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锦绣 作者:吱吱(起点高推vip2012-12-04完结)
小耳报神阿森跑了过来:“姑娘,姑娘,陌将军说。让您教他的小妾规矩。”然后陌毅的话学给傅庭筠听。
傅庭筠从小在大家族里长大,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最基本的处事原则。那位鲁氏,还真给戚太太说中了,照这样看来,最多也就是个外室,连妾都不是。让她去教她规范,哪天碰到了陌毅的夫人,她又当如何面对?
但想到赵凌求陌毅的地方还多着。她也只好叹口:“去跟九爷说。让他应了就是。”
阿森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弯弯曲曲,只知道傅庭筠看在九爷的份上答应帮陌毅,高高兴兴地去了厅堂。
尽管如此。赵凌还是没有答应陌毅。
“我们犯不着连他屋里的事都管。”他走的时候对傅庭筠,“你只管院门紧闭,他要是折腾了,还有颖川侯!想必侯爷也不愿意陌毅为了这件事和家里生分。”
傅庭筠点头。
赵凌就低声叮嘱她:“我只怕元宵节之前都不能回来,元宵节那天,张掖这边有社火,与别的地方大不相同,不如让郑三夫妇陪着你出去走走。别总闷在家里。”
现在人人都在传她有情有义,宁愿跟着未婚夫婿到这边荒来吃苦也不愿意留在京都的亲戚那里享福……她虽然长得张扬,可并不代表她喜欢张扬。张掖巴掌大的地方,她又住在后街,来来往往就是那些人。她闷在家里都常有人向戚太太打听她什么模样,要是出去走动,只怕背后要带着一群指指点点的人。
她又不真的是她的未婚夫……这纸怎么包得住火!
常言说的好,言多必失。这做人也一样,到处乱走,认识的人就多,就容易被人认出来。到时候穿了头,她只怕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了。
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少出去的好。
只是这话不好当着赵凌说,“嗯”了一声,傅庭筠问起他大年三十祭祖的事。
赵凌愣了半天,有些失魂落魄地写了“先考赵公集云”、“先妣孟孺人”交给了傅庭筠:“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好好祭拜过父母了。”眼中已有泪光闪动。
望着这样伤心难过而软弱的赵凌,傅庭筠心中只有不舍、只有怜爱、只有心疼,先前的忿然、不满突然间显得有些可笑起来。她的声音温柔的如抚过树叶的春风:“九爷放收,我会好好准备祭品的。”
如果不相信,怎么会把祭祀父母的事交给她办。
赵凌朝着她微笑,笑容里却有着无法抹去的伤感。
傅庭筠紧紧地攥拳,这才克制自己了想伸手摸摸他额头的欲/望。
※
赵凌走后,傅庭筠蒸馒头,蒸年糕,又因为铺子已经休市,三牲祭品已经买不到了,又用面粉捏了些猪牛羊之类代替。到了大年三十,摆上整只的鸡鸭鱼肉,倒也很是丰盛。
拜过祖先,不分主仆围在一起吃了个团年饭,子时放了鞭炮,大家说说笑笑的守了岁。
到了大年初一,郑三奉傅庭筠之命拿了赵凌的帖子往各位大人府门外的篓子里一投,算是赵凌给各位大人拜了年,也就没什么事了,关起门来每天就想着做些什么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转眼间到了元宵节,郑三带着阿森和临春去街上看社火,傅庭筠和郑三娘在家里做针线。
已经立了春,过些日子风吹在脸上就没有了寒意,赵凌该换春衫了。
她父亲是正六品的官员,俸禄还不够买本中意的宋刻。何况是赵凌。
柴多米多,不如日子多。还是得想法子省着点花才是。
第二天一大早。有人来叩门:“傅姑娘,傅姑娘!”
声音有些熟,傅庭筠却想不起是谁。
郑三去开了门。
进来的是鲁氏的贴身婢女雪梅,她身后还带着两个粗使的婆子,一个手里提着攒盒,一个手里捧着五六匹金光闪闪的遍地金的尺头。
“傅姑娘在不在家?”她笑盈盈地给郑三福了福,“我们家姨太太来看望傅姑娘。”
郑三抬头看见矜持地站在门外的鲁氏。
他忙告了一声罪,叫了郑三娘去通禀。
傅庭筠心里隐隐有点明白是为什么,想到赵凌。她犹豫片刻,让郑三娘请鲁氏进来。
鲁氏不过十七、八岁。身段娇柔,相貌清丽,虽然出身西北,却有着江南水乡女子的婉约。
“姑娘没有搬过来的时候就常听将军提起姑娘,”她态度十分谦和,“早就应该常过来看看,后来又听说姑娘在守孝,怕打扰了姑娘。就来得少了些。前几天将军又提起姑娘。说姑娘有手好厨艺,特别是那口蘑桃仁汆双脆,肚仁雪白。鸭肫脆嫩,爽利可口,做得十分地道,赞不绝口。这几天将军公事繁忙,吃什么都没有胃口,我看着心里难过,只好厚着脸皮向姑娘讨教这菜怎么做。还请姑娘不嫌弃我笨手笨脚,教教我。”
绝口不提什么规矩,只说要跟着她学做菜,委婉又妥贴,一看就是个聪明人。
想必早就和陌毅商量好了。
傅庭筠笑着应喏,两人说说笑笑,约了做菜的时间。
从那以后,鲁氏就每天都来。或是要学做菜,或是拿了针线过来让傅庭筠看,或是做了画、写了诗让傅庭筠指点,又看见她忙着给赵凌和杨玉成等人做春衫,把身边的几个丫鬟带了过来,让他们帮着郑三娘做针线。
那几个丫鬟的针线很不错,只是傅庭筠还是觉得自己亲手做的比较放心,赵凌的衣衫鞋袜依旧是她做,几个丫鬟就帮着杨玉成等做针线。
这件事被戚太太看在眼里。
她看着傅庭筠家的烟囱,特意挑了个鲁氏跟着傅庭筠学做菜的时候来拜访,然后一惊一乍地进了厨房。
“真没想到,傅姑娘灶上的手艺也这么好,瞧这驼蹄羹做的,细腻滑润,酥烂可口,”她拿起调羹就舀了一口到嘴里,“好吃,好吃!”又故意问傅庭筠,“姑娘是凉平县人吧?怎么会做我们张掖的菜?”对挽着衣袖站在一旁的鲁氏视若无睹。
傅庭筠有些头痛,笑道:“有次九爷叫了沁喜楼的席面,正好有这一道,我看着九爷喜欢,就留了些心。”
“傅姑娘可真是兰心惠质啊!”她说了一大通,然后像来的时候一样突兀地告辞了。
傅庭筠摸不清头绪。
鲁氏的脸色却很难看,勉强朝着她笑了笑,借口身体不舒服,也告辞了。
不知道这两人有什么恩怨?
傅庭筠可不想被人忽悠,差了郑三出去打听。
戚太太和鲁氏的事没有打听着,倒是听到后街这一边的人都在传,说傅庭筠如何擅长做菜,就是鲁氏,也低了头向傅庭筠请教。
这个消息肯定是戚太太传出去的。
她无意把别人当成掂脚石,不由暗暗生愠。
庄浪卫送来了赵凌的信。
傅庭筠这才知道,原来年前赵凌陪着鲁成去了趟镇番卫,遇到了大风雪,耽搁了回程,待回了庄浪卫,鲁成又急着给颖川侯送年节年,他根本就没有收到她的信。
“真是的!”傅庭筠红着脸小声嘀咕着,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个合适放封的匣子,特意吩咐郑三上了趟街,买了个雕红漆刻着缠枝纹的匣子回来,小心地把信放了进去,藏在了床头的炕柜里。
到了晚上,一个人借着昏黄的灯光静静地给赵凌回信。
只问些日常索性,其他的,一字未提。
第八十一章 教训
元月底,下了一场大雪。
雪来得又急又陡,一天一夜的工夫,积雪已过了膝。
郑三和阿森拿着扫帚和锹在院子里扫寻,看见分守庄浪卫的参将王义夫人身边贴身妈妈由两个小丫鬟簇拥着从门前走过。
两个人都是记性好的人,远远地行了个礼。
王夫人的贴身妈妈就客气地和他们寒暄:“傅姑娘这些日子可好!”
“谢谢你惦记,一切安好!”郑三笑着,“您这是从哪里来?天气这么冷,不如进屋来喝杯热茶了再走。”
“多谢了!”王夫人贴身的妈妈笑道,“我刚去了镇抚司陈吏目家,奉了我们家夫人之命,还有事要去见王太太,”见郑三满脸的困惑,又解释道,“王太太是张掖富商王老爷的太太,因和我们家老爷同姓,所以和我们家夫人认了干姊妹。城里冻死了不少人,我们家夫人想在城西施饼,请了陈太太和王太太去府里商量这事。”
“这可是积功德的大好事啊!”郑三是逃过荒的人,知道这个时候一粥一饭都可能是条人命,颂扬的话说得十分真挚,不像有些人是表面上的客气。
王夫人贴身的妈妈听着心里十分舒坦,和郑三说了会话才走。
郑三回去讲给了郑三娘听,郑三娘和傅庭筠一起做针线的时候不免有些感慨:“还好遇到了姑娘,不然,在雪地里受冻的说不定就有我们。”
外面乌云密布,北风呼啸,震得窗棂框框直响。
他们坐在烧得火热的炕上。身上暖哄哄的。
傅庭筠就笑着问她是什么一回事。
郑三娘把郑三遇到王夫人贴身妈妈的事告诉了傅庭筠。
傅庭筠听着神色渐渐凝重起来,吩咐三娘:“你去封十两银送去王夫人那里,就是我们捐的。银子虽少,是一片心意。还请王夫人不要嫌弃。”
力所能及的帮帮别人,是件令人愉快的事,何况郑三娘本就出身寒微,是过苦的人。她喜出望外,连声赞扬傅庭筠是菩萨心肠。还道:“我也跟着捐五分银子吧!”
傅庭筠自然答应。
郑三娘高高兴兴地用戥子称了十两银子,不顾外面又下起了雪,打着伞,高一脚低一脚的去了王夫人那里,直到掌灯时分才回来。
“我在街上看见冻死的人了!”她抖着身上的雪。面孔有些发白,“是个小孩了,和我们家临春差不多大。”说着,抹起眼泪来。
傅庭筠闻言心情沉重,晚上写信给赵凌,问他那边的天气如何。
雪下了七、八天放了晴,街上到处是泥水,郑三出去买灯油回来告诉傅庭筠:“城西开始施饼了。”
傅庭筠想了想。让郑三娘去王夫人那里:“看那边要不要人帮忙。要是缺人手,你就留在那里帮几天。”
郑三娘爽爽快快地应了,去了王夫人那里。
王夫人那里正好缺个揉面的。
郑三娘每日早早起来做了早膳温在锅里,然后去西城帮忙。
戚太太过来串门,见是阿森帮着上的茶,问起郑三娘:“莫非是受了凉?我们街角那个回春堂的祝郎中不错,你去抓药,报我们家老爷的名字。他定会多送你把甘草或是金银花。”
傅庭筠笑着道了谢,把郑三娘去城西帮着施饼的事告诉了王夫人。
这件事官衙里的各位太太都知道,戚太太小气惯了,觉得这样没名没份地捐钱还不如到庙里多烧几柱高香,王太太来问的时候,她支支吾吾的,把这事给搪塞过去了。又怕别人问起失了颜面。想着赵凌并不是总兵府衙门的,傅庭筠又是个姑娘,定不知道这件事,这才过来走动走动。没想到傅庭筠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还让家里的奴婢去城西帮忙。她顿时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讪讪然地道:“你也知道我们家,四、五个孩子要养活,平日家里都难得吃顿肉……要不,我捐五分银子吧!”一边说,一边打着傅庭筠的神色。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行善应该是发自内心而不是无奈之举。
“众人拾柴火焰高,”傅庭筠笑道,“积少成多嘛!”
“是啊,是啊!”见傅庭筠并无轻视之色,戚太太立刻喜不自胜地道,“我也是因为家里实在困难……”说了一大堆为难之事来。
傅庭筠看着她身上穿着的大红遍地金褙子,笑着没有做声。
鲁氏看着天放了晴,也跟了雪梅过来串门。
见戚太太在座,她的神色立刻冷了下来,微微颌首打了个招呼,然后笑着指了雪梅手中的食盒:““这两天雪大,傅姑娘这边也没有来,我闲着无事,做了些天花包子。姑娘尝味道如何?”她说着话,雪梅已把食盒放在了一旁的茶几上。
傅庭筠笑着道了谢,让阿森拿去厨房蒸了:“大家都尝尝!”
戚太太呵呵笑着应“好”,鲁氏却嫌她没有眼然,专挑了戚太太不知道的话说。戚太太听着,脸上有就些挂不住了,待吃了包子,笑盈盈地起身告辞,并道:“这热腾腾的包子下了肚,身上都暖和起来,正好太阳又出来了,我去王夫人施饼的地方看看,随便捐些银子。”然后笑着对鲁氏:“听说陌将军也捐了不少银子,姨太太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看!”
这样的大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