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锦绣 作者:吱吱(起点高推vip2012-12-04完结)
金元宝半晌没有吱声。
赵凌就静静地等着。
金元宝无奈地叹了口气,道:“玉成说我冷酷无情的时候,……您平时最忌讳同伴之间互相攻击,可今天,您比我反应还慢。我气得跳了起来,您才开口喝斥玉成!”
“是吗?”赵凌显然有些意外。
金元宝踌躇,朝前走了几步。
朴实无华的面孔出现在月光下,让他温和的眸子平添了几分静谧。
“您既然……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她。”他显得有些困惑,“您让她这样听一半,猜一半的,只怕她心里会更加的惶恐不安……”
赵凌默然。
就在金元宝以为他不会回答的时候,他却低声道:“可能是,我也很犹豫吧!”
金元宝不解。
赵凌轻笑道:“在这个是时候,我希望她能去张掖,可又怕她去张掖。”
金元宝有些明白。
傅姑娘选择了去张掖,自然是郎有情妾有意,可如果姑娘真的去了张掖,九爷又怕她不能适应关外的生活。
这样的患得患失,是好?还是坏呢?
他望着赵凌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赵凌对他的注意视而不见,喃喃地道:“张掖太荒凉了。我不想她凋零在那里。她好好地活着,对我就足够了!”心里却暗暗歉疚,我这样试她,实在是太不应该。
赵凌如释重负地长长透了口气,一直让他辗转反侧的困扰终于放下了下来。
他们各自沉浸在各自的心情里,并没有注意有道长长的影子,静静地伫立在夹道里。
“张掖太荒凉了。我不想她调零在那里!”只来得及听见这一句的傅庭筠在心里暗暗地念着,想着赵凌毫无转圜的语气,想着他轻轻的叹息,人微微有些痴。
如果她不是睡不着,鼓足了勇气想找赵凌问个明白,她是不是永远都不会知道他对她的怜悯呢?
不,她早就应该知道。
在他救了她的时候。
在他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送她到渭南的时候。
在他遇到冯老四把她藏在水缸里的时候。
在他受了伤却一声中吭地推着她一路西行的时候。
有些事,她可以待。
有些事,却一刻也不能等。
就在这瞬间,她做出了决定。
心突然像飞舞在空中的柳絮,轻盈而自在。
第六十六章 执念
傅庭筠脚步轻快地回了屋。
她叫了郑三娘帮着收拾行囊。
畅饮刚刚结束没多久,众人都才睡下。郑三娘揉着惺忪的眼睛:“小姐要去哪里?”还有些迷迷糊糊的。
傅庭筠笑道:“我们要去张掖。”
郑三娘一个激灵,吓得睡意全无:“去,去张掖?我们去张掖做什么?”
“九爷要去张掖了,我们自然也要跟着去了。”傅庭筠神色平静,吩咐郑三娘,“你帮我把茶盅器皿之类的收收就行了,衣裳我自己来。”说着,已坐到了床边,一边把衣裳分门别类,一边小声嘀咕:“用的什物差的可以到张掖去买,实在不行,用九爷的也成。就是衣服不好办……我可是一件冬衣都没有置办啊!早知道这样,今天出去的时候也应该买几件的。”说到这里,她动作一顿,道,“年成不好,这棉麻罗纱都涨了价,大兴寺用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加上平时七七八八的零用,如今手里只有七十几两银子,只怕还不够买件皮袄的。”
她想着,从枕头下摸出装着银子的红漆描牡丹花的海棠铜锁小匣子打开,二十两五的银元宝有三个,还有一块碎银子。
“就算七十五两银子好了!”傅庭筠她嘟呶起身,对望着满室茶盅果盘还有些发呆的郑三娘说了一声“我去趟九爷那里就回来,你也跟郑三交待一句,该带的东西也早些收拾好了”,然后就出了门,
※※※※※
屋里没有点灯,赵凌合衣躺在床上。
月光照在高丽纸糊的窗棂,白莹莹一片。
他想起他们初次见面。
她有双明亮的大眼睛,眼瞳黑漆漆的,清亮的能照出他的倒影似
要不是她大叫一声,他只怕一时还回不过神来。
她落到树下既不吭声,也不回头看一眼,拔腿就跑。
他当时想,这个女孩子真是聪慧机敏。只是他从来不杀妇孺的,这个女孩子只怕不好对付。
谁知道掐着她的脖子一吓唬她就屈从了,路着他去了厨房。
他正暗自庆幸的时候她却大声喊“救命”起来。
他怕她醒来之后继续嚷嚷引来寺里的尼姑,冷着脸掐了她的脖子。
她吓得昏了过去。
他把她抱到了后院。
一路上,夏日的阳光照在她的脸上,晶莹如玉,白皙如雪。
他竟然生出丝可惜来,找了个有树荫的地方把她放下。
想到这些,赵凌嘴角泛起淡淡的笑。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为了这个女孩子患得患失寝食难安。
他只觉得她麻烦。
不过是一时心软,决定顺路带她去渭南她舅舅那里投亲。结果他们先是遇到解老爷全家遇难,她走投无门,他只好带着她往西安府去。
接着又遇到了到处追捕他不成的冯老四,一场恶战虽然杀了冯老四,可和冯家的血海深仇也就结下了;然后又碰到了十六爷,他躲还来不及,她却从中搅和,弄到他只好上了十爷这条贼船。
赵凌轻轻地叹了口气,望着皎白的窗棂喃喃自语:“也不知道到了那天能不有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从贼船上下来……”
旋即他苦笑起来。
要说陌毅那里,他也不是全无办法。
她在碧云庵的时候,她时刻想着怎样抓住机会不放手连他这个“劫匪”的主意都敢打;他受伤昏迷她累得气喘吁吁也不愿意放手,一个弱质女流和阿森这个八、九岁的孩子一起,硬是跌跌撞撞地把他推到城隍庙;面对匪徒的时候,她宁愿自刎也不愿意苟活……实在是她刚烈的性子给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让他总是不由自主的退一步,让她总是不由自主的忍让一分。
他原以为,他不过怜惜她命运多舛宽宏大度而已。
甚至在中秋节那天的晚上。他和杨玉成他们好生生地走在广仁寺的大街,明明火树银花人声鼎沸,明明身边都是他如同手足的兄弟,大家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他一想到她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杨柳巷,浑身就像长了刺似的,怎么着都不舒服,竟然找了个借口回了杨柳巷。
月光下,她向他吐露的烦恼,他静静地听着,还绞尽脑汁地说出什么“蜀锦都买到了十五两银子一匹,京都也早不流行青花了”的话安慰她,夸奖她的月饼做的好,那种如“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旖旎,虽然让他有些不安,但更多的,却是因为拥用不为人知隐秘的喜悦。
直到她担心他会和唐岱山合作,他心里突然冒出一句“那你担心不担心”的话,他这才悚然而惊,发现他已渐渐与往昔不同了。
是因为她向他讨要阿森时的善良,还是她受了那么多的磨难依旧愿意救济郑三娘的善心;或者是她谎称他们是“未婚夫妻”时的善意让他有所改变,他已经记不清了。他只知道,当他再次发现她睁着明眸忽闪忽闪地偷偷打量他时,他心中再难平静,心像秋千似的,荡来去,总也不得安宁。
他开始有些惶然。
他肯定会成亲,会生儿育女支应门庭开枝散叶,可不是这个时候。
他还有很多事要做,他甚至不知道他以后会是个怎样的结局,更别说是给妻子儿女一个安逸的生活。而且以她的性格,不把那件事弄明白,她又怎么会善罢甘休。
两个注定了要南辕北辙的人,又何必要去惹尘埃。
他决定离她远远的。
尽快完成曾经对她的承诺,这样,他就再也不欠她的了。等她回到父母身边,他也就可以把她渐渐忘记了。
赵凌清清楚楚地记得,当他做这个决定时,陡然间钻心的痛。
好在大兴善寺的诵经声让他渐渐的从那种痛苦中摆脱出来。
就在他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时候,金元宝回来了。
他带来了傅夫人上京的消息。
事情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然后陌毅来访,提出来帮他安置她:“也免得你一心挂两头。”目光很诚恳。
他完全有自信相信这是陌毅拉拢他的手段之一而不是为了让她去做人质。
那一瞬间,他的心忍不住蠢蠢欲动。
他知道自己对她的心意,那她呢?
她对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现在,傅夫人在离这里不过十几天路程的京都,他要去千里之遥的张掖,傅夫人心情郁闷,他却面临重重困境,她会怎么选择?
他要知道,她对他的心意!
如魔障,念头一起,就没办法消弥。
他知道她就在书房外面偷听,他知道金元宝看透了他的心思在那里推波助澜,但他还是含糊其辞地把陌毅搬了出来,任她误会,任她猜测……可看到她在宴席上黯然神伤的那一刻,他又后悔了。
她就算对他有那份心意又如何?
她有父母在堂,难道还能自作主张不成?
他苦痛煎熬也就罢了,何必要把她也扯进来。
想到这些,赵凌双臂枕头,发起呆来。
得想个办法得她解释解释才行。
别到时候让她留个心结回到父母身边。
门外有响动。
他不由侧耳倾听。
是阿森的声音,欢快而响亮:“傅姑娘,您怎么来了?您是来找九爷的吗?”
赵凌听着心中一紧。
“是啊!”傅庭筠笑道,“你帮我去通禀一声可好?”
阿森忙系好衣带,欢欢喜喜地推开了赵凌的门:“九爷,傅姑娘找您?”
不知道为什么,他故意沉默了片刻,才做出副被吵醒的样子懒洋洋地“哦”了一声:“我马上就起来。”
阿森听了要进来服侍。
“不用了!”赵凌不想让阿森知道他现在的样子,“你去陪傅姑娘说话吧!”怕他坚持要进来,又道,“给傅姑娘端把椅子,上杯茶。”
阿森应声而去。
赵凌在屋里磨蹭了一会,才出了房门。
傅庭筠端着茶,站在院子时和阿森说着什么。
笑语盈盈的眉眼,在月光下温柔如水。
听到动静,她望过去。
眼波如波荡漾,有潋滟逼人的美。
“九爷!”她笑着走了过来。
赵凌隐隐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而且多半和陌毅的话有关,看见傅庭筠,竟然有种近乡情怯的担忧,想猜又不敢猜,心“砰砰”跳得如擂鼓。
“傅姑娘!”他温和地笑,尽量让自己看上去从容不迫,“这么晚了,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傅庭筠展颜,光彩照人:“家里还有没有银子?”
“啊!”赵凌愣愣地望着傅庭筠,笑容凝固在了脸上。
他的表情,取悦了傅庭筠。
傅庭筠的笑容更盛,眼底甚至闪过一丝狡黠:“我明天一早想置办点东西,手头的银子有些不够……”
赵凌回过神来,忙道:“有,有,有。因张掖那边没有银楼,我们一早就让玉成去兑了些银子。”他说着,问,“二百两够不够?”
二百两银子,足够吕氏夫妻生活五年的了。
傅庭筠表情有些为难。
赵凌大汗淋漓:“那我明天一早让玉成再到宝庆银楼去兑些来。”
宝庆银楼现在两千两以上的银票才开始兑换。
这家伙到底有多少钱啊?
傅庭筠在心里嘀咕着,却不露声色,勉强地点了点头:“也好。我寻思着两千两银子也够了!”
赵凌错愕。
两千两银子,足够买下东姜村的那一千多亩地了。
她要这么多银子干什么?
难道是今天上街被人忽悠了不成?
“要不,明天我让吕老爷跟着?”他忙道,“他地方熟,有什么事也可以帮着跑跑腿。”
第六十七章 决定
翌日,天刚破晓,杨柳巷就热闹起来。
吕太太和芦苇在厨房里烙饼、蒸馒头,准备早膳和干粮,毕竟是灾年,出了西安府,还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卖到吃食。
吕老爷指挥着三福和石柱将早准备好的笼箱抬出来,大家说说笑笑的,拎着包袱的拎包褥,抱的抱被褥,捧的捧器皿,来来回回地穿梭在厅堂和各自的厢房,收拾着行囊。
外面又有老苍头进来禀:“马贩子来了!”
他们还没有资格让都司衙门开具勘合,也就不能享受住驿站、使用驿站的车马的待遇,怎么去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