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全传
槲跤窒肫鹆嗽诿拦圃沼圃盏暮省!?br /> 其实,这时孔祥熙已对胡适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自己向蒋介石推荐胡适可能是个错误。但现在已无退路可走,不可能马上把胡适换下来,只能将错就错,死马当做活马医赶着鸭子架,说不定还真能逼出点名堂来呢。
孔祥熙急电胡适、陈光甫,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设法再弄到7500万美元的贷款,以解国内的燃眉之急。孔祥熙在电报中煞有介事地说:
“我国币制关系各国在华商务利益至巨。币制动摇,与其在华产业价值关系尤为密切,维持我国法币,亦即以保其权益……若再不援助,则一旦情形恶化,美在我国资产及商务,势必无法立足,同归于尽……”
孔祥熙在给胡适的另一封电报中建议:
“查欧战时,英负美债甚巨,迄未偿还……能否可运用由美转移债款与我,或委托我国代收……”
孔祥熙的一封封电报,像电棍打在驴屁股上,急得胡适和陈光甫团团转。美国人有一句俗话,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两个字不能提借钱。美国人是恪守这一传统的,除非有极特殊的理由,或是有第三者的法律担保,你要想向别人借出钱来难上加难。对于中国这个穷朋友,美国人自然不那么情愿掏腰包了。
无奈之际湖适和陈光甫厚着脸皮一次次要求见罗斯福。罗斯福以为他们有什么急事,见了面才知道又是要钱这次学乖了点,没有狮子张大口,一张口就是四个亿,而是7500万。
罗斯福也学会了踢皮球,他把球踢给了琼斯美国联邦委员会贷款办公室主任,一个身材高大、但说话没有表情的爱尔兰人后裔。
胡适和陈光市又一次次地约见琼斯,并一次次地像背台词似的重复着中国决心抗战、决不投降的套话,直说得自己的腮帮子都发酸了。
琼斯是任你说破了天,任你说出的唾沫点着了灯,他也是拿定主意不松口。他还不如罗斯福,罗斯福还要考虑中国若真的被日本占领会给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带来损害。而他想的是中国抗不抗战和我有什么关系,除非你能确实给我们美国人带来好处。
胡适和陈光甫在美国心急火燎地攻不动,孔祥熙在重庆也焦灼不安起来。他推荐的好人,他建立的关系,这么一点子事情都办不好,怎么向蒋介石交待?总不能为了这7500万美元让蒋介石求罗俾福吧,太栽面子了。
到1940年2月,第M批贷款已提出5个多月了,美方仍没有一点松动迹象。孔祥熙直接敦促桐油的生产和出口,并再次致电胡适和陈光前说,我们是极讲信誉的,第一次贷款的抵押桐油我们已向美国运出了大半,在约定期限内完全不成问题,应以此做为凭证向美方提出会谈要求。
孔祥熙还给胡适、陈光甫出主意,让他们继续以中国的矿产或美国缺少的急需金属为抵押,设法促成这笔7500万美元的贷款。
不知是孔祥熙的这两着果然奏效,还是琼斯被胡适、陈光甫缠得没办法,琼斯终于同意从美国援助芬兰的援助中拨2000万美元给中国,而且可以自由支配,只是仍规定年息为4厘,7年内本息付清,但抵押是不能含糊的。抵押为中国向美国出口4万吨一律是九九成色的滇锡售后款。
陈光甫在签定这次协议后深有感触地对胡适说:“今后抗战必须自力更生。我先自助,人方助我,我先自强,人方帮我。否则,求人之事难若登天。”
陈光甫的话道出了几分真理,但孔祥熙怕是听不进的。他认准了洋主子的主意是不会变的。这次“华锡借款合约”签字后,蒋介石很满意,因为贷款可以自由支配,用不着他美国人规定必须买什么。孔祥熙也颇为得意,他觉得这种钱就像白捡的J样,那些桐油、那些锡有什么用?在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如同破烂一样,而到了美国就成了宝贝,就能换回白花花的银子,就能为我所用,给自己带来数不清的好处。还有就是你向他借钱越多,他就越离不开你,到时候他不想帮也得帮,不想管也得管,他总不能看着自己的钱打了水漂,这就叫钓鱼,钓上了一条大鱼。
孔祥熙的外交思想和他的从政理论差不多,以主子只能认一个,交洋朋友、找洋靠山也只能找一个。自从他上潞河学院那一天起,他就认准了美国人是朋友,是靠山。他曾不止一次在家中对孔令仪、孔令侃说,像咱们这样的穷国家,不靠美国靠谁?
从反面来说,美国佬的钱也没白花,他们千方百计在中国找他们的代理人和代言人。就像做生意的先期投入一样,看准了一个项目,先期投入一小笔,项目成了就赚回来一大笔。他们在孔祥熙身上花了几个小钱,就为美国在中国大陆赚回了“大钱”。即使不说在政治、军事等大的方面,孔祥熙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就单讲那几笔贷款,尽管胡适和陈光市求爷爷告奶奶,孔祥熙也绞尽脑汁,美国人在哪笔贷款吃了亏?那桐油、那纯锡,都是美国国内极缺的物资,要从欧洲或非洲进口价格要高出一倍多。你当美国人是傻子,发扬风格把钱借给你以支援抗战?!
孔祥熙不仅自己“效忠”洋主子,还积极影响蒋介石。让蒋介石也相信只有美国人是真正的朋友。只要有机会,他就向蒋介石吹风。渐渐地,蒋介石也受到了孔祥熙的影响(当然不是孔祥熙,在蒋身边的人大都亲美)。而美国处于自身的利益,也确实给蒋介石政府不少的支持。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和中国有了共同的敌人日本,对中国的军事经济援助便迅速增加;抗战初1938-194D年,美国对华援助贷款不足5000万美元。而从1941至1945年,美国对中国的各种贷款达7亿美元,超过前几年的12倍。
这些援助,对支持国民党政府在抗战期间渡过经济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使美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等各方面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史迪威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据说孔令侃曾问过孔祥熙,如此巨额的援助会不会使中国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孔祥熙说,变成美国的殖民地有什么不好,比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要强得多。
孔祥熙虽然在效忠中国主子蒋介石的同时极力巴结美国“主子”,但并不是就没有矛盾。孔祥熙看中的是美国“主子”的钱,而美国看中的是孔祥熙的权,还有中国的钱。所以当这种“交易”出现赤字时,或一方太贪婪过于霸道时。“主”、“仆”之间也会大打出手。孔祥熙就因为不满“主子”的剥削和美国佬大干了一场,最终失宠。而孔祥熙失宠于美国又和在蒋介石面前失宠有重要的关系,因为蒋介石罢黜孔祥熙除了国内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想得罪美国。孔祥熙因为蒋介石因为国民党政府而得罪了美国,而蒋介石却因怕得罪美国而把孔祥熙驱逐出政坛,这不说是政坛丑闻,也算得上是蒋介石历史中出彩的一笔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联合抗日,美军陆空军人员来华的越来越多,他们有的是做军事顾问,有的则直接对日作战。为了争取美国对中国更多更大的经济援助,捞取更多的美元,孔祥熙曾向美国政府建议,美军在华人员需要的生活用品和食品,不必从美国运来,而由中国政府供给,美方表示同意。另外美军为了轰炸日本,控制制空权,在昆明、成都和湖南怀化等地修筑了能供B-29远程轰炸机起降的7个大型军用机场。修筑机场所需的人力物力由中方提供,折合费用待战后结算,由美方一次付清。中国因供应美军军需物资和修建机场费用两项,共垫付6亿美元(由法币折算)。
1943年11月,美、英、中首脑在开罗聚会,商讨战争大计。蒋介石向罗斯福申请再要10亿美元的贷款,罗斯福没答应。开罗会议后中国经济继续恶化,法币贬值严重,工业生产停滞,贪官污吏横行。蒋介石在一筹莫展之时,又请孔祥熙到美国活动,一方面争取新的贷款,一方面希望美国尽快拨还所欠垫款。
此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大势已去,瓜岛战役后日军主力航母和进攻型战舰再遭重创。不久,山本五十六视察时在空中被美军击毙。美军已完成了在海上对日本的包围,但在海上失去进攻能力的日本在陆地上还做垂死挣扎。当时日本在中国的兵力还有两百多万,1944年又相继在中国发动了几次战役,把国民党军队打得大败,用大批美元购买的军火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孔祥熙就是在这时候携带蒋介石的亲笔信去美国的,这是他作为官方代表最后一次去美国,也是他第一次在美国遭受到严重“挫折”。
蒋介石在信中把罗斯福吹得天花乱坠,但罗斯福不领情,对实质性问题即10亿美元的贷款问题闭而不谈,弄得孔祥熙十分难堪。
其实在孔祥熙到美国之前,美驻华大使高思就向罗斯福建议说,美国给了蒋介石大量的援助,但蒋介石的军队并不努力作战,而且屡现败绩,给他们再多的援助等于浪费。高思还说国民党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正从美国的援助中贪污挪用,中饱私囊;美国的援助正在加速蒋介石政府的腐败。
孔祥熙见贷款无望,就向罗斯福提出第二个问题,即拨还中方的军需供应和修筑机场代垫的6亿美元,并说明了现在中国的经济情况,及这部分资金对中国的重要性。
罗斯福无法拒绝这个要求,就原则上答应了。但具体细节要孔祥熙和美财政部、国防部磋商。
这一磋商就出了问题,孔祥熙提出应按中国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20元法币计算,而美财政部长摩根索认为应该按中国目前的市价1美元兑换200法币计算。如按美方的算法,中国方面将吃大亏,因为法币贬值有个过程门美元兑换200法币是1944年重庆黑市上的比价)。
两种不同计算比价方法的结果,是相差几亿美元。事关重大,孔祥熙和摩根索互不相让。有一次他们俩在会谈中竟争吵了起来,吵得脸红脖子粗,令陪同人员十分尴尬。
孔祥熙知道目前国民党政府面临着怎样的处境,他在抗战初期实行的种种改革都已走进死胡同,靠大量增印钞票引起的恶性通货膨胀,已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1944年的财政赤字已达数百亿法币,如果付不回这几亿美元,他这个财政部长真该引咎辞职了。
孔祥熙和摩根索互不退让,使谈判毫无进展。孔祥熙在美国呆得索然无味,又不能就这么回去,就叫宋蔼龄也到美国陪着他。宋蔼龄来后想缓和孔和摩根索的关系,就在宾馆里设了一顿便宴,邀请摩根索参加。
摩根索也不怕吃人家嘴软,邀请便来且来了就吃。席间,宋蔼龄察言观色,旁敲侧击,摩根索就是不吐口。最后摩根索大概被逼急了,说了一句让孔祥熙、宋蔼龄都吃惊的话:“孔博士,你何必为了蒋介石伤害咱们私人间的感情呢?”
孔祥熙当时脸色就变了,尽管他是一个大人物,代表一人泱泱大国的政府。他说:“摩根索先生,咱们朋友是朋友,但工作是工作。蒋委员长是我最尊重的领袖,他代表一国政府,我为蒋委员长服务义不容辞……”
摩根索见孔祥熙认真了,知道自己言重了,宴会不欢而散。
在孔祥熙的一再坚持下,美方终于作出了让步。双方初步答成了协议,即所有驻华美军使用的中国法币,分两次结算。第一次按照中方意见,以中国中央银行结汇官定价格核算;第二次采用折衷方案,孔祥熙和摩根索都作出让步,取得一个双方都认同的汇率另行结算,修筑机场费用战后结算。
孔祥熙在美大半年,为蒋介石从美国多挖走了1亿多美元,为解决重庆政府的财政危机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从此和美国人结了怨。
这次是孔祥熙下野之前在美国时间最长的一次出访,除了催讨垫款外,孔祥熙还做了两件事,其中之一是到美国国会讲演。
这件事说起来有点意外。一是孔祥熙本人不善讲演,虽说年轻时办教育他常出头露面,但那毕竟是小门小户。从政以后大都讲官话,拿着稿子念,讲演的技术也就慢慢荒废了;二是美国国会都是美国各界要人的荟萃之地,一般不让外国人到这里讲话。整个抗战期间,美国了为支持战争,团结人民,一共只邀请了荷兰女王、英国丘吉尔首相和宋美龄3人到国会讲演,这次主动邀请孔祥熙,对孔祥熙来讲不能不是一大殊荣。
二是在美国购买了大量黄金。为了制止通货膨胀,孔祥熙决定向美国购买6亿美元的黄金。当时美国黄金官方价格是每英两35美元,而中国市场的黄金价格是法币3万元1两。当1美元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