鹂语记.鹂语记:话唠太子妃 作者:七和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9-25正文完结)





  周继林自是觉得称心。
  陈氏也觉得自己贤良,又得夫君敬重,竟然也是说不出的称心,对这件事倒是十分上心的。
  叫周宝璐看着,只觉得哭笑不得。
  这一大早,陈氏就带了轿子,亲自去铁树胡同接人去了。
  周宝璐在自己房里坐着,她是不耐烦做针线的人,拿起个荷包来做了两针就丢下了,周安明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盒子,笑道:“妹妹在做什么?昨儿我得了两样点心,给妹妹尝尝。”
  周宝璐忙让座:“大哥哥今儿放假呢?倒也难得。”
  周安明做了宫里侍卫,就是正月里也是忙的,周宝璐也难得见他一回。
  那点心显然是宫里赐的,碟子底下还有内务府的字样,样子口味都新鲜,大约是才想出来的品种,周宝璐笑着接了。
  又问他宫里那位大爷好伺候不,周安明说:“也还罢了,架子并不大,我瞧着比二爷三爷还好打发些,只是不安分,成日里的花样多的了不得,咱们跟着的人都提心吊胆,生怕出了什么事,人家到底是亲父子,关系不大,咱们就要挨板子。”
  指着那点心说:“待下臣是好的,吃个点心也想着赏咱们,还特意说,叫给家中姐姐妹妹们带一点儿,让小姐们都尝个新鲜。”
  周宝璐就笑道:“那替我多谢大殿下了。”
  周安明笑一笑,又道:“眼看要出正月了,妹妹这房里的花也要换一换了,我新得了几盆好的,比咱们家暖房里的还强些,回头叫人抬两盆给你。”
  周宝璐也应了。见他还在没话找话说,便笑道:“大哥哥到底有什么事只管说,咱们自家兄妹,有什么不好说的呢。”
  周安明天生不知道什么叫不好意思,这个时候也不脸红,只是笑道:“我说出来,大妹妹别骂我,也别给我婶子说。”
  周宝璐多精灵的人,顿时听出不对味儿来,一双大眼睛只是打量他,她这哥哥也才十五,这过了年进了正月,才往十六上靠,就敢出头儿办这事?
  周安明见了妹子的目光,就知道这妹子心里头灵透了,便只是嘿嘿的笑,讨好的亲自倒了一杯茶过来:“大妹妹你那茶也凉了,换这杯热的喝。”
  周宝璐接了茶,打发丫鬟们:“都到外头去等着,别叫人进来。”
  小樱朱棠就领着人出去了。
  周宝璐才说:“怎么回事?你的主意?”
  周安明笑道:“你们院子里的事,也不是这两天了,我瞧着,以前妹妹小,不理事,婶子也不管,大家就那么混着呗。如今妹妹大了,要理起来这是正理,只是婶子的身子一直是那样子,眼看在家里留不长的,妹妹又爱在那边府里去,不常在家里,屋里怎么着也要有个管事的,若还是那些人,难不成妹妹每次回一次家就收拾一回?这也不像个过日子的道理,就是父女情分上也不好。”
  这话说中了周宝璐的心病,她一心还是爱在武安侯府住的,可这个院子,她又不想依然交给王姨娘,那个女人眼皮子太浅,不懂事,放任不得。
  可是这院子里,柳姨娘无出,撑不起来,锦姨娘又老实,门都不大出,也指望不上,幸而如今眼看有个新姨娘进门,官家小姐出身,又是周继林心坎上的人,兄弟又捏在舅母手里,倒是正合适!
  只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是周安明在暗中推动的。
  周宝璐不是不知好歹的人,自己父母若是琴瑟和谐,周安明干这种事,周宝璐定然追着他打,可自己家院子里是这个样子,这位新姨娘的出现,对陈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单看这个正月陈氏的精神和笑容,周宝璐也心中有数。
  周宝璐便点点头,周安明才接着说:“咱们家是有规矩的人家,一年到头的闹着也不成个样子,姨娘也还罢了,妹妹是何等身份,又是没出阁的小姐,若是多闹两回,便是再明白的人,也难免疑惑怎么小姐总跟父亲的姨娘不对付,有理的也变没理了,略传一两句出去,也了不得,且也伤了妹妹与二叔父的父女情分。咱们横不能为打老鼠倒伤了玉瓶儿,姨娘要多少有多少,妹妹就不一样了。我才想着,要有个釜底抽薪的法子,把这事改一改,姨娘让姨娘去辖制,才是正理。”
  这话说的明白,说的光明正大,透着一个十五岁少年对妹妹的关怀爱护,也透出镇国公府未来掌门人的本事能耐,不过也因为周宝璐是心中明白的人,是以周安明才敢说出来。
  叫妹妹知道了,今后有点什么也好转圜。
  不过周安明还真挺佩服自己这个小妹妹的,他们明明没有串通好的,妹妹却硬是能把事情办的比他们串通好了效果更好!
  瞧这两日二叔父的温存,二婶娘的欢喜,不得不说,妹妹有了机会还真是抓得住。


☆、第31章 赏宫女

  周安明这才把新姨娘的境况告诉妹妹;原来这位顾姨娘还有一位兄长;与周安明是认识的;只是不大熟识;这位兄长已经随父亲被斩首;原本有个小厮,也算是个忠仆了,这种境况下还想法子照看着小姐和小少爷。
  罪臣之后的日子是十分难过的;亲戚都避的远远的;两姐弟都是从大牢里出来的;个个光身子;都一身原本的衣服,一应事物都无,还是那小厮拿了自己的财物;在城门洞儿附近租了个木头棚子,安顿两姐弟住了,又照应饭食,虽说饥一顿饱一顿,总算有了个落脚的地。虽说什么也不会,平日里出城捡柴火,遇到有人家办红白喜事,因小少爷会写字,去替人写礼单档子事物单子之类,也能得一顿吃。
  就这么着,在城墙根儿混了一年。
  那小厮原是官宦人家伺候的熟手,又机灵懂事,也有人见他仗义,存心帮他一把,把他荐到了魏国公张家的四房的门上做小厮,旧年里头周安明有了造化,张氏欢喜的了不得,带着周安明回了几趟娘家,那小厮在二门上碰见了,认得周安明,就上前请安磕头。
  周安明算是无意中知道了这事儿,知道了境况,心中就有了打算。
  他对周宝璐说:“人我也见过,模样儿算不得顶好,可胜在大家子养出来的小姐,举动都不同,不是一般姨娘比得上的,又在那样的地方混了一年,还能保住身子,自然有她的聪明刚强处,跟我说过了,只要能养活弟弟,今后能娶上媳妇,生出儿子来,给地下的父母兄长延了香火,就足够了,我才定了这个主意。”
  周宝璐点头:“有孝心总是好的,必有些可取之处。”
  这位顾小姐这样的身份境况,一分钱嫁妆也没有,还有兄弟要养,要嫁出去做平头正脸的夫妻是难了,除非在村里寻,可她又哪里能做农活呢?只怕连伺候农村的婆婆也不行的。农村的婆婆搓揉起媳妇来,从不遮掩,动辄打骂,略娇气些都不行。
  给周继林做姨娘,好处是有的,主母贤良不拿捏人,这一条就比许多人家好的多了,主母又无嫡子,周继林也不过三十多岁,连模样都是好的,顾小姐若是有手腕能笼络住周继林,只怕比在外头嫁个普通人家做平头正脸的夫妻还强。
  就看她如今有没有手段收拾住王姨娘了。
  不过看她如今还没进门,就能叫周继林把王姨娘忘的干干净净,只怕这手段是不缺的,想来做小姐的时候学到的治家手段,加上出来后学到的市井手段,这王姨娘是招架不住的。
  大哥哥这人选还真选的好。
  周宝璐笑道:“还真要多谢大哥哥了。这样为我们打算。”
  周安明知道这个妹妹是明白人,只是笑着说:“一家子说什么谢,只是怕二婶娘知道了怪我。”
  “大哥哥放心。”周宝璐说:“有我在呢。”
  周宝璐心中也明白,周安明赶着这个时候来跟她说这件事,无非就是为着善后,侄儿为叔父谋外室,说起来并不好听,先说清楚了,今后万一有事了,也有知情人能够转圜,是以周安明听她这样一说,果然就放心了。
  到近晌午的时候,陈氏已经接了顾姨娘进门,除了接人的轿子,另外还跟了一辆车,大概是周继林给她置的箱笼,进门来先给陈氏和周继林磕头,待得午饭后,打听得静和大长公主歇了午觉,起来喝完一杯茶,陈氏就要带了顾姨娘去给静和大长公主磕头。
  周宝璐就笑道:“我先去瞧瞧祖母,把祖母哄喜欢了娘再来。”
  说着一径去了宁德院,张氏也正在静和大长公主房里伺候,周宝璐见了礼,坐到静和大长公主身边,说些闲话,张氏笑问:“大姑娘我瞧你的项圈儿,那璎珞好像不是原来那个?”
  周宝璐就笑道:“伯娘记的清爽,我前儿才换的,爹爹也不知怎么这么高兴,回来就给我个盒子,说是大姑娘了,穿戴要多经心些,我打开瞧了,一匣子红宝石,我就串了个璎珞,老祖宗您瞧好看吧?”
  静和大长公主就拿了眼镜细看,笑道:“我们家璐儿的手也巧了。”
  周宝璐抿嘴笑:“我瞧着我爹爹这阵子高兴,进出都带风,就哄着我爹爹,再给我一匣子好珠子,爹爹已经答应了,回头我串朵花儿给祖母带。祖母一带上,保准年轻十岁!”
  又转头对张氏笑道:“伯娘也有。”
  静和大长公主笑着说:“璐儿这嘴就跟抹了蜜似的,最会哄人,也就你在我跟前,我就能多笑笑。”
  张氏笑道:“这就是璐姐儿的孝心了。”
  正说着话,陈氏便进来了,先给静和大长公主请安,静和大长公主说:“你身子不好,只管在屋里歇着就是了,不必讲这些礼。”
  陈氏笑道:“两三天没过来,也要过来问问母亲安好,另外还有一件事。”
  静和大长公主就叫她坐了,陈氏才说:“我这身子不争气,平日里不能伺候母亲,也不能服侍世子爷,我一想起来,心里头就不好过。母亲有大嫂有弟妹服侍,都是比我能干百倍的,我好歹还能放心,只是世子爷那里,身边也没个像样儿的人,都是些着三不着两的,任事不懂,我瞧着实在不成个体统,这两月趁我在这里,就留了心,寻了个好人家的女儿,才十七岁,原是身家清白的,因家里遭了难,吃不起饭了,又要养兄弟,愿意卖身进府来服侍世子爷。我瞧着模样儿是好的,又懂事,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且身子骨儿也好,是个好生养的,就想着抬进府里来,服侍世子爷,母亲说可好?这会子人已经带了来,母亲瞧瞧,若是果然好,这就给母亲磕头,若是不好,就依然送出去。”
  静和大长公主听了就笑道:“你看中的人,自然是好的,就叫她进来我瞧瞧。”
  立刻就有丫鬟带着顾姨娘进来了,周宝璐这才见到这位顾姨娘,果然模样儿算不得顶好,放在屋里也不过中等,只是身若弱柳扶风,娇娇怯怯,叫人怜爱。
  顾姨娘跪下给静和大长公主磕头,静和大长公主问了几句话,无非是家中长短,顾姨娘早按商量好的话一一回了,周宝璐听她言语文雅,举止温柔,觉得这人选果然不错,静和大长公主也已经点了头,对陈氏道:“倒是个好孩子,你就带去你屋里,赶明儿挑个好日子,摆几桌酒,也明公正道的收了做二房吧。”
  陈氏忙笑应了,顾姨娘也磕头谢恩,静和大长公主又说:“你们屋里的事,我也不愿意多管,只要你们夫妻好了,我就欢喜了。”
  陈氏还没听懂,周宝璐却是明白了,静和大长公主心中明镜似的,只是在装糊涂罢了。
  她就吐吐舌头,轻轻笑一笑。
  又说了几句话,周宝璐就扶着陈氏,领着顾姨娘回芝兰院去,静和大长公主才笑骂道:“这丫头,花样倒是不少。”
  张氏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并不敢多话,静和大长公主才问她:“明哥儿如今当值可累不累?我跟他祖父,他三叔父都说了,多看顾着点儿明哥儿,你也多嘱咐他,这么大了,少淘气些。”
  张氏笑答道:“是,我平日里也常说他,如今我瞧着他还好,大殿下随武安侯世子学着理事,常去武安侯府与世子商量事情,我跟他说了,都是一家子,去了武安侯府多去给世子并世子夫人请安。”
  静和大长公主满意的点头,这个儿媳妇虽然言语不多,眼里是明白的,武安侯府值得结交的也就是世子一系了,其他的,就是侯爷也要靠边站,当个菩萨供起来罢了。
  如今府里的大盘子已经定了下来,而几位皇子之间也已经选定了要辅佐的那一位,静和大长公主明白,已经到了心无旁骛的挣这个拥立之功的时候了,而这个时候,她的政治嗅觉已经敏锐的隐隐意识到,除了周安明的培养是镇国公府的未来之外,十三岁的周宝璐或许还更重要些。
  虽然这些年渐渐的在权力圈顶端边缘化了,可是这一辈子在这些事中打滚的经历却是抹不掉的,那一日圣上对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