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1.2.3
隆! ?br /> 花在墙外香
林则徐编了书给了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根据《四洲志》编写《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写了这本书,因为科举不考它,在中国基本上无人问津,没什么人看,为什么没什么人看?科举不考你看它干吗,高考不考历史,谁还学它?据说十年也没卖多少本,结果被日本人拿到日本之后,翻译成日文,一年就卖了6000册,为明治维新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海国图志》可谓蜚声东邻。
《海国图志》内容非常庞杂,有点百科全书的意思。从政治到经济、地理、情报、军事、天文都有涵盖。对于鸦片战争,魏源从议守、议战、论款三方面,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战败之后所应该采取的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论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对策,并且对严禁鸦片、广开贸易、大办工厂等问题,提出了自己崭新的见解。书中有一部分是世界地图及各国分地图,这是对“中国是天下的中心”陈腐观念的突破。该书还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物产矿藏、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中西历法、中西纪年对照通表。情报、船、炮、枪、水雷等武器的制造图样、西洋技艺、望远镜做法资料、用炮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此书中也有涉猎。该书还系统介绍了地球形状、运行规律,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魏源通过整理资料,认识到西方非但不野蛮,而且有更先进的文明。魏源在《海国图志》里非常自觉地倡导具有近代因素的思想观念,大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命题,明确界定“夷之长技”有三个方面:“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还认为诸如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火轮机、自来火、自转碓、千金秤之类“凡有益于民用者”都应当学习引进。
第二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 1。只记吃不记打
三郎赞西洋
魏源说:“夷之长技者何?一曰火器,二曰造船,三曰练兵养兵之法”,最初地主阶级看到的洋人的长技,只是洋人的技术,而且技术当中的还只是军事技术,基本上他们对洋人的认识还是很皮毛的。所以要学洋人的火器,洋人的造船,但你得知道那个船不是作坊里造出来的,你说我找一个铁架子弄一大炮,你不可能,他那个得在有大机器的工厂里面才可以做出来,你得明白这个,另外这些主张还得付诸实践。
姚莹是台湾兵备道,在鸦片战争当中抗击英国,写过《康纪行》这本书。《康纪行》对西南形势进行了全面考察,对于加强西南边防作用甚大。徐继畲是福建巡抚,因为在《瀛环志略》中,说外国的东西不错,而且尤赞外国制度,所以被弹劾罢官。
徐继畲盛赞华盛顿,认为他造反比陈胜吴广都牛,割据比曹操刘备都厉害,但是他不当皇上,不传子孙。非常像咱们中国的尧舜禹,尧舜禹搞禅让。华盛顿治理国家,推崇谦让,致力于培养良好的传统,而不崇尚暴力征服,这跟许多国家截然不同。徐继畲说自己曾看过华盛顿的画像,其气度坚毅,相貌雄伟,超凡脱俗。不能不说他是一位人中俊杰!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国家,幅员广大,既不分封王侯,也不搞权力世袭,公权交由公众来执掌,开创了古今未曾有过的先例,真是个奇迹!西方的历史人物,实在不能不推华盛顿为第一!徐继畲热情地歌颂了一番华盛顿,朝廷就有人弹劾,说我们大清制度不好,说我们儿子传孙子,徐继畲就惨了,可见那时候保守势力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这些个事,新思想改变没改变?中国天朝上国的观念、闭关锁国的政策改变没改变?没改变,中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都没有改变。
学习些皮毛
最早涉及到制度革新的是《资政新篇》,这本书具有资本主义性质。1859年由太平天国的所谓干王洪仁岢觥K词前萆系刍峁歉桑酵獾卮蹋⑼┧投愕搅讼愀郏愀鄣笔币丫怯⒐闹趁竦兀槿诗见过一点资本主义的皮毛,回来以后写了一本《资政新篇》。
对于《资政新篇》,学者潘旭澜先生曾指出:这并不是洪秀全主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产物,而是出于压服诸将领的现实需要。从书中罗列一些外国人名字,称“与弟相善”,以自我炫耀,尤其说明这一点。洪秀全看过后批准刻印,直接原因是为洪仁髁⑼牛⒈硎咀约荷朴谶文苋酥⒚鳌;褂幸桓錾畈阍蚴牵嗾驴芳肮岽牡摹叭ü橛谝弧薄ⅰ扒勘救跄保聪M焱醺叨燃āK乐垢鞯亟炫崖业陌旆ǎ芎虾樾闳奈缚凇>」苋绱耍樾闳坏诩复ψ髅寂魅繁硎静煌馔猓步鼋鼋飧觥耙怨闶ノ拧钡淖嗾屡加》⒏僮霾卧淖柿隙选K裕ɡ钚愠稍谀诘母呒督於级浴蹲收缕凡恍家还恕8档米⒁獾氖牵?862年,洪秀全重新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个具有根本性的政策文件,将作为参阅资料的《资政新篇》加以否定,至少是取消了。
第二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 2。师夷长技不制夷(1)
女人来当权
清廷在同英法交战、剿灭太平天国过程中,皇权在不自觉中又进行了一次更替。清朝对于西方人的态度由对抗转为妥协,这同幼主登位,决策者发生变故有关。
咸丰帝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一贯强硬。恭亲王在兵临城下的北京,几乎是别无选择地签订了《北京条约》,但一切国内外政策的重大决定仍要逃亡承德的咸丰帝作出。咸丰皇帝不太愿意妥协,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留守北京的官员竟然发生奇妙的转变,他们开始对外国侵略者心存幻想,由抵制外夷转而亲近,他们创立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新秩序,并在此后的很多年内一直力图维持这种关系,这与逃亡在外的咸丰朝廷是有着很大分歧的。
历史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刻,咸丰帝竟然病死承德。咸丰帝旁边有几位作风强硬的抵抗派,以肃顺为代表,急欲维护清廷统治,希望能够纠正政府各种弊端。肃顺作风泼辣而严厉。肃顺颇受咸丰赏识,并逐渐取得了实权。咸丰去世前,立下遗诏,立5岁独子载淳为皇储,并任命肃顺等八位辅政大臣,辅佐幼主处理政事。载淳的生母慈禧,野心勃勃,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夺取至高无上的统治大权。慈禧善于玩弄权术,同恭亲王商量,发动政变,处死了护柩回京的肃顺。此举得到列强的支持,1861年11月11日幼帝即位,年号同治。皇太后慈禧垂帘听政,慈禧在此后的47年中将成为中国的真正统治者。这次政变史称“辛酉政变”。
男人来中兴
清廷经过政权更迭,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政权上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着稳定。之后,清政府内有奕、文祥等主持朝政,外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镇抚,似乎景象一新。这段时期也被叫做“中兴”。有学者曾说过:“欧洲人的到来,中华帝国领土的扩大与中国人口增加一倍,这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便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方向。”外部的入侵和中国社会内部自我修复的需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另一个时代过渡。
虽然太平军的失败给长江流域带来了安全,但另一武装集团捻军的力量却在逐渐壮大,它使华北本身面临巨大的威胁。捻军趁太平军*时开始由原来分散的组织发展为联合作战。清政府对其所投下的*力量之大不亚于对太平军的征剿。在安徽省西北角的一块农村根据地站稳了脚跟后,捻军频繁袭击了邻近各省,从而大规模地触发了各地的叛乱。令清廷很是头疼。
捻军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有危及北京之势。他们部队使用了土炮和简单的火器,所以抵挡地方小股绿营军的能力就更强了。有些州县官员甚至出钱送他们离开辖境。
朝廷继续派出曾国藩剿灭捻军。各地动荡的局势使儒家文化建立起来的帝国制度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从起义军手中收复的城镇,民心需要安抚,民政需要恢复,这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同样是一场考验。清朝出台一套抽取各省财政资源的办法,对于因战争受破坏的地方,田赋豁免。其他地方,鼓励耕作,发放粮种,安抚人民的反抗情绪。在与太平天国的对抗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地方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都掌握有强大的军事武装。清廷收敛起一贯的傲慢气焰,大兴科举,增加考试取录名额以笼络人才,防止类似太平天国的出现,笼络更多人才维护清廷统治,客观上造成近代中国人思想进一步腐化。兴办洋务,主要在外交方面,与外国列强谋求共同合作。
第二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 2。师夷长技不制夷(2)
三辩定乾坤
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未曾给中国太大的触动,“二鸦”给天朝带来的可是无限创痛。京师被洋人攻破,帝国都城三千多年来头一次被洋人占领,咸丰皇帝仓皇外逃,避难于避暑山庄,还英年早逝一命呜呼。痛定思痛,朝廷决定改弦更张。
由于对如何解决国内重重危机,是否需要向洋人学习以及如何学习等诸多问题上的差异,朝廷官吏分为顽固派和洋务派两大派别。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这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两派都是要维护清朝统治,但是怎么维护在手段上是有区别的。一方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着就行了,一方说洋一把吧。洋务派跟顽固派进行了三场论战。
第一场就是华夷之辩。顽固派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以夷变夏,要毁弃中国的统治和伦理道德。中国近代的探索举步维艰,小日本为什么一下就成功,甭管我跟谁学了,我都还是日本人。中国几千年都是人家跟我们学,现在我们跟他学,学了以后我还是不是我?中国人这种观念非常强烈,你如果让我们学洋人的东西,那就是以夷变夏,如果中国人都认为洋人先进,北大清华毕业生都跑美国去,这不就是以夷变夏?当然这个很容易取得胜利,因为甭管是顽固派和洋务派其目的都是一样,就是用洋枪火炮卫我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保卫儒家文明。
第二场辩论是道器之辩。道是制度,器是技术。中国人是看中制度还是看中技术?当然是看中制度。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抵御外辱。洋人来了之后怎么抵御他,给他上课,讲四书五经,拿经书把洋人干掉,顽固派一帮人都是理学名家。洋务派说,大学士您说得太好了,但是“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已致酿成庚申之变”。恭王当朝问顽固派代表倭仁老师,下次再发生庚申之变,联军打北京你敢不敢到前线去跟英国人理论,敢不敢披着你的甲胄,举着你的干橹去给人上课?如果你敢的话,则本王唯大学士之命是从,吓得倭仁二十多天没敢上朝,说我脚崴了走不了。
第三场义利之辩紧跟而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王安石就是这么被攻击的,整天修工厂弄铁路,不就是一帮小人嘛。最后朝廷明白了,皇太后也明白了,光在那儿嚷嚷口号,国库里的银子能自个儿长出来?洋务运动通过这场辩论基本上是把顽固派的势力给打下去了,洋务运动兴起、发展起来。
衙门理事多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的势力主要是总督和巡抚,他们掌握地方实权。曾国藩两江总督迁直隶,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河南和山东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曾国藩一走遗缺就由李鸿章补,所以李鸿章也是两江总督迁直隶。
清中期以后对于地方大员定设八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两湖(即湖广)、两广、四川、云贵。另有漕运及东河、南河总督三员。两江是最富庶的地方,江苏、江西、安徽三省地盘也大。左宗棠是闽浙迁陕甘,张之洞是两广迁湖广,基本上清朝地方八个总督这就占了四个了,张之洞做湖广总督长达三十多年。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正二品;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