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日暖 作者:怀愫(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2-31正文完结)
攘怂ǘプ庞晁颗苋ス夤耍蛄艘煌胧⒃谑澈欣锿放芑乩矗廊隽艘恍“耄贤芬徊闳燃τ腿椿垢亲牛偷绞直呋故翘痰模嫣踅畹溃牢杜ㄏ剩煌胂露牵ㄉ砣倭龊姑锥际嫣沽恕?br /> 吴少爷一抹嘴儿:“你怕是吃惯了龙肝凤胆,这才觉得没甚滋味!”
安哥儿晓得妹妹叫人玩笑,不许她再往湖上去卖吃食,日日一早上推了车出去,到得晚间再来帮着她收摊儿,平儿也能帮着看摊,到底还是辛苦,便想着不做那贵人生意了,把船卖出去,开个食店。
吴少爷总觉得亏了她,好好的生意做不成,天天同那个些个脚夫贩夫打交道,心里替她可惜,便叫长随寻了人把那只船买了下来,出了个高价,又从吴家的铺子里头,捡了间临街的,地方干净的,低价租给了她。
宁姐儿还当是遇上了好中人,把价儿压得低不说,还肯饶她,肯让她落后三月再付租子钱,这个地方俱是丝户,再没那些个乱糟糟的脚夫渔夫,家里既纺着丝便不开火,算是一等一开店的好地方。
立时就把那食肆办了起来,还雇了人,有了跑堂的,切面的,店后头还有个小院儿,正能住一家子人,一样要付租子钱,便把那间赁来的院儿租了出去。
陈家食肆算是开了起来,吴少爷自家不好出面,日日叫长随去买面,一来二去的,宁姐儿也觉出不对,可他只是来吃面,说的好听还是照顾生意,自然不好冷脸待客,吃了十来回,这天又遇着雨,风卷着雨,巷子里半个人也无,靠着石桥一眼望出去,河边那棵大柳树,叶子落光了一半。
天阴阴的,浓云滚雨而来,一时密一时疏,滴滴哒哒下个不停,自早上开了门,便没个生意,那小伙计请假回家,宁姐儿把生馄饨捡了二十只给他。
自家守了店,宁姐儿坐在店堂里头捡桂花,想用来做桂花糯米团子,这是晚桂,开过这一茬便没了,雨丝夹了桂花香,手指头一动就是一阵细香浮起来,融着水汽叫人神清气爽,宁姐儿捡一会子,想着拿这个做个香包,给娘跟哥一人一个。
这地方跟泺水有些想似,连母亲住在此地,都能开门跟人说几句话,还能自家挎了篮子买菜,宁姐儿抿了嘴儿露出笑意来,嘴里哼起船歌,外头还有渔船冒了雨还要摇橹,转过桥去又就静了。
只听得见雨声,楼上人家的娃娃隔了木窗子要点心吃,那妇人从窗门里探出头来:“陈家的,帮着我下碗汤馄饨罢,多饶你几个钱。”
家里好几个娃娃,她脱不开声,宁姐儿脆生生应一声,拍掉身上的桂花屑,开了锅子烫馄饨,盛在大盖碗里头,叫了一声:“徐嫂子,小馄饨好了,给你多加了蛋皮。”
那上头开了窗门吊下一只竹篮子来,拿麻绳吊下来,探了头:“对不住,实在跑不开。”徐家开了间小药铺子,抓药煎药俱都代劳,宁姐儿自然肯帮这个忙,亲娘还吃着他们的药呢。
“不防碍,你把篮子放下来,我给你盖上碗。”雨一时又小了,宁姐儿撑了伞,把伞柄夹在肩窝,矮着腰过去,那篮子摆的高了,她踮起脚来,稳稳的搁到篮子里,上边拉起了麻绳,她一时不备踉跄一下。
雨伞落到青砖地上,雨兜头就要打下来,忽的叫人遮住了,天光暗下来,一抬头就看见个黑影子,见她望过来,咧了嘴道:“叨扰一碗面。”
☆、第176章 食汤面风雨不动难觅嫁立意招赘
雨珠顺着灰瓦连成一线,水帘子似的倾泄下来;巷子里铺的石条坑坑洼洼;积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水洼;一路行过来;袍角都是湿的,吴少爷收了伞,搁到门边;坐在离门最近的一张桌前。
宁姐儿紧紧身上的围裙;走到灶前;反身问他:“要什么浇头的面?”
陈家食肆铺面小;卖的东西自然不能多;手人不够;既要揉面又要包馄饨,便把包子馒头这些从食单子上去掉了,单只做面,兼或卖些小馄饨,再加些当下时令的新鲜冷点心。
墙是重又粉过的,桌椅板凳都有八成新,汤锅烧着滚汤,冒出热烟来,当街的那一面挂了一溜红牌子,上边刻字的菜单,卖空一样便撤下一样来。
因着雨天客少,那荤的只一样黄鱼浇头,再有一样酱烧双菇,裹的鸡肉馅小馄饨,只这三样菜,宁姐儿问出去,半晌没回应。
她扭头去看,他才道:“一份光面,两个浇头各来一碟子。”
“那要什么汤底儿?”素面是鸡汤汤底,黄鱼面是黄鱼骨头熬的汤底,越是东西少,料就越要足,面最紧的汤色更不能差了,吴少爷一听这话摸了摸肚皮:“那便更来一份。”
衣衫上还带着水汽,外边滴哒哒雨声不住,倒越下越大了,密密的,帘幕一般遮住了人,便连对门那漆红的门都只看得见一团氤红色。
宁姐儿不说话,掀开纱布抓了一团面,放在大漏勺子里头下了锅,等面熟了,她又问:“要软的,还是要硬的?”
“硬些。”吴少爷面对着门坐下,身上还穿着官服,只在雨中看不分明,店堂里叫这雨一遮,昏暗暗的,宁姐儿上了素面,搁到桌板上,摆上筷子,拿了两个瓷罐子来,一个是醋一个是秋油,用的是泺水的法子,专拿虾米炒出来的。
她点了半半截蜡烛,一手护着光,一手持了烛柄,阴暗里便只看见跳动的烛火,暖红色看着人身上都似有了热意,越是近越是看见她眉目柔和,脸上既不喜也不嗔,倒跟上回在秦淮见面大不一样。
她还是不说话,只把蜡烛摆在桌上便又走到灶间,吴少爷也不知说甚个好,他只偶尔路过,隔着石桥梁看见这边还有白气,许是叫风雨吹冷了身子,这才想着来吃一碗热乎乎的面。
吴少爷底了头吃面,拿筷子挟满一排,连汤带汁的凑过去吸了一口,宁姐儿还坐在拿一块板隔来的灶间捡桂花,地方浅露出半个身子,她坐在杌子上,垂了头,朦朦的光透过雨透在她脸上,地上起了层薄雾,一屋子都是晚桂香。
“捡这个是做香囊。”忽的就有攀谈的兴致,他既问了,宁姐儿也只得搭话,又挑了一朵花蒂,反细碎的花瓣盛在裙子里,头都不抬:“拌馅做团子。”
“什么馅的?是蒸还是煮?”他这话一问,宁姐儿才抬头看看他,灯堂里一片黑,只他跟前那支蜡烛闪着光,印出两道剑眉,英气非凡,她是知道吴少爷救过她们一家子性命。
这个却是安哥儿后来才告诉她,若早早知道那个吴百户就是流连花船逼走妻子的,她再不齿,也忍了那口气,听见他问,平平搭腔:“豆沙馅儿的,汤上再飘一些,今岁吃过,便要再等明年才有鲜桂花了。”
说着把那小萝筐一抖,半萝筐的桂花足够做两天的,拿手细细翻过,见里头再没有细碎的花梗绿叶渣子,拿纱布罩住摆到一边。
接着便不知做甚,张头一看,见那面碗快空了,又回身再下一碗,盖了满满的黄鱼块儿,端过去还没搁下来吴少爷便笑:“你做生意这样实诚,不亏本?”
“今儿客少,算是送的。”宁姐儿还只不笑,她晓得自家名声跟这位比起来更糟些,原还瞒着,如今嚷出来再瞒不住,娘不清醒,哥哥却替她发愁,便是守完了父孝,又有哪个肯上门提亲,他自从家里遭了难便一向跟妹妹商量着办事,还曾提过给她招一个回来。
就在家中办事,有他这个哥哥在,敢说一个不好听的字儿,这双拳头饶不过他。当哥哥的为着妹妹想,妹妹自然也要为着哥哥想,她好好的姑子不出嫁,在家里招赘,哪一家肯把女儿嫁过来。
哥哥是个实心眼,提亲前头定要把这事儿说清了,别个原中意他的,往后只怕也不肯了,陈家虽在此地没有根基,但却实是本份人家,宁姐儿亲事难作,安哥儿却是香饽饽,虽还守着孝,也有媒人上门问过,安哥儿原来只推要守孝,后头又说,只这一个妹妹,不肯她嫁出去受苦,要在家里招赘的。
媒人婆摊了舌头,劝干了唾沫,安哥儿只立志不肯,自此再没人上门,哪家里千珍万爱的姐儿肯嫁进一个要招妹婿的家里,亘古就没这个理儿。
媒人嘴往外一吹,宁姐儿更无人问津了,等知道这家子是遭过水匪的,虽也跟着叹,到底背后也说两句,若不是陈家本份,本日里左邻右舍又和睦,还不定有甚样的传言出来。
这些个宁姐儿自家心里明白,便是吴少爷也知道,插手了一件事,便桩桩件件都脱不开手了,长随便不回给他听,他也要问,一二来去知道的渐渐多起来,初是觉得这个女子有气性有能耐。
哥哥当着柜,她也没闲在家里躲懒,帮着分担不算,还做的有模有样,那一回同人争执,是他给出面摆平的,本就是他惹出来的祸事,挨着了边,她不凑过来,他倒想着要凑过去,越是离得近,越是不好开口了。
吴少爷吃了两碗面,外头雨还下得密,宁姐儿却没有要留的意思,收了碗筷,在热水里头烫起来,吴少爷见这架势便知是赶他,扔下散碎钱往外头去,走上石桥再回头,正看见她把洗碗的水往外泼。
长随一向跟着他,坐在隔着桥那头的汤团摊子上头,已经吃到第三碗了,眼见着他走过来,赶紧扔下钱来,一路跟在少爷后头,到得衙门口了才问:“少爷,莫不是瞧中了那家姐儿?”
这哪里还是赔礼,那店铺连着小院儿是吴家的产业,可那头陈家租出来的小院儿却实打实是他给租钱,再有这隔两天的出的面钱,拐着弯的照顾生意,若不说是上了心,哪里有这一份的心意。
吴少爷转身瞪了他一眼,长随再不敢开口,吴少爷背了手踩起水花,迈上台阶道:“回去,别对太太说。”
长随当面应了,等吴夫人问他,哪有个不说的,这回他又问明白了,这家子原跟王家竟是邻居,初遇上水匪,衣食无靠,便是由着王家接济的。
吴夫人一听这话哪里还坐得住,总归已经出了热孝,虽门口还贴着白纸,里头的白布白幛却换了下来,换成了靛蓝色的,也能待客迎宾了。
吴夫人风风火火上了门,秀娘正在预备着冬至节要用的东西,这是王老爷去后头一个冬至,得大办,连王四郎都要提前赶回来,正跟蓉姐儿一样样的对着香案香炉火筯祝版,听见吴夫人上门,直把她迎到内室来。
才掀起门帘子吴夫人便问道:“亲家,那陈家姐儿可你熟识的?”抬头见摊了一桌子帐,茂哥儿立在窗边背书,蓉姐儿搁了笔过来行礼,这才掩了口:“倒扰了你,实是急事,不然定要送帖子上门的。”
“亲家说的哪儿话,我这儿便如同自家,还不是想来就来的。”见她模样焦急又不欲在小辈面前说,等蓉姐儿茂哥儿行了礼,便差了她们出去。
茂哥儿书才背到一多半儿,不乐意的的甩了两只小手,背着身子晃悠,蓉姐儿抱了他哄:“来,姐姐听你背。”茂哥儿还只不乐,原来母亲姐姐一面算帐一听面他就不高兴,背背停停,见她们在意着,才肯往下背,鼻子里还哼哼出声。
如今来了客人,他行了礼就想去缠了吴夫人,让她一道听他背书的,哪知道竟把他们赶出门来,他本不再要人抱了,这会和委屈了,一只手扯住蓉姐儿的裙带子,一只手背在身后,鸭子似的摇摆了走路,蓉姐儿一把抱起他:“要不要到后院里头看看绿头鸭?”
茂哥儿噘了嘴儿,想想绿头鸭又点头,还撑了手谈条件:“夜里听我背!”他好容易通了《幼学》天文篇,把那披星戴月献曝之枕都能解释清楚,背完了还要学着余先生的样子解一回的,先生问他的几个题,还想考考母亲姐姐,哪里知道一个都理他。
“全家都听你背,叫兰针甘露都叫来当你的学生。”蓉姐儿最知道他,茂哥儿一听果然高兴了,点点脑袋满意的笑,接着又举起指头:“要吃芋头。”蒸芋头沾粉片雪花洋糖,这个茂哥儿最爱吃了,天一凉下来,咸的便小土豆撒细盐巴,再不就是糖粉芋头。
蓉姐儿把他交给丫头抱:“姐姐去吩咐厨房。”哄走了茂哥儿,轻手轻脚的蹑到窗门后边,陈家的姐儿还有哪一个,不就是宁姐儿,吴夫人又是怎么知道宁姐儿的,还一脸气急败坏。
她心口譬如大白扯了丝线团,竖起耳朵听里边的动静,两个已是说过了陈家的家事,这会子只听见秀娘惊叹:“竟还有这事儿?”
蓉姐儿急的踮起脚来,却又哪里听的见,倒是搁在廊下的瓷花盆叫她踢了一脚,里边听见声儿,秀娘一听就知道是蓉姐儿,责问一声:“谁在外头当差,毛燥燥的。”
蓉姐儿吐吐舌头,偷听是不成了,给玉穗儿使个眼色,玉穗儿侍候了宁姐儿一场,也正记挂着她,赶紧应一声:“是我失脚了,太太莫怪。”
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