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全传
在美国受到冷落的宋蔼龄感慨万分,对意大利顿时充满了好感。这种好感也影响到后一步来到的孔祥熙,并为后来购买军火奠定了基础。美国有一句谚语:“没有免费的午餐”,意大利人的热情好客背后是巨大的利益。孔祥熙在异国他乡也没能抵挡住诱惑,用蒋介石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资金,购买了意大利军火商的一堆破烂货,这是后话。
孔祥熙到威尼斯后,宋蔼龄对他说:威尼斯太美了,这里的人也非常友好,他们为我布置了很大的场面,使我感到紧张。这几天,我一直都在阅读有关意大利的书籍,我发现意大利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有非常优秀的人民,能和这样的国家人民交朋友,是我们的福份。
随后,孔祥熙和宋蔼龄来到意大利首都罗马。在意大利他们尽情地游览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古罗马的露天竞技场。摇摇欲坠的比萨斜塔、圣玛丽亚修道院和那幅闻名的世界、价值连城的名画《最后的晚餐》,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时,他们的访问开始进入主题。一天墨索里尼和孔祥熙进行了正式会谈。在此之前,意方已得知孔祥熙之行的使命,知道了他们在美国访问并不成功。意大利还知道他们下一站是德国,而德国无论在技术、产品和工艺水平都优于意大利。所以,他们不从孔祥熙身上榨出几两油来是不会放孔祥熙走的。
当时墨索里尼并没摆国家元首架子,而是像老朋友似的和孔祥熙聊了起来。
“孔先生可曾听说过日本的山本五十六?”
“当然听说过。”孔祥熙回答说。
“贵国可知道山本五十六为什么能从一个下级军官成为一个高级将领,可知道山本五十六对日本军队的贡献?”
“这……”孔祥熙支吾着。当下不仅孔祥熙,连他的随从人员都觉得这位意大利首相问得有点莫名其妙。
“山本之所以在日本军界占了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他最先在日军中倡导空军决胜的理论;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他的努力下,日本正在建造着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在太平洋和美国抗衡的航空母舰,和最先进的攻击机、轰炸机及最优秀的飞机员。在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不是你有多少个骑兵师,而取决于你有多少个飞行中队,有多少架飞机……”墨索里尼开始他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
“贵国建国建军,也应向日本那样,首先发展空军、海军,特别是空军。空军所需经费比海军少,投资少、见效快,在战争中能立即发挥作用。贵国要想和日本抗衡,没有一支强大的空军是极为困难的。在这方面,我们愿意和贵国进行真诚的合作。”
“首相所论极是,首相所论极是。令鄙人茅塞顿开。”孔祥熙连连点头表示赞许。
出国之前,蒋介石虽有交待,但对具体购买哪国军火及购买军火品种之比例并无一定规定,要孔和国防部官员具体磋商。孔祥熙本人对军事知识知之甚少,他也不感兴趣。这次出访,一来是可以历游欧美风光;二是可以接交新朋旧友;三是可以为南京蒋介石政府争取外援。至于购买何种军火,他并无定型的想法。这次听墨索里尼的一通胡侃,也挺受启发。他受的是欧美教育,深信技术决胜。曾几何时,英国的少数军队利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八国联军对义和团,哪次战争都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威力。因此,他对墨索里尼的“应先发展空军才能赶上日本”的论调极为赞赏。
在向蒋介石做了汇报(当然要美化意大利和墨索里尼的诚意了)并得到蒋的同意后,孔祥熙又亲赴意大利飞机制造厂参观,听取介绍,并观看了飞机表演。最后,孔祥熙终于决定购买一大批意大利生产的飞霞式轰炸机。这种被墨索里尼吹嘘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
当时孔祥熙还和墨索里尼商定,飞机交货后,由意方组成军事顾问团赴中国帮助中方安装使用维修这批飞机。墨索里尼将此事交给了他的女婿、意大利驻华公使齐亚诺伯爵承办。到这里,意大利开始的长时间的对宋蔼龄的“感‘清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
作为加快中国空军发展的一部分,在孔祥熙在欧洲访问期间,杭州览桥建立了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在江西南昌设立了飞机制造厂,在南昌、杭州、西安开始了大规模的机场扩建工程。
离开意大利后,孔祥熙又携宋蔼龄来到德国,这是他们第一次踏上德国这片神奇的国土;第一次正式和以严谨著称的日耳曼人打交道。此时,正是希特勒刚刚就任德国总理不久,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大厦刚刚奠基。他为了主宰这个工业强国,正在做全力的冲刺。因此,希特勒对这个从遥远的东方赶来的客人并没有太多的兴趣。
在和孔祥熙的会谈中,希特勒一直在谈他的思想和建立大日尔曼帝国的雄心勃勃计划;当时孔祥熙也有自知之明,除了随声附和外,并不发表更多的意见。
在和德国外交部长和工业巨头的会谈中,最后敲定了中国购买2500万美元的德国军火,这才使希特勒对孔祥熙露出了笑脸。要知道,1933年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在经济上刚刚开始复苏的德国,一下能出口2500万美元的军火,对他们出口贸易该是多么大的鼓舞。但孔祥熙由巨款购买的这批军火,绝大多数被蒋介石用来“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去了。
孔祥熙出访近一年。回国后他详细向蒋介石汇报了这次出访的情况。蒋介石认为他对中国空军的建设有功,遂任命孔祥熙为中央航校校务委员。
孔祥熙鬼迷心窍,竟不满足干这个无名无利的“校务委员”之职,而妄想当航空部长,尽管他对航空一无所知。有人说,孔祥熙想当航空部长是看中了发展航空工业中的巨大利润。不管孔祥熙出于怎样的动机,他确实在积极争取这一职位。他曾邀请蒋的亲信、航空学校校长葛敬恩到家里作客,并开门见山地说:“建设空军,实乃国防之必须。目前有意大利政府的援助,财力物力都有办法。如将航署扩充为航空部,我愿出任部长,请葛以首席次长负实际责任……”
就在孔祥熙做航空部长梦的时候,由他订购的意大利飞霞式轰炸机运到了中国。航空署立即通知了孔祥熙。由于意方军事人员尚未来到,便派美国空军专家前去检查验收。验收后发现,这批所谓最先进的轰炸机全是意军淘汰的产品,炮管中的来复线都已磨光。葛敬恩很生气,主张退货,又怕得罪孔祥熙,只得将实情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表面上说要认真追查却并无下文,但孔祥熙想当航空部长的升官美梦,也随此而彻底泡汤了。
2.终于做了财政部长
1933年3月初的一天晚上,春寒料峭,宋蔼龄在客厅内焦急地来回踱步。今天早上六点半,孔祥熙被蒋介石的电话叫醒,早饭也没来得及吃就匆匆离去,到现在还没回来。
这是他们夫妇二人出访欧洲回国的第三天,宋蔼龄心里直打鼓,是不是哪个爱进谗言的小人又在打小报告,指责他们在欧洲的所作所为?在官场上混了多年宋蔼龄深知这其中的奥妙,自蒋宋结亲之后,孔家的势力急剧膨胀,自然就有人犯红眼病……
宋蔼龄正在胡思乱想,孔祥熙回来了。当满面春风的孔祥熙见宋蔼龄的眉头皱成了八字,就打趣地说:“夫人,什么事愁成这样?”
宋蔼龄娇嗔地拧了他一把:“这么晚才回家,把人都急死了。告诉我,老蒋找你干什么?”
“咱们的鸿运来了。”孔祥熙一字一句地说。
“鸿运?”什么鸿运?!”
“老蒋要我出任中央银行总裁。”
“什么!”宋蔼龄吃了一惊,“那……那大弟往哪儿放?”
“老蒋没说,估计另有重用。”
不知为什么,宋蔼龄听到这个消息后竟喜忧参半。喜的是丈夫又得高升,而高升的不仅是官职,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忧的是宋子文的被贬黜,给宋家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其实,蒋介石和宋子文的矛盾由来已久。只是由于蒋介石娶了宋美龄,一是碍于情面,二是利用宋家在上海及江浙一带的财力,才没有公开化。
1926年广州革命政府派宋庆龄、宋子文、孔祥熙和鲍罗廷等前往武汉,考察迁都问题。11月2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将国民革命政府的首都由广州迁往武汉。1927年2月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宣布,国民政府驻武昌,中央党部驻汉口。
蒋介石为此开始发难。在1926年11月开会时,他原本同意迁都武汉,而时隔两个月蒋介石却突然在南昌组织召开了一个残缺不全的“中央政治会议”,并决定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不迁往武汉而暂迁到南昌,迁都问题留在3月的中央全会讨论。原来,蒋介石为了达到排挤国民党左派和中共代表,独掌国民党大权,篡夺北伐革命成果的目的,正在筹备组织一个清一色的右翼反共政府。蒋介石推迟定都决定,是因为他准备作为反共政府统治的中心的上海和南京还未到手。1927年3月,蒋介石指挥白崇禧等部相继开人上海和南京,紧接着就在上海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当月18日,蒋介石独自在南京宣布成立中央政府。旋即汪精卫在武汉也宣布成立中央政府。从此蒋、汪开始了长达几个月的讨价还价的争斗。
宋子文因受宋庆龄的影响,原是国民党左派。宋庆龄对蒋介石的劣根性的分析也曾对宋子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广州国民革命政府迁都武汉一事,宋子文是积极参与的,对蒋介石在南昌成立临时的中央政府亦是不满的。
1927年初,宋子文离开武汉到上海,从事他的金融生意,但蒋介石却怀疑宋子文受宋庆龄的影响,所以对宋子文在上海的生意不积极配合。作为回答,宋子文也拒绝一家银行向蒋贷款。蒋怀恨在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久,蒋介石便封闭了宋子文在上海的办事处,宋子文为此也气得要命,但又奈何不得蒋介石这个政治无赖。
当时,蒋介石对宋子文是打一打又揉一揉,封闭了他的办事处后,又诱惑未参加南京的中央政府。这时两边都来做工作争取宋子文。宋庆龄动员他参加武汉汪精卫的中央政府,宋蔼龄动员他参加蒋介石在南京的中央政府,宋子文权衡再三,最后终于倒向了蒋介石。
但好景不长。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在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武装吞并东北。1932年日军又蓄意挑起“…·二八”事变,开始向中国内地渗透。于是和宋子文联系密切的金融家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而蒋介石当时却明确表示不抵抗政策。如此一来,宋子文和蒋介石的矛盾再次引发。
据说,宋子文曾几次找宋美龄,希望妹妹能说服蒋介石,对日采取强硬政策,哪知宋美龄一张口蒋介石就变了脸色。
当时,蒋介石不但不积极抗日,反而动用国库储备,耗费巨资开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在讨论“围剿”经费时,蒋与宋之间再次发生冲突。宋子文不满蒋介石一贯独裁的霸道作风,并且力陈抗日比“剿共”更为重要的道理及国家平衡财政预算的重要,当场弄得蒋介石下不了台。
1932年5月,上海、浙江及江苏实业界的许多巨头和在西方留过学的学者教授,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叫作“废止内战大同盟会”的组织。这个组织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内战。当时同盟会成员做出决定,所有成员拒绝认购与内战有关的公债和借债。
宋子文虽然没直接参加“同盟会”,但“同盟会”成员中有许多是宋子文的同窗好友和生意场上的伙伴。更主要的是,内战会影响国家金融及商业发展,使原来发展的经济倒退,且宋子文原本就是反对内战主张抗日的。
但是,蒋介石一意孤行决心“剿共”,这就引起了“同盟会”成员的反对。第三次反“围剿”开始后,宋子文见上谏无效,便以“把蔡廷锴的十九路军调走了的作法在上海金融界不得人心”为理由,向蒋介石提出辞去财政部长的职务。
将介石虽然对宋子文的书生气和抗日情绪很反感,但这时孔祥熙出访欧美未归,蒋介石又觉得宋子文在上海金融界有较高威望,便再三挽留。结果,在来美龄的斡旋下,他们相互做了妥协。宋子文同意继续担任财政部长为蒋效力,蒋则许诺将来提宋为行政院长,封官许愿。将还同意来用贩卖鸦片的不义之财,来秘密填补因“围剿”工农红军造成的财政赤字。
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