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锦绣 作者:吱吱(起点高推vip2012-12-04完结)
“潭柘寺不愧是皇家寺院。”五姐夫逛了一圈正有无数的感慨要说,傅庭筠的话正好挠在他的痒痒处,他不禁眉飞色扬“上下塔院塔立如林,最早的一块,要追朔到晋朝,其中有块碑文庄严雄伟,深得柳真卿三味,我拓了下来……”说着,高声喊着贴身的小厮把他刚才拓下的碑文拿进来给傅庭筠看,“……我准备回去考据一番看是谁的墨宝!”
五堂姐知道丈夫的嗜好她也擅长书法,闻言和傅庭筠一起上前观看。
偏殿里立刻热闹起来。
要不是雨微一直留心恐怕赵凌回来了他们都不知道。
回去的路上赵凌就笑道:“五姐夫和五姐姐倒是志同道合。”
傅庭筠抿了嘴笑,把今天遇到吴姨娘的事告诉了赵凌。
赵凌说的和五堂姐一样:“我们不去惹他们他们就应该求神拜烧高香了,竟然还敢主动来惹你……”
傅庭筠见他眼底闪过一丝凛冽,知道他动了怒,忙道:“她一个小妾,知道什么?再说了,你马上要去贵州了,还是把心思放到贵州那边的战事上为好。这些乱七八糟的,你就不要管了。你不是说相得过我吗?我会处理好的。”又道,“先生今天都和你说了些什么?你有没有问问先生对贵州局势的看法?”
“我和先生就是下棋而已,没有谈其他的。”赵凌笑着把傅庭筠抱在了怀里,道,“有时候说多了反而不好。”
“总是这样神神叨叨的。”傅庭筠舒舒服服地窝在他的怀里,小声嘀咕着。
赵凌一笑。道:“年后陕西的吴昕吴大人可能会派了管事到家里拜见,他若是送了什么东西,你直管收下就是了。”
“又捣什么鬼了啊!”傅庭筠道,“吴大人为什么给我们家送东西啊。”
“也没什么。”赵凌淡淡地道,“帮了他一点小忙。太过刚直,反而让人不亲近。你照我的话去做就是了。大不了他有什么事的时候我们照着还礼就是了。”
外面的事自有赵凌,何况他说的很有道理。
傅庭筠点头,和赵凌说起先生的棋艺来。
第二百三十九章 试探
傅庭筠和赵凌在路上的时候,吴姨娘已经回了夹道街。
她换了衣裳,洗了手脚,先去给俞夫人请安。
俞夫人正闭着眼睛靠在临窗大炕的迎枕上,听着贴身的大丫鬟给她读《法华经》。
听说吴姨娘来了,她张开眼睛,先是轻轻地叹了口气,这才吩咐小丫鬟:“让她进来。”
小丫鬟应声而去。
贴身大丫鬟乖巧地放下了经书,转身帮吴姨娘撩了帘子。
吴姨娘轻声向大丫鬟道了谢,上前给俞夫人磕了头。
“回来了!”俞夫人笑点了点头。
吴姨娘低声应“是”,垂手站在一旁,恭敬地道:“多谢夫人让我去潭柘寺上香。”多的话,却一句也没有——孩子的死既是她的痛,也是俞夫人的痛。
俞夫人突然间意识到了这一点。
她不由仔细地打量吴姨娘。
消瘦而苍白的面孔,低眉敛目的恭顺模样,再想到眼前的人差点就给她生下了盼望已久的俞家长孙,她心里突然一软,指了指炕边的锦杌,示意吴姨娘坐下来说话。
俞夫人贴身的大丫鬟心里一突。
姨娘们什么时候能俞夫人这里有个坐了?
这吴姨娘却是头一份。
她抬睑飞快地睃了吴姨娘一眼,机敏地去沏了杯茶递给了吴姨娘。
吴姨娘忙起身接了茶,正要道谢,俞夫人已道:“这是他们送的桂林毛尖,和信阳毛尘不同,你喝喝看,喜不喜欢?”
吴姨娘听着,老老实实地道:“回夫人的话,奴婢不懂茶,只怕会辜负了夫人的美意。”
俞夫人有些意外,眼中流露出些许的赞许之色。宽容地道:“那就解解渴吧!这一路颠簸,也够人受的。”
“多谢夫人关心。”吴姨娘道。“车又平又稳,倒没觉得有什么不适。”说完,这才喝了口茶。
“那就好!”俞夫人笑着也端了茶,轻轻地呷了一口。然后问起她上香的事:“……师傅们可曾交待什么禁忌?”
今年七月,吴姨娘小产,当时范氏也在场。
血淋淋的场面,让她当场就昏了过去。
或者是因此受了惊吓,范氏动了两次红。好不容易才胎保了下来。尽管如此,女儿生下来却瘦小而羸弱,连吸奶的力气都没有,全靠着范氏的乳娘衣不解带地日夜照顾,将奶挤了一银勺一银勺地喂。这才活了下来。尽管如此,却如那风中残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灭了。让人担心吊胆的。就是满月礼,也不过亲戚和十分要好的朋友聚了聚,没敢大操大办。
俞夫人看着心中就不安。总觉得孙女的单薄与那个无缘的孙子有些关系——那孩子连六道轮回的机会都没有,怎么会没有一点点的怨怼呢!就吩咐吴姨娘去潭柘寺给那孩子做趁法事。消消怨气。
“师傅只是交待每逢初一、十五最好吃斋。”吴姨娘声音有些低落,“我跟师傅说。我现在吃长斋,师傅说,那样更好。夫人就不用担心了。”
俞夫人一愣,道:“你吃了长斋?我怎么不知道?”
吴姨娘抬头笑了笑,道:“些许小事,怎么好打扰夫人。”
俞夫人半晌未语。
自从吴姨娘小产,儿子一心一意照顾着范氏,再也没有踏进吴姨娘的门。
她当时想着吴姨娘已经这样了,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范氏肚子里的那个,也就睁一只眼闭一眼了。可天还是不遂人愿,范氏生下的,是个女儿。
当初她就看范氏不是宜男之像,现在果就应了她的感觉。
俞夫人不由安慰吴姨娘:“既然师傅说初一、十五吃斋就可以了,你也不必吃长斋,我还等你养好了身子骨为俞家开枝散叶呢!”
吴姨娘微笑着应“是”,并没有多说什么。
俞夫人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么好的姑娘,德圃怎么一点也不放在眼里呢?
那范氏到底给他吃了什么迷药,把他给迷得找不到东南西北的……
想到这里,她的脸就沉了下来。
吴姨娘看着,心中微微一动。想了想,低声道:“夫人,今天我在庙里,遇见了赵太太……”
俞夫人愕然。
吴姨娘从不是个多话的人,怎么今天……
念头一闪而过。
她表情微滞。
等等,她说什么?
赵太太?
难道是傅庭筠?
不会……吴姨娘怎么可能认识傅庭筠!
不知道为什么,她只要一想到傅庭筠若是知道了她家里的事,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傅庭筠带着嘲讽的脸,然后就会辗转反侧地睡不着觉。
“赵太太?”她说话的声音变得有些急促起来,“哪个赵太太?”
“就是住在吴大人隔壁的赵太太,”吴姨娘眼角瞥过俞夫人,发现俞夫人平时稳若磐石的手竟然微微有些颤抖,莫名的,她的心就安定下来,语气也越发显得和缓,“从前我在吴家的时候,见过她一次。听说她的相公是宣府副总兵,叫赵凌来着……”
她并不知道赵凌已经升了官。
果然是她!
俞夫人急急地道:“她,她都跟你说了些什么?”语气里透露着几分紧张。
看来自己猜得对了,是俞家做了对不起赵太太的事。
要不然,俞夫人那么强势的一个人,不可能听到自己碰见赵太太就会失态。
俞夫人肯定是怕赵太太把两家有罅隙的原因告诉她。
吴姨娘想到傅庭筠因为坦然而显得特别澄净的目光。
因为心如霁月,所以才会有那样一双明亮的眼睛吧?
她暗暗思忖着,表情却一派恭敬地回答着俞夫人:“赵大人陪着赵太太一起去的,赵太太好像又怀了身孕,身边不仅丫鬟、婆子一大堆,赵太太的姐姐也在旁边照顾她。我就远远地避开了……”
“她,她又怀了身孕?”俞夫人满脸的错愕。
吴姨娘点头:“都已经出怀了。”
“怎么这么快!”俞夫人自语自语地道,“赵凌五月份才回来……她已经生了一儿一女了……”
她的声音虽然小,但坐在她身旁的吴姨娘却听得清清楚楚。
俞夫人的语气除了震惊,好像还隐隐流露出些许的妒忌和不甘……
吴姨娘觉得很奇怪。飞快抬睑扫了俞夫人一眼,就看见俞夫人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紧握成了拳。
赵太太为人和善又宽厚。是什么事竟然能让赵太太没有一点原谅俞家的意思呢?
吴姨娘边走边想,回了院子。
按规矩,她得去给范氏问安。
可自从范氏的长女珍姐儿出生后,范氏全身心都扑在了女儿身上。又嫌弃她是失子之人,免了她的晨昏定省,这样一来,她也不用服侍俞敬修了。
吴姨娘直接穿过旁边的群房去了后罩房。
小产后,俞敬修以“静养”的名誉让她搬到了这个角落里。
她的贴身丫鬟莲心觉得她太小心谨慎了:“那次要不是少奶奶从你身边挤过去。您也就不会摔倒,您要是不摔倒,也就不会小产了。现在连夫人都觉得您受了委屈,您又何必这样畏手畏脚的——夫人不也说了吗,她还等着您为俞家开枝散叶呢!”
单纯简单的连心。不过年余的工夫,已经改变了很多。
“胡说些什么?”吴姨娘训斥着莲心,“夫人不过是说说而已。怎么能当真?没有了我。还有其他的人我。你以后还是少议论这些为好。”
莲心还想说什么,吴姨娘已转身进了内室,吩咐她道:“快去厨房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我饿了。”
这几个月,吴姨娘几乎是数着米粒在吃饭。莲心听着大喜过望。笑着应好,快步去了厨房。
吴姨娘上了临窗的炕。搭了床薄被在膝上,寻思着要不要回吴府一趟,问问吴夫人。
念头刚起,又被她按了下去。
她小产后,吴夫人来看她,没说上两句话,吴夫人就以她需要静养为名,起身告辞,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她如果是个可以依靠的人,当初就不会把她送进吴家了。
吴姨娘想到这里,高声喊着“莲心”。
话音未落,她这才想起莲心去了厨房。
正要躺下,外面却有人应道:“吴姨娘,连心那丫鬟是不是不听话?怎么您喊她她也不应啊!”
那声音,软绵绵的,不是束妈妈还有谁?
吴姨娘一个灵激,下了炕:“我差莲心去了厨房,自己反而把这件事给忘了。”
说话间,束妈妈已撩帘而入。
她身后,还跟着俞夫人屋里一个叫泽兰的三等丫鬟。
吴姨娘有些不解,但还是强压在心底给束妈妈去倒茶。
泽兰忙上前抢了茶盅:“姨娘尽管坐下来和妈妈说说话,我来帮着端茶倒水。”
这又是唱得哪一出啊?
念头从吴姨娘的脑海里闪过,束妈妈已笑道:“夫人知道你屋里只有莲心一个使唤丫鬟,肯定多有不便,就把泽兰拨过来服侍你。”说着,高声叫了“泽兰”,:“还不过来给吴姨娘磕个头。”
吴姨娘她望着磕了头垂手候在旁边等着她差遣的泽兰,半天也没有回过神来。
她身边只有一个丫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怎么这个时候想起她差人手了呢?
火石电光中,她突然想到了今天发生的事。
难道,夫人是想知道她和赵太太之间到底说了些什么吗?
可夫人为什么害怕赵太太在她面前说了些什么呢?
吴姨娘并不蠢,只是从前没将精力放在这上面罢了。如今动起脑筋来,一些平常没有留意的事也都就慢慢地浮上心头。
第二百四十章 纷乱
吴姨娘想到几次俞夫人见到傅庭筠时热脸贴冷脸的情景。
能让俞夫人这样低声下气,可见俞家不仅不占道理,只怕还是那理亏的一方。
思忖着,模样儿不免就显得有些呆滞。
好在她平时就性情内向、寡言少语,束妈妈也不以为意,嘱咐了几句,就去回了俞夫人。
俞夫人微微点头,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叮嘱束妈妈:“你跟泽兰交待清楚了没有?”
“交待清楚了。”束妈妈忙道,“吴姨娘在院子里则罢,若是吴姨娘出了院子,不管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见了什么人,都要一五一十地禀了我听。”
俞夫人听着微微颔首。
束妈妈松了口气,安慰她道:“夫人,那吴姨娘一年也难得出趟门,就是出门,和傅氏碰到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她们毕竟不是一路人,这次不过是巧合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