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锦绣 作者:吱吱(起点高推vip2012-12-04完结)
。
有一次,六婶婶的幼弟舒明来家里做客,说她的山水画画不得好看,非要帮她画不可。那是师傅布置的功课,母亲从小就告诉她不能作弊,她不肯让他画,拉拉扯扯中打翻了砚台,她新做的一件桃红色杭绸裙子溅满了墨汁,把她气得直哆嗦,和他打起来,旁边服侍的拉都拉不开。
六婶婶的母亲知道后,把舒明狠狠地打了一顿,还禁了他一个月的足,罚了半年的月例。从那以后,他只要遇到傅庭筠,就喊傅庭筠“丑八怪”。
她当时不服气:“我才不是丑八怪,祖母最喜欢我。”
舒明冷哼:“那是因为她是你祖母。你看其他人,只要你站在那里,大家都会多看你两眼。”
傅庭筠不相信,和他驳了几句,却暗暗留心观察,发现果如舒明所言,不管她走到哪里,和谁在一起,别人都会多看她两眼。
她深受伤害,趴在床上就大哭了一场。
乳母知道了安慰她:“那是因为我们九小姐最漂亮。”
傅庭筠不相信:“因为你是我乳母。”
乳母要去告诉母亲:“让夫人跟舒夫人说去,我看舒家小舅爷还敢不敢胡说八道。”
她心里更郁闷了:“也就是说,我真的很丑了?”
“不是,不是。”乳母连忙否认,傅庭筠已趴在床上又哭了起来:“你们去舒夫人那里告状,舒夫人又要罚舒家小舅舅了,舒家小舅舅又要到处喊我‘丑八怪’了!”
这些都是小孩子的意气之争,乳母就是去告诉傅庭筠的母亲,傅庭筠的母亲也不可能为了这点小事就去舒夫人那里告状,何况舒夫人已经罚过舒明了,傅家的人再有什么不悦之词,只会让人说傅家的人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乳母这么说,不过是为了哄傅庭筠不哭罢了。现在见她钻到了牛角尖里,只好道:“世家女子,当以谦虚谨慎、沉稳端庄为第一,至于好不好看,哪个女人是因为好看就做了正室嫡夫人的?要不然,何必要讲什么‘三从四德’,学什么‘女红针黹’,大家就比谁好看就是了!”
傅庭筠想着四伯父屋里那些漂亮的姨娘们,哭声渐渐小起来。
乳母松了口气,柔安地道:“我们小姐以后可是做主母,主持中馈的。要学,就学老太太,学大太太、学夫人,贤良淑德,贞静恭顺……”
傅庭筠深以为然,下定决心在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上下工夫。
姐妹们一起跟着师傅学这学那的时候,她总是很认真。姊妹们玩的时候,她虽然也跟着一起笑闹,可转过身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悄悄地练习。时间一长,姐妹里她处处做得最好,样样都是拔尖,祖母不住地夸她天姿聪慧,去南京姑母家做客的时候,就带了她去。
她也因此得了俞家的亲睐,和俞家订了亲,让位姊妹们都羡慕不已……从那以后,她就更觉得乳母的话有道理了。
可现在,赵凌却说“蜀锦卖到了十五两银子一匹,京都也早不流行青花了……”
他这是在赞扬她吗?
难道他觉得她好看?
傅庭筠躺在床上傻笑。
他肯定是在赞扬她。 她想到他说起酥皮月饼时的情景。
“…听说是你做的,糖饼甜而不腻,比明月楼的点心做的还要好吃!”
他静静地望着她,目光比那天上的皓月还要明亮,还要温柔,还要静谧,宛如隐隐的水波荡漾在他的眉宇间,让人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
她不敢多看,微微低下头。
想到这里,傅庭筠的脸有些红。
她知道明月楼,在苏州,别人提起江南的点心就会说起明月楼。
或者,赵凌是在安慰她?
一如从前,总会找个台阶给她下!
她立刻躺不住了,不由揽镜自照。
皮肤像花瓣般细腻,眼睛像晨星般闪耀,嘴唇像朱砂般红润……
傅庭筠白玉般的指尖从面颊慢慢地滑落到下巴,抿了嘴笑。
镜子里的女郎也笑,如繁花盛开,刹那明丽。
他应该也是喜欢的吧?
她“啪”地一声将镜子扣在了镜台上,只觉得脸滚烫滚烫的,心底的欢喜像海水拍打着崖壁,她心神摇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闭着眼睛趴在了床上,把脸埋在了被子里。
准备嫁衣的时候,她曾想看中块料子,大红色遍地金,织着忍冬、玉簪、芍药、月季…彩绣辉煌,十分耀眼,她很喜欢。母亲却说,这织物不太好,绣工又太艳丽,不够端穆,选了织着牡丹、菊花、兰花、梅花的宝蓝色遍地金,漂亮是漂亮,可花色太整齐,不如那红色遍地金看着有种妩媚的风情迎面而来。豳安府应该也有那种织了忍冬、玉簪、芍药、月季的大红遍地金吧?
她想像着自己如果能穿件这样一件衣裳时的模样。
乌黑的头发,雪白的皮肤,红彤彤的嘴唇与大红色遍地金的衣裳交相辉映,肯定是娇艳逼人吧!
赵凌看了会不会目瞪口呆?
她越想越觉得不错,躲在被子里偷偷地笑。
明天一早和赵凌打个招呼,然后和吕太太小街看看,说不定能买到同样的料子呢!
念头一转,笑容就凝固在了她脸上。
她,她还在孝期呢?
怎么能穿大红的衣裳。
傅庭筠不由坐了起来。
常言说,如要俏,一身孝。
可惜,她和月白、湖色、缥色这样清雅的颜色一向没什么缘分。这种颜色的衣裳贴在她的身上,和她的皮肤一样白,映得她青丝过于浓黑,嘴唇过于红艳,就像素绢上洒了墨,白纸上点了绛颜色太过亮丽,反而显得突兀。
她叹了口气,想起要给舅舅做道场的事。自从到了西安府,一桩事接着一桩事,倒把这件事给忘得干干净净了。给舅舅做道场的事虽然是赵凌提出来的,可这些日子赵凌也忙他要在去军营之前把产业置办好,这可是百年大计,马虎不得,她还是别去打扰了。
不如明天请吕太太和她去趟文仁寺。
傅庭筠又犯起愁来。
她手里除了母亲给的一些金银首饰就是那二千两银票了。二千两银票给了赵凌,母亲的金银道饰她无论如此也舍不得动…那拿什么香火钱给舅舅、舅母们做道场呢?说知道如此,就不应该把银子全给赵凌的,怎么着也要留一、二百两用来应应急。
那明天怎么办?
难道要赵凌银票还给她不成!
念头一起,傅庭筠又羞又愧。
那她成什么人了?
现在该怎么办好呢?
傅庭筠再也没有了刚才的欢天喜地。
怎么办?
怎么办?
真是烦死了……
她唉声叹气地想着办法。
除了变卖母亲给她的首饰,她还真想不出其他的办法。
傅庭筠辗转反侧天色发白才合眼,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来,早过了早膳的时间。
郑三娘带着临春在厅堂里玩,听到动静忙去打了水来。
傅庭筠匆匆忙忙的梳洗了一番。
吕太太过来,笑道:“九爷说昨天晚上小姐在院子里祭了月神娘娘的,让我们早上别来吵您。”然后让芦苇摆早膳。
傅庭筠极力地掩饰着心中的不自在。
昨天晚上他们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吕老爷他们就回来了。
她想到自己当着吕太太等人的面说累了想休息,吕太太还特意服侍她洗漱后才出的门,如果看到她和赵凌坐在天井里聊天…她怎么跟吕太太他们解释呢?
赵凌显然也很意外,道:“他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她当时心里一慌,丢下句“我也不知道,那我先回屋”了的话急急地回了屋片刻后才想起天井里的茶盅桌椅都没有收拾…要是吕太太他们看见了,她就是躲在屋里只怕他们也能猜出她和赵凌都干了些什么忙开了门,正好看见赵凌手脚麻利地把桌椅搬进厢房,她望着他的背影,好像也有点慌张确样子……她心中不由一动,又忙轻手轻脚地关了门,将窗户推开一道缝朝外张望,院子里已收拾停当,赵凌正一边朝外走,一边应着“来了,来了”……现在看来,吕太太等人肯定是早上起来发现了院子里她祭拜月神娘娘时的香烛。
傅庭筠尽量做出一副随意的样子应了一声,低头用着早膳。
吕太太坐在一旁仔细地翻看着她快要做完的冬衣,不住地赞叹:“小姐这针黹可真是好!”
傅庭筠幼承“食不言寝不语”的家训,并不做声,直到用完了早膳,端过芦苇奉上的茶,这才笑着说道:“您太过奖了!”
“不是我过奖,”吕太太笑道,“是小姐的针线实在是做的好。”
傅庭筠自认针线做得不错,也不在言语上菲薄自己,笑着转移了话题:“九爷已经出去了?”
“一大早就出去了。”吕太太笑道,“不仅带了杨公子和三福、石柱、郑三,连我们家老头子也都跟着出去了。”
傅庭筠微微一愣,前面天井里有动静传来,她正想喊郑三娘出去看看,芦苇跑了进来:“太太,郑三和三福、石柱护着老爷,搬了好多银子回来!”
第六十章 银子
傅庭筠很好奇,可她毕竟是客居,有些事,吕太太就是再尊敬她,她也不会问,笑着送吕太太出了房门,坐在床上在冬衣的边角上加针,这样一来,衣服显得挺括些。
一个边角还没有缝完,吕太太折了回来,双手还抱着个蓝色的粗布袋子。
她的表情有些奇怪,道:“傅姑娘,九爷吩咐,这二百两银子放到您屋里。”说着,把布袋子放在了她的面前解开。
雪白的银子让人眼前一亮。
“放在我这里?”傅庭筠不解地望着她。
吕太太道:“九爷是这么吩咐的。” 多的,她也不知道。
傅庭筠叫了郑三娘进来,把银子收到柜子里,吩咐她:“等九爷回来,你进来禀一声。”
郑三娘笑着应“是”。
吕太太看着笑道:“小姐也应该添两个箱笼才好。”又道,“要不,我让我们家里帮着买一对来?”
傅庭筠也想添两个箱笼,免得衣裳都这样堆放在床角。
可她手里哪有钱啊。
念头闪过,她有些发愣。
难道赵凌给她这些银子就是让好零用的?
要不然,她即不用管杨柳巷的开销,又不用管越凌的收益,赵凌把银子放在她这里做什么?
她越想越觉得有这种可能,又怕万一错了惹人笑话,就有些心不在焉:“到时候再说吧!”
吕太太自然不好帮她拿主意,又见她正做着针线,笑着和她说了几句闲话就起身告辞了。
傅庭筠一直心绪不宁地等着赵凌,偏偏赵凌用过晚膳才回来,听说傅庭筠找他,换了件衣服就过来了。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傅庭筠转身给他沏了杯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语气中透着一丝抱怨。
越凌出门的时候原准备交待一声,见傅庭筠还没有起床,想着她这些日子跟着他辛苦奔波,只怕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忙吩咐吕太太他们别吵了她,让她自己醒来。回来后见吕老爷他们早上把银子兑了出来,知道她心里困惑,说不定还担心了整整一天,暗暗责怪自己没给她留个口信,哪里还会去细细思量她用什么口吻和他说话。
“借剑给我的人叫唐岱山,原是蒲城的盐商,私下也开了几口盐井。后来冯家搭上了户部待郞殷仲元做起官盐买卖来,又控制了陕西的入盐,把唐岱山逼得几乎走投无路。我当时刚做私盐买卖,也不是很懂,唐岱山指点了我几次,见我很快站稳了脚跟,就和我合伙做了几次买卖,彼此间也有些交情。”越凌避重就轻地解释道,“我去还剑,本想宴请他一顿略表谢意,谁知道他却一心想让和和他进京去找门路,任我怎么回绝他也不死心,磨磨叽叽的,又在十三山用了晚膳才回来。”他说着,苦笑起来,“我就怕他还不死心,明天又登门拜访。”
傅庭筠一听就对唐岱山不喜欢,越凌说了不去,他还一再勉强,总觉得这个唐岱山待人不够磊落。
她道:“杨柳巷不是你早年布置好的退路吗?据说连杨公子和金公子都不知道在哪里,那唐岱山是怎么知道?”
“原来是不知道的。”赵凌道,“我现在住在这里,唐岱山肯定就知道了。”
赵凌刚搬了地方唐岱山就知道了,可见这个唐岱山很不简单。
傅庭筠不由担心起来:“那他知不知道你要去都司衙门当差的事?”
“应该不知道。”赵凌道,“他以为是冯家请了人来对付我。”
“还是谨慎点的好,”傅庭筠道,“他消息这么灵通,你一搬了地方他就知道了,你去都司衙门的事,他未必不知道。”想着贩私盐可是重罪。要是赵凌进了都司衙门,打狗还得看主人,大家看在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