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锦绣 作者:吱吱(起点高推vip2012-12-04完结)
傅庭筠当然不知道俞家发生的这一切,她忍着担忧送走了赵凌,五姐夫和五堂姐也要回临潼去了:“……九妹夫把什么都安排好了,我在这里也是吃闲饭,家里的两个孩子还不知道怎样了。等你生了,我们再来看你。”
天下间无不散的筵席。
傅庭筠只说了些“若得了空,带了妍心和平安一起来”之类的话,买了很多京都的土特产,挑了个宜出行的日子,送五姐夫和五堂姐回了临潼。
不几日,七姐夫进了京,派了贴身的小厮带了些土仪投了个名帖过来:“……九姨妹有什么事就派人到陕西会馆来找我。等九妹回来,我再来拜访。”
他这是要避嫌。
傅庭筠吩咐郑三在蓬莱阁订了席面送到陕西会馆,算是给七姐夫接风。
七姐夫派了小厮过来道谢。
雨微不免笑道:“我看七姨老爷倒和三姨老一样很是多礼。”
孩子的预产期在五月中旬,眼看着没几个月了,傅庭筠正给孩子缝着小衣裳。闻言笑道:“礼数多总比那没有记数的好。”又道,“你跟郑三说一声,让他隔三岔五的去陕西会馆看看七姨老爷,一来是让我放心,二来有个什么事,也那帮衬帮衬。”
雨微应声而去。
傅庭筠专心致志地做着针线。期间七姐夫请郑三帮着带了两回路,一次是去城外的普安寺踏青,一次是去一个叫棋盘胡同的拜访一位大儒。
转眼间就到了三月份。
傅庭筠收到赵凌的家书,只说一切都好,让她放心。最后问起几个孩子:“……呦呦虽小,也要试着教她认几个字。曦哥儿是长子,品行最重要,不可因为小而一味的溺爱。”事无巨细。都一一问到。
她笑着将信放在了枕边的匣子里,提笔给赵凌回信。
珍珠兴奋地跑了进来:“太太。太太。三姨太太来京都了。”
傅庭筠愣住,片刻后才反应过来——三姐夫出了孝,来京都谋划着起复之事了。
止不住的笑容就从她眼角眉梢溢了出来,她站起身来:“快。快请三姐姐到屋里坐。”
珍珠应声小跑着出了内室,傅庭筠也跟着迎了出去。
三堂姐带着春饼和元宵一起来的。
姐妹见面。自有一番契阔,孩子们见面,却只听见元宵在那里叽叽喳喳地和呦呦说着话。春饼早被呦呦冷落在了一旁。
正如傅庭筠所料。三堂姐一家是因为起复之事来的京都。
“按你姐夫的意思,等他的事有个眉目了再说。”三堂姐笑道,“可我想,他未必就能留在京都,就执意跟了过来。”然后拉了傅庭筠,“走。看看你的宅子去。”
傅庭筠自然从善如流,带着三堂姐把自家的宅子逛了一遍。
三堂姐这才微微颔首。露出满意的笑容:“可见赵凌也是个会过日子的人。这下我就放心了。”竟然是副如释重负的模样。
傅庭筠奇了,旋即明白过来,三堂姐这是怕自己只是表面过得好。
她心中很一阵感动,和三堂姐打趣起来:“感情之前三姐姐一片欣慰,原来都是装的啊!”
三堂姐也不否认,笑道:“当时只想着你活着就好。现在知道你活的好好的,我们姐妹除了二姐姐,都衣食无忧,自然也想你更好。”
姐妹说着话,又重新回大厅坐好。
傅庭筠就问起三姐夫起复的事:“今年没有留在京都的缺吗?”
三堂姐听着叹了口气:“你姐夫说自己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若只是留在翰林院里做学问,还不如外放,给黎明百姓实实在在地做些事。”
傅庭筠不由歉意地道:“可怜我们家那位是武官,和那些阁老都没什么交情。”
三堂姐听了嗔道:“我还不知道!我来不过是想看看你,然后带着孩子们开开眼界。京都毕竟是天子脚下,京畿重地,人烟阜密,物华天宝,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来。”
傅庭筠听着就笑道:“那好,从明天开始,我陪着三姐姐逛逛京都城吧!”
三堂姐就瞥了一眼她的腹部,笑道:“你还是老实给我在家里呆着吧?我已雇好了车夫。”说着,目光落在了正和元宵咬耳边的呦呦身上,“你若是舍得,就让呦呦陪陪我吧?两个小子,哪有闺女贴心啊!”
呦呦听到三堂姐点她的名字,抬起头来,满脸的困惑。
那可爱的小模样,看得三堂姐羡慕不已,抱了呦呦,问她:“明天陪三姨母去逛京都,好不好?”
呦呦一听,立刻眉开眼笑,却不敢答应,望了母亲。
傅庭筠怎么放心将孩子交给别人,就是三堂姐也不行:“让郑三和童妈妈陪着你们一起去吧!”
这就算答应了。
呦呦和三堂姐相视而笑。
用过晚膳,三姐夫来接三堂姐母子,正式和傅庭筠见了面:“……等九妹夫回来,我再来拜访。”
傅庭筠知道三姐夫这是在避嫌,笑着应了,送他们一家出门。
接下来的几天,呦呦每天早出晚归,回来就给傅庭筠讲一天的见闻。
傅庭筠见呦呦玩得十分开心,三堂姐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致,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又有郑三和童妈妈跟着,这才放下心来。
七姐夫听说三姐夫进了京,到三堂姐租住的地方去拜见了三姐夫,又积极地帮着三姐夫打听补缺的事,直到四月底,才有了个眉目。
※
后面半章不满意,所以重新写了的,拖到了现在了,抱歉……以后加更,大家还是早上起来看吧!
现在去睡觉觉了!
o(n_n)o~
姊妹们,看书记也要记得投粉红票哦……
第二百四十二章 争取
三堂姐一家人的情绪开始有些低落。
若是赵凌在家,还可以想想办法……
傅庭筠也无计可施,寻思着快过端午节了,总不能让三堂姐一家就这样冷冷清清地过端午节,准备了雄黄酒、各色糕点、瓜果等各色应节的的物品,带着两个孩子去了三堂姐租住的地方。
三堂姐看见雨微扶了挺着个大肚子的傅庭筠动作有些笨拙地下了马车,她忙上前扶了傅庭筠的另一只胳膊,嗔怪道:“我们姐妹之间还讲这些虚礼做什么?你有什么事差了雨微她们就是,或者是让她们给我带个信,我去你那边。你自己这样跑来,要是动了胎气可怎么得了?九妹夫远在贵州,正和苗蛮人打仗,你总不能让他一心牵两头吧?”
傅庭筠笑道:“九爷不在家,我想带了呦呦和曦哥儿到你这里来过端午节。又怕你不同意,所以只好不请自来了。”
她月份重了,三堂姐宁愿带着春饼他们到史家胡同去过端午节也不会同意让她带着孩子们过来的。
三堂姐一听就知道傅庭筠的心思,又是感激又是欢喜,但还是瞪了她一眼,道:“你姐夫也不是玻璃做的人,要是这点事都经不往,怎么能在仕途上走得远?你就不用担心了。端午节,我们一家去你那里过节。”说完,怕傅庭筠还要啰嗦,径直道,“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你不用多说了。”然后蹲身抱了呦呦,笑着问被乳娘抱在怀里的曦哥儿:“三姨母做了茯苓膏,你们随三姨母去吃茯苓膏,好不好?”
“好!”曦哥儿目如点漆,高声地应着,中气十足,让人听了精神一振。
呦呦在在三堂姐怀里直点头。
三堂姐看听着,眼睛立刻笑成了月芽儿,夸了曦哥儿一句“这孩子。养得可真是好”,又摸了摸曦哥儿的头,抱着呦呦,转身进了垂花门。
春饼和元宵忙跟了上去。
傅庭筠只得无奈地摇摇头,跟了上去。
姐妹俩在内室坐定,丫鬟婆子上了满满一炕桌的糕点小食,曦哥儿吃得腮帮子鼓鼓的。
呦呦毕竟是女孩子,拿了块小酥饼。托着帕子慢慢地吃着。
春饼和元宵各吃了两块雪花膏,就坐在了一旁喝茶。春饼还好一点,元宵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望着曦哥儿。
傅庭筠就拿了两块酥饼给春饼和元宵。
春饼直说自己不饿,元宵则咽着口水说不喜欢吃酥饼。
分明是三堂姐管得严!
傅庭筠就笑着问元宵:“那你喜欢吃什么?九姨母给你拿。”
“我。我什么也不喜欢吃!”元宵瞥了一眼母亲,可怜兮兮地回绝着傅庭筠。
各家有各家规矩,傅庭筠也不好肆意破坏。只好装着没看见,和三堂姐说着过端午节的事:“……毕竟是端午节,去史家胡同,不知道三姐夫会不会同意?”
“你三姐夫也不是那么迂腐的人,真心假意还是分得出来的!”
正说着,三堂姐差了去将傅庭筠母子来访的消息禀给三姐夫的大丫鬟来回话:“老爷说,九姨太太难得来一趟。让奶奶好生招待,老爷已差了人去蓬莱阁订了桌席面。”
按理,女眷自有内宅的人招待。
三堂姐却觉得自家姐妹,用不着这样讲究,三姐夫应该进来打声招呼才是,又想着这些日子丈夫一直应酬不断,不知道等会要不要出门。就问那丫鬟:“老爷在干什么呢?”
丫鬟笑着答道:“七姨老爷来了,老爷正和七姨老爷在书房里说话呢!”
三堂姐听着就有些坐不住了。
苏、白两家都是世代官宦,虽没有出过那种三品大吏,可五、六品的官员多如牛毛,姻亲故交遍布朝野。这些日子很多事都依仗七妹夫的奔走。
不知道这次七妹夫又带来了什么消息?
傅庭筠自然知道三堂姐为什么如坐针毡,笑道:“要不,三堂姐去和七姐夫打个招呼?”
都不是外人!
三堂姐略一思忖,就应了。
“那你在这里坐一坐。我去去就来。”她歉意地道。
“没事,”傅庭筠笑道,“我先在你屋里歇歇。”
三堂姐点头,去了三姐夫的书房。
傅庭筠就问起春饼的功课来。
春饼一一做答。
傅庭筠暗暗惊讶。
没想到春饼小小年纪,已经读完了《大学》、《中庸》。
傅庭筠又问了他几个问题,他都答得可圈可点。傅庭筠不由暗暗点头。笑着和他闲聊,知道他每天还要写五百个大字,不禁柔声问他:“那累不累?”
春饼一愣,道:“不累。我爹爹每天要写两千个字。我只写五百个字。”
已经中了进士,还每天写练一万个字。
傅庭筠不由汗颜。
看样子,三姐夫是真正的向学之人啊!
难怪当初二伯母不顾别人的眼光,将带着大笔嫁妆的三堂姐嫁给了还是鳏夫的三姐夫。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工夫,三堂姐折了回来,脸色却不太好。
傅庭筠就支了孩子们出去玩。
三堂姐没有反对。
呦呦眨着大眼睛问三堂姐:“三姨母,我能带几块酥饼出去吃吗?”
三堂姐朝着呦呦强露出个笑脸:“当然可以啊!”吩咐身边服侍的,留了几块糕点给傅庭筠,让他们把其他的点心瓜果都端到了旁边的耳房。
孩子们笑嘻嘻去了旁边的耳房玩。
傅庭筠立刻倾了身子有些切急地问道:“七姐夫怎么说?”
“别提了,”三堂姐沮丧地道,“恐怕只能外放了!”
有些京官,觉得自己的仕途若没有很大的发展,也会谋求外放,力求主政一方。
傅庭筠道:“是不是外放也没有什么好差事?”
三堂姐点头:“除了四川、云南、广西的几个小县县令,再就是泰安有个主薄的位置,吕梁有个县丞的位置,临汾有个判官的位置……而像句容主薄。绍兴县令、芜湖县令这样的好缺,阁老们的门生故旧早就盯上了,你姐夫的师座是先帝时的宠臣,如今不过是在大理司熬日子罢了。虽有些旧关系,帮着谋划几个小县的县令还成,若是想让他拿出看家的力气,只怕凭你姐夫和他的关系,还差了点。”
傅庭筠微微颔首。道:“那京里呢?难道就没有什么差强人意的差事?”
“怎么没有?”三堂姐道,“都察院御史、通政司的经历、太常寺的典薄……都挺不错的,吏部甚至空出了一个左给事中的位置。”她说着,流露出些许的失望。“只是你姐夫朝中少了助力,七姐夫有心无力,留在京都,最多也就光禄寺典薄厅典薄这样的小官罢了。”
傅庭筠记往了吏部左给事中。
六部给事中,不属于任何一个衙门,掌印的长官都给事不过正七品,而左、右给事中为从七品。虽然品阶很低,却有直接给皇上上书进言的权利。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