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锦绣 作者:吱吱(起点高推vip2012-12-04完结)
求。
傅庭筠汗颜。
三堂姐找了把羽扇给她扇风。
珍珠走进来禀道:“太太,三姨老爷过来了。”
傅庭筠就朝三堂姐望去。
三堂姐只得道:“那请三姨老爷到内院的厅堂说话吧!”
珍珠朝傅庭筠望去·见她点了头,这才笑着退了下去,把三姐夫请到了厅堂。
三个人分主次会下,刚上了茶,还没来得及说话,蔻儿进来禀道:“七姨老爷来了。”
傅庭筠忙吩咐蔻儿将人迎到厅堂来。
蔻儿应声而去。
不一会,外面就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三姐夫正想打趣七姐夫几句,帘子一动,七姐夫竟然自己撩着帘子就大步走了进来。
“我去三姐夫那里,听三姐夫的家人说您们都在史家胡同,我又赶了过来。”他眼角眉梢都洋溢着喜悦,“我刚从兵马胡同那边过来,沈阁老致仕,莫阁老因太仓库之事被革职查办,皇上点了钱东林,陈丹亭入阁,钱东林接替沈阁老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丹亭接替莫阁老,任了文华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六部衙门就在兵马胡同。
三姐夫“啊”地一声站了起来,激动地道:“此言当真?”
傅庭筠和三堂姐也不由地站了起来,纷纷问是怎么一回来。
七姐夫笑道:“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今天一早去兵马胡同原来是想问问三姐夫的事,不曾想却听到了这样的消息。”又道,“消息是从吏部传出来的,据说今天早朝过后,钱东林和陈丹亭已进宫谢恩去了。最迟晌午就有正式的公文张贴出来。”
三姐夫坐不住了,拉了七姐夫:“走,我们去看看!”
这么说来,俞阁老的愿望落空了!
傅庭筠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俞家终于踢到了铁板,担心的是三姐夫之事因此而有了变化。
她忙吩咐宝书跟着一起过去。
宝书是赵凌从宣府送过来的小厮之一。
还有一个叫月川。
宝书不过八、九岁的年纪,一双眼睛明亮灵活,一看就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跟着阿森学规矩,不过月余,应付已差事已毫无过错。
三堂姐就问傅庭筠:“钱东林和陈丹亭是什么人啊?”
傅庭筠摇头:“我也不知道。”
“看来只有等你姐夫回来问他了!”三堂姐喃喃地道,心里却忐忑不安地想丈夫的事会不会因此而横生枝节。
两姊妹各想着各的心事,却想的是一件事。
一时间,屋子里安静下来,静悄悄没有一点声响。
※※※※※
相比史家胡同静谧,夹道街此时却如惊涛拍岸。
俞阁老几次拿起手中的砚台想砸出去,看到忧心忡忡地站在面前的儿子,他都强忍着将砚台放了下来。
俞敬修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见父亲不好受,他不由义愤填膺:“爹,哪有这种事?翰林院掌院学士兼少詹士、国子监祭酒这等从未主政一方的人竟然直接进了内阁,那掌院学士还任了首辅,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惹人笑话吗?爹,难道我们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其他办法?”俞阁老苦笑,望着儿子的目光黯然而没有神采,“项公舞剑,志在沛公。我们都以为皇上是要对沈阁老下手,谁知道皇上却剑指了莫英伯……你觉得,这样的皇上,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钱东林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也好,是少詹士也好,皇上恐怕都不会在意,他要的,不过是个听话的首辅罢了……”
俞敬修不由默然。
俞阁老看着强打起精神来大声笑了数声,道:“好了,德圃,你也别泄气。我没做成首辅更好,你正好去吏部。”说着,鼓舞般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好干。爹爹等着你加官进爵,拜相入阁的那一天。这可比我自己做首辅更让我高兴了。”
※
还好不算太晚……OK∩一∩KO~
明天就能正常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关系
“爹爹,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当差,再给娘挣个诰命回来的。”俞敬修向父亲保证。
俞夫人已经是一品诰命了,难道俞敬修还能给母亲挣个超一品的诰命不成?功在社稷,才有可能封爵,武官可以通过打仗获得,文官的功劳却不好评价……俞敬修这么说,不过是为了安慰父亲罢了。
儿子有这心,做父亲的已经很高兴了。何况是在俞阁老刚刚受了打击的情况之下。
俞阁老很是欣慰。
但等儿子一走,他的脸就沉了下来。
不声不响,就把钱东林推到了首辅的位置上,皇上可真是不简单啊!
说不定真的要出个震乐烁今的君王了!
下一步该怎么走呢?
钱东林晚他两科,是福建龙岩人,曾在吏部使任过掌印给事中,因与得罪洪度而被贬到通政使做了多年的经历,新帝登基,他才擢翰林院侍讲,刚提为翰林院掌院学士不久……两人当然认识,钱东林任吏部任掌印给事中的时候,两人还一起游过玉鸣山,不过后来自己一路升迁,钱东林却越混越差,自自然然就有了距离。不知道现在补救还来不来的及?
至于陈丹亭,比钱东林还晚两科,祖籍京都,前十二年一直在下面任县令,后擢户部主事、翰林院学士,皇上登基后才任的国子监祭酒……他根本不熟悉。
俞阁老想着,在屋里踱起步子来。
钱东林有些固执,做掌印给事中的时候就不是个好说话的,更不要说现在了。
不知道陈丹亭的性情怎样?若是从前,到好打听。如今陈丹亭贵为阁老,面子上的事断然不会出什么差错,反而难以摸清他的真脾气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抚了抚额头,陷入了沉思。
而退出书房的俞敬修并没有立刻就回自己的院子。而是静静地站在书房的槅扇前听了半天书房的动静。
见父亲只是在书房里踱着步子,俞敬修心中微安。
事情的经过他早向父亲的幕僚打听清楚了。
皇上召了内阁议政。沈阁老将莫英伯贪墨的证据拿了出来,皇上大怒,当即命父亲领三司汇审。沈阁老立刻呈请皇上,说自己贵为首辅,督管不力,提出仕致。皇上和颜悦色地说了些挽留的话,沈阁老再三请辞。皇上勉强同意了,然后按例问了他一句“谁能入阁”,沈阁老立刻向皇上推荐了钱东林和陈丹亭。
这两个人根本没有资格入阁。
当时田阁老就反对,沈阁老却说什么“我等老迈。当推年轻力强之人入阁,为皇上分忧”的话,王阁老、刘阁老立刻附议,田阁老弃权。
七位阁老,莫阁老失去了资格,父亲当时还指望着胡阁老等人为自己说句话,开个头,他也好为自己争取一下,为了避嫌。因而没有参与集议,只有田阁老一人反对,这件事顺利通过,行人司立刻着手拟旨。
速度前所未有的快。
等父亲再想反对的时候,大势已去。
想起这些,俞敬修不由咬牙切齿。
沈世充这个老匹夫,收了钱不办事。分明是怕自己不得善终。所以和皇上串通一气,他负责将莫英伯拉下马,将皇上属意的钱东林、陈丹亭送入内阁,皇上免他一死……
念头闪过,他的脸色更难看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免。
待他进了吏部,低调稳健地干上十年,到时候有你沈家瞧的!
想到以后的前景。他长长地舒了口气,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如果没有意外,父亲也就只能呆在这个职务上致仕了。他虽可借父亲的光,但最多也就升到三品,想再往上升,势必要得阁老、首辅们的青睐。陈丹亭比钱东林小十岁。等钱东林老迈时,陈丹亭正是年富力强干事的时候,皇上这样的安排,多半是想让陈丹亭接钱东林的手。与其现在去巴结奉承让人趋之若鹜的钱东林,还不如早走陈丹亭的路子……
这么大原事,要不要和父亲商量商量呢?
俞敬修犹豫着,听书房里没有动静,就轻轻撩了帘子朝里张望。
俞阁老正坐在大书案前奋笔疾书。
前些日子父亲为首辅之职四处奔走,就算皇上没有听到什么风声,钱东林、陈丹亭肯定是知道的,就算他们不知道,钱东林任了首辅,自有人为了讨好钱东林而将这件事告诉他。王阁老、陈阁老早已向皇上投诚,父亲势单力薄,若是再被钱东林忌恨,只怕没几日就要被边缘化。
想必父亲也要想对策吧!
若是自己能走通陈丹亭的路子,到时候父亲能与陈丹亭结为同盟,父亲为阁多年,自有些手段,而陈丹亭和钱东林一家,都是皇上的心腹,钱东林怎么也要忌惮一、二,以父亲的能力,缓过了这口气,虽与首辅无缘,可做个手握实权的内阁,却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父亲这边没事,他提擢的速度就会快很多……
自己还是别打扰父亲了。
两人各走各的路子,齐头并进,说不定效果更好。
拿定了主意,俞敬修回了自己的院子。
范氏正抱着女儿在穿堂里乘凉。
俞敬修看着女儿枯黄的头发,不由蹙了眉头,道:“穿堂的风大,你还是把孩子抱回屋吧!实在热,就让丫鬟用羽毛扇子给你们打打扇。”
范氏笑着应了,抱着女儿和他一起往内室去。解释道:“天气太热,家里冰窖的冰都没有了。我这才抱着珍姐儿在穿堂乘凉的。”
俞敬修点了点头,摸了摸女儿稀疏的头发,关心地道:“陈御医怎么说?”
孩子三天两头的病,前几天又有些发热,请了太医院最擅长治小儿的陈御医来看,说是受了凉,开了五副药。今天是复诊的日子。
“又换了五副药。”范氏道,“说已经没有大碍了。”
两人进了内室,丫鬟们找羽扇的、端水果、搬凉簟的、铺罗汉床的。个个忙得团团转。
范氏就道:“忽冷忽热的,珍姐儿才会受了凉。你看能不能想办法帮着弄点冰来。”
要想夏天用冰,立冬时就要预定。用得起冰的,非富即贵。否则到了夏天,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到。
俞敬修不由皱眉。
若是往年,他怎么也能想办法弄一点。可现,父亲没有做成首辅,至少可以说明皇上对父亲是不满意的。钱东林是皇上一手推到首辅位置的。皇上怎么想,他就会怎么做,这一点毋庸置疑。皇上接下来会怎样,谁也说不清楚。这个节骨眼上,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他们家今年定的冰也不少了,若是被有人心看在眼里当成了把柄,弹劾父亲一个“骄奢淫逸”,皇上只怕对父亲的印象就更差了。
“这件事以后再说。”他推诿道,“若实在是热得很,就多买两个小丫鬟进来服侍。”
范氏有些失望,却不敢于表露出来。
为了珍姐儿,连婆婆将自己名份的冰都拔了过来。她若是再不知足,别说是相公了,就是婆婆知道了,只怕都会对她不满。
这样一想,范氏顿时觉得婆婆这些日子待她还不错。
正是应了老人的话。
这有了孩子,就是不一样。
若是能生下儿子,她这一生也就什么不用愁了。
范氏遣了丫鬟。亲自给俞敬修拧了帕子。
自从女儿出生,范氏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温柔体贴地服侍他了。
俞敬修脸上不由露出些许笑容。
有小丫鬟进来禀道:“端砚来了。”
俞敬修道:“让他在书房里侯着。”
小丫鬟应声而去。
俞敬修洗漱的动作明显地快了不少。
范氏不由奇道:“你找端砚什么事?”
“没什么事。”俞敬修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然后像想起什么似的,商量范氏,“我们成亲的时候,娘曾经把她陪嫁的一个山头送给了我们,你还记得吗?”
“记得。”怎么突然提起这件事来,范氏面露狐惑。
俞敬修道:“那山头和另一家的祖坟相连。那家一直想出高价把山头买下来,我寻思着,那山头又不值钱,除了他们家也没人会出那么高的价,不如把那山头买了算了。”
成亲的时候,这些财产都写在礼单上的。是他们夫妻的私产,俞敬修给了范氏保管。
那可是婆婆的陪嫁啊!
范氏闻言大惊失色:“出了什么事?”手不由紧紧地拽住了俞敬修的衣袖。
这件事迟迟早早妻子都会知道的……
俞敬修迟疑了片刻,和范氏去了和内室相通的耳房,把家里的变故告诉了范氏。
范氏的面孔“唰”地一下全白了。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