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1.2.3
致所有的王国后来都被郡县给包围,想造反也没辙。
这样一来,汉武帝就把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扼杀在摇篮里了。
内定的选秀
前面讲过先秦时代官吏是世卿世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掏地洞。从秦朝开始则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所以中国古代的有爵位的人,一般都是立下战功的,文官也一样,比如曾国藩和李鸿章,立战功了才封爵。清朝唯一一个文人没立战功封爵的是张廷玉,编了本《康熙字典》,封成伯爵,十年就给撤了。所以没有文人封爵的,你可以做到大学士,做到军机大臣,但没有爵位,爵位必须得立战功。秦朝的时候老打仗,立战功很容易,到了汉朝,国家承平日久,战功难立。而且老立战功,就导致军人老当政,所以这个玩意儿不行。
汉朝有一套非常好的制度,叫做察举制。察举即选举,由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察举的全称叫征辟察举制,有征、辟和察举三种途径。征是皇帝听说你很贤,把你征到京城;辟就是丞相、郡守这些人听说你很贤,把你辟为僚属,但是这种人毕竟少。
有一个成语叫覆水难收,一般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西汉有个读书人叫朱买臣,哥们儿穷,家里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然后他媳妇老踩吧他:整天在那看书有什么用,你干点有用的事儿行不行?去做买卖,炒股去。朱买臣说我不会。不会到超市搬矿泉水去,这我也不会。他媳妇一生气,离婚了,拜拜。汉朝的时候风气还挺开放的,女的可以提出来离婚,朱买臣他媳妇改嫁了,后来朱买臣太贤了,皇上听说后征为两千石郡守,衣锦还乡。朱买臣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随从就回来了,两千石闹着玩儿的呢!他媳妇来找他,说上次跟你逗着玩儿呢!我早看出来你行,我不过激励你一下,咱俩复婚吧!朱买臣说小样,你甭跟我来这套。马前泼水,一盆水泼在马前面,你若收回来,复婚;收不回来,玩去!覆水难收这么来的。但是像朱买臣这样能交狗屎运的人太少了,皇上都能听说,你得贤到什么程度。所以征辟不是主要途径,主要靠什么?察举,自下而上举荐人才。
东汉选拔人才,注重举孝廉。孝和廉不是才,是德。德的衡量就是大家都说你孝,你就孝;大家都说你廉,你就廉。这制度特别好,你想想,领导干部都孝敬老人、不贪污、不取不义之财,推而广之,这社会风气当然好。但反过来,我不当官当然廉,我贪谁的去!我孝,你上我们家来考察,我当然孝。四十好几岁了,我跪在地上给我爹洗脚,孝不孝!你掀起我爹的裤腿看看,昨天晚上我踢的黑印还有呢。爸爸死了,在坟墓边儿上结庐,守孝三年,结果一年生一个孩子,这叫什么事儿,能叫守孝吗?所以孝廉说实在的没法衡量。你孝不孝,廉不廉,依靠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
所谓声望,就是钱不重要,商人有钱,但是商人唯利是图,能孝廉吗?官宦人家才有声望,于是门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到后来,当官就看你们家是不是官宦出身。欧洲人曾说过,三代时间培养一个贵族,贵族气质是需要培养的,暴发户可不是贵族。平民永远不孝不廉,官宦人家出身则老能被推举上,这样就造成了累世公卿。比如说曹操统一北方之前的袁绍,四世三公。四世三公不是世袭,并非袁绍的爷爷传给他爸爸,他爸爸传给他,而是他们家四代人声望累积,都当了三公这样的大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见他势力有多大。就这样,一个人占有幽、冀、青、并四州之力,天下一共十三州,他占了四个州。势力大但是实力不大,靠声望混饭吃的,要不他是窝囊废呢,这么厉害的人竟然被曹操给灭了!
如此一来,这种选举制度显然有违当年的初衷,就不能给国家选举到有用的人才。
汉朝的户口
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然后这个被编入户籍的百姓,称为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财产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国家为什么要把老百姓编入户籍?好管理。另外就是,要征收这个赋税、徭役和兵役。所以你看,不管从前还是现在,咱中国是最不适合搞恐怖袭击的国家,因为中国对户籍的管理严格。你在小区里一转悠,一帮老太太追上了,你找谁啊你!你这家伙鬼头鬼脑的,进我们小区门也没有!你想安炸药,能让你安吗?所以想恐怖袭击中国不太可能。
为什么好袭击美国?美国连身份证都没有,你说你是谁,你就是谁,编一个名字进入美国了,再造一个假驾照什么的。在中国身份证都是防伪的,搞什么搞。中国这么多人不管不行,所以自古以来对户籍的管理就非常严格。当然那时主要是为了征税,田租、人口税和更赋都是老百姓要交的最基本的税种。汉朝的田租比秦朝轻多了,秦朝是三分之二,汉朝是三十税一,就是三十分之一,相当于秦朝的二十分之一。但是田租不为主,人口税和更赋为主。凡是朝廷宣布这个税我不怎么收了,想必这个税不挣钱,不为主。
5 豺狼虎豹全不怕
德国踢中国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状况是,北方有匈奴、乌桓和鲜卑;东北有夫余。今天的朝鲜半岛也有夫余的后代,就是高丽民族,高丽国家就是夫余人建立的。南方则是越族和西南夷;另外就是西域各族。除了中原王朝之外,还有这么多民族在跟中原王朝有交往。
在中国古代,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最大的民族来自于北方蒙古高原。北方的民族是两大系统,匈奴是一个系统,东胡是一个系统。匈奴包括后边的突厥都属于匈奴系统;契丹、女真,包括后来的蒙古应该是东胡系统的。
匈奴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中原的史书非常得意地评价说,我们中原王朝先进,匈奴落后,为什么落后?他们“逐水草、习射猎、忘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逐水草,习射猎,这都能明白。忘君臣,他们没有中原这么严格的君臣关系,也没有像中国中原这么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所以单于一死,大家就抢,谁抢到是谁的。略婚宦,侄子娶姑妈,舅舅娶外甥女,这种事非常多,爹一死,除了亲妈,所有的妈都能娶。弟弟娶嫂子这种收继婚制太原始了。驰突无垣,垣就是城,骑着马随便跑,太落后了。哪像我们中原有田土之可耕,城郭之可守。但你别看这个民族原始,打仗很厉害。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内套、外套都给占了。
当年冒顿单于他爸爸老单于不待见他,想把他干掉,他的办法是送他到月氏国作人质,刚把他送到月氏国,他爸就出兵攻打月氏,等于逼着月氏王杀掉冒顿。月氏王比较厚道,没有杀他,放冒顿回去了。爸爸就给冒顿一块不怎么样的封地,因为他宠幸小儿子,想让小儿子即位。
冒顿心里有谱,开始训练自己手下的一帮死士,跟他们一块儿射箭。他的箭头是空的,射出来会响,叫鸣镝。他说我的鸣镝射到哪儿,你们的箭就射到哪儿,于是这帮人跟他射飞禽射走兽。然后冒顿拿这个射自己的爱马,对匈奴人来说,马就是老婆,这帮人有几个不敢射了,凡是不射的一律杀死,剩下的人就知道了,大哥射哪儿我们射哪儿。然后他射自己的爱妾,又有不敢射的,又杀死。此后再也没有不敢射的了。最后他射自己的爹,那帮人都跟着射,鸣镝弑父,把爹杀了。
你看这人多狠,为了权力,马、老婆、爹全干掉。所以他是草原上第一位圣主、雄主,才能统一北方占领河套。冒顿单于赶的日子也好,因为当时正好是秦末农民战争,然后四年楚汉之争,中原王朝忙于内战,没顾上,所以他占了地儿。
中原王朝跟少数民族打仗,为什么总打不过人家。第一个原因就是少数民族是全民皆兵,他的生产跟战斗是一回事。三岁能开弓,五岁能上马,打仗不就是开弓和上马这两件事吗,小孩儿都能弯弓射大雕。天上的大雕一箭就下来的,你说地下的一箭射几个?匈奴人口最多的时候150万,兵力最少的时候,叫“控弦之士三十万”,能拉弓的人有30万,算吧,5个人里1个兵。汉朝最多的时候6千万人口,军队最多的是60万,100个人里1个兵。而且中原王朝里的老百姓手里是拿锄头的,木头棒子上装个铁片而已。要把种地的训练成拿刀枪的,这需要时间。少数民族本来就是拿弓箭的,所以他全民皆兵,你打不过他。就像现在的人写书法老写不过古人,因为古人一写字拿的就是毛笔,你一半时间是在敲键盘。
再一个原因是骑兵打步兵,那不跟德国队踢中国队似的吧,我想进几个球就进几个球。北京奥运会我给你留点脸,我5分钟进一个,我不给你留脸半分钟就进一个,180比0。那可不是,我比球跑得快,你比裁判都跑得慢,你能跟我踢吗?骑兵打步兵不就是德国队踢中国队么,想进多少进多少,人家来去如风,快如闪电,你攻不上去也跑不了。而且匈奴这些北方民族打仗不需要后勤,他每个战士三匹马,一匹战马,一匹走马,一匹驮马。平时骑走马,行军的时候,驮马是驮物资的,战马只有冲锋的时候才能骑,平时舍不得骑。这些马都是母马,渴了可以接奶喝,饿了天上飞点什么,地下过一什么,一箭弄倒一吃,就好了,完全不需要后勤。人家一出兵20万,是20万骑士,咱们一出兵20万需要5万押粮的,粮草一断就没法打了。
打仗要轻装上阵,蒙古铁骑在欧洲草原上,俄罗斯平原上一天80公里,跟二战装甲部队的速度一样快,机动性多强,声东击西。你修个长城有什么用,你万里长城万里长,万里布兵,他几十万军队集中到一块儿,随便找一个口子就冲进来了。再者从气候原因上讲,他从北往南打,越打越暖和,那怕什么,爽,光着膀子打,咱从南往北打,越打越冷,冻得弓都拉不开,枪都握不住了。另外,中原王朝对不能耕种的土地不感兴趣,你占他的地干吗,所以从动机上说也没必要打,他跑西伯利亚去了,咱守着,不招他。但他得招你,不招你怎么活,他的生产比较落后,所以老招你。
外甥打舅舅
西汉初期国力有限,所以被迫跟匈奴和亲,原因是这样的。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率40万骑兵南下,高祖刘邦率32万步兵迎战,这不是作吗,人家40万铁骑,你32万步兵,结果被匈奴困在了平城的白登山,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白登之围,汉军也没有带帐篷,天降大雪,雨雪交加,人马冻死者甚众。将士握不住枪也拉不开弓,被围在白登山上。高祖刘邦以前是秦朝的亭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街道居委会治保主任,最后他流氓本性发作,把帽子往地上一扔,老子跟他们拼了。如果拼的话,这个朝代三年就完了,那皇帝就一个也好记。
拼之前要焚毁珍宝,就是把随身带来的珍宝焚毁,结果谋士陈平就说别呀,您别给焚毁了,你给我,我救你。陈平带着这个去见匈奴的王后阏氏,把财宝献上,说我们皇上知道错了,把这些财宝献给大单于,请单于退兵。你们如果不退兵的话,抖开一幅画卷,上面画了一个绝色美女,说我们皇上准备把这个美人献给单于。阏氏一看说我肯定让单于退兵,这美人你别送了。于是单于退兵了,单于不知道送美人的事,要知道这事绝对不退兵,那美人我估计也是PS的,哪儿找这么漂亮的人去。
于是匈奴退兵,喘了一口气,等于是走夫人路线这才退了兵。这帮人太厉害了,不能惹,怎么办?和亲吧。就是宗室女,甚至是宫女冒充公主嫁到匈奴,两国结为甥舅之国。光嫁过去公主是不行的,得陪送东西,粮食、物品、丝帛金银。我女儿嫁给你,你就是我的女婿,然后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外孙子,我死之后,我儿即位,你的孩子就是我儿的外甥,所以匈奴跟汉是甥舅之国,那你还能打我吗?你忘了人家忘君臣、略婚宦,所以东西收了,公主娶了,打的就是舅舅,谁让舅舅怂呢。所以这个和亲解决不了问题,暴力是他们唯一听得懂的语言。
舅舅打外甥
汉武帝的时候,国力强盛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粮食多得从粮仓漏出来,都烂了,打开国库一看,串铜钱的绳都烂了,铜钱洒了满地没法数,太有钱了。关键是马,汉武帝的时候军马60万匹。高祖刘邦的时候才3000匹,所以“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皇帝的马应该是醇驷,四匹白马拉着多漂亮,结果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