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全传





? 
  因为这个条约和法国没有利害关系,勃鲁姆当然愿做个人情。他当即向孔祥熙表示支持这个协定,并提醒孔祥熙,美国对太平洋地区的稳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孔祥熙再同美国谈 
  不知道孔祥熙是真傻还是装傻,反正据当事人在回忆文章中介绍,当勃鲁姆总理在会谈中大谈中国在远东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法国支持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时,孔祥熙当时竟乐得合不上嘴。也许孔祥熙并不傻。他是搞经济的,当然知道什么最实惠。现在常常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孔祥熙当年是“政治”搭台,经济唱戏。果然,在谈完国际形势后,马上就契入了实质问题,孔祥熙向勃鲁姆开口就要借钱。 
  那法国人勃鲁姆也滑得象泥鳅。他说,具体的借款问题请孔祥熙和法国政府的财政部长及银行总裁再谈谈。 
  当下孔祥熙趁热打铁,又和法财政部长奥里奥尔会谈。这次会议就没有同勃鲁姆那样空泛而美妙了。 
  会谈中,奥里奥尔先发制人。他问孔祥熙“借钱是要还的,你要向我借钱,请问拿什么来偿还?” 
  孔祥熙沉着应战地说:“自从中国法币改革以来,中国的外汇兑换率一直平衡,工业全面复苏,在铁路、航空等方面还有巨大进展,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良性发展轨道。政府预算平衡,外汇储备充分,有足够的偿还能力。” 
  奥里奥尔又问,“既然你国经济形势如此之好,又为何要借钱呢?” 
  顿时,孔祥熙陷入了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困境中。但他没有丝毫慌张,继续侃侃而谈:“准备向法借款数亿法郎,但并不是用于投入经济,而是准备用做发行纸币的准备金。而且这笔钱存在法国银行,如果法国政府要急用,任何时候都可以动这笔钱。” 
  孔祥熙还说,他这次到欧美游说;主要是为了争取贷款,而贷款的目的是为了清理现存的内债,并利用外币在国内的差价抵销内债的利息。如能贷到希望的款额,政府每年可节约8000万法币。 
  美国有句谚语叫作“没有免费的午餐”,法国也不例外。既然向中国贷款法国不但不受损害,还能获利,奥里奥尔当然答应可以考虑。但是他说,这件事还要和法银行总裁拉贝里商量。 
  奥里奥尔和拉贝里商讨后,原则上同意向中国提供贷款2亿法郎。这使孔祥熙喜出望外。但是,这两位法国的财神爷又提出,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提供这笔贷款,还要请双方各派一两位代表进一步讨论细节。这又使孔祥熙不安起来。 
  只有装进兜里的钱才是钱,这是孔祥熙在商战中滚爬多年探索出的经验。那么,这些法国伦又耍什么鬼把戏呢? 
  孔祥熙又同法国军界打开了交道,就空军、海军等一系列问题狮子张大口,总之是摆出一副乞求的样子: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 
  结果是空军可以提供飞机,但不是最新式的。孔祥熙一听就急了,要就要最新式的,过时的我们不要。几年前,他在意大利买飞机的教训在胃里还没消化完呢。 
  海军方面,孔祥熙是要潜艇,结果碰了个软钉子。海军部长说,海军只负责技术问题,要出卖潜艇你得找政府谈,政府答应卖给你,你就去找公司和工厂。 
  孔祥熙想,我找政府,政府说让我找你们,你们又让我找政府,原来法国也会踢皮球。 
  孔祥熙想得不错。在法国一周,匆匆忙忙,结果得到的空口许诺多,实际东西少。互不侵犯条约一纸空文,支持不支持都没能阻止战争的爆发和蔓延;借款问题倒是口头答应,但不久中日正式开战,法国怕给中国贷款触痛日本从而触及法德关系,结果也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购买飞机和潜艇的事也都是口头协议,并没实行。然而事情后来的结果,法国最终还是“得罪”了德国。德国一个战略包抄,马其诺防线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巴黎则竖起了降旗,成了德国的“俘虏”。 
  3.拜会“大独裁者” 
  1937年6月9日,孔祥熙一行离开法国前往德国。 
  在德国,孔祥熙的运气不错,至少在形式上是这样。他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和接待。 
  孔祥熙在德国受到“欢迎”是有原因的。1937年,是希特勒在德疯狂扩军备战、准备战争并称霸世界的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德国的军队扩充了一倍,德国的军事工业继续高速度增长,德国研制出了更新式的坦克、飞机并装备了部队。在去年占领了法国的北部地区后,德国正准备吞并捷克的苏台德区,还有奥地利和波兰等国家和地区。 
  德国的疯狂扩军备战,在全民族中倡导大日尔曼主义,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猜忌、怀疑和警觉。此时希特勒非常明白,他的羽翼尚未丰满,他还不能和英法抗衡。因此他需要和平这颗烟雾弹。再则,德国军事工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造成资金短缺,一方面已造成军工产品过剩。而此时孔祥熙到来,可谓雪中送炭,正中下怀。中国需要德国的支持和理解,特别是对稳定中日关系的帮助,德国需要中国帮助它树立“和平”的形象;同时中国亦需要德国的军火,很久以来德国就是中国最大的武器供应国;而德国则需要中国的白银,正可谓相得益彰。 
  孔祥熙到达柏林的当天下午,柏林技术大学就邀请其参观。在学校的会客室里,还煞有介事的地举行了一个仪式,由该校校长亚尼姆授予孔祥熙荣誉工程博士。孔祥熙虽早年留洋读了几天理工科,但早已忘到九霄云外,而且授予仪式之前也没打招呼,纯粹是风马牛不相及。 
  为了使这次荣誉博士授得名正言顺,亚尼姆校长还胡侃了一番。他说,该校之所以给孔祥熙博士学位,是因为他为稳定中国货币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恢复发展中德友谊中作出了不懈努力。 
  孔祥熙为中国货币稳定作出贡献关你国一所技术学校屁事,为中德友谊关系做出不懈努力又与工程博士何缘?看来德国人这个马屁拍得也挺蹩脚。 
  但当时的孔祥熙却美滋滋的,被人家一吹就忘乎所以。他马上答谢说,对于贵校授予学位,本人深表感谢。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幸,也是中国的荣幸,是中德关系良好的象征。 
  紧接着,孔祥熙又参观了几家兵工厂,并与德国外交次长麦根森举行会谈。 
  麦根森在会谈中极力表白冲德关系一直非常好。德国和第三国签定的条约,决不损害中国。特别是去年德国和日本签订的反共条约,绝没有涉及到中国。孔祥熙则大谈日本的种种劣迹,他说一次大战后,日本在远东和中国侵占了很多原来德国人的地盘,日本的友谊是最靠不住的等等。 
  在德国访问期间,孔祥熙最重要的活动是会见戈林和希特勒。 
  4年前,孔祥熙也曾到德国访问,但那时他只是一个实业部长。而这次他已是行政院副院长,而且是主掌中国财政大权的关键人物,因此德国方面也极为重视,专门安排了戈林和希特勒的接见。 
  戈林原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层在纳粹党的积极表现和对希特勒的“忠诚”,逐渐晋升为纳粹党“五领袖”之一,并出任普鲁士总理和议会议长。1940年被希特勒封为帝国元帅。当年希特勒曾说,我如遇难,戈林将是继承人。可见戈林在德国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戈林和孔祥熙的会见是礼节性的,没有实质性内容。然而就是这样一次礼节的会见,也给孔祥熙留下了一丝不快。 
  当孔祥熙一行来到德空军大楼会客厅时,见不到戈林的人影。主人接见客人,却让客人等候;大约5分钟后,神态傲慢的戈林才提着手杖走了出来,而且没一点道歉的意思。 
  孔祥熙访德的高潮是拜见希特勒。关于希特勒,当时孔祥熙略知一二。4年前他访德时,希特勒刚刚宣誓就任总理不久。那时的德国,还没从西方经济危机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工人失业,道路破旧。4年过去了,孔祥熙此次来访发现德国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好像全国都沉浸在一种亢奋之中。据说月B希特勒出身贫寒,经历坎坷,没受过高等教育,最困难的时候靠在街上卖画为生,近乎一个流浪汉。而今这个流浪汉眼下却主宰着近7000万德国人的命运,而且让美英法等强国刮目相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年,这个身材矮小的德国元首,在孔祥熙心中充满了神秘感。 
  6月13日清晨,孔祥熙一行乘车从柏林出发,去离柏林200公里以外的沙尔兹堡别墅会见希特勒。 
  希特勒的这幢别墅有一个别名叫做鹰巢。因为纳粹把鹰当做他们的象征而得名。 
  鹰巢建筑在半山腰上,海拔1000米以上。孔祥熙乘坐的轿车盘旋而上。渐渐地,一幢被绿荫掩映的灰色建筑出现在视线中。 
  由于事先得到通知,当孔祥熙的车队驶到门口时,大门自动打开,门卫的车队举手敬礼示意,并高呼:“希特勒万岁!” 
  希特勒住在一幢两层的楼房里。孔祥熙来到这幢房子前。在陪同人员的带领下进门,穿过衣帽间和小客厅,来到大客厅。这个大客厅呈长方形,前截中央放着_张圆桌,四周是十几把椅子,后半截一侧放着一个大地球仪,另一侧摆着两对沙发和茶几。透过落地窗向外望去,是风景秀丽、层峦叠峰的山谷。据说在山谷的那边就是奥地利。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因此他在这里修筑别墅,便能随时看到他的故乡。 
  孔祥熙在客厅稍候片刻,希特勒便从里屋走了出来。二人握手问候后,宾主分别就座。 
  希特勒身材不高,穿着整齐的军服,腰间扎着棕色的武装带,上唇蓄着一撮胡子。还好,他不像戈林那么傲慢无礼,孔祥熙心里便渐渐踏实了。 
  孔祥熙首先转达了蒋介石的问候及他个人对希特勒的仰慕之情,并谈到了这次出访的目的,希望德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各方面和中国加强合作。 
  希特勒也很清楚中国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他对孔祥熙说,德国和日本签订协约,并不针对中国,而是针对共产国际。中国和日本应该和睦相处,如果中国和日本在某些方面发生了争执自身又无力解决的话,德国愿意充当调解人。 
  当时,希特勒还对孔祥熙散布和平谣言。他说,欧洲现在平安无事,并无美国或英国报纸说的有战争和侵略的危险,德国决不首先对他国使用武力,但也不怕别人发动侵略和战争。 
  希特勒还和孔祥熙大谈特谈了“共产主义危害论”和“苏联威胁论”等,认为共产主义是当前世界最主要的危险。孔祥熙当即也随之一唱一合,就象遇到了知音一般。 
  会议持续了一个小时,双方好像都感到很满意。最后,孔祥熙向希特勒赠送礼物:一对朱红漆雕花瓶、一册精装宋画、一幅精美的湘绣和两盒龙井茶。希特勒这时略显尴尬,因为他并未准备任何礼物,于是在卧室里随便找了一张自己的相片,签上名后做为“礼品”回赠孔祥熙。接着他又同孔祥熙在门前合影留念,才算没太失面子。 
  孔祥熙回到柏林后,又会见了德国国防部长白龙培。4年前那次访问时,孔祥熙曾和德国签订了一项合作协议,即中国向德出售钨砂、锑砂等矿产,以换取德国的枪炮军械。现在合同已到期,孔祥熙希望这份合同能续签,白龙培表示同意。 
  孔祥熙对在德国的访问是满意的。他在给蒋介石的信中详细汇报了访德的情况,特别详细汇报了和希特勒会谈的情况。但蒋介石似乎对德国这位独裁者了解得比孔祥熙透彻。他在孔祥熙回国后对孔说,德国对中国的支持是最靠不住的,因为希特勒是个政治流氓,他公开说过在国际关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果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德意日轴心国的形成和德国对日本的支持,中德关系开始恶化,希特勒对孔祥熙所表白的不首先使用武力也成为历史的笑柄。 
  在欧洲这段时间,孔祥熙为“国事”频频奔走于英法德之间,无暇外出观光游览。宋蔼龄带着儿子闺女可尝足了“公款旅游”的好处。他们住最好的饭店,吃名贵的饭菜,游遍了这几个国家的名胜古迹,尝遍了这几个国家的美味佳肴。6月16日当孔祥熙离开德国起身赴美时,孔令仪、孔令杰还恋恋不舍地说,“为什么不能在德国多呆几天,好多地方我们还没去呢!” 
  4.转来转去还得美国 
  1937年6月16日,孔祥熙一行结束了对德国为期7天的访问,乘英国的“玛丽皇后号”前往美国继续访问。 
  孔祥熙对美国有着特殊感情。他幼时能人华美公学会读书是因为美国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