋封妃位之后,一家子都在做着皇五子今后得登大宝的美梦,其实他又何尝没想过?何尝没在慢慢的不动声色的使劲呢?
可是如今已经不是不动声色的时候了,禧妃的亲妹子落的这样,禧妃的亲娘更是太子妃亲自出手设局收拾的,太子爷的箭对准了禧妃,如果这个时候还不收敛,知难而退,还心存侥幸,一心以为只是巧合,只怕就死的难看的很了。
韩夫人孙氏当然以丈夫的意见为主,而小韩氏,原本还有点疑惑和不舍得放弃的心态,叫兄长一句:“皇上春秋鼎盛,就是太子爷,离登基还远着呢,何况五爷,如今先看着,今后若是形势不同了,再作考虑。”
小韩氏想想确实也是如今,又不是现在扳倒了太子,五皇子就能登基,确实不用急。
韩大人说:“贵妃娘娘看着不是个安分的,也有皇子,难说贵妃娘娘是个什么主意,倒不如观望观望,或许今后两败俱伤,形势不同了呢?”
一家子商议毕,都认为应该暂时收手了,韩大人便吩咐:“你们递牌子进宫,务必要劝得娘娘平心静气才好,请娘娘多亲近贵妃娘娘。”
这话意味深长,众人都懂了,太子妃当着全帝都收拾了禧妃的亲娘韩氏,而那一日,贵妃反而几次出头来帮禧妃说话,所以这个时候亲近贵妃是很名正言顺的,去亲近太子妃,那就太欲盖弥彰了。
所以韩大人挑了这一头。
只是禧妃娘娘听了这话,极为不情愿:“她害了妹妹,我还要去亲近她?这是舅舅的意思?舅母……”
禧妃有点儿怀疑,她知道母亲还在家里做姑娘的时候,就与这位舅母不对盘,舅母说不准压根没把她母亲放在心上。
孙氏也是个十分懂得察言观色的人,此时见禧妃疑她,也就不再多劝,只看了小韩氏一眼,小韩氏便笑道:“成大事者能屈能伸,前儿你舅舅也是这么说,知道娘娘委屈,只如今这样子,咱们不委屈也不行,且虽说娘娘亲近贵妃娘娘,那也不过是还了贵妃娘娘那日的情儿,有什么要紧的呢?”
说着,小韩氏压低了声音,低低的说:“娘娘的苦,我都知道,只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今后娘娘好了,想要怎么样又不行呢?”
禧妃只觉得心绪难平,压抑的受不了,可是如今妹妹没了,母亲的事又叫敬国公一系跌落谷底,连父亲和兄弟们都有些不振,她的依仗,除了自己的妃位和皇子、敬国公府之外,最大的依仗还是舅舅与姨母。
而且自五皇子诞生后,舅舅与父亲多年都在暗中经营,禧妃是知道的,虽说都很小心,并没有什么大动作,也没见什么大效果,可是舅舅说过,水滴石穿,日积月累到得今后可以争的时候,就有现成的基础了。
可舅舅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打起退堂鼓来?
争取和退让,一进一退,差距可就大了!
禧妃道:“我倒觉得这会子若是退让了,今后再要做些什么就难了,如今太子有名分,贵妃有圣宠,我若是再退让一步,就更差的远了,这……只怕舅舅还要再斟酌才是。”
孙氏有点不着痕迹的皱皱眉,这个外甥女,在这宫里这十来年,怎么竟没有什么长进?依然如做姑娘一般要强,不,竟比做姑娘的更要强了,以前多少还知道些好歹,如今只一味的要强不说,又多疑固执,完全不听人劝。
韩氏与禧妃妹妹出事前,这点表现的并不明显,或许是因为没发生大事之前,或者说一帆风顺的时候,众人的意见不容易有分歧,自然也显不出来。
既然自己都知道太子和贵妃都比你强了,那还非要往上蹦做什么呢?有本事叫太子爷和贵妃斗上才是正理,若是做不到……
其实五皇子今后做个富贵王爷,也算不得委屈。
大位虽好,也要争得到,有那个命啊!
孙氏不得不再劝两句:“如今实在不是时机,再要争,那也可以再等等,等五爷略大些,领了差使,你舅舅哪里会不帮他呢?一步步慢慢来才好。”
小韩氏也附和道:“你舅母说的是,你舅舅也是这个意思,这会子风头浪尖的,何必惹的圣上不喜欢,待五爷大些了,出息了,皇上难道看不到?到时候也更好设法些儿。”
总之说来说去,就是原本的策略已经行不通了。以前定下的策略:趁着贵妃新晋,太子才册封,从细节小节入手,慢慢的打击太子、贵妃的名声,削弱他们的势力,为五爷的今后铺路。
如今太子雷霆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已经叫这策略破产,韩大人的意思,便是暂时蛰伏,再图今后。
而禧妃的顾虑,却是如今沉寂下来,说不定就没有以后了。
一时说的有点僵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禧妃的大丫鬟石椿悄悄的走进来,见是娘娘的娘家姨母和舅母,知道没有妨碍,便轻声回道:“娘娘,正明宫那边传了消息过来,贵妃娘娘又有身孕了!”
禧妃一震,原本就苍白的脸色更是褪的一丝血色都没有,对自己家的姨母和舅母说:“姨母舅母听听,这一位越发好了,舅舅倒叫我让着她,我都被逼到墙边儿上了,就是不让,也没有我站的地方儿了!”
说着就落泪。
孙氏有点无语,看看小韩氏,小韩氏只得劝慰道:“娘娘何必忧心,虽说贵妃娘娘有了身孕,可是也碍不了娘娘什么,娘娘只管在自己的事儿,好生教导五爷,贵妃娘娘也不能把娘娘如何不是?”
孙氏与小韩氏在衡玉宫说了半日,出的宫来,叹气道:“二姑太太只怕还得常进宫劝着,我瞧着禧妃娘娘如今这样儿,心里头有气,一时只怕想不明白的。”
小韩氏也有点忧心,点头道:“不成想娘娘的脾气竟这样孤拐起来,再不听人劝的,娘娘在宫里,难免有人奉承,若是真做出什么事来,咱们只怕也跟着吃挂落呢!”
虽说是姨母、舅母,但到底各有各的家庭,各自有各自的打算,有好处的事自然肯奉承,可如今眼看大位渺茫,皇上都给出了警告,还不怕死的往外蹦,谁不怕受连累呢?
孙氏回家与丈夫一说,韩大人就皱眉:“这些年,娘娘也是太顺遂了,竟半点儿委屈也受不了了?你过两日再进宫一趟,叫上外甥女婿,再劝一劝娘娘才是。”
有些事,孙氏不大清楚,但韩大人是知道的,当初庆妃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