鹂语记.鹂语记:话唠太子妃 作者:七和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9-25正文完结)
“那到底怎么的?”周宝璐便问。
萧弘澄神秘兮兮的钩钩手指头,周宝璐好奇又谨慎的伸头过去,听了一句话,顿时吓了一跳:“把五弟出继给晋王?”
不过再一想,颇觉得有点道理,晋王继嗣,一则是要传承香火,二则也是要传承王府,保存晋王一脉。
要知道,自封王始,晋王一脉,就不再是晋王一个人了。
若是皇子出继,晋王没有不愿意的,这样一来,这一代平级袭爵便成定局!不管是过继还是认回婢生子,因为身份不够,最好的结果也是要降级为国公的,甚至若是晋王运作不当,不允封世子也是有的。
怪不得萧弘澄说他不能说,周宝璐也不能说呢,当然不能说!
萧弘澄道:“其实这真是件好事,若是我有亲兄弟,我就去找父皇直说了,可惜我没有,五弟今后或为亲王或为郡王,要看父皇的意思了,且若能得晋王之位,以晋王的权势财力,比起封一个闲散王爵,在帝都遭帝王猜忌,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话倒是真的!
可不能说也是真的。
周宝璐手撑着下巴想想想,要怎么样让父皇主动出继五皇子呢?等等,为什么萧弘澄直接就说出继五皇子呢?这不还有好几个弟弟吗?而且年纪都差不离。
啊……这个坏蛋,周宝璐顿时悟了,她终于搞清楚萧弘澄弯弯绕绕的绕一大圈是什么意思了!
五皇子若是没有了皇子身份,禧妃还有什么可争的呢?
那么……周宝璐举一反三,顿时想到了,若是禧妃娘娘争过头了,父皇为了保全五皇子,将他出继给晋王,一举两得,那么,就用不着萧弘澄提出这件事了。
于是,目前萧弘澄要做的,就是要让禧妃娘娘出头去争!
倒是不错,一劳永逸解决了禧妃,就省事了,这世上本来就只有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放着这么一个野心勃勃的妃子在这里,周宝璐再小心再能干,又能保证自己一次都不失手吗?
若是五皇子出继,彻底失去了竞争大位的资格,禧妃就不会再将太子视为敌人,反而与太子,今后的皇位继承人有了互相依存的利益关系,实在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好法子!
周宝璐道:“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萧弘澄看她神色几次变幻,就知道她已经想的透彻了,笑嘻嘻的捏着她的下巴摇来摇去:“我媳妇好聪明,好厉害!”
仅仅指出五皇子,周宝璐就能想个清楚,跟媳妇儿说话就是省力!
两人肩并肩坐着,头挨着头说话,萧弘澄知道周宝璐已经埋下了棋子,如今正是排上用场的时候了:“那个婢生子肯定有名堂,而且我们已经调查过了,虽然不是极为明白清楚,但背后隐约有文家老大的影子,咱们不管是真是假,只当他是假的。”
周宝璐会意:“很快就能叫禧妃娘娘知道这件事,咱们借用禧妃娘娘惯用的招数,叫帝都也议论一下真假。”
“换个主角。”萧弘澄说。
周宝璐明白了,眯了眯大眼睛,狐狸般的笑道:“你好坏啊!”
萧弘澄哈哈的笑,简直是最高的褒奖嘛!
萧弘澄又说:“既然镇南王世子妃有意,你回头见见她,把婢生子是贵妃的手笔的消息透露给她。”
周宝璐也哈哈的笑,这坏蛋!太会欺负人了!
正月里除了宫里,也是各府里饮宴的密集时期,除了生子满月做寿等等红白喜事,更大头的便是各府里的请年酒,你来我往,有些人简直能天天聚在一起。
大公主府的琉璃亭之宴更是天天高朋满座,日日热闹非凡,没过多久,帝都就渐渐流传起一个流言来,晋王府突然冒出来的那个婢生子,八成是假的!
聊着八卦的人说的有板有眼,有人就问:“这是谁这么大胆,竟然敢造假讹上了晋王府?竟把晋王爷当了傻子不成?”
那人就等着这一问呢,顿时神秘的笑道:“你也不想想,晋王府这样的权势,一个平常人就算有那心,又如何有那胆子呢?自然是有要紧的人物儿在后头呢!”
这样遮遮掩掩的一说,那人自然更有兴趣,就是旁边听到一耳朵的也都伸长了耳朵过来,有人就笑道:“说的有理,若是差些儿的,如何敢打晋王府的主意呢!”
那人点点头,压低了声音:“这话我原不好说的,只是听说,有人这些日子大伤元气,又不肯甘心,才要拿捏住了晋王府,添些筹码呢!”
说着,伸出玉一般的手来,五个手指头晃一晃。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暗暗点头,这话说的虽然诛心,却又十分中肯,经太子妃那一次掀开韩氏的真面目来,禧妃的夺嫡之心已经彰显的明晃晃的了,她们家如今虽是蛰伏,并无动静,安知人家私底下在做什么呢?谁肯相信这样子禧妃就能息了夺嫡的心呢?
拿捏住晋王府,无疑在夺嫡之路上是很有用的。
当然,这样的话传的远了,也就传进了衡玉宫禧妃娘娘的耳朵里,而且是她的舅母带着她的弟媳妇赵氏进宫来问她的。
禧妃先是怔愕,随即就摔了杯子:“胡说!这件事与我有什么相干?”
孙氏虽然尽力掩饰,可她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禧妃娘娘是非要拖着他们一家子都去死还是怎么的?
夺嫡此事,能夺固然好,但若是情况不妙,立即抽身,今后做一个闲散王爷,也是一条路,非要把敬国公家、韩家都害死?再害得五皇子如他二哥那样不成?
孙氏这样想着,心里就有点火气,她觉得,这种事,空穴不来风,难说与禧妃无关,且那一日禧妃的态度便是要一争到底,安知此事不是她见娘家不肯出力,而另辟蹊径的法子?
那赵氏是个温婉的,见孙氏有着气要说话,怕说的僵了越发不好,便忙道:“我们在家里说话,也觉着不是娘娘做的,娘娘若是要做这样的大事,岂有不与父亲、舅舅商量的道理?只是因外头传的厉害,父亲与舅舅都嘱咐舅母与我,进宫来给娘娘请安,也与娘娘说一声,好有个防备。”
禧妃都气怔了,这是谁这么恶毒,莫名其妙的想要给她竖晋王府这样的仇敌?用心实在太险恶了!
可是此刻一想,舅母和弟媳妇能进宫来问她,她说了不是,舅母还不十分信,那外头那些人,又有何人与她们解释?
那自然更深信不疑了!
禧妃想到这里,真是说不出的难受和无力感。
就好像掉进了沼泽,有力量拼命把她往下扯,她却无处作力,没有丝毫办法。
多年来,她惯用的招数落在自己身上,才知道那种感觉有多么的难受和恶心,没有人当面锣对面鼓的说这样的话,连愤怒都发不出来。
送走了还不十分信她的舅母与弟媳妇,禧妃十分无力,她本来娇弱,顿时觉得心口都疼起来,躺在床上,根本连饭都吃不下去。
到底是谁这样恶毒,在外头造她的谣言?
到的晚间,禧妃正要就寝,却听的丫头说:“娘娘,燃墨来了。”
因着身份特殊,燃墨平日里没有借口,一般是不来衡玉宫的,大部分时候,她要传递的消息都是在宫女下处说与禧妃宫里的管事嬷嬷,从娘家带进来的邢嬷嬷,这样比较隐秘。
这会子这么晚了,她自己亲自进了衡玉宫,难道是什么要紧事?
禧妃便命快传。
燃墨进门就心急火燎的说:“娘娘,今儿奴婢听到一件要紧的事,思前想后,实在重大,才冒着风险悄悄儿的亲自来回娘娘。”
禧妃就使了个眼色打发屋里的人都退下了,燃墨也不敢大声,凑近了媳妇,压低了声音在她耳边说:“今日贵妃娘娘的嫂子进宫来瞧贵妃,奴婢奉茶的时候,听见那文氏一句话后头几个字儿‘……做了咱们的替罪羊。’因这语气很得意,奴婢就留了个心眼儿,娘娘打发咱们外头伺候的时候,奴婢瞅着个空儿,悄悄儿的藏进了多宝阁后头,才听见了。”
燃墨有点后怕的拍拍心口,小声道:“原来贵妃娘娘与文家密谋找到那秀才,说动了那秀才去晋王府认亲,那产婆、邻居、还有那些东西,都是文家人一手买通伪造的!不过晋王府一直就不少人怀疑是假的,这会子正僵着呢!”
这是一个惊天的秘密,燃墨说完还心有余悸,却见禧妃一张脸铁青,手里的茶碗抖的碰碰响,好半晌说不出话来。
“那个贱人!”禧妃终于从牙缝里蹦出来一句话,问燃墨:“替罪羊那句话呢?后面还有吗?”
燃墨垂手答道:“奴婢不知道,那文夫人后面再没提那一句,奴婢也没听说什么意思来。”
可就算后面再没有那句话了,禧妃只听那半句,那得意的语气,也知道说的是自己,禧妃沉下心来想一想,原来竟是卫氏那个恶毒贱人,自己设局做假要拿住晋王府,如今事情或许露出破绽来,叫人猜疑,便放出风声,说是自己所为,要搅浑这一潭水!
这样,晋王最终认下那秀才固然是好,而晋王就算怀疑不认,那恨的也只是禧妃,而与贵妃无干了!
真是好谋划!好计策!
禧妃气的了不得。
幸的燃墨忠心,敢冒风险听得了这些,不然自己还被人蒙在鼓里,做了二傻子呢!
禧妃取了二百两银票赏燃墨,燃墨忙推辞:“奴婢是娘娘的人,这些都是分内事,不敢接娘娘的赏。”
禧妃烦躁的把银票丢给她:“给你你就收着,你对我忠心,事事念着我,哪里才值这点银子呢!”
不行,她不能就这样吃这种哑巴亏,贵妃那个贱人,文氏那个毒妇,都该死!
禧妃恨的心头滴血,与卫贵妃旧恨未了又添新仇。
她吩咐燃墨:“你先去吧,小心些儿,别被人瞧见了,我还要倚重你呢!”
燃墨忙磕头表忠心:“但凭娘娘吩咐,娘娘对奴婢的恩典,奴婢粉身碎骨也难报的!”
这才轻手轻脚的退下去,小心的走那树下暗处走了。
禧妃独自坐在床边儿上,牙齿咬的咯咯作响,心里只念叨着一句话:一定要给卫氏一点儿颜色瞧瞧!
第153章
帝都沸沸扬扬的流言;都是禧妃娘娘在后头算计晋王府;但镇南王府听到的却是另外一码子事,正月初七;那位年轻的太子妃在请镇南王世子妃喝茶的时候;微笑着透露了一句截然相反的信息。
但镇南王世子妃其实最为在乎的并不是这个;晋王府虽好;但到底不比镇南王府,镇南王府才是根基;且论影响力;论对地方的掌控力,论财力权势;晋王府也难与在云南千年经营的段氏比肩。
镇南王世子妃每日将在帝都得到的信息都由镇南王府专线送回云南给镇南王参考,镇南王也会根据信息的变化;把新的意思交代给世子妃。
镇南王府的专线自己经营,保证能在三日内就将消息递到手上。
如今帝都虽然不是剑拔弓张的紧张气氛,但镇南王分析认为,帝都暗潮汹涌,重要人物大部分都在一个敏感时期,正是此消彼长,算得上是一个关口。
究其原因,就是太子、爷在长大!
镇南王府经历了千年,见了不知多少代夺嫡,深知帝王登基,要坐稳皇位不易,皇子争储,新封太子,要坐稳其实只有更难的。
所以现在镇南王府的重点,镇南王非常的明确,任何利益都在其次,第一要紧的是观察太子、爷的根基、能力。
下一代帝王是谁,镇南王府要有一个态度,这也是对镇南王府来说非常重要的表态,虽然不是关乎存亡,但绝对关系重大。
所谓忠臣不站队,那是在没有太子的情况下,既然有了太子,那么忠于圣上,也就是拥立太子,可是也需得考虑太子值不值得拥立。
当然镇南王在帝都绝对不止一个信息来源,但世子妃的高贵身份,后宅交往,所得的东西和角度都不同,而且极为难得。
试想,哪一个消息来源能如世子妃一样获太子妃的邀请,相对而坐,察言观色呢?
当然,这样做也就更需要谨慎,世子妃的每个字,都代表了镇南王府的意思,都会成为太、子爷下决定的一点推力。
这场谈话是一场角力,镇南王世子妃,长宁郡主,见惯了风云,也觉得有一点紧张,每句话都须得再三斟酌,但坐在对面的年轻的太子妃,穿着家常的淡色衣衫,不再如初一大宴那一日般艳色逼人,轻舒皓腕,动作优雅的煮着茶,看起来却是轻松而闲适。
似乎只是在与亲戚随意家常。
只是她说的话,却一句比一句要紧:“要说有人在后头做什么,我是不信的,晋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