鹂语记.鹂语记:话唠太子妃 作者:七和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9-25正文完结)
周宝璐吃一块香菇,汁水丰盈,甜香细嫩,便给萧弘澄挟一块:“你尝尝这个。”
然后才说:“敬贤皇后去了多久了……以前是你年纪小,后来你大了,父皇迟迟没赐婚,后宫吴侧妃专宠……”
她回头看着萧弘澄只有对着她才含笑的侧脸,叹口气:“承恩公府只怕想过不止一回吧?”
萧弘澄想了想,含蓄的说:“承恩公方家……嗯,人口倒是没有郭家那么多。”
也就是这会子回想起来,周宝璐才意识到承恩公方家的老太太,当家夫人为什么对她总不大热络。
她原本以为人家含蓄,或者再往深点儿想,或许太子爷母族嫌弃她娘家败落,对太子的助力不够,配不上太子爷。
她原本觉得这两点就足够了,今天在靖王府一幕,才叫她觉得,或许还有第三点?
周宝璐扳着手指算了算:“如今的承恩公原本一直没生出女儿来,光生儿子了,后来生了个,今年六七岁是不是?”
她努力回想,只是实在不记得到底有没有见过那个小姑娘。
按理说,承恩公家身份是足够的,元后的兄长,大皇子大公主的亲舅舅,夫人自是常进宫来的。
不过不记得小姑娘,应该还挺小的才是,所以才不大带进宫来,当然也是因着与周宝璐不热络,所以不大来东宫请安。
萧弘澄笑道:“七岁了,大舅舅就这么一个女孩儿,爱的什么似的,不过方家却不止那一个女孩儿,再说了,还有几位姨母呢?”
周宝璐说:“所以我摆一桌酒谢你呢!”
萧弘澄诧异:“这有什么好谢的,这不是应该的吗?我说过的话,一向是算数的。”
“……”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竟然叫一向伶牙俐齿,话最多的周宝璐有那么一会儿竟哑口无言起来,过了一会儿她才说:“既如此,那就算是宽慰你罢了!”
“为着这事儿,有人定然没少烦你,且到底又是你外祖母,你舅母,也不是那么好说话的。”周宝璐清楚,承恩公家门与郭家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当年方氏女赐婚为太子妃,当时方家就有了长宁侯的爵位,老长宁侯带兵有方,守卫西北二十载,算得上战功卓著,十五年前,在大月族偷袭峻关一战中,老长宁侯与次子双双战死,只剩下如今的承恩公,当时的长宁侯世子,率哀兵守城,苦熬七日,才等到援兵,守住了峻关。
方太夫人不仅是因着女儿是皇后而有脸面,更是因为相夫教子,丈夫、儿子殉国而在朝廷有脸面。
这样的太夫人,当然不能像三皇子对郭老夫人那样,可以威胁说你敢送人来,我就送去给我二哥。
萧弘澄道:“其实外祖母只说过一次,她老人家原想着把二叔父的女儿谋为太子妃,我劝了她老人家,且不论父皇是怎么想的,就是咱们白看看,方氏女前后为两任太子妃,也未免太招眼了些,别人议论起来,这朝廷还成了方家的了不成?方家世代忠良,名声体面本来也不是从与皇家联姻上来,何苦来叫人这样说呢?老太太就撩开手了。”
战死的方二爷留下了一子一女,无父孤女,祖母偏疼些,想要给她个好的姻缘,也是有的。
周宝璐就点点头,表示她能理解。
萧弘澄说:“就只是大舅母有些不肯死心罢了。”
“她要什么?”周宝璐问:“你身边侧妃名儿没满,良娣良媛也才一人,她在你这里不成,总有一日会找到我的。”
“你拦得住一回两回,总拦不住一世。”周宝璐是在听到王锦绣说的那句‘谁家没个把表妹呢。’想到的。
三皇子的外家都拼命想往皇子府里放表妹,放姨娘,太子爷只有更抢手的。
周宝璐跟前从来没见过,那就是萧弘澄提前拦住了。
所以周宝璐才说她需要自省,她居然没有想到过这个,大约也是因为这个想头并不愉快,所以她下意识不愿意去想罢了。
但这会子她一想,倒也明白了,这种事不是你不去想就不会有的,不仅是方家迟早会找到她跟前来,就是别的人,有了机会,也不会放过。
谁的前程能比太子爷更好呢?且太子爷后宫空虚,现成的位子虚位以待呢。
萧弘澄看她样子倒笑起来:“这种事有什么好发愁的,只要你不应,我不应,谁还能真给我抬进人来不成?”
“就这么简单?”周宝璐说:“有些人你总不好不给脸面。”
“脸面不是纳妾纳出来的,谁家纳妾是脸面呢?”萧弘澄十分的不以为意:“说到底不过是男人自己想要了,就找出无数借口来,这个也非纳不可,那个也不能不给人家脸面,只得接回来,后宅女子,依附夫家,能有什么办法?横竖只能应,还不如大方一点儿,还得个贤良名声,讨夫君欢喜。”
萧弘澄又倒一杯酒来喝:“真不想要的时候,你想想父皇,父皇十年不入后宫,后宫无后,又只有两位妃位,没过几年还没了一个,十年里,没有晋位过第三位。谁又敢说什么了?还有,你瞧沈叔,无妻无妾,谁又敢去他跟前叫他娶妻纳妾了么?”
这样一说,周宝璐确实明白了很多,后宫本来就该由皇上做主,只有皇上要选秀女的时候,才有无数家族筹划谋图,削尖了头去争,皇上不要的时候,谁也不能让皇上要。
萧弘澄安慰道:“父皇要赏侧妃那是没办法,咱们只能接旨,可别的人,你只管不应就是了,横竖咱们在宫里,也不像在三弟府上那样,有人仗着亲戚情分登堂入室的,压根不用愁。”
“嗯!”周宝璐笑眯眯的点头答应。
萧弘澄看得手又痒了,伸手捏她脸:“别人家吃干醋还多少见了个人影子,你连人影子都没见到就能开始吃醋,倒也是奇了!”
周宝璐龇牙:“我哪有吃醋!我这是想到这个,特地摆酒请你呢,以前是我没想到,你在外头给我挡了多少,现在想到了,总不好再装傻。”
这样的深秋,周宝璐笑的如春暖花开。
第165章 各种八卦
进了十月;天气就凉爽起来,先期因着黄河决堤而忙着赈灾提调简直忙的不可开交的萧弘澄总算闲了一点,虽说也是早出晚归,不过至少晚上还能回来。
黄河决堤受灾百万余人,无数人流离失所,往别的地方逃难投亲;路上饿死、病死时有发生,至于卖身葬父、自卖为奴等惨事;也不鲜见。
这些事;萧弘澄只偶尔说起,也是没办法,朝廷已经尽力救援;从各处调粮调药;开设粥棚善堂,也是救了不少人,已经算得上救援有力了。
连后宫都减了用度,周宝璐也吩咐了这一季的衣服减一半,每日的膳食减三成。
萧弘澄说:“幸好从先帝朝起就开始在南边儿试种红薯,经过这几十年,产量已经不错了,这一回红薯真真立了大功。若不是有红薯,只怕还得多饿死上十万人。”
周宝璐吓一跳,十万人这个数字真是惊悚,她自小生于富贵,又不像萧弘澄办差,自然不懂这些,忙问:“就是我往常烤的那种?这样有用?”
她觉得烤红薯挺好吃的,偶尔吃吃拔丝红薯也不错,但却没想到这是救命的恩物。
萧弘澄道:“不错,这个东西其实不是我们这边原有的,先帝朝之前,并没有人知道,在先帝康元十一年,抚远大将军截获了几艘海盗船,里头有一麻袋这个。大将军不认得,那海盗船上有几个掳来的水手,是跟着商船出过海的,便回了大将军,说这是在海那边一个小国里弄到的,那边到处种植,产量高,能顶饱,虽不如咱们的大米小麦好吃,但产量却高出不少,大将军管打仗的,倒没多想,偏他竟生了个有心眼儿的儿子。”
萧弘澄笑道:“他儿子原在户部做过文职,在清吏司等几个衙门都做过,提调过粮草,也跟着过赈灾,知道这粮食的要紧,他悄悄儿的在军中寻了些农家出身的兵士,就在军营里开了地试种,过了两三年,竟种出了亩产二十石的红薯,这一下大将军不敢怠慢,立即上表上奏朝廷,先帝爷大喜,命农工司开始试种,逐步推广开来,这红薯只需三月就能收获,又少虫害,且需水也少,经过这几十年,几乎各家土里或多或少也都种起来了,这一回,也不知多少人家因着这红薯活下来了。”
周宝璐不懂:“若是咱们吃的稻米,亩产能有多少呢?”
“江南鱼米之乡,最好的田地,稻米收成也就是五石,平均起来,不过三四石,再过北些,一两石罢了,若是遇着年景不好,只怕种子粮也收不回来呢。”萧弘澄办差日久,又多次赈灾,说起来头头是道。
周宝璐道:“这样说来,这东西看着没什么出奇,竟是个好东西呢。阿弥陀佛,这样说起来,那位抚远大将军,竟算得上是万家生佛了!”
萧弘澄笑道:“不错,这位抚远大将军虽说是累了军功,最终却因这红薯而得了爵位,获封诚安伯,就是长安郡主嫁的那一家。”
“她们家有些意思。”周宝璐听到是她们家,不由就笑起来,大约这一家不是世家,根基浅,家中人口少,上一代没出个出息儿郎,就显得有些没落,长安郡主嫁过去,面儿上不怎么样,里子却比许多贵女都强,过得舒心顺意,长的那叫一个发福。
周宝璐认为,女人只有活的舒心,对未来有把握,才敢长胖。
就像长安郡主。
周宝璐打发丫鬟:“把前儿长安郡主送的那东西拿进来给太子爷瞧瞧。”
一个盒子里装着两个半尺长的棒子,黄黄的,有一粒粒的东西附在上头,萧弘澄没见过:“这是什么?”
“长安郡主说,这是在城南边那个集市上买的,叫玉米,一两银子一个呢!”周宝璐说。
城南边儿那个集市,周宝璐也是才听说的,那边是边境上,海边儿偷运进来的,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稀奇玩意儿,周宝璐也偶尔有人送一两件雅致特别的东西进来,像画着长翅膀光屁股拿着弓箭的胖娃娃的首饰盒子,花纹别致的粗糙的大羊毛毯子,荆棘花冠纹样的首饰之类,就周宝璐的眼光看来,新奇是尽有的,就是太粗犷了些。
生怕宝石小了似的,且宝石的颜色也挺奇怪的。
萧弘澄拿起来摸了摸,没觉得有什么出奇的,又扔了回去:“这个做什么使的?”
周宝璐慢吞吞的说:“之前我没当一回事,可今天你一说,我就想起来了,这是吃的,就像红薯一样。”她看着萧弘澄说:“长安郡主说,她本来也不认得,还是她父亲慎王叔爷认得,也是海外过来的东西,说是海外的粮食,很好种,产量也高。”
“真的?”萧弘澄一怔,周宝璐补充了一句:“据说,不能种稻米的地上,也能种这个。”
萧弘澄坐不住了,拿起盒子:“我去问问看。”
衣服也不换了,就急匆匆的出去了。
周宝璐托着下巴回想长安郡主那一日来的情形,她的夫家是种出了红薯得了爵位,那既然这样说了,肯定不会轻视玉米,为什么要特地拿来给她呢?
给她当然就是给萧弘澄,这明摆着就是想要送太子爷一个功劳了?
估计是有所求了。
周宝璐琢磨了一下,人家既然没求到她的跟前来,估计跟她就没什么关系了,应该是求萧弘澄才是,送到她跟前来,大约是为了显得不那么刻意吧。
周宝璐就撩开手不想了,倒是想一想,长安郡主说新鲜的玉米怪好吃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尝尝。
说起来,大约是进了秋天了,天气不热胃口就好,而且这两个月到处都格外消停,禧妃娘娘病重,贵妃娘娘被关在正明宫出不来,没人折腾些事出来,这日子还真是好过。
每天吃吃喝喝,闲着逛逛花园子,晒晒太阳,隔三差五的又有人进宫来请安说话儿,倒也不寂寞。
周宝璐瞧瞧外头的天气,正是凉爽的时候,便吩咐丫鬟收拾了钓竿,到池边亭子里坐着钓鱼去。
刚坐下,还没看到有鱼儿咬钩,就见庄慧公主笑嘻嘻的走了过来:“嫂子真是有闲,还在这钓鱼呢,也给我拿一根钓竿来。”
早有丫鬟收拾了拿过来。
周宝璐取笑道:“前儿我打发人往你府里送东西,你府里还给我说你去锦山避暑了,都十月了你还不回来,我还以为你要避到过年呢,到时候大雪封山,看你怎么回来,这会子你倒回来了。”
庄慧公主笑道:“原是去避暑的,不过因着锦山的秋天特别舒服,半山腰的叶子都红了,我一时舍不得走,就多留了些日子。昨儿回来,听底下回我,嫂子打发人来瞧了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