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锦绣 作者:吱吱(起点高推vip2012-12-04完结)
信一如往日简短。只说鲁指挥使很感激他的救命之恩,送了五百两银子给他,见到颖川侯,颖川侯除了赏给他二百两银子之外,还赏他一坛御酒,她十匹料子,另有打仗所得的五十两银子,一并交给她保管。
傅庭筠狠狠地把信甩在了炕桌上,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看着郑三俩口子齐心合力地将七百五十两银子搬了进来,小心翼翼地装进笼箱,她剧烈地起伏的胸口这才慢慢地平静下来。
等到郑三问她那坛御酒该怎么办时,她已经完全冷静下来:“我明天给你个方子,你上街去买些药材来,我们九爷泡些药酒。”
郑三应喏,俩口子想着赵凌一下子带了这么多银子回来,傅庭筠可能还要仔细清点一番,一起退了下去。
傅庭筠这才将被她捏得有些起皱的信慢慢地抚平,装进了床头那个雕红漆的匣子里。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希望孩子和父母都能心想事成!
第九十九章 告状(粉红票1080加更)
没两天,总兵府那边有消息传出来;碾伯卫千户吴英戋死,赵凌以百户品阶暂代碾伯卫千户之职。
“你别担心。”王夫人特意来告诉傅庭筠这个消息,“有颖川侯和我们家王大人帮着,赵百户不会有什么事的,只要他干得好,转千户也不是不可能。你带个信给他,让他只管放开手脚大胆行事,不要因为是暂代,就畏手畏脚的,反而失去了这次难得的机会。”然后又嘱咐她,“常言说的好,朝中有人好做官。能得颖川侯的青睐,可不是可容易的事。”
王义在分守参军的位置上呆了八年没办法挪窝,不是没有本事,也不是军功不够,完全是因为朝廷里没有能说的得上话的人,这次能升迁,全因颖川侯的举荐。她生怕傅庭筠他们年纪轻,不懂事,不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关系,这才专程过来一趟
傅庭筠十分的感激。
她的伯父和父亲也都是因为朝廷中没有得力的人推荐,因此仕途十分艰难,这也是为什么父亲对她能和俞家定亲非常高兴和满意的地方。
“我一定遵照夫人的吩咐给九爷写封信去的。”她亲手给王夫人的续了茶,“您也代我向王大人说声‘多谢,,我不是他们,九爷一个小小的百户,怎么也论不到他去暂代碾伯卫千户之职。”
百户正六品,千户正五品,百户到千户,也是道坎,迈逐去了,就算在总兵府挂名了,迈不过去,永远只能在千户所挂个名。
“王大人能帮什么忙?”王夫人谦虚地笑道,“总兵府的事还不是颖川侯说了算!”她并不是来邀功的,不再说这些,问起傅庭筠的日常起居来。
“不过是做些针线。”傅庭筠笑道,“这眼看着都要仲夏了。”
“我们家两个丫鬟天天盼着你去家里告诉她们绣花呢?”
解爷是去年八月份遇难的,算算日子,这个月要行除服礼了。
傅庭筠笑道;“要不,让她们过来我这边玩吧!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王夫人那边的事也多,如果两个小姑娘有傅庭筠帮着照看,她也很放心;“行啊,就到时候你别嫌她们吵就是了。”
两人说了会闲话,眼看到了中午,王夫人还要服侍王大人午膳,起身告辞。
傅庭筠送她到了门口,却看见戚太太在自家门朝着这边探头探脑的,看见王夫人,她讪讪然地笑着上前打招呼。
王夫人和她客气了几句,坐上轿子走了。
戚太太拉住傅庭筠;“我看见陌将军回来了!”站在门口说着话。
陌毅的祖母九月份寿诞,算算日子,他也应该起程了。
“可能是来接鲁姨娘的。”傅庭筠笑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戚太太。
戚太太听着目光转动;“这么说来,那个鲁氏马上就要做姨娘了?”
“应该是吧?”傅庭筠含蓄地道。
“哦!”戚太太有些心不在焉地说了几句话,然后道,“那你去忙吧?我也该回家做午饭了!”
傅庭筠和戚太太分了手,吃了午饭,正要歇下,郑三娘跑过来,神神秘秘地附耳道;“我看见戚太太去了陌将军家!”
她想到戚太太头上依旧绕着的白色帕子,猜测道;“应该是去告状了!”
郑三娘连连点头;“我也这么想。”
待傅庭筠歇下,她支了耳朵听。
隔壁传来陌毅不耐烦的低语声和戚太太颇有些尖锐的质问声,其中还夹杂着曹姨娘的哭声。
她微微地笑,哄临春睡午觉去了。
不一会,陌毅过来,要见傅庭筠。
她很是惊讶,想了想,请陌毅到厅堂里坐下,梳洗一番,去厅堂。
陌毅比她还要惊讶;“你怎么没有住在正房?”
“住在东厢房里方便些?”傅庭筠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道,“九爷不在家,不知道陌将军来有何贵干?”
陌毅听着,就尴尬地笑了笑,吐吐吞吞地道;“我一回来,戚太太就来告状,说被我们家的丫鬟、婆子打了……打人本不应该,可这戚太太想必你也知道,一向喜欢道人是非……
他是想向她打听关于鲁姨娘偷人的事吧?
陌毅人长得五大三粗,却有颗敏感而多疑的心,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因为赵凌来历不明就逼着他站队了。
傅庭筠柔声地道;“陌将军是想问关于鲁姨娘的流言蜚语吧?”
不用去叙述那些令人难以启齿的细节,陌毅大松了口气;“正是,正是。”心中生出一丝感激束,觉得傅姑娘真是善解人意。
“上个月,我屋里进了贼,还好有郑三,亲手抓了几个贼,及时报了官。”傅庭筠柔声道,“官府在这里查了大半夜,破晓才走,结果看热闹的邻居发'有两个陌生男子从你们家院子里翻墙跑了。街坊邻的,就传出了鲁姨娘……的事。”她说着,笑道,“陌将军不会信以为真了吧?”
陌毅微微一愣。
傅庭筠已道;“鲁姨娘虽然出身寒微,也可是清白人家的姑娘,虽说见识有些浅薄,礼仪廉耻还是知道的。何况陌将军出身高门,性情豪爽,能征善战,是西北鼎鼎有名的少年将军,不知道令多少人仰慕,鲁姨娘既有兰香,又怎会去就那烂泥。将军就算是不相信鲁姨娘的品行,也应该相信自己才是。”话说到最后,已带几分笑意。
说的陌毅脸色一红。
“戚太太那里,将军也不要责怪。”傅庭筠继续劝他,“无风都起浪,何况是大家亲眼看见,有些闲言闲语也是正常的。谣言止于智者。只要将军坦坦荡荡,时间一长,大家也就知道错了。”
陌毅微微颔道;“姑娘真是兰心惠质,赵老弟能娶到你,真是他前世修来的福份。”语气十分真挚,一听就是真心话。
傅庭筠赧然地向陌毅道了谢。
陌毅起身告辞。
他们说话期间进来奉茶的郑三娘听到只言片语,有些忿忿不平;“您怎么不把实情告诉陌将军?您的心也太慈了些。像她那样的人,您顾念着她,她未必顾念着您……”
“你急什么?”傅庭筠不慌不忙地打断了郑三娘的话,“陌将军这个人,虽然情子有些急燥,可也不是没有头脑的人。他不过是骤然听到鲁姨娘的传言,震惊之余有些失了方寸罢了。一旦等他清醒过束,他自会仔细思量。我们家怎么会突然进了贼人?左边是他们家,右边是戚太太家,戚太太家离巷子口更近,那贼人为何偏偏躲到他们家去?事情发生的时候是半夜,大家都被惊动了,那贼人为何能在他们家一躲几个时辰都无人发现?”她说着,朝着郑三娘笑着眨了眨眼睛;“我们和鲁姨娘隔壁着住着,陌将军到我们家来的事,她肯定会知道的吧?你说,要是陌将军查出她与我们家进贼的事有牵连,鲁姨娘会如何?”
郑娘还是不明白;“那鲁姨娘还不把你给恨死了!”
到底是老实人!
傅庭筠在心里叹气,不知道这些也好。
“我们把家里好好收拾收拾吧?”傅庭筠索性不和她说这些事了,“说不定王家的两位小姐会到家里来做客!”
郑三娘见傅庭筠不说,亦不敢多问,高声应“是”,先把院子里打扫了一遍,第二天,向戚太太借了把稻壳,用碱水泡了,把厨房里的铁锅、锡壶拿出来清洗,第三天,把傅庭筠屋里擦了个遍,落地柱都没有放过。
有人“嘭嘭”地拍着大门,一边拍,一边哭道;“傅氏,你为何要冤枉我?”
是鲁氏的声音!
郑三娘在心里打了个哆嗦,不敢开门,正要去喊郑三,郑三和阿森已听到动静纷纷走了出来,正不明所以的望着她。
外门突然传来陌毅沉闷又带着几分隐忍着怒气的声音;“你给我回去,少在这里丢人现眼了!人家傅姑娘什么也没有说,还劝我不要捕风捉影……可见你这人实在是心胸狭窄,没有半点容人之心!”
门外的鲁氏好像被陌毅的这句话给镇住了,半晌没有出声,等再听到她的声音时,已经隔得远远的,几不可闻;“我,我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心……将军怎能这样冤枉我,分明是那个傅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郑三娘不由舒了口气,郑三也笑着对脸绷得紧紧的阿森道;“回去,回去,恶人自有恶人磨。”一抬头,看见傅庭筠正站在东厢房的屋檐下,朝着他们微笑。
阿森高兴地跑了过去。
傅庭筠揽了他的肩膀,脸的上笑容却渐渐敛去;“你们准备准备,六月十日我要去大寺做场法事,然后行除服礼。”
欢迎的气氛一扫而空。
郑三肃然地朝着傅庭筠躬身行礼;“是!”
到了掌灯时分,陌毅来向傅庭筠辞行;“……明天一早就走,过几天,鲁家的人会派了人来照顾鲁氏的,不知道傅姑娘有没有什么东西要我捎带的?”
傅庭筠大吃一惊,错愕地望着陌毅。
他不带鲁氏回鹿邑了吗?
陌毅脸上,隐隐透着几分落寞!
傅庭筠欲言又止。
这样也好,以鲁氏的性情,就是进了陌家,只怕也不会安生。长痛不如短痛。
她不由苦笑。
他哪里是来向她辞行,会明是给来她一个交待!
第一百章 冯大虎
隔壁的鲁氏在一个傍晚时分悄悄地搬走了,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戚太太少了一个嚼舌根的人,有些不习惯,傅庭筠想到她温柔的脸庞,却有些怅然。
赵鸣受了赵凌之托,给她带了些米、面粉、糖和一封信。
信中,赵凌问起解老爷的除服礼,还说,他刚到碾伯卫,事情千头万绪,一时不能脱身,让她就在家里举行除服礼,等他回到张掖,再陪她去大佛寺为解老爷做法事。
傅庭筠把信收起来。
晚上,郑三娘服侍她沐浴时说起赵鸣:“他主动跟着我们家老爷去了碾伯卫,如今已是碾伯卫的佥事了。您是没见着这个人,他第一次来的时候,言语间不经意的还透着几分倨傲,如今却全然不一样了,不仅和我们家那口子称兄道弟的,听说阿森是老爷的义弟,还给了阿森约莫二、三两的碎银子,说是给阿森买笔墨纸砚的。”
这是人之常情。
傅庭筠怏怏地道:“那阿森收下了没有?”
“没有!”郑三娘笑道,“阿森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谁知道这赵鸣要做什么。所以无论如何都没有接,还说,这是姑娘吩咐的。”
傅庭筠笑起来。
阿森跟着赵凌倒学了些质朴的道理。
她问郑三娘:“赵鸣有没有提起九爷?”
“怎么可能不说!”郑三娘帮傅庭筠把洗澡的香胰子、帐子放到澡桶旁,笑道,“一直在吹我们家老爷和他怎样怎样的好。也说起碾伯卫的事。说吴家在碾伯卫有三、四代人了,吴英死了,没有子嗣,他们商量着要把一个远房的孩子过继到吴英名下,然后到京都想办法,让那孩子袭职。又知道让九爷暂代碾伯卫是颖川侯的意思,只等着九爷再立军功就会正式接任碾伯卫千户之职因此一直在背后给九爷捣乱。不过,赵鸣也说了,九爷手段了得,行事雷厉风行又有颖川侯在背后支持,吴家最多翻出几层浪花来,想把九爷打倒,那是不可能的。还说,颖川侯的父亲辅国公前些日子封了太子太保,皇上圣眷正隆,所以颖川侯一封信写到京都原来的刘副总兵就立刻被人弹劾,武选司的人也按照颖川侯的意思让王大人做了带回总兵。”她说着,也跟着欢喜起来,“姑娘,您说,我们家老爷跟了颖川侯,会不会也能做个副总兵?”
“你很想一直待在张掖吗?”傅庭筠脱了衣服,笑着问郑三娘。
郑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