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点江山历史上女人传奇(全文)
的饰品,以及大石蝉、小石壶、石垒、石罐等供玩赏的“弄器”,这都说明她有女性娇美的一面。令人称奇的是,除却这些小玩意,陪葬品里还有大量的兵器,特别是一件重达9公斤、饰有双虎噬人纹、铭刻“妇好”文的大铜钺,格外引人注目。后经专家考证,认为这是她生前使用过的武器。妇好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更重要的是,钺在古代是军权和王权的象征。那么,我们可以断定,她在那个时代一定是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女将军。
其实,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玉钺上,便有精雕细刻着彰露“有牙阴户”的女
战神或大母神形象。这说明,在那个时代,母系社会的遗风犹存,女性带兵打仗也不算稀奇之事。不过,在男性已占主导地位的商代中后期,妇好还可以拥有钺这样的中国最高军事统帅的象征物,成为全国武装部队的统帅,就足以说明本领实在不一般。
老祖宗有句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国家大事,除了祭祀与占卜之外,就是保卫边防、开拓疆土和掳掠奴隶的征战了。武丁是商朝历史上有名的一代雄主,他在位59年中,频繁出征作战,先后征服了西北、东南的周边部族,极大地扩充了王朝的版图,史称他统治的时期为“武丁中兴”。在这个过程中,妇好当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的文献里,对她参与的军事活动都有颇为详尽的记载。
譬如甲骨文中有一条卜辞写道:“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意思是说,商王征发妇好所属的3000人马及其他士兵1万人,命他们去征伐商王朝的宿敌羌国。在那个时代,13000多人的队伍已经算是浩浩荡荡的大军了。这也是甲骨文中所记载的商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争。当时,久经沙场、战功累累的禽、羽等武丁爱将,都归妇好率领。那一仗打下来,羌人势力被大大削弱,商之西境得以安定。
那时,距都城安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正北1000多里外,还有一个强悍的游牧部族土方。他们经常肆意侵入商的边境,掳掠人口财物,是王朝多年的心头大患。于是,武丁命妇好率兵出战,只一仗,就打退了入侵之敌。妇好乘胜追击,彻底挫败了土方。从此土方再也不敢入侵,后来终被划入商的版图。
妇好最精彩的战役是和武丁一起征伐巴方的一战。战前妇好和夫君议定计谋,妇好在敌人西面埋伏军队,武丁则带领精锐部队在东面对巴方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巴方军队在武丁军与妇好军的包围圈中顾此失彼,阵形大乱,终于被围歼,南境遂平定。这大概也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伏击战”了。
她是一位重要的占卜官
妇好的重要性,除却王后和一流的军事将领的尊贵身份外,还体现在她拥有一个特殊的职位,那就是主持祭祀的占卜官。在她那个时代,人们迷信鬼神,崇尚天命,非常盛行祭祀占卜,特别是商王室和奴隶主统治阶级,几乎所有国家大事都要反复占卜、祈问鬼神。因此,祭祀是最重要的国事活动之一。而掌握这项最高神职权力的祭司,要具有广博的学识、崇高的地位,通过与鬼神沟通,成为国家重大国事的实际决策者。
按照商代礼俗,祭祀中奉献的祭祀品上应该出现供奉人的
名字。而在妇好墓中发现的大量青铜礼器,包括首次发现的商朝巨型炊器,上面都刻有“妇好”的铭文,可见妇好生前受命主持祭祀的规模之大以及参与祭祀活动的次数之多。
甲骨文的记载再次印证了妇好是王室中一位学识超凡、地位至高的祭司。她祭祀王室中已经去世的祖母,也祭祀至高无上的天地;在祭祀中她会用酒,也会用火;她会屠杀牲畜,也会屠杀俘虏。根据卜辞推断,她曾因为国家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受国王之命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祀大典,其中包括杀人的血祭。还有一次,妇好祭祀的是一口神泉。其实,商朝祭祀的种类很多,祭天、祭泉水、祭祖先,还有为了去除疾病和灾祸,以及出征作战前的祭战等等。
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一些刻有“妇好”的龟甲。商朝人占卜,是取整治好的龟甲用火烧炙,使龟甲兽骨烧裂出焦纹。占卜人再根据焦纹的纹理判断凶吉,决定事情能不能做,并将占卜的结果和以后发生的情况刻写在同一块甲骨上。占卜前很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整治龟甲兽骨。因为龟甲兽骨不经整治是烧炙不出焦纹来的。所谓整治,就是将龟甲上残留的肉渣皮筋等除去洗净,待干燥后再用特制的青铜钻在上面钻出一定数目和一定间隔的小圆孔,以备占卜时用火柱烧炙,这样甲骨才会呈现出裂纹。当时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只有卜官。卜官不仅要亲手整治龟甲兽骨,还要将此事记录成卜辞,刻写在经自己整治过的甲骨上,以示郑重。
她先在火上烧灼龟骨,骨片遇热,表面开始出现裂纹,发出轻微的卜卜声,妇好好像聆听到神明的回声,然后将它们记录在甲骨上。可见,妇好不但可以主持祭祀、诵读祭文,还可以刻写甲骨文字,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女才人。
她有一位情深意重的好丈夫
史料记载,武丁的“诸妇”有60多位,但只有3人拥有王后的地位,而妇好则排在第一位。根据上面的表述,这样一位奇女子,得到武丁的宠爱,也自在情理之中。
卜辞中有这样的记载:“妇好其来;贞妇好不至;乎妇好往于果京。”从这些信息判断,妇好可能因为军功卓著、政绩突出,除却王后、统帅的身份外,还被授予独立的封邑,成为一方诸侯,拥有了自己的封地和属民。因此,妇好常常要回到王都觐见商王。而在自己的封地上,妇好独立地掌管着农事和经济,并按时向商王纳贡。在妇好墓中发现的上千斤重的精美青铜器、600余件玉器以及7000多枚海贝(商朝的货币),也都表明妇好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力。
遗憾的是,这位出类拔萃的女性却不幸英年早逝,据推测她死时仅30多岁。她的去世,令武丁非常伤心。卜辞中记载,在她生前武丁经常占卜,向上天祈告她的起居、健康、生育、征战等方面的情况,可见武丁对妇好用心之深。大概是相爱至深的缘故吧,武丁不但厚葬了自己心爱的妻子,还杀了16名奴隶为其殉葬;同时,破例将她下葬在自己的宫室旁边,以便随时能看到她、守护她。另外,他还在她的墓地上修建了一座享堂,卜辞称“母辛宗”,让后世永久地纪念。甲骨文显示,妇好去世后,武丁常常叫来卜者询问:
武丁:妇好有娶乎?贞人:唯祖甲娶。武丁:妇好有娶乎?贞人:唯祖乙娶。
武丁:妇好有娶乎?贞人:唯成汤娶。
祖甲、祖乙、成汤是商朝的三位先王。这段话的意思不是说把
祖甲、祖乙,成汤是商朝的三位先王。这段话的意思不是说把妇好再嫁给三位先王。这里的“娶”字有迎、接之意,也就是说,武丁害怕妇好一人在下面孤独,便期望自己的祖先可以去迎接她,好好照顾她。
值得一提的是,妇好墓是目前考古界挖掘出的最完整的商朝墓葬,而这一点也要拜武丁所赐。正是他修建的享堂基址保护了妇好墓,使之完好无恙。因为历史上的盗墓人一旦挖到地基都不会再向下挖了。也就是说,正是武丁的深情使得妇好可以安睡千年,也正是他的真诚,才使我们可以通过完整的随葬品,解读这位传奇的女性,还有他们伟大的爱情。
美人地理妇好墓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约100米处,殷墟丙组基址西南,是殷墟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
妇好享堂(母辛宗)妇好死后,国王武丁为祭祀妇好,在其墓地上所修建的宗庙建筑。妇好庙号“辛”,其墓上的享堂,卜辞称“母辛宗”。这座建筑就是对母辛宗遗迹的科学复原。
妲己:千古第一恶女?(1)
妲己,有苏氏的女儿。商纣王子辛的宠妃,有美色。纣王非常宠爱她,对她言听计从,荒理朝政,日夜宴游。后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经牧野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被武王所杀。
说来妲己真是冤枉。历代文人,仅凭臆断和想象,便一步步地坐实了妲己的罪孽,让她背负起千古第一恶女的骂名。
他们历来被认为是一对恶男女
中国历代的“红颜祸水”里,最恶毒的恐怕莫过于殷商时代纣王的宠妃妲己了。而且两个人犯起“混”来,简直算得上“夫唱妇随”,惊人地合拍。按《史记·殷本纪》里的说法,纣王已经可谓残暴,但若按民间《封神演义》里的演绎,那就简直是变态,有严重的“施虐狂”倾向。照《封神演义》的说法,妲己是千年狐精附体,受女娲之命来祸乱殷商的,纣王也因此才变得如此怪戾,做出那些残忍的事来。
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不足为信。这位叫妲己的美女自然不是狐狸精变的。《晋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这就是说妲己是纣王征战得胜的“战利品”。据说有苏氏是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所以才会有《封神演义》这般附会。虽然妲己不是狐狸精变的,可照样把纣王迷得魂不守舍,唯“妲己之言是从”。
根据正史记载,纣王不但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还搜括百姓钱财,修建起高大宏丽的鹿台,里面置满奇珍宝物。同时,“积糟为邱,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闲”,彻夜长饮,欢嬉达旦,可谓荒淫之极。
最过分的是,他耳根子特别软,最听妲己的话,甚至到了 “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这样一来,天下就无法太平起来,老百姓埋怨,各诸侯反叛。这时,妲己又给纣王出了一个“狠”招,发明了一种惩治犯人的刑法,曰“炮烙之法”。就是把一根粗大的铜柱横放,下面架起炭火炙烤,然后命“有罪者行其上”,没走几步,就纷纷掉进火红的炭火里,活活烧死。每次看到犯人在炭火里挣扎惨叫,妲己“乃笑”。如何笑,是大笑还是冷笑,就不得而知了。对于这种冷酷而变态的做法,纣王的叔叔比干实在看不下去,就向他进谏说:“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这话戳到纣王的痛处,他非常生气,觉得这是“妖言”惑众,给他难堪。这时,妲己又在一旁添油加醋,樱桃小口一开,吐出一句血淋淋的话来:“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纣王一听,爱妃有如此求知之心,那就打开看看吧。于是,“剖心而观之”。
史书记载,他还将九侯﹑鄂侯两位臣公一个剁成肉酱,另一个做成肉干;另一位臣公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本也要 “炮烙”,但他很聪明,马上服软,并献给纣王“美女奇物善马”以及自己的洛西领地,纣王这才松口,把他放了。后来,有点头脑的大臣装疯的装疯,卖傻的卖傻,投敌的投敌,流放的流放。这样一来,自然民心背向、诸侯离心。很快,西伯昌的儿子周武王就起兵造反,将他打败。他不愿投降受辱,便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戴上最好的宝物,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而他的美人妲己,结果更惨,被砍头不算,砍下的头还被挂在小白旗上,给天下人看,要让天下的女子都引以为鉴。
他们真有这么坏吗?
无论正史典籍,还是稗官野史,都说妲己是一个蛇蝎美人。这样论调已经家喻户晓,深植人心。但问题是,历史的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先说纣王,历代史书已经把他符号化成一个暴君的形象了,可这个形象离他真实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早在春秋时期,子贡就有点看不过去,他愤愤为纣王鸣不平,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汉朝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有了更生动的演绎,说是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而到了晋朝,皇甫谧因为职业是医生的缘故,写些文史文章的时候,也不免会犯些“
职业病”,又演绎出纣王在妲己的怂恿下解剖了怀孕的妇女,要看看胎儿形状。纣王纵是不好,也不至于如此之坏。后世书生们根据个人好恶,纷纷加工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