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锦绣 作者:吱吱(起点高推vip2012-12-04完结)
上次俞夫人喊了他去问俞修敬的行踪,就是澄心来给俞修敬报得信。
“好,”范氏神色一振,道,“他若机敏,我自有打赏。”
墨篆应声退下。
范氏有些烦躁地把脚边的大迎枕踢到了炕脚。
傅庭筠却是笑盈盈地端着茶和雨微在说话:“你听谁胡说八道?这仗还没有打完了,怎么会有封诰下来?再说了,就算是有也是先封婆婆,哪里可能封到我头上来?别人跟着起哄,你怎么也跟着起哄?”
雨微笑道:“我这不是盼着皇上能看在九爷立了大功的份上下旨封荫三代吗?”
傅庭筠大笑起来:“九爷这次能全身能退已是菩萨保佑了,你也太贪心了些。”说着,笑容渐敛,正色道,“那些不过是虚名,虽说我也爱这虚名,总觉得这是九爷拿命换来的,受之有愧受之不安……”她呐呐道,“也不知道这仗什么时候能打完?有没有反复?”话没有说话,眼睛已有泪光闪动。
雨微看着傅庭筠这些日子吃了常斋,每日想的就是宣府的战事,听到外面有这样的传言,特意说给傅庭筠听,原本是想哄她开心的,谁知道却又让傅庭筠想起宣府的事来,她不禁暗暗后悔,忙道:“上次我们去潭柘寺给九爷上香的时候不是遇到了先生吗?先生不是说九爷没事吗?他可是皇上的军师!他既然说没事九爷肯定会没事的。
您不要总是想着九爷的事,下个月初十是大少爷的周岁礼,再二个月二爷要参加院试……”
“关心则乱嘛!”傅庭筠听着有些歉然朝着雨微笑了笑。
有事忙着太太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雨微松了口气,趁机拿了张红单子出来:“太太,这是大少爷周岁礼宴请的名单,您看看还有没有添减!”
傅庭筠接过了单子,和雨微商量着请客的人。
珍珠进来通禀:“太太,陌夫人来了!”
肯定是为宣府之事而来—这些日子,她们经常互相串门。
“快请!”傅庭筠收了单子,整了整衣襟出了内室。
陌夫人满脸笑容地走了进来:“荃蕙大捷!他们活捉了乌梁海部的首领,鞑子要求议和同意每年上贡。”
“啊!”傅庭筠不禁满心欢喜,“也就是说鞑子认输了?”
“正是,”陌夫人欢快地笑道,“清点伤员,整训队伍,他们七月份肯定能回京都。”
“太好了!”傅庭筠笑得灿烂如花,“我要去潭柘寺还愿。还有,要告诉先生一声。”
陌夫人微微一愣:“你,你见到先生了?”
傅庭筠点头:“上次去给九爷上香的时候先生让身边的护卫喊了我进去,我就问了问宣府的事,当时先生说没事······”
陌夫人眼底不由流露出些许的艳羡:“听说前些日子沈阁老去拜访先生都没有见……”
“那当然,”傅庭筠不以为然地笑道,“沈阁老见先生是有备而去,我和先生不过是偶遇。”
陌夫人想到这些日子沈阁老因为漕运之事屡受皇上训斥,也不由地笑了起来,和傅庭筠说起宣府的事来:“····‘·那边既然投了降书,多半会派个重要的将领陪着鞑子的使者进京,我们家陌大人要镇守宣大,这件事十之**会落在赵大人的身上。赵大人恐怕会提前进京。”
傅庭筠不免有些感慨:“每次有什么事要进京,陌将军都会派了我们家九爷,这些年我们家得陌将军不少的照顾,偏生我们夫妻俩人都是嘴拙的人,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说过。”
“说这些话就见外了。”共同的磨难让傅庭筠和陌夫人亲近了很多,陌夫人笑道,“我们家将军是个急性子,若不是你们家九爷,宣府的军饷、粮草哪能月月及时的拨过去……”
人逢喜事精神爽。
两人说了半天的闲话,陌夫人用了晚膳才打道回府。
金元宝和石氏过来了。
“听说鞑子投了隙书,”他也得到了消息·那样沉稳的一个人都露出雀跃的表情,“不知道皇上会不会在午门献俘啊!”
石氏是个静娴的女子,陪坐在一旁温柔地笑。
站在傅庭筠身后的阿森时不是地好奇地张望她两眼。
石氏知道这位也算是自己的小叔子了,笑容越发的温柔。
阿森窘然,红着脸低下了头。
傅庭筠看着就朝石氏笑了笑,和金元宝说着话:“现在还不知道。你这样快就得了消息,宣府那边正式向朝廷上折子了?”
“没有。”金元宝笑道,“我是听一个同僚说的,他的哥哥在旗手卫。”这两年金元宝的交际越来越广了。
傅庭筠笑道:“只有等正式的折子到了内阁才知道会怎样安排。”
金元宝点头·笑道:“若是能在曦哥儿周岁礼之前赶回来就好了!”
赵凌没能参加他的婚礼,他一直觉得很遗憾。
傅庭筠笑道:“总是要以大局为重。过几天应该就有消息了。”
几个人正高高兴兴地说着话,杨玉成来了。
看见屋里的人个个喜上眉梢,他不由得一愣,道:“不会是你们也得了信吧?”
阿森好不容易才摆脱尴尬,高声道:“你在张家湾都知道了,何况我们在京都!”
“哎哟!”杨玉成瞪大了眼睛,朝着阿森的头就拍了两下,“你现在得瑟起来了!你六月的院试准备的怎样了?我鞭炮都给你准备好了,你可别到时候让我没脸!”
“上次都是你·让别人看我的笑话,”杨玉成不提还好,提起来阿森就满脸子的气,“这次不许你来捣乱了!”
“好小子,现在看我是乡下人,我来给你送恭贺你都不要了?”杨玉成斜眼看着阿森,“你小子长进了啊······”
“谁,谁看你是乡下人了!”阿森气得直跳脚,“我,我还是爷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呢……”
不要说傅庭筠了·就是石氏看着都掩了嘴笑起来。
傅庭筠就喊住了阿森:“好了,那是你玉成哥在给你开玩笑呢!你这么大的人了,可不能遇到这样的事就大喊大叫的。”
阿森不好意思地低了头·眼睛却狠狠地瞪了瞪杨玉成。
杨玉成哈哈大笑,道:“怎么不见大妞和哥儿?”
“在洗漱呢!”傅庭筠笑道,“我已经跟童氏说了,收拾好了就过来给你们问安。”
石氏奇道:“这么早就洗漱了?”
这才戌初,又正是往夏天去的日子,白天一天比一天长。
傅庭筠笑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洗漱了就不让他们出去玩了,睡之前我给他们讲故事,顺带着认几个字。
“这么早就启蒙?”金元宝讶然道。
“也称不上是启蒙了。”傅庭筠笑道·“就是随意教一教·他们记得就记得,记不得也不要紧·有个印象,以后正式启蒙的时候就不觉得困难了。”又道·“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认字的。”
杨玉成听了直点头:“这个法子好,过几天我让我们家那口子过来嫂子家坐坐,取取经。”
正说着,呦呦和曦哥儿进来了。
呦呦看见杨玉成就眼睛一亮,高声喊着“杨叔叔”跑到他身边,拉着他的衣角仰着头望着他:“你给我带什么东西来了?”
灯光下,她莹莹小脸如玉般光洁润亮。
杨玉成一把抱起了呦呦,然后从怀里掏了个弹弓出来。
呦呦欢呼,把弹弓抱在了怀里:“谢谢叔叔!”
杨玉成喜得眉开眼笑,道:“等到了秋天,我带你去张家湾打鸟。”
“好啊,好啊!”呦呦连连点头,跃跃欲试。
傅庭筠板着脸喊了声“呦呦”,道:“前两天是怎么告诉你的……”
呦呦吐了吐舌头,忙从杨玉成怀里溜了下来,恭恭敬敬地给金元宝等人行礼:“金叔叔,婶婶,二叔!”
金元宝哈哈地笑,把呦呦抱在了怀里:“叔叔也给你带了东西来,不过要你猜猜是什么?”
石氏则抱了曦哥儿。
呦呦歪着脑袋想了一会,道:“是樱桃!”
石氏闻言吓了一大跳,道:“你怎么知道是樱桃?”
呦呦天真地道:“因为杨叔叔每次来都给我带好玩的,金叔叔每次来都给我带吃的。童妈妈说,这两天樱桃要上市了,不过就是很贵……我就猜,金叔叔肯定给我带了樱桃来!”
“这孩子!”石氏叹着,朝傅庭筠望去,“可不得了!”
傅庭筠眉宇间有与有荣焉的骄傲,嘴里却谦逊道:“小孩子家的,心里就惦记着吃啊玩啊的!”
金元宝却不同意:“虽然说是惦记着吃喝,可一般的孩子哪里能猜到这些。”
傅庭筠和所有做父母的一样,继续谦逊道:“她不过是些小聪明罢了。”
“她是小聪明!”曦哥儿在一旁学舌。
“看你们,把我们的小寿星翁冷落了,”石氏笑道,“我们的小寿星翁发脾气了!”
众人哈哈大笑。
欢乐的气氛一直延续到三天后。
鞑子正式向朝廷递交了降书。
第二百一十一章 避让
傅庭筠得到消息,笑容就止不住地洋溢在眼角眉梢。
她忙不迭地让金元宝去打听:“……谁陪着鞑子进京递降书?”
不几日,金元宝那边就有消息:“是九爷。五月十五之前肯定会到。”
傅庭筠不禁双手合十,念了声“阿弥陀佛”,带了孩子去潭柘寺还愿。
待拜过菩萨,添了香油钱,出殿门却遇到了俞夫人和范氏。
范氏不认识傅庭筠,见那眼前的女子美艳如花却有透着庄严端正的雍容,身边仆妇簇拥,带着一儿一女,暗忖着不知道是哪家豪门大族的媳妇,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傅庭筠却是认识范氏的,见那范氏穿了件薄薄的月白色银条纱的左衽衫,右手扶着腰,微微凸起的小腹特别的显眼,知道范氏这是怀了身孕,估计是来潭沽寺还愿的。因不想和这一家人打交道,瞥了范氏一眼,对欲言又止的俞夫人视而不见的和俞家的人擦身而过。
感觉婆婆好像和这女子认识,范氏不由低声道:“这是谁家的女眷?看上去气度不凡。”
俞夫人想到上次傅庭筠的冷淡,正犹豫着要不要和傅庭筠打招呼,傅庭筠已昂首挺胸的离去。她不由苦笑。
这样无礼的举止,那傅氏却做得如此理直气壮,说来说去,不过是因为赵凌如今圣眷正隆,傅氏有恃无恐,不必再乎她的情绪罢了……就算是如此,人家形势比她强,她纵然心中不悦又能如何?
听到范氏的话,俞夫人不由平添些许的恼怒。
若不是她,俞家又怎会变得如此被动?偏生她却不知道消停,净做些扶不上墙的事。
“不过是面善而已,”俞夫人不想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淡淡瞥了范氏一眼。
范氏不免心中生疑。
既然是面善,那就是曾见过面。就算是俞夫人不认识,她公公是阁老,那女子也应该主动上前打招呼才是。
她不由回头朝傅庭筠望去。
就看见有个小沙弥正笑眯眯地和傅庭筠说着话。
傅庭筠闻言笑着点头,低声吩咐了身边的人几句,就和一个相貌清丽逼人的丫鬟带着一双儿女随那个小沙弥转过偏殿,往后山去。
她不免有些奇怪,回头却看见俞夫人表情凝重的面孔。
范氏微微有些不自在,解释道:“我是看那小沙弥有些奇怪——竟然穿着白色的淞江三梭布做的僧衣。这潭柘寺真不亏是京都第一寺!”
谁知道俞夫人听了脸色却越发的沉重了。
她喃喃地道:“难道是正和大师身边服侍的?”
范氏不解道:“正和大师是谁?”
俞夫人眉头微蹙,有些不耐烦地道:“告诉你你也不知道。”又道,“时候不早了,想必主持大师已等得不耐烦,我们快点。”说完径直进了大雄宝殿。
范氏咬了咬唇。
她长这么大,除了父亲,几乎没有谁这样说过她。
回到夹道街,范氏立刻差了墨篆去打听。
到了晚上,墨篆就打听清楚了:“正和大师就是那帮着皇上‘清君侧,的先生。听说他早年因科举舞弊案被取消了功名,不能做官,皇上登极后,他不顾皇上的挽留,在潭柘寺做了和尚。尽管如此,皇上还是常常召他入宫相伴,偶尔还会去潭柘寺拜访正和大师。”她说着,语气微顿,道“据说很多人都想走正和大师的路子,但皇上派了自己的一队亲卫驻守在潭柘寺正和大师修行的院落,等闲人根本不能近身。就是沈阁老,几次登门都吃了闭门羹。”
范氏愕然,忙道:“那你可打听出来那女子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